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迎難而上

布蘭王國不宣而戰,對波沙灣戰場產生的影響最爲明顯。

丁鎮南收到消息的時候,之前在東陸心海,也就是塞浦路斯附近海域活動的2支航母戰鬥羣都已經轉向前往亞歷山大港。雖然按照總參謀部的調整,這2支航母戰鬥羣將留在東陸心海,確保從亞歷山大港到墨海,準確說是到博斯普魯斯海峽的航線暢通無阻,以便繼續通過海運向枷鎖陸橋,新羅西斯克運送物資。但是以當前局面,這2支航母戰鬥羣肯定無法繼續執行轟炸伊拉克的作戰任務了。

一下子少了2支航母戰鬥羣,絕不是小事。

就算總參謀部已經做出保證,會在近期向穆阿海增派1支航母戰鬥羣,也是遠水救不了近火。

不要忘了,空軍正在把重心轉往西北戰區。

這仗還能打嗎?

或者說還能按照計劃進行嗎?

丁鎮南直接去找到了施授良。

“總參謀部已經做出了調整,將在近期把第五陸戰師派過來。只不過,我們現在能夠依靠的也就是手裡的這點兵力。”施授良早就料到丁鎮南要來找他,也早就做好準備。“作戰行動依然按計劃進行,只是不再對傷亡與消耗做強行要求,按照大規模戰爭,也就是全球大戰的模式打。”

“可……”

施授良先壓了下手,在丁鎮南閉上嘴之後,接着說道:“布蘭王國已經向我們宣戰,紐蘭共和國遲早會向我們動手,全球大戰已經爆發了。按照上面的判斷,我們恐怕只有半年的時間。”

丁鎮南長出了口氣,隨後才點了點頭。

“幾個小時後,論議兩院將通過由首輔提交的戰爭授權法案,隨後將正式展開全面戰爭動員。只不過,完成動員還需要一些時間。按照上面的意思,我們的任務是在完成動員前結束這邊的戰鬥。”

“結束!?”丁鎮南騰的一下就站了起來,那表情是萬分的震驚。

施授良很平靜,點點頭之後,說道:“已經有足夠多的跡象表明,幾個月之後,就要在南方次大陸開片了。”

聽到這句話後,丁鎮南又一屁股坐了下來,不過隨後就恢復正常神色。

顯然,這根本就不值得奇怪。

“有什麼需要,現在提出來,我好向上面反映。”

“陸軍的兩個師都得留下來,此外得保證後勤供應充足到位。要可以的話,還需要讓盟友的作戰部隊部署到位。”

“這些都不是問題,而且高巨王國的裝甲旅在本週就能部署到位。至於巴鐵的部隊,暫時不要指望了。要是真在南方次大陸開片,巴鐵能夠頂住梵羅大軍的進攻,並堅持到我們的援軍到達,就已經是萬幸了。”

“還需要一週時間完成進攻前的準備工作。”丁鎮南並沒有糾纏巴鐵的事,畢竟實際情況擺在那。

南方次大陸的戰火,必然是以梵羅國向巴鐵開戰的方式點燃。

以巴鐵的那點軍事力量,能夠堅守幾個月就是奇蹟,因此在這個節骨眼上,肯定不會出兵波沙灣。

施授良點頭答應了下來,而丁鎮南也沒再多說。

其實,丁鎮南知道,施授良只是在執行上面下達的命令,而且當前的局面不受個人意志影響。

全球大戰已經爆發,或者說正在爆發的過程中。

在歷史洪流的面前,任何人都是渺小得完全可以忽略的存在。

“還有一件事,”在丁鎮南走到門口的時候,施授良才說道:“這邊的仗打完了,我會返回西北戰區擔任司令官,到時候需要一個年輕有爲的參謀長。以你的表現,這個位置肯定是非你莫屬。”

丁鎮南先一愣,不過隨後就點了點頭,然後離開了司令官辦公室。

施授良特別說這句話的意思,再明顯不過。丁鎮南也很清楚,要是沒能打好這場仗,那只是空談。

這仗,好打嗎?

如果按照最初計劃進行,確實沒什麼難度可言。

可惜,那已經不可能了!

一週之後就要發動地面戰爭。

到時,有多少兵力?

帝國陸軍的2個裝甲師,2個陸戰隊的加強裝甲營,1個高巨陸軍裝甲旅,最多還加上沙烏地等國的幾個師旅。

當然,在前方衝鋒陷陣的也就是前面提到的2個師、1個旅與2個營。

這些部隊的總兵力,最多就5萬。

對面,那可是百萬大軍!

雖然伊拉克陸軍的常備兵力只有20多萬,即便算上共和國衛隊,也只有40萬,但是伊拉克已經完成戰爭動員,大約60萬預備役部隊都已經組建成軍,還動員了跟預備役相當規模的民兵。

即便不算民兵,伊拉克陸軍也有22個師與18個獨立旅,總兵力在80萬左右。

當然,伊拉克軍隊不會把兵力全都集中部署在南面,肯定得留下足夠的兵力守衛首都巴格達,以及北面的石油重鎮基爾庫克。

在理論上,伊拉克陸軍最多能把一半的兵力部署在南面。

這意味着要面對40萬大軍,而且肯定是伊拉克陸軍的精銳部隊。

更加要命的是,聯合部隊的優勢,也就是空中力量,被抽走了很大一部分,空中支援的力度肯定大不如前。

前面就已提到,海軍已經調走2支航母戰鬥羣。

哪怕幾天後會增派1支過來,也只是聊勝於無。

道理也很簡單,增派過來的航母戰鬥羣就只能部署在穆阿海,無法進駐波沙灣,艦載機的出擊半徑超過了800千米,作戰效率肯定是非常低下,而且在穆阿海的北部海域,最多也就只能部署2支航母戰鬥羣。同時部署3支航母戰鬥羣,會因爲過於擁擠,艦隊無法展開導致戰鬥力受限。

要說的話,這也是首先得解決的問題。

丁鎮南做的第一個安排,就是聯繫海軍司令部,詢問能不能讓艦載航空兵上岸,也就是部署在陸地機場上。

當然,要部署的不止是增派的航母戰鬥羣搭載的艦載航空兵聯隊。

帝國海軍擁有15支航母戰鬥羣,卻有16支艦載航空兵聯隊,不過其中的第16聯隊爲訓練性質。

其實,這個編制規模遠遠超過了實際需要。

因爲任何時候,在15支航母戰鬥羣當中,最多隻有12支處於部署與訓練狀態,也就是隨時都有3艘航母在進行維護與檢修,所以理論上,只需要12支艦載航空兵聯隊,就能夠滿足日常部署需要。

正是如此,在過去十幾年裡,論議兩院一直在設法讓海軍削減3支艦載航空兵聯隊。

所幸的是,在周涌濤住進了首輔官邸之後,相關的提案全都煙消雲散。

在現實中,處於部署狀態下的艦載航空兵聯隊肯定不會超過9支,即在和平時期最多隻有9支航母戰鬥羣處於部署狀態,除掉進行維護的3艘航母之外,另外3艘航母會在港口裡休整。

換句話說,隨時有6支艦載航空兵聯隊處於休整與訓練狀態。

這可是差不多600架艦載機!

在這裡面,只是戰鬥機與攻擊機就有400多架。

這是什麼概念?

之前,空軍部署在波沙灣地區的戰術飛機,總共都還不到400架。

也就是說,只要能夠把海軍的這幾支“賦閒”狀態的艦載航空兵聯隊動員起來,就能填補空中力量的漏洞。

其實,這也是丁鎮南的底氣所在。

至於有可能遭受的,或者說是必然遭受的作戰損失,反而不是什麼大問題。

帝國即將進入戰爭狀態,而補充損失的作戰飛機顯然比建造戰艦容易得多,而且海軍同樣得擴充兵力。

再說,海軍也希望以戰代練,通過實戰來提高戰備水平。

這樣一來,還有什麼理由拒絕派艦載航空兵參戰呢?

很快,丁鎮南就收到了海軍司令部的肯定答覆。

一週之內,除了增派1支航母戰鬥羣之外,帝國海軍會向波沙灣地區增派3個處於訓練狀態的艦載航空兵聯隊,準確說是其中的作戰飛機。因爲暫時不存在相關任務需求,支援飛機都留在帝國本土。

只要需要,能夠在此後任何時候,用一週的時間增派3到5支艦載航空兵聯隊,把作戰飛機增加到500架左右。在完成了戰爭動員後,甚至能夠進一步擴大部署規模,投入近千架作戰飛機。

不過,顯然等不到帝國海軍完成戰爭動員的那一天。

如果放開手腳,特別是不再強調控制傷亡,海軍提供的500架作戰飛機就足夠支援地面部隊完成進攻行動。

丁鎮南做的第二件事情,是讓陸航保證不會削弱部署在波沙灣的兵力。

雖然這是陸軍內部事務,但是結果卻有點出人預料。

在丁鎮南挑明立場,也就是陸航的投入關係到整個戰局之後,陸航司令部才勉強答應了他的要求。

不過,有一個前提條件。

陸航會對部署做出調整,主要讓幾支原本就屬於西北戰區的部隊返回,然後派其他部隊前來替換。

言外之意,陸航只能保證投入的兵力不會減少。

至於作戰部隊的戰鬥力,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其實,這是丁鎮南能爭取到的最好的結果。

按照陸航司令部反饋的信息,西北戰區那邊的情況非常兇險,之前投入的很多作戰部隊都已全軍覆沒。

在第一道防線已經崩潰,第二道防線未必守得住的情況之下,陸航肯定得加大在西北戰區的投入。

不然,恐怕連第三道防線都會被敵人突破。

關鍵就是,不但要投入作戰部隊,還必須投入精銳部隊。

西北戰區太過廣袤,給後勤保障造成了極爲巨大的負擔,因此部隊的作戰效率有着決定性的價值。

顯然,只有精銳部隊才能達到足夠的作戰效率。

相對而言,波沙灣這邊的後勤保障主要靠海運,部隊駐紮在鄰海地區,後勤保障的負擔要低得多。

哪怕作戰效率低點,也不會有多大的影響。

至於空軍的戰術航空兵,基本沒有什麼好指望的了。

按照空軍司令部給出的答覆,除對付“飛毛腿”導彈發射車的“戰-16A”機羣,還有執行重點轟炸任務的1個“攻-11”中隊外,其他的作戰部隊都將陸續轉往西北戰場,只不過會留下大部分支援飛機。

不是說支援飛機不重要,而是在西北戰場上暫時用不着。

在需要的時候,同樣會調走。

至於發動地面戰爭必須的“攻-9”專用攻擊機,一架都沒有!

爲此,空軍司令部也給出了明確說法。

相對而言,西北戰區那邊對攻擊機的需求更加明顯,而在波沙灣這邊,陸航的武裝直升機與海軍的攻擊機也能應付。

何況,還能抽調陸戰隊的武裝直升機。

其實,這也是丁鎮南想到的辦法。

陸戰隊有自己的航空兵,規模還不小,主力是數百架“直-7”系列武裝直升機,而且其中最新式的“直-7W”就有100多架。

關鍵還有,“直-7W”其實是標準的重型武裝直升機。

與之前的型號相比,“直-7W”配備了2臺發動機,起飛重量提高了接近一倍,也由此安裝了更加厚實的裝甲,能夠攜帶像“連弩”這類的重型反坦克導彈,還換上了30毫米機關炮。

論戰鬥力,“直-7W”不比“直-10A”差多少。

要說差別,主要也就是電子設備,即在戰場環境較複雜的情況下,“直-10A”的作戰能力明顯強得多。

所幸的是,波沙灣這邊的戰場環境算不上覆雜。

嚴格說來,還算得上是非常理想。

此外就是,陸戰隊並沒有參與西北戰區的作戰行動。

雖然在短時間之內,無法讓陸戰隊增派更多的地面部隊,比如第五陸戰師,但是投入更多航空兵,問題還不是很大。

道理也很簡單,陸戰隊的那些直升機,完全可以用航母運載!

類似行動,帝國海軍又不是沒有幹過。

幾年之前,在平定斯里蘭卡的叛亂時,帝國海軍就用大型航母搭載直升機,執行了一次低強度的低空突擊任務。

其實,也就只用了一天時間,丁鎮南就搞定了這些事情。

剩下的就是戰術安排了。

這是最讓丁鎮南頭痛的地方。

說得直接一點,巧婦難爲無米之炊。

丁鎮南再厲害,手裡的兵力不足,也變不出多少花樣來。

只有5萬地面部隊,總共不到20個營的突擊力量,要在3個月之內擊敗數十萬伊拉克軍隊,並且攻佔巴格達。

要說,沒有人敢爲此打保票!

可是,又能怎麼樣?

丁鎮南很清楚,施授良把這個任務交給他,不止因爲信任他,更加是在考驗他。

用施授良的話來說,參謀的任務就是解決問題,沒有能力解決問題的參謀,絕對不是好參謀。

不管怎樣,丁鎮南還有一週時間。

西北戰區那邊,戰鬥已經進入到了白熱化階段。

第52章 禍根第247章 被搶走的主功第70章 生死一線第238章 騰挪折衝第207章 最佳人選第618章 緊急撤退第394章 三步走第16章 開幕之戰第275章 帝國的準駙馬第191章 拉幫結派第175章 轉攻爲守第230章 別的可能第192章 搶先攻擊第273章 苦命的公主第333章 關鍵情報第282章 內在因素第46章 戰略要地第78章 前仆後繼第19章 龍的天空第219章 南方爲重第187章 攻擊開始第346章 各自爲戰第105章 快速突擊第339章 遭遇戰序 命運的交響曲第431章 心結解開第525章 晴天霹靂第610章 一席之談第505章 登陸中轉島第160章 接二連三第95章 驚天計劃第198章 投桃報李第248章 忍耐第44章 重點栽培第620章 秘密任務第541章 返航第343章 想當然的錯誤第124章 最後的“飛隆”第62章 低空之虎第562章 杞人憂天第52章 禍根第33章 流派之爭第52章 禍根第387章 全面爆發第433章 猜疑第507章 航母現身第138章 敗軍之將第302章 狡猾的老王第5章 帝國首輔第566章 放下心來第84章 飛行巴士第222章 捲土重來第487章 專職旗艦第123章 “加禾”暴斃第29章 大局已定第221章 羣策羣力第580章 又猜中了第347章 自殺式攻擊第123章 “加禾”暴斃第199章 戰略方案第122章 運氣第530章 求穩第71章 改變打法第250章 各爲所戰第63章 協同作戰第273章 苦命的公主第210章 中流砥柱第387章 全面爆發第40章 九天雷霆第538章 有得有失第536章 狼羣出動第503章 騷擾襲擊第631章 解脫第259章 有苦難言第53章 全線潰退第208章 替代之選第454章 搶先發現第420章 第三套方案第75章 實戰的門檻第554章 力量倍增器第581章 多管齊下第415章 風雨飄搖第518章 聲東擊西第230章 別的可能第570章 壞消息第347章 自殺式攻擊第97章 全新視角第164章 巨炮之怒第136章 險象環生第392章 嚴防死守第130章 關鍵因素第405章 最大的戰利品第182章 噩耗連連第186章 可恥行爲第481章 跨過陸心海第602章 浮上水面的矛盾第95章 驚天計劃第210章 中流砥柱第548章 內患第251章 橫衝直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