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鐵桿盟友

巴鐵,白沙瓦空軍基地。

這座南方次大陸上規模最大,基礎設施最完善,技術設備最先進的空軍基地就在巴鐵首都的近郊。

距離巴鐵首都的中央火車站,帝國駐巴鐵大使館的車程都不到半小時。

爲了給駐軍的日常生活提供便利,巴鐵還在基地外面開闢了一塊世俗特區,並安排軍警守衛。

其實,這也反映出,巴鐵確實是唯一跟高巨王國齊名的鐵桿盟友。

巴鐵跟帝國的關係發展到現在的這種程度,還要追溯到半個世紀之前。

在第二次全球戰爭之前,樑夏帝國在南方次大陸追求的,主要是商業利益,採取的手段也以貿易爲主。

在這幾十年裡,樑夏帝國一直高舉民族獨立的旗號。

按民間的傳言,第一次全球大戰結束之後,爲了恢復影響力,消除戰敗的影響,樑夏帝國秘密資助了幾個獨立運動組織,其中包括由梵羅國國父甘雷尼創建的“大梵羅獨立解放運動組織”。

只是,該傳言從來沒有獲得官方證實。

當然,就算傳言是真的,也是爲了跟當時統治南方次大陸的布蘭王國抗衡,承認樑夏帝國在南方次大陸的權益。

這種局面一直持續到第二次全球大戰結束。

布蘭王國戰敗之後,特別是帝國海軍奪取了梵炎洋上所有的軍事要塞,控制了至關重要是夕梵運河與直羅海峽,樑夏帝國名正言順的取代布蘭王國,成爲南方次大陸衆多土邦唯一的宗主國。

在戰後那幾年,隨着米字旗黯然落下,炎龍旗迎風飄揚,帝國在南方次大陸的威權達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

只是,帝國在南方次大陸的殖民統治沒能維持多久。

要說的話,在要不要接管南方次大陸的問題上,帝國高層一直存在不同的聲音。

早在大戰結束之前,也就是布蘭王國戰敗,紐蘭共和國還沒有投降的那段時期,帝國高層內部就出現了把南方次大陸歸還給布蘭王國,至少默認布蘭王國的統治地位,維持現有格局的聲音。

既然有人提出這個觀點,就有一定的道理。

在根本上,其實就是布蘭王國在全球體系中的價值。

說得直接一點,一個衰落的布蘭王國,真的對樑夏帝國有利?

在過去的幾百年裡,布蘭王國一直就是西大陸列強的“限寬門”,主要作用就是打擊與削弱陸上強權。任何一個陸上強權在發展壯大之後,都會跟布蘭王國發生衝突,並遭到布蘭王國打擊。

樑夏帝國能夠迅速崛起,就與此有關。

當初,始武大帝敢於挑戰強大的駱沙帝國,就是因爲在之前幾十年裡,布蘭王國一直把駱沙帝國當成頭號威脅。按照民間的傳聞,樑夏帝國的第一家兵工廠,就是用布蘭王國的貸款建造的。

Wωω⊕ttKan⊕¢o

在迢曼帝國必然稱霸西大陸的情況下,一個擁有足夠實力的布蘭王國,能最大限度的替樑夏帝國分擔壓力。

只要布蘭王國還在那裡,跟西大陸依然是隔海相望,迢曼帝國就別想獨霸西方世界,也就難以獲得挑戰樑夏帝國的資本。

此外,布蘭王國還是典型的海權國家,而且立足於北夕落洋。

這意味着,布蘭王國肯定跟同樣具有海權國家屬性的紐蘭共和國存在矛盾。

顯然,這同樣可以加以利用。

往簡單說,如果布蘭王國在帝國的扶持下,依然是北夕落洋上的海權強國,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哪怕是爲了維護自身利益,都需要鞏固與帝國的關係,也就得幫帝國牽制紐蘭共和國。

這麼一來,樑夏帝國在東望洋這邊受到的壓力,就會大幅度降低。

可見,從戰略層面上看,不益過度的削弱布蘭王國。

其實,從商貿的角度看,也一樣。

在第一次全球大戰爆發之前,布蘭王國在南方次大陸的殖民統治,在很大的程度上跟樑夏帝國其實是互惠互利。

布蘭王國獲得了這塊殖民地上產出的豐富物產,很多是其本土欠缺的戰略資源。

在南方次大陸上的軍事存在,也確保了經過梵炎洋的海運航線的戰略安全,加強了布蘭王國對奧洲的統治力度。

如果沒有南方次大陸提供的支撐,布蘭王國對奧洲的殖民統治會提前半個世紀結束。

樑夏帝國獲得的是數億人的市場,以及通過貿易賺到的豐厚利潤。

客觀的講,正是在南方次大陸獲得的鉅額利潤,帝國才能夠在短短的幾十年之內完成工業化進程。

同樣是工業化,布蘭王國用了200年!

關鍵還有,帝國不用承擔殖民統治的成本。

其實,在外交方面同樣有利可圖。

不管帝國軍民是否願意承認,在第二次全球大戰結束後,樑夏帝國與迢曼帝國的同盟關係必然會宣告終結。

位於世界島東西兩端的兩個傳統帝國能夠結盟,最爲關鍵的原因,就是要一起挑戰傳統列強,推翻由傳統列強建立,用來維護傳統列強利益的舊有世界秩序,並建立一套對自己有利的國際秩序。

簡單的說,也就是取代傳統列強。

可問題是,在任何一個時期,全球霸主都只有一個。

在傳統列強稱霸的時代,全球霸主是布蘭王國,洛克共和國等列強都承認與接受布蘭王國的霸權地位。

那麼,在戰勝布蘭王國與洛克共和國這些傳統列強之後,樑夏帝國與迢曼帝國就會分道揚鑣。

這個時候,如果能夠與布蘭王國交好,就能掌握外交主動權。

抓住機會,就有可能構建一套以樑夏帝國爲霸主的,能穩定存在的新秩序,從而讓和平局面維持更久。

有這麼多好處,爲何不幹呢?

可惜的是,現實走向了另外一個方向。

因爲積極的主張跟布蘭王國和解,包括拿南方次大陸的統治權做交換,薛遠征才被趕出首輔官邸。

當時,爲了避免因爲遭到彈劾而導致政局動盪,薛遠征選擇主動辭職。

在薛遠征離開首輔官邸之後,論議兩院強行通過一份旨在佔領南方次大陸,對其實施殖民統治的法案。

等到廉旭升住進首輔官邸時,擺在他面前的就是這份等待首輔簽字的法案。

廉旭升能住進首輔官邸,也是因爲在此之前就跟論議兩院達成了妥協,即答應簽署這份法案。

此後,帝國出兵佔領南方次大陸。

雖然廉旭升繼承了薛遠征的政治衣鉢,比如在大戰結束之後不久,就通過承認布蘭王國並非普通的戰敗國,改善了與布蘭王國的關係,開創了持續近20年的蜜月期,但是在南方次大陸問題上,帝國已經是深陷泥潭,根本沒辦法自拔,也沒有任何國家能取代帝國在南方次大陸的統治地位。

發展到這一步,即便是布蘭王國,也喪失了對南方次大陸的興趣。

廉旭升第一次出任帝國首輔的那幾年,全都在處理南方次大陸的問題,最終也在這上面栽了跟頭。

戰後,兩次全球範圍的民族獨立運動,都源自於南方次大陸。

廉旭升在第一次民族獨立運動爆發後,做了一件影響深遠的事情。

讓南方次大陸上的衆多土邦,在獨立建國,組建統一的國家,按習俗聯合組建國家之間做出選擇。

這個決定,直接催生了巴鐵。

當時,位於南方次大陸西部的幾個邦,選擇按習俗聯合組建一個國家,這個國家就是現在的巴鐵。

做出這個選擇,其實是爲了自保。

因爲在習俗與信仰上跟其他土邦存在巨大差別,而且更加貧瘠與落後,人口數量也遠不如相鄰的幾個土邦,單獨建國的話肯定不是鄰近土邦的對手,甚至有可能遭到入侵,並且被別的土邦吞併,所以這幾個較爲落後的土邦才決定聯合組建一個國家,通過抱團應付其他土邦的威脅。

當然,這遠遠不夠。

巴鐵在建國後,不但率先跟樑夏帝國建立外交關係,還率先申請加入東方集團。

爲此,巴鐵也成爲了南方次大陸上,第一個加入東方集團的國家。

毫無疑問,巴鐵領導人早已清楚的認識到,只有依靠強大的樑夏帝國,才能夠保持國家的獨立與完整。

至於過往恩怨,在現實與未來利益的面前,根本就不值一提。

真正的政治家,肯定是貨真價實的現實主義者。

關鍵還有,樑夏帝國也需要打造一個“樣板”國家,展現自身優越性,以恢復在南方次大陸的影響力。

說得直接一點,樑夏帝國可以放棄對南方次大陸的殖民統治,畢竟樑夏帝國一直堅定不移的反對殖民政策,可是樑夏帝國絕對不會放棄在南方次大陸的經濟利益,也就要通過樹立威權加以維護。

其實,樑夏帝國本來就是通過威權獲得了南方次大陸的經貿特權。

正是如此,樑夏帝國纔跟巴鐵結成了同盟。

不過,這並非利益聯盟。

在第一次民族獨立運動結束之後,南方次大陸分裂成大大小小几十個國家,而且大部分都是小國。

只是,幾個實力強大的土邦,準確說是土邦建立的國家,並不希望讓這種分裂局面一直維持下去。

最有代表性的,是以古吉拉特邦、拉賈斯坦邦、哈里亞納邦、旁遮普邦與北方邦爲基礎組建的梵羅國。

梵羅國的立國口號就是實現全民族大一統。

就是這個原因,纔有第二次民族獨立運動。

如果排除外界因素,以梵羅國的強大實力,統一整個南方次大陸,其實並非多麼困難的事情。

要說的話,能夠跟梵羅國抗衡的,也只有巴鐵。

其實,也就是因爲梵羅國的威脅太大,巴鐵纔在獨立之後跟樑夏帝國結盟,依靠樑夏帝國對抗梵羅國。

只是,顯然不可能完全排除外界因素。

雖然第二次民族獨立運動很快就席捲全球,在短短几年之內,就有數十個國家誕生,維持了數百年的殖民統治體系土崩瓦解,但是對全球格局產生了影響的,其實就是由梵羅國發起的統一戰爭。

這場戰爭,再一次把樑夏帝國推上了風口浪尖。

當時,擺在樑夏帝國面前的選擇非常殘酷,或者說根本就沒得選。

如果樑夏帝國不肯出手,巴鐵肯定會被梵羅國攻滅,而整個南方次大陸就將統一到一個政府之下。

要說的話,在過去數千年裡,這塊大陸從來沒有實現過統一,至少從來沒有建立起真正的大一統政權。

當然,樑夏帝國不會容忍這樣的事情發生。

不說別的,巴鐵當時已經是東方集團的成員國。

此外,廉旭升已經重回首輔官邸,而且在處理波伊戰爭時體現出來的能力,讓他的聲望如日中天。

帝國匆忙結束波伊戰爭,就跟南方次大陸有關。

波伊國就算是盛產石油,戰略價值也比不上南方次大陸。

結果就是,在梵羅國發動戰爭後,帝國及時向巴鐵提供援助,幫助巴鐵穩住已經搖搖欲墜的戰線。

後來,巴鐵還在帝國協助下發起反擊。

經過數個月的鏖戰,梵羅國當局終於認清情況,知道無論如何都無法戰勝由樑夏帝國支持的巴鐵。

此外,同樣因爲獲得了樑夏帝國支持,南方次大陸上的另外幾個小國,比如東邊的孟加拉國、北面的尼泊爾與不丹,仍然保持了獨立地位,並沒有被梵羅國吞併,而且都成爲了帝國的友好國家。

這場短促而激烈的戰爭,也徹底的改變了南方次大陸的戰略格局。

在戰爭結束後,梵羅國義無反顧的投入了紐蘭共和國的懷抱,成爲紐蘭共和國的非正式盟友。

原因無二,在與巴鐵的戰爭當中,迢曼帝國一直在裝聾作啞,沒有任何的表示!

此外,紐蘭共和國支持的波伊國,剛剛獲得了獨立,還在戰場上擊敗了不可一世的樑夏帝國。

梵羅當局同樣明白,就算有紐蘭共和國的支持,也無法戰勝樑夏帝國。

此外,能否稱霸南方次大陸,能否控制梵炎洋,不是看梵羅國有多麼強大,而是看樑夏帝國會在何時衰落。

只要樑夏帝國還是全球霸主,梵羅國就不可能成爲地區霸主。

總而言之,樑夏帝國纔是梵羅國稱霸南方次大陸與梵炎洋的頭號敵人。

至於巴鐵,那就更加不用多說了。

在戰勝梵羅國之後,巴鐵成爲了樑夏帝國最可靠的盟友之一,還積極的參與樑夏帝國主導的對外行動。

此外,就是向樑夏帝國開放本國軍事基地。

在此期間,樑夏帝國獲得白沙瓦空軍基地的永久使用權,並且投入資金擴建了這座軍事基地。

經過十幾年的建設,白沙瓦成爲了整個南方次大陸最龐大完善的綜合基地。

在理論上,最多能夠在此部署上千架作戰飛機。

當然,實際部數量肯定沒這麼多。

第102章 計劃周密第619章 虛驚一場第385章 湊熱鬧第394章 三步走第592章 最後一根稻草第244章 頑強奮戰第266章 密約的草案第166章 一語成讖第112章 必不可少第467章 取捨第565章 去向不明第244章 油船挨炸第188章 空軍出手第17章 先聲奪人第338章 繼續前進第614章 最後一次遠征行動第280章 披掛出征第152章 有驚無險第378章 登門拜訪第112章 必死信念第417章 成竹在胸第87章 防空中堅第2章 接敵備戰第56章 大蕭條之禍第96章 戰略收縮第148章 撲朔迷離第168章 鯨吞蠶食第498章 跟隨戰術第230章 內部鬥爭第19章 龍的天空第241章 提心吊膽第572章 關鍵之戰序 命運的交響曲第249章 一路狂飆第395章 面面俱到第226章 長途奔襲第615章 崩潰的王國第640章 暢談第169章 第三隻眼睛第338章 繼續前進第229章 飛來噩耗第393章 層層加碼第596章 勝利的煩惱第540章 第二戰場第207章 勝乎敗乎第289章 陸軍的備用計劃第534章 靈活應變第59章 深謀遠慮第11章 圍追堵截第184章 無解之局第531章 當爹的人第77章 鐵桿盟友第4章 太空貓眼第188章 聯邦總統第85章 防空戰鬥狀態第200章 大起大落第635章 兵變第326章 連番挑釁第580章 又猜中了第624章 利益使然第220章 全是壞消息第2章 接敵備戰第108章 聲東擊西第405章 最大的戰利品第217章 各懷鬼胎第243章 突擊開始第126章 敵人反擊第99章 戰略欺騙第56章 大蕭條之禍第371章 陸軍的事第492章 爭論第160章 接二連三第471章 寸有所長第312章 不再等第153章 有限目標第392章 嚴防死守第197章 論功行賞第248章 忍耐第637章 媳婦熬成婆第267章 三方戰略計劃第108章 再接再厲第115章 統帥之才第17章 奇蹟第7章 無知無畏第552章 兜底第230章 內部鬥爭第277章 冤大頭第407章 頑強巨獸第366章 誰輸誰贏第381章 中流砥柱第422章 時間緊迫第6章 傷亡慘重第35章 清理庫存第76章 煎熬第598章 矛盾的根源第630章 殊榮第106章 如有神助第179章 空天戰力第621章 隕落的統帥第245章 空中炮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