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超級航母

標誌事件就是:“薛遠征”級超級航母在新曆127年獲得了批准,在新曆128年的年初正式動工建造,在3年之後下水,最終在新曆134年年底交付給,帝國海軍由此邁入了“超級航母時代”。

有趣的是,該級第一批次的3艘,即“薛遠征”號、“白止戰”號與“廉旭升”號,仍然被稱爲攻擊航母。

這恰好反應出帝國海軍進行編成與戰術變革的歷程。

之前已經提到,在大戰結束之後,帝國海軍把航母分成了“攻擊”與“反潛”兩種,並且以航母戰鬥羣爲艦隊基本作戰單位。在“陳炳勳”級服役之後,出於戰略方面的考量,將航母戰鬥羣改爲航母攻擊羣,因此“攻擊航母”依然保留了下來,只是不再建造專門的“反潛航母”。

這個時期,一般是把那些即將退役的老舊航母當成反潛航母使用,主要就體現在艦載航空兵的編成上。說得簡單點,反潛航母會搭載更多的反潛巡邏機與反潛直升機,並減少攻擊機的數量。

在大戰當中建造的“行省”級與“行省2”級,最後幾乎都以反潛航母的身份退役。

清楚可見,在第一批“薛遠征”級服役的時候,帝國海軍的戰術思想並沒有發生太大的變化。

“薛遠征”級似乎只是“陳炳勳”級的放大版。

事實並非如此。

沒轉變過來的,其實是帝國高層,帝國海軍沿用“攻擊航母”的稱呼,無非是想更加順利的獲得撥款,好儘快啓動建造工作。

說得更加直接一點,“薛遠征”級本身就是被“逼”出來的結果。

雖然在新曆125年前後,帝國海軍就提出,“陳炳勳”級的噸位仍然不夠,在運作艦載機的時候受到限制,持續出動能力無法滿足高強度作戰需求,但是對建造噸位更大,造價更加昂貴的超級航母,不止是論議兩院的大老爺,即便是國防部長,以及第二次出任帝國首輔的廉旭升,都沒多大的興趣。

正是如此,在完成第一批3艘的建造工作之後,“陳炳勳”級纔再次獲得撥款,有了第二批3艘。

以當時的情況,帝國當局的注意力放在波伊戰爭上,就算廉旭升願意支持海軍,那也是愛莫能助。在戰略收縮的大趨勢之下,不管海軍有多麼重要,都不能跟帝國的總體戰略背道而馳。

如果沒有發生意外,也許還有第三批“陳炳勳”級。

原因也很簡單,“陳炳勳”級是當時最強大的航母,不管是紐蘭海軍的“紐蘭”級,迢曼海軍準備建造的“普魯士”級,或者是布蘭皇家海軍的“皇家方舟”級,都比“陳炳勳”級差了一大截。

只是,強大的“陳炳勳”級,同樣給了頭號競爭對手巨大的刺激,成爲對手發誓都要超越的對象。

這個“頭號競爭對手”就是紐蘭海軍。

僅僅2年之後,即新曆137年的年初,軍情局截獲了一份極爲關鍵的情報,紐蘭海軍已經開始着手設計10萬噸級超級航母,而且打算在本十年內動工建造,爭取一舉超越帝國海軍的“陳炳勳”級。

雖然在理論上,紐蘭海軍絕對不可能一舉超越帝國海軍,畢竟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夠在短短几年之內,建造幾十艘航母,但是讓紐蘭海軍率先動工建造超級航母,帝國海軍必定會顏面無存。

對雄霸全球的帝國來說,同樣是奇恥大辱。

說得更加嚴重一點,帝國稱霸全球的根基都會受到動搖。

此後不久,一名叛逃的,準確說是軍情局策反的紐蘭海軍軍官證實了這份情報,紐蘭海軍確實在設計超級航母,而且建造設計已經完成一大半,肯定能夠在明年,即新曆128年的中期動工。

在理論上,建造設計只需要完成75%,就能夠開工。

雖然這名軍官同樣提到,這種航母的滿載排水量並沒有達到10萬噸,但是在提交給首輔與論議兩院軍事委員會的報告當中,軍情局的官員耍了一個小手段,用的以2000磅爲基準單位的短噸,而不是國際通用的標準噸,更加不是以2400磅爲基準單位的長噸。這也算是幫了海軍的大忙。

1短噸僅0.907標準噸。

這麼換算,9萬多噸的大型航母邊成了超過10萬噸的超級航母。

一番折騰下來,在新曆137年的第二季度,論議兩院通過了由首輔提交的提案,超級航母的設計工作正式啓動。

關鍵就是,必須在紐蘭海軍之前動工建造!

留給艦船設計師的時間,1年都沒有。

如果重新設計,這是一個誰都無法完成的任務。只是幾十萬張設計圖,就能讓帝國海軍艦船設計院的工程師忙活好幾年。更何況,重新設計肯定得聽取軍方意見,按新的戰術標準確定具體性能指標。

所幸的是,不需要重新設計。

關鍵還有,帝國海軍艦船設計院的首席工程師,依然是趙禹。

其實,“薛遠征”級就是趙禹的最後一個作品。

爲了及時開工,趙禹提出了一個取巧之法,在“陳炳勳”級的基礎上,分三個階段來完成超級航母的設計工作。

第一階段,就是進行簡單的放大處理,先把噸位提上去。

其實,這也是最簡單的部分。

“陳炳勳”級的基礎本來就不錯,而且滿載排水量超過了8萬噸,飛行甲板的尺寸足夠運作40噸級的艦載機,帝國海軍航空兵在短期內不會謀求更大的艦載機,也就不用對飛行甲板動大手術。

這樣一來,艦體長度基本確定了下來。

具體佈局同樣不用大改,第二批“陳炳勳”級對飛行甲板的佈局做了調整,已經相當完美了。

至於提高噸位,其實就是增加艦體寬度與吃水深度,擴大艦體內部的可用空間,並且改善內部的艙室結構。關鍵是,利用擴大的艦體,安裝功率更大的動力系統,並且擴大彈藥庫與燃料艙。

總而言之,在保持載機數量不變的情況下,利用多出來的2萬噸能解決“陳炳勳”級存在的性能短板。

正是如此,只用了不到9個月的時間,帝國海軍艦船設計院就完成了設計工作。

隨後,論議兩院批准了第一批3艘的建造合同。

在新曆128年4月,“薛遠征”號在浦州造船廠鋪設第一塊龍骨。

第二階段,就是對初始設計進行改進,解決存在的問題。

因爲“陳炳勳”級的設計已經相當的完善,特別是在總體艦型沒大的問題,所以第二階段的設計工作,並沒有對“薛遠征”級的外形做出大改,主要集中在內部,而且都是小範圍改動。

要說的話,主要針對的是各個子系統,尤其是動力系統。

第一批3艘“薛遠征”級的標準排水量接近8萬噸,滿載排水量剛好超過10萬噸,配套的4臺蒸汽輪機,輸出功率僅有30萬馬力,只比“陳炳勳”級提高了2萬馬力,遠遠算不上強大。

關鍵還有,“薛遠征”級的艦體更寬,吃水也更深,航行阻力遠大於“陳炳勳”級。

雖然“薛遠征”級採用的蒸汽彈射器更加先進,消耗的蒸汽更少,在作戰航行時產生的負面影響更低。

比如說“薛遠征”級在以每2分鐘1架的速度彈射艦載機的時候,能夠以30節的航速航行4個小時,或者是以每分鐘2架的速度彈射艦載機,確保在至少1個小時之內,航速不會低於30節。“陳炳勳”級在這兩種情況下,把航速保持在30節以上的時間分別爲2個小時與半個小時。

但是相對來說,這套動力系統依然不夠好。

“薛遠征”級的設計航速僅有31節,只比海軍提出的30.5節高出0.5節,遠遠比不上能夠跑到35節的“陳炳勳”級,甚至比對手還慢,即紐蘭海軍的“紐蘭”級的最大航速都有33節。

要說的話,這個速度也夠用。

依靠更加強勁的彈射器,只要甲板風速達到27節,“薛遠征”級就能彈射40噸級的艦載攻擊機。

此外,這套動力系統非常的成熟,可靠性極高。

憑藉比“陳炳勳”級多出了40%的重油搭載量,“薛遠征”級能夠以30節的航速航行大約5000海里,或者是以22節的航速航行11000海里,如果把航速降到16節,能達到驚人的20000海里。

只是,帝國海軍顯然不甘心。

正是如此,第二批“薛遠征”級最主要的改進之處,就是改進了動力系統,把輸出功率提高到35萬馬力。

實際達到了36萬馬力!

如此一來,第二批3艘,設計最高航速超過33節,輕載狀態下甚至能夠達到35節!

此外,還有一些細節方面的改進,不過主要是電子設備。

也就是在完成了第二階段設計後,趙禹才正式退休。

所幸的是,艦船設計院的工程師沒有讓他失望。

嚴格說來,按第三階段設計方案建造的第三批“薛遠征”級,纔是真正完成體,即最終狀態。

與前兩批相比,第三批“薛遠征”級可以說是全新設計。

關鍵,其實是時間充足。

在艦體上,第三批“薛遠征”級率先採用更加便宜,加工難度也更低,且整體性能更加突出的“低合金高強度鋼”。

僅此一項,就減少了十分之一的建造工時,而且在保持噸位不變的情況下,將整體防護性能提高了近三成。因爲具有更高的結構強度,所以第三批“薛遠征”級的設計使用壽命達到50年。

不過,最主要的改進依然是電子設備。

第三批的首艦,7號艦“唐聖賢”號,將成爲全球第一艘配備AESA,即有源相控陣雷達的航母。

其實,在建造第二批“薛遠征”級的時候,帝國海軍就想過,爲其配備相控陣雷達。

只是,當時能用的是無源相控陣雷達,而且電子設備的小型化技術不過關,整套雷達十分的笨重。如果用在航母上,並且保證不會對其他部門產生影響,至少要把艦島的投影面積增加50%,佔用大約6個甲板停機位。至於相控陣雷達爲航母提供的幫助,顯然沒有防空巡洋艦那麼明顯。

正是如此,帝國海軍最終放棄了這個念頭。

爲航母配備AESA雷達,並不是要增強航母的防空作戰能力,而是用一部雷達取代其他所有雷達。

簡單的說,其實是簡化雷達系統。

這麼做的最大好處,就是能縮小艦島,取消用來安放警戒雷達的桅杆,騰出來的甲板能夠增加2個停機位,或者利用這2個停機位的面積,改善與優化甲板系統,提高艦載機在飛行甲板上面的作業效率。

帝國海軍的工程師,確實充分利用了這點面積。

通過對停機位進行調整,第三批“薛遠征”級的甲板作業效率至少提高了四分之一!

由此得到的好處是,其最大日出動量,由之前的210架次提高到240架次,單波次出動量由42架次提高到46架次,一個完整攻擊波次的回收作業時間,也由之前的75分鐘縮短到了60分鐘。

毫無疑問,這可是實打實的提升!

此外,第三批次“薛遠征”級的自動化程度也更高,而由此帶來的好處是,艦員與航空部門人員分別減少了15%與12%,共減員800多人,由前兩個批次的5600餘人減少到不足4800人。

關鍵還有,前兩個批次的“薛遠征”級會在中期大修的時候,按第三批次的標準對電子設備進行升級改進。

要說的話,“薛遠征”級絕對是劃時代的產物。

客觀的講,“薛遠征”級的意義不在“陳炳勳”級之下,是一種能改變海戰遊戲規則的存在。

因爲幾乎沒有缺點,所以在第三次全球大戰爆發前,“薛遠征”級的規劃建造數量已經達到9艘。

得益於航母作戰能力大幅度提升,帝國海軍的戰術體系也發生了變化,並由此開始了第三輪變革。

只是,沒人能否認,發起第三輪變革的並不是一種航母,而是一個人。

嚴格說來,帝國海軍的第三輪變革其實是第三輪軍事改革的組成部分,爲帝國整體戰略服務。

其實,這也是第三輪軍事改革的一大特色。

之前兩次軍事改革,各個軍兵種,特別是三大軍種,基本是各行其是,最多也就是相互交流,不存在統一指揮,以及統一調配的可能,因此前兩輪軍事改革所產生的影響,沒有大到改變戰爭面貌的程度。

在周涌濤的推動下,第三輪軍事改革從一開始,就是以帝國的總體戰略爲核心。

推動這次軍事改革的不再是各個軍兵種的戰術需求,而是帝國的整體戰略。

關鍵還有,指揮改革的不再是各個軍兵種的司令官,而是帝國的最高軍政統帥。

第211章 未來之選第209章 生不逢時第635章 兵變第83章 三駕馬車第178章 戰略欺騙第348章 第一滴血第205章 宿醉醒來第38章 戰機出逃第253章 攻堅利器第113章 發現平頂船第72章 最後一炮第605章 新的消息第285章 必須過的坎第186章 可恥行爲第51章 低空霸主第218章 豁出去第137章 揀來的大便宜第197章 論功行賞第98章 圍追堵截第103章 發揮餘熱第316章 大戰局第618章 緊急撤退第487章 專職旗艦第447章 開始第240章 北上借人第5章 帝國首輔第442章 二號主角第10章 鬼使神差第218章 豁出去第452章 絕境反擊第547章 突發事件第520章 順水推舟第168章 鯨吞蠶食第521章 有勇有謀第175章 奪路狂奔第48章 大戰爆發第46章 戰略要地第632章 老王出馬第255章 眼高手低第219章 滿目瘡痍第388章 早有預謀第353章 快準狠第219章 滿目瘡痍第521章 有勇有謀第192章 搶先攻擊第369章 打探消息第246章 覆滅第147章 天羅地網第530章 求穩第561章 顧慮成真第160章 大膽前出第280章 披掛出征第114章 懷疑上蒼第262章 無可救藥第234章 突擊空運第551章 超級轟炸機第168章 鯨吞蠶食第306章 把話挑明第546章 緊急返回第227章 海航出手第126章 以身作餌第132章 兵力調整第629章 命不該絕第17章 奇蹟第288章 頭號不確定因素第395章 面面俱到第253章 新年的第一天第144章 是金子總會發光第108章 聲東擊西第184章 曾經心動第558章 成功上岸第484章 傳統盟友第334章 全面鋪開第127章 奪取大橋第17章 奇蹟第126章 敵人反擊第107章 極端手段第164章 巨炮之怒第260章 心深似海第224章 接踵而至第627章 束手就擒第144章 是金子總會發光第63章 協同作戰第430章 回到艦隊第178章 戰略欺騙第223章 一報還一報第22章 空地聯合第250章 問策第559章 另有安排第227章 哮天第89章 進退兩難第508章 疑雲重重第192章 搶先攻擊第109章 豁然開朗第585章 立足點第302章 狡猾的老王第176章 尷尬處境第640章 暢談第118章 天助帝國第25章 淡化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