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現實難題

對帝國的海軍將領來說,空軍的“攻-11”在錫蘭王國平叛行動中的驚人表現,簡直就是一計響亮的耳光。

當年,帝國海軍就重新擬定了“攻-X”的性能指標,並直接放棄了超音速飛行能力。

調整之後,隱身性能擺在了首位,其次是2000千米的作戰半徑,以及具有低可探測性的戰場感知能力與通信系統。因爲以激光制導炸彈爲代表的精確制導彈藥已經成熟,所以海軍不再強調載彈量,由12噸降低到內部彈倉掛載4噸,以及額外設置6個1500千克級外部重載點。

至於起飛重量,仍然以40噸爲上限。

其實,只要不再要求具備超音速飛行能力,利用新式技術研製一種40噸以內的隱身艦載攻擊機,並不是什麼難事。

次年,新曆145年,三家廠商就拿出了各自的設計方案。

有趣的是,三家廠商不約而同的採用了在當時看來,還非常前衛的飛翼升力體佈局。

這也是滿足隱身性能與大航程指標的唯一選擇。

因爲三家廠商的設計方案几乎是如出一轍,所以在年底,帝國海軍讓三家廠商聯合組建項目小組。

此後,“攻-X”項目進入了快車道。

短短3年之後,在新曆148年的年底,第一架“攻-X”樣機正式下線,並且在首飛之後獲得“攻-12”的軍方編號。接下來,承包商陸續交付了7架原型機,項目由此進入到設計試飛階段。

按照計劃,設計試飛工作將在新曆151年宣告結束。

不出所料,首批量產型,準確說是按量產標準改進的試飛原型機,將在新曆151年交付給海軍的教導大隊。

如果一切順利,將在新曆151年年底,或者152年年初,組建第一個“攻-12A”重型攻擊機中隊。

帝國海軍也將就此進入隱身時代。

只是,仍然比空軍慢了半拍。

當然,只要“攻-12A”順利入役,帝國海軍的第三輪變革就將取得階段性勝利。

至於這種攻擊機的價值,完全用不着懷疑。

雖然在執行風險巨大的高強度打擊任務時,“攻-12A”只能使用兩個內部彈倉,最多能掛載4噸彈藥,遠低於“攻-5F”,但是憑藉更強的生存能力,“攻-12A”的作戰效率遠遠超過了“攻-5F”。

執行對地打擊任務,“攻-12A”一般掛載爲4枚1000千克級、或者8枚500千克級、或者12枚250千克級的激光制導炸彈,或者2枚遠程空對地導彈,或者4到6枚短程空對地導彈。

對海打擊,通常是2枚2000千克級重型隱身反艦導彈。

關鍵就是對海打擊能力。

雖然反艦導彈由6枚減少到2枚,而且只能亞音速飛行,但是這種爲“攻-12A”量身定製的反艦導彈,擁有同時代最突出的突防能力,打擊效率比“攻-5F”使用的KD-12提高數十倍。

此外,還能夠充當空射巡航導彈使用。

如此一來,帝國海軍的打擊範圍,將由2000千米“戰術”級別擴大爲3500千米“戰略”級別。

可惜的是,綽號“沒羽箭”的XKD-30的研製進度比“攻-12A”還慢!

關鍵就是,海軍提出的性能指標實在太過苛刻。

往簡單說,就是要在2000千克,長度不超過4米、直徑不超過0.5米的彈體裡面,實現600千米的最大射程,0.95馬赫的巡航飛行速度,最後60千米在海平面高度不低於3馬赫的衝刺飛行速度,還必須具備隱身能力,RCS面積低於0.01平方米,而且彈頭質量不低於500千克。

要說的話,彈重指標還算是比較寬裕。

真正的問題是尺寸。

哪怕海軍在後來放棄了通用要求,不再要求能夠由潛艇搭載使用,從而把彈體直徑放寬到0.8米,也就是“攻-12A”彈倉所允許的最大值,其彈體空間也難以實現海軍提出的戰術性能指標。

有趣的是,“巡航導彈”版反到率先完成研製工作,在去年就已定型,並且在大戰爆發之後開始量產,其正式編號爲KD-30A。因爲不要求具備超音速衝刺飛行能力,巡航飛行速度降低到0.85馬赫,所以KD-30A不但把質量減輕到1650千克,還在保持500千克戰鬥部的情況下,獲得了1500千米的射程。

因爲性能非常出色,所以KD-30A還獲得了空軍的青睞。

不過,也並非盡善盡美。

最突出的問題,也就是太貴。

哪怕應國防部要求,海軍與空軍聯合下達訂單,第一批就採購了15000枚,出廠單價依然是KD-20與DD-20的5倍。按廠方提供的報價單,只是隱身塗料與電子設備,就佔到了總價的60%。

當然,在戰爭時期,這個價格勉強能接受。

海軍想獲得的其實是反艦型。

按照最新版本,帝國海軍已經把戰鬥部的質量縮小到了250千克。

使用半穿甲戰鬥部,並且裝填通常用在魚雷戰雷頭裡的高能炸藥,對大型戰艦依然有足夠的毀傷能力。

當然,如果適當的降低速度性能,那就更好了。

總而言之,在XKD-30問世之後,“攻-12A”能把帝國海軍航母戰鬥羣的打擊能力提升到一個全新的高度上。

按照帝國海軍做的推演,一個大隊的20架“攻-12A”,投射40枚XKD-30,就能對一支單航母戰鬥羣構成飽和打擊。因爲“攻-12A”不但用來取代“攻-5”,還要取代一部分充當過度品的“戰-12”,最終將在1支艦載航空編聯隊配備2個大隊,總共40架,所以就理論而言,帝國海軍航母裝備“攻-12A”之後,對海打擊能力將提高1倍,1支航母戰鬥羣能同時打擊敵人2支航母戰鬥羣。

相反,如果不增加“攻-12A”的編制規模,只用來取代“攻-5”,就能夠騰出20架重型艦載機的位置。

這意味着,艦載航空兵有了更強的戰術靈活性。

比如,多搭載20架重型戰鬥機,制空作戰能力能提高一倍。換成是“巡-4A”的話,反潛作戰能力將提高3倍。繼續保留24架“戰-12”,那麼在低烈度的戰鬥當中,綜合作戰效率能提高1倍以上。

毫無疑問,這纔是理想的航母戰鬥羣。

由此,也就不難看出“攻-12A”對帝國海軍的價值,以及周涌濤爲什麼要拼盡全力支持這種艦載機的研製工作。

在全球大戰中,“攻-12A”的價值更突出。

其實,在波伊戰爭爆發之後,帝國海軍立即下達了“攻-12A”的訂單,並且責成承包商儘快啓動量產工作。

因爲設計試飛還沒完成,此後還有軍方的驗收試飛,所以就算拿到了訂單,承包商也沒辦法讓“攻-12A”立即量產。

爲此,乘風公司提出先在原型機的基礎上,通過增加作戰系統來達到服役狀態,並進行預產批次量產。

可惜的是,就算是預產批次,也要到明年第二季度才能交付。

此後,還要進行適應性訓練。

哪怕是在戰爭時期,這些“攻-12A”能夠在明年的第三季度,甚至是年底形成戰鬥力就很不錯了。

在此之前,帝國海軍的主力攻擊機依然是“攻-5F”。

當然,海軍需要的不止是新式艦載攻擊機。

在空軍主導的“先進戰鬥機”結出說過後,設計團隊已經把重點轉到海軍型上。

不出所料,綽號“火鳳凰”的“戰-21A”將在明年完成研製工作,有望在新曆152年正式裝備海軍航空兵。

到那時候,由兩種第四代隱身艦載機充當核心的帝國海軍航空兵,必然是所向披靡。

只是,白華偉現在關心的並不是明年才能得到的新式艦載機。

在來到珍寶港之後,他的第一個發現就是,東望洋艦隊,特別是第四十一特混艦隊並沒有預料的那麼精幹。

要說,也不用奇怪。

帝國海軍六大艦隊,即東望洋這邊的第二、第四與第六艦隊,以及部署在梵炎洋與夕落洋的第三、第五與第七艦隊,只有第四艦隊以海外軍事基地,也就是珍寶港爲母港,其他艦隊的母港都在本土。

此外,珍寶港還是帝國海軍東望洋艦隊的第二司令部所在地。

這下,產生了一個問題。第四艦隊的戰艦,尤其是頻繁參與部署的主力艦,很難獲得返回本土的機會。

雖然在過去的幾十年裡,爲了增強東望洋艦隊的戰鬥力,也是爲了增強對霍瓦依羣島的控制力度,帝國海軍一直在加強珍寶港的基礎設施,甚至在此建設了本土之外,最完善的艦隊司令部,但是這些努力並沒能改變珍寶港的本質,或者說沒能讓珍寶港發展成爲現代化的大型港口。

關鍵不是帝國海軍的投入不夠多,而是霍瓦依羣島的人口實在太少了。

道理也很簡單,帝國當局不能大張旗鼓的鼓勵向霍瓦依羣島移民!

時至今日,霍瓦依羣島依然屬於紐蘭聯邦,而珍寶港所在的霍努島上的霍努市是紐蘭聯邦的首都。

在法理上,珍寶港,以及羣島上的其他軍事基地均屬於紐蘭聯邦。

雖然帝國已經跟紐蘭聯邦斷絕了外交關係,而且國際社會也只承認紐蘭共和國,但是霍瓦依羣島屬於紐蘭聯邦是獲得公認的事實,因此就算有十幾座軍事基地由帝國軍隊控制,帝國當局也無權向霍瓦依羣島移民。

發展至今,霍瓦依羣島的人口還不到1000萬!

最大的霍努市,只有大約200萬居民。

關鍵還有,霍瓦依羣島嚴重缺乏資源,沒有發展工業的必須條件,甚至連充當中轉港口的資格都沒有。在航程超過12000千米的民航客機誕生之後,連跨東望洋航班都不再需要經停霍努市。

數十年來,霍瓦依羣島的經濟支柱始終都是旅遊業。

此外,當地居民的受教育比例還不到50%,接受高等教育的不到5%。

可見,就算帝國在此投入了足夠多的資源,也無法把霍瓦依羣島打造成帝國海軍在前進基地。

要說的話,在珍寶港造船廠,三分之一的工程師與高級技工,其實都是由帝國的造船廠委派。因爲一直沒有辦法招募到足夠多的技術工人,由軍方出面的成本又過高,所以在先前的20多年裡,即波伊戰爭之後,帝國海軍沒再增強在珍寶港的投入,並且逐漸削減第四艦隊的規模。

到周涌濤出任首輔,珍寶港已經淪爲二級港口。

雖然在此後的幾年裡面,海軍開始重返珍寶港,加大了投入力度,但是短短的幾年,很多問題根本沒辦法解決。

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珍寶港唯一的10萬噸幹船塢,也就是唯一能爲大型航母提供維修服務的幹船塢,在去年的年底才修復。在此前,第四艦隊的大型航母只能返回帝國本土進行入塢維修。

受此影響,第四十一特混艦隊的3艘航母當中,只有旗艦“劉長勳”號在今年上半年進行了入塢維修,而另外兩艘,即“周寬德”號與“賀永興”號原計劃在今年與明年進行入塢維修。

因爲大戰已經爆發,所以2艘航母的維修工作只能推遲。

如果珍寶港的10萬噸幹船塢一直能正常工作,第四十一特混艦隊的3艘航母都能保持理想狀態。

對另外2艘航母的狀態,白華偉確實毫無把握,尤其是“周寬德”號。

該艦是“陳炳勳”級第三艘,也是第一批最後一艘,技術狀態本來就不是很好,還因爲長期部署在珍寶港,原本應該在中期大修進行的現代化改進,也被推遲到第三次入塢維修中進行。

哪裡想到,第三次入塢維修還沒開始,全球大戰就來了。

因爲“陳炳勳”號與二號艦“唐祖德”號,均在中期大修時進行了現代化改進,第二批的3艘在建造期間已經採用新式電子設備,所以“周寬德”號算是現役航母中,狀態最差的一艘。

要說的話,連3艘艦齡更老的“帝國”級都比不上。

按照白華偉掌握的資料,“周寬德”號動力系統的實際輸出功率,只能達到設計最大功率的85%。4部蒸汽彈射器,有3部的使用次數已經達到大修週期的60%,狀態最好的那部也有40%。搭載的自衛武器系統,仍然是建成交付時的狀態,比如對付反艦導彈的末段攔截系統,還是3座730B“火旋風”速射炮。

不過,白華偉最擔心的其實是官兵的狀態。

按照計劃,“周寬德”號應該在7月入塢維修,該艦官兵將獲得半年長假,很多官兵提前預定了回國機票。

隨着戰爭爆發,休假變成了夢想。

要命的是,就在今年的年初,“周寬德”號航母戰鬥羣,去了梵炎洋,參與一年一度的艦隊對抗演習,6月底纔回到珍寶港。因爲要爲入塢維修做準備,所以在部署期間,該艦沒進港停靠。

5000多名在回到珍寶港後,只上岸休整了不到半個月,就再次登上航母,開始了持續到現在的戰備部署。

持續9個月的部署,該艦的官兵還能保持良好的狀態嗎?

第496章 放手去幹第405章 最大的戰利品第278章 外強中乾第161章 滄海一粟第159章 陡然生變第249章 一路狂飆第18章 論功行賞第82章 不謀而同第368章 回國第551章 超級轟炸機第109章 合圍到位第285章 必須過的坎第168章 鯨吞蠶食第266章 密約的草案第281章 被迫的主動請纓第170章 這可不止是運氣第49章 重啓的艦隊演習第281章 肺腑之言第553章 海軍基地第128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第639章 新的威脅第28章 風雲突變第528章 果斷出手第103章 禍不單行第77章 一錘子買賣第106章 如有神助第585章 立足點第568章 圍困戰第616章 利益最大化第204章 魚雷襲擊第231章 陡生變數第464章 第一個難題第538章 有得有失第7章 擊沉第552章 兜底第287章 來自遠方的消息第388章 早有預謀第183章 鳴金收兵第312章 不再等第285章 必須過的坎第602章 浮上水面的矛盾第121章 剛愎自用第132章 該出手時就出手第180章 趕盡殺絕第118章 天助帝國第530章 求穩第3章 酒壯慫人膽第60章 雙子星第562章 杞人憂天第330章 向前或向後第32章 犯規搶跑第470章 替代品第11章 快馬加鞭第610章 一席之談第7章 無知無畏第92章 防空截擊第244章 油船挨炸第362章 戰鬥結束第287章 來自遠方的消息第78章 護航作戰第595章 帝國野心第606章 反覆猶豫第126章 以身作餌第634章 陌生的總統第297章 及時雨鄭江明第291章 還施彼身第49章 重啓的艦隊演習第263章 老交情第279章 錦上添花第235章 決戰時間第614章 最後一次遠征行動第73章 防線淪陷第172章 積極主動第68章 疑慮重重第353章 快準狠第118章 天助帝國第53章 全線潰退第437章 不成功則成仁第429章 合理推斷第491章 推動者第147章 天羅地網第238章 騰挪折衝第435章 突擊巽風海峽第246章 一夜之間第280章 披掛出征第118章 戰術調整第144章 等待時機第37章 基本盤第215章 擺開架勢第91章 “赤誠”覆滅第608章 標新立異第272章 立體登陸第331章 萬全之策第24章 風雨飄搖第232章 幹上一場第205章 宿醉醒來第57章 先驅第18章 論功行賞第79章 佯攻行動第85章 長途奔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