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返璞歸真

返璞歸真。

前面已經提到,在大戰結束之後,因爲打垮了所有對手,所以帝國海軍一度迷失在了獨霸全球的光芒之中。等到在波伊戰爭當中嚐到苦頭,帝國海軍擔負起“斷後”重任,不得不逆勢而行。

在這幾十年裡,帝國海軍其實一直在原地轉圈。

最典型的,就是以航母爲核心的戰術體系。

用周涌濤的話來說,把航母戰鬥羣改爲航母打擊羣,不是在進步,而是在退化,是對海軍價值的錯誤理解。

關鍵問題只有一個:航母是什麼?

毫無疑問,航母從誕生的那一天開始就不是單獨的存在,而是一套完整的海上作戰體系中的核心存在。

這也是航母跟戰列艦的主要區別。

雖然在航母誕生前,也就是戰列艦稱霸海洋的時代,海軍同樣是依靠體系作戰,戰列艦隻是骨幹打擊力量,但是在艦隊決戰當中,戰列艦是絕對的核心,其他艦艇並不具有決定性價值。

說得直接一點,如果是一對一的戰鬥,戰列艦絕對是無敵的存在。

顯然,航母沒這麼大的優勢。

在航母的時代,航母只是搭載與運作艦載航空兵的平臺。哪怕把艦載航空兵當成航母的組成部分,航母也只是艦隊裡的力量擔當,即負責火力輸出,在防禦等其他方面的能力並不突出。

可見,在航母誕生之後,海軍才真正進入到系統作戰的時代。

由航母充當核心的艦隊,必須得具有稱霸海洋,針對所有潛在對手均具有毀滅性的打擊實力。

往簡單說,航母艦隊必須具備完善的作戰能力,不但能夠制海與制空,還要有反潛、對陸打擊與遠程兵力投送能力。

正是依據這套理論,帝國海軍纔打造了幾乎是無所不能的航母戰鬥羣。

也正是依靠航母戰鬥羣,帝國海軍在第二次全球大戰中,擊敗了所有對手,成爲唯一的全球海軍。

這個時代的航母戰鬥羣,那可是名副其實的海上多面手。

用當時的話說:世界上沒有一支航母戰鬥羣消滅不了的敵人,如果有,那就多派幾支航母戰鬥羣過去。

只是,前面提到了一個問題。

在跨時代的發展中,爲了保持相對強大的作戰能力,航母戰鬥羣的規模是越來越大,作戰效率也越來越低。

任何一個系統,效率總是跟基本單元的數量成反比。

可問題是,把航母戰鬥羣改爲航母打擊羣,只是在迴避問題,而不是解決問題。

在第二輪變革當中,其實就是把航母戰鬥羣拆散成多支作戰編隊,而航母打擊羣只是其中規模最大的一支。除了航母打擊羣,還有以反潛航母爲核心的反潛編隊,以及由兩棲攻擊艦爲首的登陸艦隊。

由此導致的結果是,海軍的作戰體系不但沒有變得更加精簡,還削弱了航母在海軍戰術體系中的價值。

也就是這一輪變革引發了“航母無用論”。

在“航母無用論”甚囂塵上的那幾年,帝國海軍還專門組織人員,就是否需要繼續建造大型航母進行探討。帝國論議兩院的軍備委員會還專門撥款,委託設計方搞出幾種中型與小型航母的設計方案。要不是帝國海軍堅決反對,白止戰與李銘博等名將還健在,恐怕在第一批“陳炳勳”級建成後,論議兩院的那些大老爺就會強迫海軍建造4萬噸,甚至2萬噸的中小型航母。

此後,導致軍情局局長引咎辭職,數名海軍將領提前退役的“噸位事件”,也跟“航母無用論”有關。

顯然,必須得重塑航母在海軍體系當中的價值。

在周涌濤入主首輔官邸之前,帝國海軍的衆多將領,一直在爲此努力。

其實,帶頭人也就是周涌濤。

做爲在白止戰之後,帝國海軍最爲傑出的統帥,周涌濤對航母的認識,其實還在白止戰之上。

不要忘了,白止戰是從戰列艦時代走來的統帥,而周涌濤在一線部隊服役的幾十年都是在航母上度過。

出任首輔之前,周涌濤把重點放在艦載航空兵這邊。

在他的推動下,“戰-9”項目順利推進,而且有了“戰-12”項目,由新式艦載運輸機充當平臺的“巡-4”艦載反潛巡邏機與“指-11”艦載預警機,以及在相互妥協之後由海軍牽頭的“攻-X”項目。

只是,在這些項目瓜熟蒂落之前,周涌濤就住進了首輔官邸。

在海軍航空兵的主要艦載機項目當中,以“運-7”雙發艦載運輸機爲平臺,被寄予厚望的“指-11”迄今都沒完成,甚至連樣機都沒製造出來。在5年之前的新曆145年,該項目被無限期擱置,替代方案是把爲其研製的雷達系統裝到“指-6”上面,發展一種價格更低廉的艦載預警機。

受此影響,就連“運-7”項目都被束之高閣。

所幸的是,搶先起跑的,也是在前期最受重視的“巡-4”推進得非常迅速,在“運-7”項目下馬之前就完成了驗收試飛,還拿到了帝國海軍的訂單,順利加入了海軍航空兵的戰鬥序列。

在周涌濤策劃的海軍第三輪變革當中,“巡-4”是最重要的艦載機。

原因也很簡單,這種反潛巡邏機是去掉航母“攻擊”頭銜的關鍵所在。

在航母打擊羣裡面,攻擊航母不承擔反潛任務,準確的說是艦隊反潛任務,因此在攻擊航母搭載的艦載航空兵聯隊裡面,通常沒有反潛巡邏機,最多配備幾架反潛直升機,艦隊反潛任務由反潛航母承擔。

這麼安排,主要就是反潛巡邏機不夠先進。

在“巡-4”之前的“巡-2”,以“運-6”雙發活塞螺旋槳艦載運輸機爲平臺,性能根本算不上先進。

雖然後來進行改進,特別是換上渦輪螺旋槳發動機,“巡-2”的性能有了提升,但是依然無法應付增強的威脅,反潛作戰效率無法達到海軍的要求,也就沒辦法縮小反潛巡邏機大隊的規模。

爲此,就只能由反潛航母搭載反潛巡邏機。

“巡-4”出現之後,從根本上改變了這種局面。

憑藉噴氣式發動機賦予的更快的飛行速度,以及更大的起飛重量,“巡-4”在執行典型的艦隊外圍反潛任務時,作戰效率是“巡-2D”的10倍。理論上,以前需要1箇中隊的30架“巡-2D”才能完成的任務,現在只需要1箇中隊,最多8架“巡-4A”就能完成。因爲讓大型航母搭載8架反潛巡邏機,佔用面積不會比搭載8架反潛直升機多多少,對艦載航空兵聯隊的打擊能力沒太大影響,所以在“巡-4A”正式服役後,帝國海軍不再需要專門的反潛航母。

顯然,這就是“攻擊航母”被“超級航母”取代的基礎條件。

這樣一來,把航母打擊羣改回航母戰鬥羣,也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了。

不過,這並非關鍵所在。

航母戰鬥羣的核心價值,其實就是全面的作戰能力,這裡面同樣包括航母打擊羣強調的攻擊能力。

在根本上,航母的頭號價值,一直都是無與倫比的攻擊能力。

航母的攻擊力,來自艦載航空兵,尤其是性能先進的艦載攻擊機。

不管哪個時代,也不管把艦載戰鬥機吹得多麼先進,在帝國航母的飛行甲板上,主角永遠都是攻擊機。“戰-6”的時代,帝國海軍還放棄了專職防空戰鬥機,艦載作戰飛機都能夠執行攻擊任務。

正是如此,周涌濤纔會積極推動“攻-X”項目。

爲了讓海軍主導下一代攻擊機的研製工作,周涌濤不惜交出了“未來先進戰鬥機”,也就是“戰-X”項目的參與權,答應由空軍牽頭,並且首先滿足空軍的戰術需求,在空軍型的基礎上研製海軍型。

其實,這很好理解。

對海軍艦載航空兵來說,艦載戰鬥機其實是截擊機,頭號任務是以衝刺速度飛到幾百千米外,然後用遠程導彈擊落那些攜帶重型反艦導彈的轟炸機,並不是跟敵人的戰鬥機爭奪制空權。

如果跟敵人的艦隊交戰,更加應該以進攻爲主。

至於對付敵人的攻擊機,那就更加不在話下了。

艦載戰鬥機圍繞航母戰鬥羣作戰,後方有艦載預警機的支持,海面上還有防空戰艦,對付攜帶輕型反艦導彈的攻擊機絕對是信手拈來。依託完善的艦隊防空體系,甚至不用艦載戰鬥機去攔截攻擊機。

這種截擊屬性,在“戰-9”的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

如果是充當截擊機使用,“戰-9”再戰20年都不是問題。

換句話說,如果在空軍的“戰-X”之上研製的下一代艦載戰鬥機出了問題,海軍也能夠通過改進“戰-9”,比如換上性能更好的AESA火控雷達來延長其服役時間,也就能從容不迫的研製新式艦載戰鬥機。

其實,這本身就是周涌濤爲海軍航空兵制訂的計劃。

空軍搞的“戰-X”能用就用,要不能用就另起爐竈。

此外,還放棄了“指-11”項目。

嚴格說來,放棄“指-11”也是妥協,或者說當初啓動“指-11”項目,就是在爲將來妥協做準備。

與艦載反潛巡邏機不同,艦載預警機對飛行速度沒有太高的要求。

就“運-6C”本身來說,因爲換上了渦輪螺旋槳發動機,所以充當艦載預警機的平臺肯定是綽綽有餘。

正是如此,在海軍的規劃中,需要的不是“指-11”,是換上AESA雷達的“指-6D”。

可見,在海軍艦載航空兵的下一代艦載機當中,用來取代“攻-5”的“攻-X”,擁有最高優先級。

可惜的是,“攻-X”的研製工作並非是一帆風順。

往前追溯,早在20多年前,帝國海軍就順應時代潮流,提出研製一種能夠以兩倍音速衝刺飛行,最大起飛重量低於40噸,作戰半徑超過1500千米,載彈量至少達到10噸的重型攻擊機。

如果研製程功,就用來取代“攻-5”。

這些技術性能指標,哪怕放到現在都非常超前。

結果就是,在完成論證之後,帝國海軍不得不承認現實,轉而尋求跟有類似需求的空軍進行合作。這就是,空軍也在研製2倍音速重型攻擊機,用來取代衆多在大戰之後採購的戰術轟炸機。

當時,帝國海軍相中的就是空軍最新式的“攻-8”。

按海軍的設想,在“攻-8”的基礎上,適當的降低性能指標,能夠研製出適合海軍的重型攻擊機。

不得不說,帝國海軍樂觀得有點過頭。

“攻-8”在定型的時候,最大起飛重量超過50噸,而海軍艦載型需要提高機體的結構強度,還要做防腐處理,空重要增加2噸左右,因此就算是降低其他性能指標,最大起飛重量也無法控制在40噸以內。

以當時的技術,從“攻-8”發展而來的低配版艦載攻擊機至少都有45噸。

顯然,這個重量完全沒辦法接受。帝國海軍最新式的蒸汽彈射器,設計最大彈射重量也就只有40噸。

加上其他原因,比如需要分攤“攻-8”的研製經費,海軍最終打了退堂鼓。

結果就是,帝國海軍不得不對“攻-5”進行多次現代化改進,延長其服役時間。

其實,即便是周涌濤主持海軍的裝備建設工作,“攻-X”項目的推進工作也很緩慢,並不是一帆風順。

這裡既有技術上的問題,也有非技術原因。

關鍵,其實是“攻-5”的服役時間太長了。

雖然帝國海軍航空兵有過很多異想天開的念頭,但是在放棄了“攻-8”改進型之後,再也沒有更好的選擇。

提高艦載航空兵打擊能力的唯一辦法,就是挖掘“攻-5”的潛力。

必須得說,“攻-5”確實是一種很優秀的艦載攻擊機,超過30年的服役壽命就是最好的證明。

那個時代的艦載機,甚至是戰術飛機,絕大部分的服役時間不到20年!

只是,“攻-5”的缺陷也非常明顯。

最突出的就是飛行速度太慢!

正是如此,在“攻-X”項目初期,準確說是前幾年,帝國海軍堅持要求具備超音速巡航飛行能力。

在立項的時候,還把“典型作戰掛載下在12000米高空達到1.4馬赫巡航飛行速度”放在了首位。

這個指標,等於鎖死了“攻-X”的其他性能。

結果就是,“攻-X”項目白白浪費了幾年時間,直到新曆144年,也就是周涌濤住進首輔官邸的那年,另外一種被寄予厚望的先進攻擊機在戰場上大放異彩之後,帝國海軍才猛然覺醒。

第196章 皇子參軍第210章 中流砥柱第88章 野心勃勃第635章 兵變第57章 先驅第132章 該出手時就出手第53章 自作自受第576章 戰略欺騙第431章 心結解開第222章 捲土重來第120章 金錢防禦第62章 低空之虎第566章 放下心來第14章 各取所需第120章 打賭第201章 交個朋友第63章 協同作戰第486章 出發第210章 校長的點撥第285章 必須過的坎第203章 見好就收第404章 提前商量第43章 討教第373章 牆頭草第164章 對攻局面第430章 回到艦隊第199章 自欺欺人第542章 聯席會議第167章 軍人的價值第271章 荒唐之事第517章 兩個擔憂第592章 最後一根稻草第375章 獨樹一幟第553章 海軍基地第466章 方向之爭第470章 替代品第530章 求穩第83章 三駕馬車第175章 奪路狂奔第96章 戰略收縮第141章 電磁干擾第17章 先聲奪人第605章 新的消息第195章 發飆第604章 皇權與相權第234章 突擊空運第136章 險象環生第14章 生死一百秒第162章 暴露行蹤第117章 加強防空第379章 利益所使第273章 苦命的公主第489章 戰術欺騙第426章 突出重圍第109章 合圍到位第288章 頭號不確定因素第185章 忐忑不安第192章 時過境遷第500章 輪番攻擊第33章 踹門之戰第566章 放下心來第417章 成竹在胸第282章 內在因素第133章 內在關係第581章 多管齊下第201章 交個朋友第564章 底氣所在第260章 心深似海第253章 攻堅利器第84章 天馬行空與腳踏實地第205章 宿醉醒來第196章 皇子參軍第24章 裝甲突擊第81章 擒賊擒王第422章 時間緊迫第627章 束手就擒第224章 接踵而至第98章 初來乍到第62章 再相逢第426章 突出重圍第207章 勝乎敗乎第29章 大局已定第62章 再相逢第548章 內患第107章 關門打狗第288章 頭號不確定因素第47章 理想主義者第225章 此地無銀第76章 臨時變更第109章 合圍到位第52章 地面反擊第550章 暗流涌動第536章 狼羣出動第253章 攻堅利器第257章 飛來橫禍第280章 披掛出征第424章 消失的航母第525章 晴天霹靂第321章 破交與護航第523章 矇混過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