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制海利器

“既然我們能想到,難道斯塔克就想不到?”

江文龍突然說出這句話之後,氣氛頓時就變得十分尷尬。這傢伙,竟然當着幾十名參謀的面,質疑司令官做的推斷。

劉尊嶺的臉色極爲難看,大概覺得江文龍爲了表現自己,才故意這麼做的。

年輕海軍軍官,一向以不知天高地厚出名。

不過真要追究,也是白止戰開的先河。

在注意到白華偉的神色之後,劉尊嶺控制住了情緒。做爲特混艦隊指揮官,沒有必要跟年輕參謀一般見識。

“不管怎麼說,制海權纔是關鍵,決定製海權的是艦隊,因此在做安排的時候,斯塔克必然會把艦隊決戰考慮進去。輸掉了艦隊決戰,或者損失了特混艦隊,就算打下中轉島也肯定守不住。”江文龍癟了癟嘴,又說道:“關鍵還有,留給斯塔克的時間就只有9天。不管有什麼打算,都得在第六十一特混艦隊到達之前幹掉我們。事實上,這是消滅第四十一特混艦隊的唯一機會。”

這下,氣氛變得更加尷尬了,甚至還有點緊張。

江文龍的這番分析,可以說滴水不漏,在大方針上沒有任何問題,就算是白華偉也難以反駁。

只要兩支特混艦隊匯合,哪怕算不上無敵,也能讓對手望而生畏。

站在紐蘭海軍的立場上,根本就不會同時挑戰兩支特混艦隊,或者說不敢。

原因就是,哪怕打贏了艦隊決戰,紐蘭海軍也會遭受巨大的損失,喪失繼續發動進攻的能力。

如此一來,就沒辦法在攻佔中轉島之後掃蕩霍瓦依羣島。

顯然,只要拖上幾個月,等帝國海軍恢復元氣,紐蘭海軍就只能退卻,甚至得放棄已經到手的中轉島。

從這個角度看,紐蘭海軍需要的其實是一場乾淨利落的勝利。

那麼,唯一的辦法就是趁第四十一特混艦隊落單的時候將其一舉殲滅,再去對付從西南東望洋趕來的第六十一特混艦隊。

歷史上有類似戰例,而且非常的有名。

在100多年前,帝國海軍戰神陳炳勳就首先在咽喉海峽,也就是獅泉城海戰中殲滅了布蘭皇家海軍的東方艦隊,接着就揮師西進,在亭可馬里港外,殲滅遠到而來的布蘭皇家海軍第二東方艦隊。兩場海戰打下來,在總兵力上有不小優勢的布蘭皇家海軍,就是因爲分兵而行與勞師遠征,輸了個乾淨徹底。

可見,現在最爲忌諱的,也就是分兵行動。

“照你這麼說,我們應該撤回去,等第六十一特混艦隊到達?”

江文龍點點頭,表示劉尊嶺說得沒錯。

“問題是,你開始也提到了,既然我們能想到,斯塔克肯定能夠猜到。很明顯,相對於其他安排,我們返回中轉島以西海域,跟第六十一特混艦隊匯合,是最正常的戰術,也就更容易想到。”

“可……”

“更何況,第六十一特混艦隊在9天之後才能趕到。哪怕把返回中轉島的時間除掉,我們至少要單獨活動6天。到時候,紐蘭陸戰隊肯定控制了中轉島。就算沒辦法利用中轉島的機場,也肯定能夠借中轉島加大搜索力度,並削弱我方岸基航空兵的活動能力。”劉尊嶺稍微停頓了一下,接着說道:“在這種情況之下,要想避免過早跟紐蘭艦隊決戰,唯一的辦法就是向西撤退。”

江文龍的眉頭跳了幾下,似乎想到了什麼。

沒有等他開口,劉尊嶺就繼續說道:“情況是一目瞭然,如果我們現在趕回去,反到有可能遭到兩支紐蘭艦隊攻擊。因爲中轉島守軍還在奮戰,更因爲海軍司令部沒下達放棄中轉島的命令,所以只要我們回到中轉島附近海域,就必須參與守衛中轉島的戰鬥,也就必然跟紐蘭艦隊遭遇。”

“不管怎麼說,我們不會放棄中轉島。”白華偉在這個時候開口說道:“相對的,斯塔克更有可能認定我們會死守中轉島,並由此斷定我們會返回中轉島附近,其作戰部署肯定與此有關。”

劉尊嶺點點頭,表示他說的也是這個意思。

“再說了,我們確實需要跟第六十一特混艦隊匯合,只不過不是現在,匯合地點也不是在中轉島附近。”白華偉長出口氣,才說道:“我們現在要做的,就是充分利用第六十一特混艦隊到達之前的這幾天。把握住這個機會,我們有就希望在接下來的艦隊決戰當中,取得決定性勝利!”

聽到這裡,江文龍也明白了過來。

顯然,不想回去的是白華偉,而且主要跟面子有關。

雖然劉尊嶺與白華偉說的這些有一些道理,聽着是那麼回事,但是對最關鍵的問題,兩人都避而不答。

或者說故意忽略了。

到底是中轉島重要,還是艦隊更重要?

就按照劉尊嶺說的,在中轉島的守軍被擊潰後,紐蘭海軍能夠利用中轉島增強對附近海域的搜索力度,第四十一特混艦隊也能夠繼續向西撤退。哪怕得一路退到威島,只要能保住艦隊,那也沒問題。

至於海軍司令部的命令,純粹是無稽之談。

按帝國海軍的規矩,艦隊司令官有權拒絕執行由上級下達的戰術命令,而且海軍司令部無權對艦隊的行動指手畫腳。

這就是常說的,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再說,住在首輔官邸裡面的是周涌濤,白止戰之後帝國海軍最傑出的統帥!

此外,他還是唯一參與過第二次全球大戰,而且活到現在的海軍統帥。

除他之外,最後一名參與過第二次全球大戰的海軍大將,在去年年底與世長辭。

有周涌濤坐鎮,海軍司令部的那些將軍敢亂來?

關鍵還有,在回到中轉島附近海域後,也就只需要等待6天,就能夠跟趕來的第六十一特混艦隊匯合。

6天時間,很長嗎?

就算斯塔克是早有準備,而且順利打下中轉島,也未必能夠在6天之內找到並消滅第四十一特混艦隊。

從戰術的層面上看,第四十一特混艦隊只需要加強搜索力度,並且依靠威島與管島的遠程航空兵,如果有必要還可以向空軍提出請求,有很大的把握及時發現試圖逼近發起攻擊的紐蘭艦隊。

其實,就算沒辦法避免艦隊決戰,也不用害怕。

做好充足準備,與紐蘭艦隊進行決戰,哪怕3打5,依靠素質更好的官兵,以及性能更好的作戰飛機,哪怕無法取得艦隊決戰的勝利,也肯定能夠給予對手重創,讓紐蘭艦隊付出足夠大的代價。

這樣一來,等第六十一特混艦隊趕到,至少都能夠穩住局面,不至於崩盤。

從戰略層面看,只要能穩住,那就是必贏之局。

反過來看,真正需要擔心的,還不是紐蘭艦隊,而是戰略轟炸機!

從第五十一特混艦隊在東陸心海遭遇的打擊看,轟炸機對艦隊構成的威脅,已經超過艦載航空兵。

關鍵就是,轟炸機能夠攜帶更多,而且更重的反艦導彈,不但能夠在數百千米之外發起攻擊,而且只需要幾十架轟炸機,就能達到飽和攻擊的標準。單純就打擊效率而言,轟炸機是艦載攻擊機的好幾倍。

其實,那場海戰還反應出了一個問題。

在用轟炸機執行反艦作戰任務的時候,最大的問題,並不是轟炸機的打擊能力,而是之前的偵查。

如果沒能及時找到目標,不管轟炸機的打擊能力有多強,也無濟於事。

在這場戰鬥中,迢曼空軍就是因爲欠缺有效的偵查手段,哪怕知道第五十一特混艦隊在東陸心海活動,也只能採用“機海戰術”,同時出動了4支轟炸機羣,以碰運氣的方式發起攻擊。雖然重創了第五十一特混艦隊,2艘航母都喪失了戰鬥力,但是迢曼空軍也遭受了極爲慘重的損失。

單純以武器裝備的價值衡量,迢曼空軍的損失其實更大一些。

要往根源上講,也就是迢曼海軍不夠強大。

如果迢曼海軍足夠強大,具有到陸心海作戰的能力,哪怕在羅利王國附近部署1艘大型航母,都能夠吸引第五十一特混艦隊的注意力,並且安排艦載機執行偵查任務,幫助轟炸機找到第五十一特混艦隊。

掌握了第五十一特混艦隊的行蹤,打擊行動必然是事半功倍,不但損失會降低,說不定還能全殲第五十一特混艦隊。

換個角度來看,這很可能就是紐蘭艦隊扮演的角色!

關鍵就是,紐蘭空軍擁有性能遠超過“火神”的戰略轟炸機。不管是已經服役快30年的B-52G,還是前幾年服役的B-1B,載彈量都超過30噸,在理論上能夠掛載20多枚重型反艦導彈對數千千米之外的艦隊發起攻擊,而且這兩種轟炸機總共超過1000架。再說了,在內華州的荒漠裡面,也就是著名的飛機墳場,擺放着大約2000架在過去20年退役,並封存起來的轟炸機。

要論整體打擊能力,紐蘭空軍是迢曼空軍的10倍!

其實,這也是紐蘭海軍一直沒有發展起來,或者說是沒能快速發展的關鍵原因之一。

軍費總共就那麼多,分給空軍的多了,那麼其他軍兵種分到的自然會減少,發展速度也就會受到限制。

當然,從現實出發,發展空軍明顯是多快好省。

不說別的,只要是核心技術,特別是跟發動機有關的技術不是太落後,轟炸機的效費比就遠遠超過了戰艦。

就拿紐蘭軍隊來說,建造一艘“紐蘭”級航母的錢,足夠採購100架B-52G。

這裡,還沒有算上搭載的艦載機,以及護航的戰艦。

如果全都算上,那麼置辦一支航母戰鬥羣所需要的投入,能夠購買400架同一時代的戰略轟炸機。

不管從哪個方面看,400架轟炸機的作戰效率都遠遠超過1支航母戰鬥羣。

關鍵還有,戰略轟炸機更符合紐蘭軍隊的戰略需求。

往簡單說,紐蘭共和國並不存在全球部署與全球行動的軍事需求,其核心利益主要集中在西半球的南北孤大陸,因此不需要用來進行全球部署,以維護全球利益爲主要使命的海軍艦隊。

在紐蘭共和國,艦隊的主要使命,其實是保護海運航線,以及向前線運送作戰部隊。

不要忘了,紐蘭軍隊的頭號使命是奪回霍瓦依羣島。

因爲地面戰鬥不可避免,而且得投入裝甲部隊,所以就算空軍承擔了打擊任務,也需要由海軍的艦船運送作戰部隊。

此外就是,在登陸作戰當中,充當登陸部隊的後盾。

當然,也由此決定了海軍艦隊的戰術用途。

往簡單說,在以轟炸機爲主要打擊力量的前提之下,特混艦隊的使命,也就是爲轟炸機找到打擊目標。

對這一套戰術,江文龍是再熟悉不過。

他在海軍學院寫的畢業論文,就是論證戰略轟炸機在海戰當中的價值,以及海戰戰術受到的影響。

其實,也就是這篇論文,讓他獲得到第四艦隊司令部服役的機會。

在這篇論文中,爲了證明轟炸機有很強的制海作戰能力,江文龍還專門對紐蘭空軍做了詳細介紹。

要說的話,通過寫這篇論文,他對紐蘭軍隊的制海戰術體系有了更加深入,而且更加詳細的瞭解。

讓江文龍啼笑皆非的是,上面看到的卻是另外一點。

爲岸基航空兵擴軍搖旗吶喊。

在江文龍到第四艦隊司令部服役之後不久,他的這篇論文就出現在報紙上,而論議兩院當時正在討論一份針對海軍岸基航空兵的提案,即要不要適當的放開限制,讓岸基航空兵裝備專門用於對海作戰的打擊平臺。

可惜的是,在空軍與陸軍的堅決反對之下,加上很多人擔心周涌濤會坐大,這份提案沒獲得通過。

做爲補償,論議兩院修訂了成立空軍時通過的法案,增加了一些條款,明確規定在大戰時期,海軍有權調動與徵用空軍的戰略轟炸機執行對海打擊任務,只是需要承擔與此有關的所有開支。

正是如此,江文龍才堅決反對任何冒險的戰術行動。

在他看來,在擁有絕對實力之前,保守一點肯定沒有錯,哪怕會丟掉面子,也比遭受慘敗好得多。

可惜的是,此事不由他決定。

白華偉明顯要面子,劉尊嶺也差不多,而且兩人都認爲已經摸清了敵人的脈絡,有很大勝算。

江文龍很識趣,畢竟他只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年輕參謀。

只是,在讓劉尊嶺去做部署之後,白華偉沒有讓江文龍離開,而是叫上他,一起去了外面的露天迴廊。

第462章 凱旋而歸第140章 防不勝防第453章 勾心鬥角第13章 遮斷戰術第136章 返璞歸真第332章 投奔紐蘭的田實第528章 果斷出手第120章 金錢防禦第530章 求穩第482章 拉鋸戰第129章 前後矛盾第95章 危機關頭第348章 第一滴血第141章 一吐爲快第243章 突擊開始第128章 厲害角色第273章 糧食問題第220章 全是壞消息第168章 鯨吞蠶食第198章 投桃報李第494章 等待消息第259章 有苦難言第58章 偷襲得手第280章 不安因素第18章 銅牆鐵壁第211章 未來之選第244章 油船挨炸第529章 新的想法第503章 騷擾襲擊第455章 遠征艦隊挨炸第230章 內部鬥爭第291章 還施彼身第381章 中流砥柱第132章 兵力調整第285章 必須過的坎第68章 兵分兩路第544章 反覆商量第154章 大獲全勝第15章 虎落平陽第218章 豁出去第536章 狼羣出動第111章 利害攸關第500章 輪番攻擊第43章 大戰之局第4章 一發入魂第249章 洛福斯的號召第148章 第一份偵查報告第220章 左右夾擊第34章 蜂擁而入第433章 猜疑第258章 陸上三強第125章 兩頭兼顧第204章 真正的對手第627章 束手就擒第262章 皇室的別宮第357章 如法炮製第83章 不期而遇第37章 基本盤第346章 各自爲戰第624章 利益使然第562章 杞人憂天第196章 最後一吉第82章 反擊行動第352章 超級說客第49章 重啓的艦隊演習第97章 全新視角第592章 最後一根稻草第93章 百密一疏第317章 決戰姿勢第255章 眼高手低第317章 決戰姿勢第102章 計劃周密第329章 疑兵計第422章 時間緊迫第58章 方向之爭第185章 忐忑不安第544章 反覆商量第231章 陸航軍官造反第444章 一無所獲第519章 閉門造車第452章 絕境反擊第308章 替身第257章 糖衣炮彈第339章 遭遇戰第539章 必然的選擇第150章 疏漏第314章 接近理想的艦隊第242章 死神鐮刀第340章 片刻的猶豫第33章 流派之爭第479章 策劃第417章 成竹在胸第214章 慘兮兮第633章 老謀深算第39章 免死金牌第426章 突出重圍第226章 長途奔襲第471章 寸有所長第106章 今非昔比第20章 全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