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初來乍到

紐蘭共和國西海岸,聖迭戈海軍基地。

在運輸機着陸,主輪接觸到地面,並且在反作用力的推動下彈起來的時候,斯塔克才從睡夢中醒過來。

等到他收拾好東西,運輸機已經穩穩停住。

貨艙裡面還有幾個貨盤,放了些鎖好的保險箱,裡面裝的應該是一些比較敏感,或者較爲貴重的設備。

在斯塔克從運輸機上下來後,地勤人員纔開着叉車,把貨盤搬了出來。

這是一架執行貨運任務的C-130F,斯塔克是唯一的乘客。

“嘿,注意點。”

險險避開從側面駛來的卡車,斯塔克才注意到,跑道旁邊停着一輛“悍馬”越野車,旁邊還站着一名少校軍官。

迪馬利亞少校,他在安納波利斯軍校,紐蘭海軍軍官學院的校友。

此外,兩人都以外交武官身份去過波伊國,還共事3年,此後還一起去梵羅國。

回國之後,斯塔克去了五角大樓,而迪馬利亞來到了聖迭戈。

沒啥好奇怪的,迪馬利亞就是南加州居民,而斯塔克來自東海岸的馬薩諸塞州。

老友見面,免不了一番寒暄。

不過,兩人也沒多耽擱。機場上忙得熱火朝天,到處是地勤人員,還不斷的有運輸機降落與起飛。

“聽說你要來,我還不敢相信呢。”

“這邊的情況如何?”

“你也看到了,就這樣。”

朝車窗外掃了一眼,斯塔克沒再多問。

雖然在霍瓦依羣島“淪陷”之後,聖迭戈成了東望洋艦隊的母港,也是紐蘭共和國在東望洋這邊,規模最大與設施最完備的軍港,但是經過幾十年的建設與發展,聖迭戈依然是一座小城市。

主要就是太過偏僻。

從港口往南約30千米就是與墨西哥的邊境線,西海岸的第一大城市,以及紐蘭共和國第二大城市洛城在北面200千米之外。

此外,治安也是大問題。

邊境對面是墨西哥的蒂華納,而在這座人口超過100萬的城市裡,有三分之二的居民從事跟紐蘭共和國有關的非法買賣,尤其是販毒、走私與偷渡。在邊境這邊,其實也有類似的非法產業,比如把在紐蘭共和國能夠合法買賣的槍支與彈藥,通過走私的渠道,販賣給墨西哥的犯罪團伙。

要說的話,從事這些非法產業的,幾乎全都是拉美移民。

當然,並不是說拉美移民都在從事違法犯罪的勾當。

迪馬利亞就是拉美移民。

不過,這些對海軍基地沒多大的影響。

別說是軍營與軍港,即便軍事住宿區都被隔離出來,擁有完善的生活基礎設施,而且由軍警看守。

駐軍與駐軍家屬跟當地居民,基本上沒有交集。

要說的話,主要交往就是給當地居民提供了數千個工作崗位,幾乎所有軍屬家庭要在當地找家政人員。

聖迭戈軍港的核心區域,就是艦隊灣。

這個名字,其實就來自艦隊。

在差點導致紐蘭共和國分裂的東西混戰結束後,大概是爲了便於管理,華城當局下令把所有繳獲的艦艇送往聖迭戈。結果是,上百艘大大小小的艦船填滿了這處港灣,然後就有了這個名字。

當然,那些老舊的艦船早就處理掉了。

在決定重建東望洋艦隊之後,紐蘭海軍用了20年的時間來打造這座海軍基地,而且此後一直在根據需要進行擴建,比如爲第四艘超級航母打造的4號深水碼頭,預計要明年才能竣工。

在理論上,艦隊灣最多能容納180艘艦船。

當然,實際的停泊數量肯定沒這麼多,最多的時候都沒有超過100艘,因爲東望洋艦隊總共只有100多艘大型艦艇,其中一些部署在別的海軍基地,比如大型潛艇都部署在北面普吉特灣的布雷默頓,兩棲攻擊艦與登陸艦大部分部署在金灣,補給艦與快速戰鬥支援艦則部署在洛杉磯南面的長灘。

部署在聖迭戈的其實就是航母戰鬥羣。

在過去的幾十年裡,任何時候都有一艘航母在這裡,要麼在進行檢修,要麼在爲出港做準備。

偶爾,還會出現3艘航母同時出現在港口裡的罕見場面。

只是現在,軍艦灣裡面卻是空蕩蕩的。

雖然算不上是空空如也,還有幾艘巡邏艇,碼頭旁停靠着不少勤務船,比如任何一處港口都有的駁船,但是駐紮在此的大型戰艦,全都不見了,準確說是在兩天之前,跟隨航母離開了。

迪馬利亞帶着斯塔克去了港區的營地。

那邊,一架SH-60F“海鷹”已做好起飛準備,正在等待搭載的乘客,也就是斯塔克與迪馬利亞。

在從華城出發之前,斯塔克提出要迪馬利亞做他的副手,奧馬爾沒有拒絕。

不是說曾經與迪馬利亞共事了幾年,私交還不錯,而是斯塔克需要一個信得過,還特別瞭解東望洋艦隊的部下。

雖然總統給他的職務是特混艦隊作戰參謀,但是按照海軍參謀長所說,賦予他的是艦隊參謀長的職權。

在東望洋艦隊旗艦“尼茲”號上等着他的,不但有作戰參謀的任命書,還有嶄新的海軍准將軍銜。

斯塔克確實需要一個“懂行”的副手。

在紐蘭共和國,東望洋艦隊算得上是一個異類,至少可以說特立獨行。

飛了不到一個小時,直升機來到了“尼茲”號上空。

該艦是“尼茲”級超級航母首艦,也是在“薛遠征”級之後,全球第二種滿載排水量超過了9萬噸的超級航母。

當然,這是紐蘭海軍定下的標準。

按樑夏海軍的標準,滿載排水量超過10萬噸,才能算超級航母。

至於爲什麼要用滿載排水量,而不是用標準排水量,因爲標準排水量有幾種不同的計算方式,也就存在很大的差別。再說了,航母需要搭載幾十架,乃至上百架作戰飛機,還要搭載幾千噸的彈藥與航空燃料,而且得隨時保持較高戰備狀態,比如燃油的儲量不得低於最大裝載量的60%,所以對航母來說,滿載排水量反到更有參考價值,而標準排水量的可信度並不是很高。

不管標準如何,“尼茲”級都是“薛遠征”級之後,全球最強的航母。

在標準情況下,“尼茲”級能夠搭載90餘架艦載機,通常是:2到3箇中隊的24架或者36架F-14A/B/C/D,2到3箇中隊的24架或者36架F/A-18A/B/C/D,2到3箇中隊的24架或者36架A-6E/G,1箇中隊8架EA-6B,1箇中隊4架E-2C,1箇中隊6架S-3B,1箇中隊4架C-2B,及1箇中隊的4架到8架的SH-60F。其中戰鬥機,多用途戰鬥機與攻擊機的搭載數量,由實際情況,也就是作戰任務確定,且總共不超過72架,通常都是3箇中隊的多用途戰鬥機。

要說的話,也只有“尼茲”級能夠對抗樑夏帝國的“薛遠征”級。

至於之前建造的3艘“小鷹”級,跟樑夏帝國的“陳炳勳”級差不多,是大型航母,比不上超級航母。

正是如此,紐蘭海軍才把已經服役的3艘“尼茲”級全都放在東望洋艦隊。

其實,從航母的命名就能看出來。

樑夏海軍現役6艘“薛遠征”級,除首艦“薛遠征”號,以及4號艦“廉旭升”號,另外4艘都以上次大戰期間的海軍名將命名,2號艦“白止戰”號,3號艦“李銘博”號,5號艦“劉向真”號,及6號艦“衛軍”號。

此外,建造中的7號艦已經被命名爲“劉向東”號,8號則艦被命名爲“李傑”號,而獲得了批准的9號艦很有可能會被命名爲“金洪”號,10號艦則是“關振平”號,即接下來的4艘都是用海軍將領的名字命名。

當然,用名人,特別是歷史上的統帥與將領爲航母命名,早就是不成文的規矩。

對此,紐蘭海軍是針鋒相對。

建成的3艘“尼茲”級,CV-68“尼茲”號,CV-69“斯普”號,CV-70“哈爾”號,接下來的3艘是CV-71“弗萊”號、CV-72“華盛頓”號與CV-73“林肯”號,即前4艘都是用海軍將領命名。

有趣的是,大概是對此不滿,五角大樓專門制訂了一項規定,明確要求航母只能用歷任總統命名。

正是如此,第5艘才被命名爲“華盛頓”。

其實,從命名這件事上就能看出,東望洋艦隊是一個非常特殊的存在。

究其原因,跟東西混戰那段歷史不無關係。

不要忘了,尼茲與斯普都是前紐蘭聯邦的海軍將領,就連戰死殉國的哈爾與弗萊也是尼茲的部下。

東西混戰時期,紐蘭共和國,也就是華城當局不但沒有承認這些海軍將領,還把他們當叛徒看待。即便在東西混戰結束之後,尼茲等將領也被當成外人。要不然,紐蘭共和國的第一種大型航母,也不會用“小鷹”、“星座”與“紐蘭”命名。在實現和解之後,華城當局才承認尼茲與斯普等海軍將領。

換個角度來看,華城當局做出這樣的妥協,同樣跟海軍有關,需要效忠前紐蘭聯邦的海軍將士來重建海軍。

關鍵就是,紐蘭共和國在建立的時候,連一支像樣的艦隊都沒有。

不然的話,也不會至今都沒有收回霍瓦依羣島。

只是,沒人能否認,如果沒有紐蘭聯邦打下的底子,那就沒有現在的紐蘭海軍。

在東西混戰結束後,紐蘭共和國可以說是百廢待興,而且最需振興的,其實就是在混戰中損耗殆盡的海軍。

也就是在這個大背景下,一批在混戰中被俘或者投降的聯邦海軍官兵,爲紐蘭海軍的重建做出了巨大貢獻。

其中,在大戰結束之後遣返的那批海軍工程師,有着無與倫比的價值。

按照從來沒得到官方承認的說法,一名自願接受遣返的紐蘭海軍的工程師,在離開樑夏帝國的時候帶走了一整套大型航母的設計圖紙。更神奇的是,這位工程師是把所有藍圖記在了自己的腦海裡面。在回到紐蘭共和國後,他在其他工程師的幫助下,用3年時間就完成了第一種大型航母的設計工作。

可惜的是,這種參照“陳炳勳”級的大型航母在完成設計的時候,紐蘭共和國並沒有將其建造出來的工業實力,或者說嚴重欠缺這方面的工程經驗,甚至沒法冶煉建造艦體所需的高強度特種鋼。

不過,這不是壞事。

拖了幾年,在經過幾次修改,解決了一些顯而易見的小問題,並且做了適當的放大,就有了後面的“小鷹”級。

嚴格說來,“小鷹”級算得上是同時代最好的大型航母。

比如,在噸位比“陳炳勳”級減少了大約10%的情況下,擁有與之完全相等的航空作戰能力。

因爲飛行甲板佈局更加合理,比如右舷的3部神降級有2部在艦島的前面,大幅度的提高了航空作業效率,所以在某些特殊情況之下,“小鷹”級的出動能力比“陳炳勳”級要稍微高一點。

對第一次建造大型航母的紐蘭共和國來說,這簡直就是一個了不起的成就。

不過,“小鷹”級生不逢時。

紐蘭海軍準備大刀闊斧建造“小鷹”級的時候,樑夏海軍進入了超級航母時代,直接放棄了大型航母。

當時,紐蘭海軍已經拿到了6艘“小鷹”級的撥款!

結果就是,“小鷹”級只建造了3艘。

另外3艘,準確說是國會批准的撥款,全都用來建造“尼茲”級。要不然,首批3艘也不可能在短短3年之內建成服役。

不管怎樣,在紐蘭海軍,乃至紐蘭共和國,東望洋艦隊都是一個很獨特的存在,甚至算得上獨立王國。

這也是華城當局派斯塔克來此擔任艦隊作戰參謀的原因。

第五艦隊從上到下,幾乎全都是東望洋艦隊的人馬,而且絕大部分軍官跟依然遊離在外的紐蘭聯邦僞政權有千絲萬縷的瓜葛,所以華城當局根本不相信這支艦隊,纔派一個信得過的人去當監軍。

斯塔克是貨真價實的東海岸土著,跟紐蘭聯邦僞政權沒半點關係。

顯然,在華城當局眼裡,他是信得過的人。

只是,斯塔克也很清楚,就算他手上握着總統給的“尚方寶劍”,在第五艦隊也未必吃得開。

不然的話,斯塔克不會直接點到迪馬利亞,要這個老相識做他的副手。

當然,都到了這裡,斯塔克沒再胡思亂想。

當務之急是打好第一仗,不但要爭取旗開得勝,還要取得決定性勝利,最好能夠一舉奪得制海權。

如果能一舉奪回霍瓦依羣島,那麼不管是見好就收,還是不得不打持久戰,都有不小的勝算。

現在要做的也就是儘快掌握第五艦隊。

第466章 方向之爭第229章 飛來噩耗第202章 縝密周全第562章 杞人憂天第111章 開幕第155章 戰略海軍第174章 迎頭相遇第407章 頑強巨獸第229章 運乎命乎第474章 交付第42章 戛然而止第165章 軍人榮譽第346章 各自爲戰第168章 鯨吞蠶食第55章 快馬加鞭第279章 錦上添花第349章 突然到來的驚喜第17章 先聲奪人第211章 未來之選第194章 回帝都第500章 輪番攻擊第153章 春風得意第116章 急也沒用第541章 返航第601章 空操心第136章 返璞歸真第271章 荒唐之事第437章 不成功則成仁第156章 反艦利器第257章 糖衣炮彈第222章 心腹大患第295章 未來的總司令第228章 一廂情願第386章 即將變天第51章 變與不變第132章 該出手時就出手第159章 箭已離弦第119章 獨自爲戰第495章 大局第162章 吸引火力第599章 無法解決的矛盾第359章 果斷出擊第591章 王室禮節第74章 全面退守第105章 早有安排第338章 繼續前進第520章 順水推舟第9章 導彈投手第209章 生不逢時第493章 各持己見第165章 軍人榮譽第109章 豁然開朗第627章 束手就擒第467章 取捨第222章 心腹大患第206章 誤打誤撞第161章 未戰先怯第231章 陸航軍官造反第354章 三大要素第384章 最後一根稻草第111章 開幕第134章 跌宕起伏第371章 陸軍的事第196章 最後一吉第585章 立足點第35章 組建團隊第581章 多管齊下第138章 敗軍之將第105章 早有安排第142章 來自北面第466章 方向之爭第516章 提前出動第141章 電磁干擾第133章 不敢鬆懈第256章 各奔東西第84章 天馬行空與腳踏實地第232章 特製燃燒彈第145章 捨本逐末第406章 實彈打靶第408章 敷衍了事第477章 地面突破第92章 防空截擊第331章 萬全之策第172章 死得悄無聲息第157章 公報私仇第336章 一個句號第623章 天下大亂第172章 死得悄無聲息第247章 被搶走的主功第591章 王室禮節第62章 再相逢第25章 淡化處理第471章 寸有所長第321章 破交與護航第466章 方向之爭第212章 大國造的風采第326章 連番挑釁第506章 強攻第365章 宣告結束第71章 改變打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