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利害攸關

賈拉扎德不願意捲入波沙灣戰爭,或者說不想爲紐蘭共和國火中取栗,不過卻不得不做好萬全的準備。

關鍵就是,樑夏帝國會不會及時收手?

雖然在兩個月之前,聯合部隊成立的時候,樑夏帝國就明確提出,此戰的主要目的是光復科威特,驅逐入侵科威特的伊拉克軍隊,給予伊拉克必要懲戒,沒有提到反攻伊拉克,更別說是佔領伊拉克。

此後,戰局也確實在朝這個方向發展。

高強度的空中打擊,以及動用的地面部隊相對較少,都表明聯合部隊沒有攻打伊拉克本土的打算。

至少不存在對伊拉克實施軍事佔領的可能。

全球大戰已經爆發,樑夏帝國還會以光復科威特爲主要目的?

答案明顯是否定的。

雖然樑夏帝國部署在波沙灣的地面部隊也就只有3個師,其中一個還是陸戰師,聯軍兵力也不是很多,真正有戰鬥力的也就只有高巨王國的一個裝甲師,攻打兵力朝過100萬的伊拉克,顯然算不上充足,但是所有人都忽略了一個問題,即聯軍強大的空中打擊力量能夠彌補地面兵力不足的問題,而且在完成地面突破之後,佔領伊拉克的任務可以丟給沙烏地等穆阿國家去負責。

要說的話,聯軍地面部隊的戰鬥力也不容小覷。

在一個多月前,樑夏帝國陸戰隊的一個裝甲營,就教訓了伊拉克軍隊,讓伊拉克陸軍的王牌裝甲部隊嚐到苦頭。

那場規模不大的裝甲戰足以證明,在技術差距太大的情況下,兵力上的優勢顯得是微不足道!

技術取代兵力,成爲決定戰爭勝負的頭號因素,正是這場戰爭表現出來的結果。

有足夠的理由相信,聯軍的最終目的不止是光復科威特,還要攻佔整個伊拉克,打通北上前往忒爾共和國的交通線。

要說的話,在迢曼帝國襲擊樑夏海軍的第51特混艦隊之後,這已經成爲定局!

現在的問題是,在佔領了伊拉克之後,樑夏帝國會不會爲了保護這條交通線出兵攻打波伊國?

www▪ тtκan▪ ¢ o

也有可能通過空中打擊來消除潛在的軍事威脅。

這是一個必須搞清楚的問題。

整個8月,賈拉扎德的一名親信,他最信任的女性外交官員,一直在跟樑夏帝國的特使進行秘密談判。

談的主要內容,就是樑夏帝國是否做出相關的安全保證。

一個月談下來,雖然沒有取得實質性進展,但是也不是毫無收穫。

按賈拉扎德掌握的信息,樑夏當局願意做出必要的安全保證,只是介於當前的局面不會簽署任何書面協議。

其實,談到8月下旬的時候,樑夏當局已經做出了實質性的讓步,表示只要波伊國能夠保持中立,就可以提供安全保障。準確說,就是以波伊國保持中立爲基礎,樑夏帝國承諾不對其發動戰爭。

具體一點,就是跟波伊國簽署具有法理效力的和平條約。

在波伊戰爭結束後,樑夏帝國非但沒有跟隨即成立的波伊國簽署任何條約,甚至到現在都沒跟波伊國建立外交關係,也就是沒承認波伊國。十多年以來,波伊國在外交上的首要目的就是跟樑夏帝國恢復正常邦交。只有獲得全球霸主的承認,波伊國才能夠真正融入國際大家庭。

別說是波伊國,即便是強大的紐蘭共和國,也是在跟樑夏帝國的邦交恢復正常之後才被國際社會接納。

可惜的是,就在雙方快要談成的時候,全球大戰爆發了。

顯然,在大戰時期,別說是樑夏帝國,即便是波伊當局,也絕不會簽署任何性質的書面協議。

要是落人口實,到最後很有可能是兩頭不討好。

談到現在,樑夏帝國能夠給予的最大保證,就只是一句口頭承諾。波伊國置身事外,就不會對其發動軍事打擊。

看上去跟之前的說法沒多大差別。

可實際上卻是天壤之別。

保持中立,其實只是不直接參戰,也就可以爲參戰國提供間接的支援,比如讓某些參戰國的作戰飛機飛越領空,或者提供情報方面的協助,甚至可以在出售資源的時候給予必要的優惠。

這些,都不會破壞中立。

像後者這種模棱兩可的說法,就沒那麼簡單了。

關鍵就是,樑夏帝國可以在任何時候,以波伊國沒兌現承諾,比如向西陸集團出口石油爲由,來廢除這個口頭承諾。

這樣的要求能夠接受嗎?

賈拉扎德非常清楚,如果他接受了這樣的條件,也就等於向樑夏帝國臣服,等於廢棄本國的武裝力量。

顯然,就算賈拉扎德想妥協,波伊國的軍民都不會答應。

從這個角度看,與樑夏帝國的戰爭肯定是不可避免。

賈拉扎德現在要考慮的,其實就是在開戰之前,儘可能的爲波伊國撈取更多的好處。

哪怕他不願意爲紐蘭共和國火中取栗,也必須做好準備,確保在必要的時候能夠頂住樑夏帝國的進攻。

關鍵還有,必須堅持到援軍到達,比如紐蘭共和國出兵參戰。

雖然只是波沙灣北岸的小國,但是波伊國擁有一套相當完善,而且強大的情報網絡,擁有自己的情報來源。

按賈拉扎德掌握的情報,紐蘭共和國肯定會在半年之內參戰。

至於到底是在何時,由三個因素決定。

首先就是大陸戰場上的戰鬥,迢曼帝國統帥的西陸集團能否迅速取得勝利,能否給予樑夏帝國足夠的壓力。

其次是紐蘭海軍能否獲得與抓住機會,消滅樑夏海軍東汪洋艦隊,奪取東望洋的制海權與戰略主動權,並奪回至關重要的霍瓦依羣島,打通到西南東望洋的航線,取得具有決定意義的重大勝利。。

最後一個,就在南方次大陸那邊。

說得直接一點,也就是梵羅國會不會及時參戰。

雖然在理論上,前兩點才具有決定性,但是站在波伊國的立場上,第三點纔是關鍵。

道理也很簡單,巴鐵夾在波伊國與梵羅國之間!

雖然在波伊國東部,以及巴鐵的西南是廣袤的戈壁荒漠,別說沒多少城鎮,就連道路都非常罕見,因此並不適合大兵團作戰,也就不存在要派遣重兵守衛東部邊境的問題,但是並不是說可以高枕無憂了,至少部署在巴鐵的戰術航空兵,就能覆蓋波伊國全境,幾個月就能把波伊國炸成廢墟。

關鍵還有,利用部署在巴鐵西南地區的航空兵,樑夏空軍就能封鎖阿曼灣,並對波伊國實施戰略封鎖。

這樣一來,只是通過戰略封鎖就能夠讓波伊國完蛋!

可惜的是,波伊國完全沒辦法憑藉自身的力量化解這個問題,而唯一的希望就是梵羅國出兵參戰。

說得直接一點,梵羅國擊敗巴鐵!

其實,波伊國一直在爲此做準備。

在波伊軍隊擬定的戰爭計劃當中,有一份針對巴鐵,即梵羅國發動了戰爭,而樑夏帝國沒有及時出兵,波伊國得在關鍵時刻出兵巴鐵,不過不是去幫助巴鐵,而是控制巴鐵西南的沿海地區。

當然,如果爆發了全球大戰,而且出現上面的情況,依然得趕在梵羅國的大軍殺到之前攻佔巴鐵西南地區。

只有這樣,才能拓展波伊國的戰略防線與防禦深度,確保本土的安全!

可見,賈拉扎德現在最爲關注的就是梵羅國會不會參戰。

其實,在梵羅國首都總理府,迪迦拉?甘巴拉也在密切關注波沙灣那邊的戰爭。

他在晚飯之後,會見了專程來訪的紐蘭共和國特使,只不過不是大使,而是專程從華城飛來的國務卿。

兩人談了四個小時,在凌晨的時候才結束。

雖然氣氛還算融洽,但是迪迦拉一點都高興不起來。

原因也很簡單,紐蘭國務卿明確提到,如果梵羅國沒有趕在紐蘭共和國參戰之前向樑夏帝國宣戰,那麼紐蘭當局就肯定會對戰略做出調整,比如把更多的資源放在東望洋,對梵羅國的援助就會受到影響。

顯然,這是在暗示,更是在威脅!

發展至今,梵羅國最不能缺少的,也就是紐蘭共和國的援助。

別看梵羅國的人口還沒有達到10億,而且是官方統計數據,因爲存在大量沒在官方機構登記的“黑戶”人口,所以梵羅國的實際人口會更多,可是與人口規模不相稱的,是其羸弱的綜合實力。

嚴格說來,梵羅國依然是一個典型的農業國家!

即便以官方統計的7億人口計算,都有超過70%的人口住在農村,住在城市的2億人也沒有多少從事工業生產。

要說的話,這也是讓迪迦拉最懊惱的事情。

與巴鐵的戰爭結束之後,梵羅國就奉行跟紐蘭共和國結盟的政策,可是卻沒有能夠從中獲得多少好處。

或者說紐蘭共和國給予的援助沒有從本質上改變梵羅國。

在同時期,巴鐵在樑夏帝國的幫助下,已經初步實現工業化,而且建立起了自己的國防工業體系。

不說別的,巴鐵已經能生產主戰坦克與戰鬥機,國產化率均超過90%,而梵羅國至今沒有自己的坦克與戰鬥機,重型武器幾乎都依賴進口,就連士兵使用的步槍,國產化比例都不到百分之五十。

單論軍事工業,梵羅國並不比巴鐵強多少,很多方面還不如巴鐵。

在紐蘭共和國的支持之下去挑戰樑夏帝國?

顯然,等於是自尋死路!

原因也很簡單,紐蘭共和國在地球的另外一邊,而樑夏帝國近在咫尺。

更加重要的是,樑夏帝國擁有全球最爲強大的海軍!

雖然紐蘭海軍號稱全球第二,但是總體實力不到樑夏海軍的一半,連挑戰樑夏海軍的資格都沒有!

其實,梵羅高層早就有這方面的準備。

說得簡單一些,就是等紐蘭共和國與樑夏帝國交戰,至少要在海上戰鬥分出勝負之後再決定是否參戰。

紐蘭海軍勝了,那麼什麼都好說!

相反,那就得好好的掂量掂量了。

其中道理,也非常簡單。

只有紐蘭海軍取得勝利,才能確保到梵羅國的航線暢通無阻,也才能通過海運向梵羅國提供支持。

顯然,對於連工業化都沒有實現的梵羅國來說,紐蘭共和國的支援必不可少。

現在的問題是,紐蘭當局要梵羅國首先向樑夏帝國宣戰。

這不是在開玩笑嗎!?

不過,紐蘭國務卿也說得很清楚。

紐蘭共和國肯定會參戰,而且就在不久的將來,只是需要一個合適的時機,或者說需要盟友創造有利條件。如果梵羅國能吸引樑夏帝國的關注,分散樑夏帝國的兵力,紐蘭共和國就有把握在開戰之後奪得主動權,並且取得決定性勝利。只要打開了局面,那麼援助梵羅國就不再是問題。

爲此,紐蘭國務卿還暗示迪迦拉。

紐蘭共和國在參戰之後,必定會以東望洋爲主,而且在奪回了霍瓦依羣島之後,就會出兵西南東望洋。

關鍵還有,佔奧國人口總數超過一半的舊移民,都在盼望着紐蘭大軍。

從這一點出發,有望在半年之內拿下奧洲。

那麼,控制整個東望洋,以及進軍梵炎洋,就不是什麼難事。

到這一步,哪怕沒辦法徹底擊敗樑夏帝國,也能夠逼迫樑夏帝國承認戰敗,並且把樑夏帝國打回原形。

當然,準確的說是讓樑夏帝國回到上次大戰爆發之前的狀態。

紐蘭國務卿還提到,只要梵羅國及時參戰,在大戰結束之後,不止是環梵炎洋地區,連波沙灣都劃入梵羅國的勢力範圍。

顯然,這個誘惑實在太大了!

梵羅國發展到現在,都沒有能夠邁過工業化的門檻,最爲關鍵的一點,其實就是能源嚴重的依賴進口。

要命的是,還主要從波沙灣的產油國進口!

也就是說,梵羅國的命脈在樑夏帝國手上,只要讓國際油價上漲10%,就能讓梵羅國的經濟增幅歸零。在過去幾十年裡,樑夏帝國就通過操控國際油價,打擊有潛力的競爭者,掠奪其他國家的財富。

顯然,如果能夠控制波沙灣,控制那邊的油田,也許20年之後,梵羅國就能夠實現工業化。

可問題是,有那麼容易?

紐蘭國務卿做出的承諾,全都是畫餅!

哪怕紐蘭共和國肯定會參戰,也未必能夠取得勝利,就更別說兌現承諾了。

要說的話,就算紐蘭共和國取得了最後的勝利,也未必會在戰後兌現承諾!

只要石油還是最重要的能源,任何一個全球霸主都會控制波沙灣。

既然如此,還需要參戰!?

正是如此,在送走了紐蘭國務卿之後,迪迦拉就召集了部長級官員與高級將領,召開了緊急會議。

第269章 大皇子的心腹第77章 一錘子買賣第121章 自力更生第271章 荒唐之事第363章 全都是運氣第24章 風雨飄搖第259章 能者多勞第155章 信使與絕筆信第514章 奧援第61章 勁敵出現第568章 圍困戰第463章 連帶影響第541章 返航第302章 狡猾的老王第367章 初具規模第329章 疑兵計第117章 攻心之戰第215章 擺開架勢第375章 獨樹一幟第461章 見好就收第623章 天下大亂第40章 九天雷霆第122章 運氣第59章 深謀遠慮第16章 開幕之戰第570章 壞消息第157章 舉棋不定第214章 慘兮兮第624章 利益使然第58章 方向之爭第217章 半夜來電第573章 防空作戰第24章 風雨飄搖第253章 新年的第一天第250章 問策第346章 各自爲戰第48章 大戰爆發第28章 風雲突變第158章 狂龍入海第232章 幹上一場第147章 僞裝欺騙第178章 以卵擊石第561章 顧慮成真第23章 陸戰之王第99章 半支艦隊第404章 提前商量第124章 最後的“飛隆”第23章 滅頂之災第257章 飛來橫禍第384章 最後一根稻草第350章 替死鬼第10章 鬼使神差第232章 特製燃燒彈第633章 老謀深算第441章 雄心壯志第159章 陡然生變第275章 帝國的準駙馬第624章 利益使然第594章 折中方案第198章 定調第37章 地面部隊第613章 強攻的局面第367章 初具規模第448章 撤退的信號第88章 野心勃勃第193章 挑撥離間第258章 陸上三強第418章 狡猾的丘爾第210章 中流砥柱第61章 似曾相似第429章 合理推斷第525章 晴天霹靂第494章 等待消息第119章 獨自爲戰第62章 再相逢第544章 反覆商量第98章 初來乍到第52章 地面反擊第366章 誰輸誰贏第548章 內患第294章 委曲求全第176章 尷尬處境第388章 早有預謀第173章 自找沒趣第97章 全新視角第321章 破交與護航第144章 等待時機第162章 暴露行蹤第150章 左右爲難第416章 主從之爭第132章 該出手時就出手第487章 專職旗艦第507章 航母現身第488章 關鍵所在第111章 利害攸關第143章 黃粱一夢第372章 拖延爲主第226章 長途奔襲第109章 豁然開朗第244章 頑強奮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