第182章 暗夜鳳凰

阿留羣島,基斯海軍航空站。

夜幕落下之後,平時爲大型巡邏機服務的西北勤務區裡面是燈火輝煌,上百名地勤人員正在忙碌。

不過,並不是海軍航空兵的地勤人員,全是空軍的官兵!

此外,停在這裡的也不是巡邏機,而是兩架隸屬於空軍,外形非常怪異的飛機。

綽號“暗夜鳳凰”的“偵-333”型高空高速偵察機。

要說的話,帝國空軍對“偵-333”的存在一直諱莫如深。

早在十多年前,也就是在紐蘭空軍的SR-71A“黑鳥”問世之前,就出現了帝國空軍也在研製這類空高速偵察機的傳言。只不過,帝國空軍一直都沒有承認,還對這種依靠高度與速度來對抗防空系統的偵察機提出了質疑。道理很簡單,偵察機的性能再出色,也肯定不如防空導彈。

顯然,實際是另外一種情況。

紐蘭空軍靠SR-71A大出風頭的時候,帝國空軍也在研製高空高速偵察機,只是遇到了技術難題。

配套研製的發動機沒有能夠通過測試驗收!

要說的話,這是空軍司令部的鍋。

當時,帝國空軍的頭號項目並不是偵察機,是代號“霹靂”的“雙三”轟炸機。

按空軍提出的要求,在航程、載彈量等指標達到戰略轟炸機標準的前提下,“霹靂”還要擁有3馬赫的飛行速度與3萬米的升限。在最後的設計方案中,將爲“霹靂”配備4臺大型渦噴衝壓複合發動機。

其實,這就是後來說的變循環發動機。

至於研製難度,自然是不必多說。

帝國空軍忙活了十幾年,至少投入200億金元,最後也就製造了3架用來進行技術驗證的原型機。

這種原型機的空重超過了100噸,最大起飛重量接近300噸,載油量高達160噸,配備4臺最大加力推力爲160千牛的渦噴衝壓複合發動機。只可惜,沒有達到空軍提出的性能指標。雖然在22000米的高度上,飛行速度能達到3馬赫,但是升限才24000米,沒達到30000米。

關鍵還有,“霹靂”的經濟性實在太糟糕了。

即便按照最樂觀的結果估計,“霹靂”的造價都高達“轟-9”的5倍,而且最終有可能再翻一番。

此外,燒掉160噸燃油之後,“霹靂”只能把20噸彈藥投擲到6000千米之外,而在同等情況下,“轟-9”只需要120噸燃油。關鍵是,“霹靂”沒辦法使用外部掛架,也就無法搭載大尺寸彈藥。

當然,最爲要命的還是勤務性能。

直到下馬,配套研製的發動機都沒有能夠通過測試驗收,而且預估的使用壽命只有可憐的100個小時。

哪怕“霹靂”的機體設計壽命也不長,只有2000小時,僅爲“轟-9”的三分之一,可是配備壽命僅100小時的發動機,而且是4臺,也意味着在全壽命週期內,更換髮動機的費用將超過轟炸機自身的價格。

何況,這種發動機很不可靠,也沒人知道能在什麼時候達到成熟狀態。

3架技術驗證機在封存之前,差不多3年裡面,總共才飛行100多個小時,大部分時候在地面嗮太陽。

原因就是,發動機的故障率實在是太高了。

要說的話,其實就是發動機太不靠譜,所以“霹靂”纔在造出3架原型機之後,被空軍束之高閣。

一起完蛋的還包括配套的發動機。

問題就在這裡。

高空高速偵察機項目所採用的發動機,其實就是爲“霹靂”研製的發動機,只是根據實際需要做了適當的調整。

其實,在最初階段,空軍搞的不是偵察機,而是截擊機!

關鍵就是,紐蘭空軍也在研製跟“霹靂”旗鼓相當的轟炸機,也就是同樣以下馬收場的XB-70“瓦爾基里”。

當時還有情報表明,迢曼帝國也在研製3倍音速轟炸機,只是稍微小一點,最多算是中型轟炸機。雖然這份情報不是很準確,即迢曼帝國與西駱沙研製的是飛行速度僅2.4馬赫的TU-22M,但是在當時,這些情報足夠促使帝國空軍研製一種針鋒相對的,或者說能追上這些轟炸機的截擊機。

不管怎樣,面對3倍音速轟炸機,以往的戰鬥機與截擊機的飛行速度都太慢了。

在這個問題上,帝國空軍與紐蘭空軍可以說同途不同命。

紐蘭空軍在研製SR-71A的時候,想要獲得的,其實也是截擊機,而且在研製階段一直以截擊機爲主。

只是,研製截擊機的難度實在太大了。

此外,在各國的3倍音速轟炸機陸續下馬之後,加上導彈的性能愈發先進,3倍音速截擊機已無存在必要。

結果就是,紐蘭空軍先放棄了3倍音速截擊機,然後利用已經取得的研製成果弄出了3倍音速偵察機。

必須承認,在這一點上,帝國空軍做得不夠好。

因爲發動機的研製進度太慢,所以在“霹靂”下馬之後,帝國空軍的熱情也一下跌到了谷底。

過了3年,在獲知紐蘭空軍在研製3倍音速偵察機之後,帝國空軍才翻出之前的高空高速截擊機項目。關鍵是,經過3年的積累,幾個關鍵的技術難題已經得到解決,發動機有了希望。

此後,也就有了“偵-333”項目。

雖然採用了正規軍用飛機的編號,但是這並不是真正的軍方編號,只是一個比較直觀的研製代號。

三個“3”代表就的是三項主要性能指標,飛行速度3馬赫,飛行高度3萬米,作戰半徑3000千米。

可見,至少在立項之初,空軍玩了借屍還魂的把戲。

說得簡單一點,當初讓“雙三截擊機”項目下馬的不是空軍,而是由論議兩院把持的國防預算委員會。也正是如此,在該項目下馬後,空軍還在爲配套的發動機破款,也纔有了後面的突破。

站在帝國空軍的立場上,飛得更快與飛得更高是永恆的目標。

關鍵還有,三倍音速截擊機所用到的很多技術,都有超前性,今後肯定能用在其他作戰飛機上面。

最有代表性的,其實就是渦噴衝壓複合發動機。

現在稱爲變循環發動機,而這種發動機是帝國空軍第五代戰鬥機,也就是“戰-20”的標配動力。很明顯,如果當時沒有投資研製複合發動機,帝國空軍獲得變循環發動機的時間至少要推遲10年。

說得直接一點,用一個不算太大的項目來推動各種尖端技術,是一筆很划算的買賣。

不止空軍,在帝國海軍,也有很多類似的項目。

此外,空軍熱衷於搞三倍音速截擊機,也是在爲第五代戰鬥機做前期探索,並藉此確定研製方向。

不要忘了,在研製“偵-333”的時候,兩種主要的第四代戰鬥機都已研製成功,並且進入到量產階段。按生產一代,研製一代的慣例,空軍在“戰-11A”投產之前就啓動了第五代戰鬥機的預研工作。

顯然,在那個時代,沒人知道第五代戰鬥機是什麼樣子,也才需要嘗試與探索。

可惜的是,這次明顯是眼高手低。

項目啓動之後不久,帝國空軍就發現,3倍音速截擊機不但研製難度很大,也沒有什麼實戰價值。

原因也很簡單,同樣由空軍主導的DK-10“神箭手”防空系統已經進入到定型階段,其設計指標是能夠攔截飛行速度在6馬赫以內的高空目標,射高30000米,射程在100千米以上。

此外,海軍主導的DK-9,最大射程達到了160千米,改進型超過200千米。

與這些防空系統比,3倍音速截擊機不止價格昂貴,用途接較爲單一,明顯不適合未來戰爭。

直到這個時候,空軍才正式確定,“偵-333”爲高空高速偵察機。

最初幾年,空軍的目的並不是要研製出這種偵察機,而是利用該項目套取經費。

後來用在“戰-20”上的很多先進技術的啓動資金,其實就是來自“偵-333”。

當然,這種掛羊頭賣狗肉的事情,在各軍兵種都很常見。

正是如此,帝國空軍才一直沒對外宣傳“偵-333”項目,甚至一再否認其存在,以免給自己惹上麻煩。

也就是在這幾年裡,紐蘭空軍完成SR-71A“黑鳥”的研製工作,還採購了幾十架。

直到8年之前,一架SR-71A“黑鳥”飛掠烏木島,帝國空軍才如夢方醒。

當時,部署在烏木島上的遠程系統及時發現了“黑鳥”,而且獲得了火控數據,甚至對其進行了持續跟蹤,卻一直沒能鎖定,或者說沒有獲得開火機會,全程目送“黑鳥”飛掠烏木島。

接下來的2年,“黑鳥”成了帝國空軍的夢魘。

基本上每一週,都會有1架“黑鳥”從阿留羣島或者霍努島上空飛過。

“黑鳥之災”的高潮在周涌濤出任帝國首輔的那年到來。

當時,在毫無徵兆的情況下,紐蘭空軍秘密部署在梵羅國東北地區的1架“黑鳥”突破了帝國本土西南地區的防空系統,然後深入帝國本土1000千米,飛到渝州上空之後才轉向返航。

此事,直接促成當時的文職首輔倒臺。

雖然在此之後,也就是在周涌濤的統帥下,帝國擺出了打全球大戰的態勢,逼迫紐蘭共和國從梵羅國撤走“黑鳥”部隊,還讓梵羅當局承諾不再爲紐蘭空軍提供支持,但是此事所造成的影響卻不可低估。說得嚴重點,這是第二次全球大戰之後,帝國本土首次受到實質的軍事威脅。

過去的幾十年,都是帝國去威脅其他國家!

在某種意義上,幾個月之後,帝國出兵西蘭國,就與此事有很大關係,可以看成是在分散外界注意力。按照當時的傳言,西蘭國的叛亂很有可能是軍情局在幕後策劃,創造了出兵理由。

最直接的影響,也就是讓空軍加大了在“偵-333”項目上的投入力度。

因爲不再要求執行截擊任務,所以對一些性能指標做了調整,比如不再要求3000千米作戰半徑,只是不進行空中加油的最大航程不得低於6000千米,以3馬赫速度衝刺飛行的時間至少30分鐘。

當然,之前10多年的研究,發揮了關鍵作用。

關鍵,依然是經費充足。

俗話說的,有錢好辦事。

僅僅用了2年,帝國空軍就接收了7架“偵-333”的原型機,並且以極高的效率完成了全部驗收測試。

最終的量產型,其實就是一架大型戰略偵察機。

空重爲43噸,正常起飛重量爲88噸,最大起飛重量112噸,30000米高度時最大飛行速度3.3馬赫,28000米高度允許最大巡航速度3馬赫;實用升限爲32000米,最高升限爲330000米;最大航程爲7500千米。

爲了達到這些性能,匹配的是2臺最大推力220千牛的渦噴衝壓變循環發動機。

跟“黑鳥”比,“偵-333”纔是貨真價實的“戰略偵察機”。

在理論上,“偵-333”能突破當今的所有防空系統。

帝國空軍在4年內採購了86架。除掉6架雙座教練型,另外80架編爲了4個大隊,分別部署在4大戰區。

因爲性能極爲先進,所以獲得了“鳳凰”這個名字。

也就是在4年之前,即量產型開始服役後,外界才知道了“偵-333”的存在。

只是,帝國空軍始終都沒有承認。

原因也很簡單,“偵-333”的很多性能都超過了設計指標,到了一個未知的區域!

在測試飛行中,05號原型機在30000米高空飛出了3.5馬赫的最高速度,07號原型機則飛到了36000米。此後量產的03號在33000米的高度上,通過小角度俯衝,達到3.75馬赫的極限速度。

通過這一系列測試飛行,帝國空軍對“高超音速”與“中間層”有了全新認識。

要說的話,“偵-333”在服役之後的主要用途其實就是幫助帝國空軍,準確說是帝國軍方的科研人員去研究與瞭解這些未知領域。至於其本質工作,因爲偵查衛星的存在,反到變得不是那麼重要了。

因爲全都是絕密級別的科研項目,所以“偵-333”基本上都是在日落之後出動,並且在天亮之前返航。

爲此,有了“暗夜鳳凰”的綽號。

在紐蘭共和國參戰之前,就有一個小隊的4架“偵-333”部署在烏木基地,其實是臨時進駐。按照空軍的安排,主要是加強戰備訓練,確保在紐蘭共和國參戰後,能夠立即利用部署在該基地的“暗夜鳳凰”執行戰略偵查任務。關鍵是,帝國空軍給予厚望的軍事衛星已經遭到重創。

可惜的是,誰都沒想到,紐蘭軍隊竟然首先突襲了阿留羣島,而且重點轟炸烏木島。

直到現在,烏木空軍基地都處於癱瘓狀態。

至於派去的4架“偵-333”,其中的3架已經損毀,另外1架在開戰的時候恰好離開了烏木空軍基地,才得以保全。

所幸的是,基斯海軍航空站的受關注程度要低得多,而且有一條3000米甲級跑道。

第87章 挨炸第306章 把話挑明第141章 一吐爲快第239章 口頭威脅第437章 不成功則成仁第218章 豁出去第233章 羣龍無首第187章 攻擊開始第56章 大蕭條之禍第113章 發現平頂船第440章 荒唐的命令第208章 替代之選第623章 天下大亂第242章 膽戰心驚第39章 內憂外困第167章 制海利器第19章 龍的天空第12章 賭徒的舞臺第91章 “赤誠”覆滅第53章 自作自受第421章 “宰相”出擊第282章 前沿機場第79章 佯攻行動第282章 內在因素第257章 飛來橫禍第245章 明爭暗鬥第61章 似曾相似第92章 “蒼隆”末途第399章 登陸塞島第447章 開始第13章 遮斷戰術第40章 九天雷霆第39章 內憂外困第66章 預想落空第282章 前沿機場第218章 輕重主次第83章 三駕馬車第535章 奮起直追第297章 及時雨鄭江明第8章 南轅北轍第146章 主炮開火第179章 快馬加鞭第287章 來自遠方的消息第151章 聲東擊西第202章 釋懷第209章 生不逢時第86章 關鍵課題第60章 雙子星第458章 左右開弓第444章 一無所獲第281章 肺腑之言第515章 舉棋不定第155章 信使與絕筆信第11章 圍追堵截第632章 老王出馬第174章 迎頭相遇第394章 三步走第470章 替代品第36章 別人買單第203章 身殘志堅第498章 跟隨戰術第451章 多此一舉第195章 發飆第453章 勾心鬥角第466章 方向之爭第118章 戰術調整第186章 神助攻第52章 地面反擊第95章 驚天計劃第162章 暴露行蹤第586章 精確轟炸第564章 底氣所在第474章 交付第39章 內憂外困第611章 遠征在即第246章 一夜之間第473章 大的好處第481章 跨過陸心海第626章 尼茲的選擇第309章 世代忠良第8章 試探虛實第67章 犀利無匹第127章 奪取大橋第583章 盡力而爲第286章 私下的討論第24章 裝甲突擊第13章 遮斷戰術第466章 方向之爭第33章 流派之爭第149章 一無所獲第624章 利益使然第454章 搶先發現第141章 一吐爲快第2章 接敵備戰第524章 計劃周全第226章 完成態的艦載機第603章 回家第319章 第一個變故第506章 強攻第214章 開門見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