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全線潰退

帝都首輔官邸。

因爲早了4個時區,所以戰鬥打響的時候,這邊已經是上午8點,周涌濤也就剛好吃完早飯。

雖然早就做好思想準備,也知道西陸集團絕不會等到最後通牒到期再動手,畢竟只要做好要打的準備,就肯定會選擇在對方猜不到的時間發起進攻,以達成戰役,至少是戰術的突然性,但是在收到西北戰區司令部發來的消息之後,周涌濤依然很是驚訝,或者說有點難以接受。

幾乎同一時間,西駱沙軍隊在伏爾加河全線發動了進攻。

重點突擊的地點有三個,從北到南依次是:烏里揚諾夫斯克,薩拉托夫與伏爾加格勒。

此外,還在北面的彼爾姆,以及南面的羅斯托夫投入了大量兵力發起佯攻。

這套進攻打法,本身並沒有多少獨特之處。

在過去的幾十年裡,東方集團一直就按照這一套方法在部署防禦,而且大方向上的判斷並沒有錯。

關鍵,其實是突擊力度。

按照西北戰區司令部送來的報告,只是在最初的一個多小時裡面,西陸集團就投射了數千枚導彈,其中一半是彈道導彈。

其實,這個數量比預期的少。

在過去的預測當中,西陸集團在首輪突擊的導彈投送量在1萬枚以上,而且彈道導彈就超過5000枚。

可關鍵是,在這些導彈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具備末端制導能力的中短程彈道導彈!

在數量減少的同時,導彈突擊的效率反到提高了好幾倍!

這一個多小時,從伏爾加河往東,500千米內的所有軍事基地都遭到重點打擊,而且幾乎全都喪失了運作能力。

雖然有部分野戰基地保存了下來,但是肯定無法支撐起防禦作戰。

即便擴大到1000千米,也有接近三分之二的軍事基地遭到重創,其中很都已經被徹底摧毀,其餘的也無法在短時間內投入使用。

當然,參與首輪突擊的其實還有西陸集團的航空兵,而且是以戰略航空兵爲主。

相對而言,充當主力的還是導彈部隊,航空兵所承擔的,其實主要是前線支援任務。

就是掩護裝甲部隊強渡伏爾加河。

因爲戰區範圍內的前進基地幾乎全部遭到打擊,所以從防禦的角度看,東方集團沿河伏爾加河修建的第一道防線已經崩潰了,而且第二道防線,從烏拉爾山一直延伸到闊海北岸的這道防線,能否守住還是個問題。

只要西陸集團投入足夠多的兵力,而且願意承受巨大的作戰損失,也願意消耗更多作戰物資,那麼在本月內突破第二道防線的難度就不是很大,或者說東方集團肯定守不住第二道防線。

正是如此,西北戰區司令部提到,希望採取備用的作戰計劃,把防禦重點放到第三道防線上。

有趣的是,西北戰區司令部把遭受的巨大損失,推到了軍情局的身上!

按照戰報中的說辭,關鍵是,西陸集團大量使用具有末段尋的能力的彈道導彈。

可問題是,在幾年之前,軍情局就發出過相關警報,反到是總參謀部與陸軍方面沒提高重視。

現在出了問題,就把責任推給軍情局,只是這種做法就很不負責!

不過,現在不是追究責任的時候。

第一道防線已經被敵人突破,第二道防線也是岌岌可危,真要退下去,守衛僅存在於地圖上的第三道防線?

顯然,這也是周涌濤一直在考慮,而且始終沒有能夠做出決定的關鍵所在。

所謂的第三道防線,其實是指希姆河到鹹海這一線。

可見,如果退守第三道防線,就意味着必須放棄烏拉爾以西地區。

先不說能否在第三道防線上站穩腳跟,只是撤退後,恐怕就沒那麼容易再打回去了。

更加重要的是,第三道防線其實並不是一條完整的防線,而是分成了四段。

在最北面是以葉堡爲中心的北部防線,也就是必須守主東駱沙的行政首都,以及向西挺進必須通過的山口。

主要還是爲了守住葉堡,畢竟這座城市有着無比重要的政治意義。

此外,守衛葉堡的難度很低。

就算西陸集團的突擊行動取得了成功,突破第二道防線,因爲有烏拉爾山擋着,所以只能從南面強攻葉堡,也就必須強攻包括車里雅賓斯克在內的,在烏拉爾山以東地區的幾座大城市。

顯然,這需要投入足夠多的兵力,還需要耗費大量時間。

從軍事的角度來看,如果西陸集團調集兵力去強攻葉堡,那還是好事,因爲這意味着短期內無法在其他方向上投入足夠多的兵力發起進攻,也就沒辦法拓展防線縱深,更不可能給東方集團施加壓力。

讓東方集團緩過氣,西陸集團就有得看了。

可見,就算在取得突破之後,西陸集團也未必會去強攻葉堡。

從西北戰區司令部發來的戰報看,當前的戰局符合這個判斷,即西陸集團把重點放在了南面的伏爾加格勒,不是中間的薩拉托夫,因此有理由相信,西陸集團的重點突擊方向是阿斯特拉罕。

這邊,面對的是第三條防線的中北段,即伊希姆河方向。

要說,這纔是關鍵方向。

連接東方與西方的2條陸上動脈,第一干線鐵路與第二幹線鐵路,全都得從伊希姆河上通過!

此外,伊希姆河是第二防線東面,第一道天然防禦屏障。

要說的話,只要能守住伊希姆河,特別是幾座鐵路大橋,就能夠把敵人擋在這道防線的西邊。

西陸集團繼續向東推進,就必須耗費重兵突破伊希姆河防線。

只是,該方向上的防禦也不需要太過擔心。

原因只有一個,太遠了!

從第二道防線,闊海北面的阿特勞到伊希姆河,直線距離超過1000千米!

哪怕沿途幾乎全都是荒漠與平原,沒有易守難攻的天然屏障,可如此遙遠的距離本身就是難以逾越的天然屏障。

關鍵還有,西陸集團其實並沒有要繼續向東推進的意圖。

簡單的說,在突破伊希姆河防線之後,還需要推進上千千米,才能到達樑夏帝國的西北地區,然後要繼續推進數千千米,才能到達樑夏帝國的腹地,而西陸集團根本就沒有完成進攻所需的兵力!

反過來看,從伊希姆河到阿特勞的1000多千米的荒漠,對東方集團地面部隊,何嘗不是一道天然屏障呢?

從軍事角度看,也沒有必要立即進軍伊希姆河。

主要就是,在進攻初期,兵力與資源都很緊張,因此就算要繼續向東推進,也要在其他方向穩定下來之後。

主要就是掃蕩闊海東岸。

這也是第三道防線的中南段,即從鹹海到闊海東岸。

從鹹海到伊希姆河,幾乎全是荒漠與沙漠,不但沒鐵路,公路都很少,基本上不存在需要防禦的必要。

要說的話,這也是最難防禦,卻必須得守住的方向。

關鍵就是後勤補給!

因爲與北面的西伯利亞地區隔絕,所以在闊海東岸,只能依靠通往南部地區的一條鐵路獲得補給。

要命的是,這條鐵路的終點是在巴鐵的卡拉奇,不是在帝國本土!

也就是說,先要走海運去卡拉奇,然後才由鐵路送過來。

此外,該鐵路的中間段還挨着波伊國!

因爲補給線太漫長,還存在非常大的不確定性,所以東方集團部署在該方向上的兵力也最少。

還不到20萬,而且主力部隊也就只有一個輕量化的機步師。

要說的話,西陸集團在進攻時要面對的挑戰也不少,同樣惡劣的自然環境,以及沒法得到充分保障的後勤供應。

當然,對西陸集團來說,這是必須強攻的方向。

原因非常簡單。

只有拿下鹹海西部地區,也就是闊海東岸地區,才能夠封鎖闊海,也才能夠拿下位於闊海西岸的跋窟。

只要闊海東岸的幾座港口城市還在東方集團的手裡,就能夠通過航運,向跋窟守軍提供支援。

其實,部署在闊海東岸的戰術航空兵就能掩護跋窟。

可見,西陸集團在該方向必然會投入重兵。

不過,真正的強攻方向,其實是南段,也就是枷鎖路橋防線。

要說的話,這也是第三條防線上最難守衛,或者說是幾乎沒辦法守住,卻又必須死守的地方。

在過去的幾十年裡,東駱沙一直都把重兵放在枷鎖陸橋這邊,高加索北部地區。

這裡除了有面向墨海的港口,東駱沙僅有的海岸線之外,還有條件最好與規模最大的產糧區,以及比產糧區重要百倍的跋窟油田。

正是如此,在該方向上,只是東駱沙陸軍就有了70萬大軍!

爲了配合該方向的防禦部署,帝國陸軍還投入了一支精銳機步師,並部署了數百架作戰飛機。

此外,還用幾十年時間,耗費巨資吧新羅西斯克打造成墨海頭號海軍基地。

任何時候,在這座軍港裡面都有十幾艘帝國海軍的艦艇。只不過除了旗艦,其他全都是幾百噸的小船。

可惜的是,守住枷鎖陸橋的概率幾乎爲零。

因爲是一條完全孤立的防線,而且海運線路在戰時根本不可能有任何保障,所以只要闊海航運被切斷,那麼派駐該地的百萬大軍就將彈盡糧絕,到最後只有投降,連突圍的機會都沒有。

關鍵還有,就算闊海東岸在東方集團手裡,闊海航線也未必能夠保證暢通無阻。

此外,西陸集團首先拿下的,也就是跋窟油田。

這也是西陸集團把重點放在南面,派主力強攻阿斯特拉罕的關鍵所在。

按照西北戰區司令部發來的消息,只是在羅斯托夫這邊,西陸集團就出動了至少20個師的兵力。

在伏爾加格勒那邊,投入的兵力高達35個師!

如果是以強攻阿斯特拉罕爲目的,在其他方向只是佯攻,那麼投入該方向的兵力很可能多達50個師。

總共,大約80萬官兵。

只看人數,不算多,可是這50個師是西駱沙陸軍絕對主力,至少有10個是戰鬥力強悍的近衛裝甲師。

其戰略意圖非常的明顯。

主力強攻阿斯特拉罕的同時,派部隊掃蕩墨海東岸地區,攻佔新羅西斯克與索契等幾座港口城市,切斷該方向東方集團作戰部隊的後勤補給線,然後向東南方向推進,協同北面的主力攻打跋窟。

要說的話,這也在預料之中。

當前局面,已經無法用“兇險”來形容了。

真正讓周涌濤頭痛的是,到這個時候,西北戰區的司令官似乎還沒有進入狀態。

前面說的,把責任推卸給軍情局就是證據之一。

雖然周涌濤並不是陸軍統帥,也沒在陸軍幹過,但是在海軍的那些年,他跟陸戰隊有過不少接觸。

在總體戰略上,海軍與陸軍並沒有太大的差別。

戰爭已經爆發,西陸集團一出手就是全力強攻,而西北戰區的司令官,仍然覺得這場戰爭還有轉圜的餘地。

認爲會在某個時候戛然而止!

正是如此,也才提出直接撤退到第三條防線上,名義上用空間換時間,實際上則是不想拼命!

現在這個局面,能撤嗎?

先不說會對士氣造成多大的打擊,只是在戰略層面上就不可接受。

原因也很簡單,西陸集團的目的其實並不是要消滅東方集團,而是想通過一場大規模戰爭來轉移內部矛盾。 щщщ⊕ttκд n⊕¢ ○

直接一點,其想得到的,就是枷鎖陸橋的跋窟油田。

胃口再大一點,也就整個東駱沙。

如果東方集團就此後撤,就有很大可能丟掉東駱沙,至少會丟掉東駱沙人口最爲集中的西部地區。

這麼一撤,還能打回來?

或者說要爲打回來付出多大代價?

何況,波沙灣那邊的戰爭還沒結束呢!

現在後撤,很可能會丟掉半個世界島。

此外,在戰略上表現得軟弱,還會讓紐蘭當局做出錯誤判斷,從而讓紐蘭共和國在近期參戰。

在過去的幾個小時裡面,由西北戰區司令部發來的戰報,讓周涌濤不得不懷疑當初換錯了人。

如果留在阿斯塔納的還是施授良,就肯定不會有這麼多問題。

那麼,是否需要讓施授良回去呢?

周涌濤沒立即採取行動,其實是在等待更加確切的消息。

換句話說,就是有沒有必要讓施授良回去救火。

按之前的安排,施授良的任務是在大戰爆發後,儘快完成在波沙灣的作戰行動,然後以聯合部隊司令身份,統管西北與西部戰區,也要到這個時候,才需要由他來直接指揮西北那邊的作戰行動。

當然,前提是,西北那邊能夠頂住西陸集團的進攻,不至於迅速潰敗。

只是現在看來,恐怕需要另做安排了。

第124章 特種部隊第213章 緊急回國第448章 撤退的信號第316章 大戰局第43章 大戰之局第511章 要害第374章 不是好事第326章 連番挑釁第342章 前後矛盾第285章 必須過的坎第19章 一驚一喜第8章 試探虛實第81章 擒賊擒王第123章 “加禾”暴斃第273章 糧食問題第100章 正式宣戰第245章 明爭暗鬥第482章 拉鋸戰第49章 奔赴前沿第243章 突擊開始第42章 戛然而止第163章 局勢明朗第635章 兵變第194章 再接再厲第182章 暗夜鳳凰第45章 傷離別第170章 這可不止是運氣第231章 陡生變數第437章 不成功則成仁第172章 死得悄無聲息第258章 陸上三強第405章 最大的戰利品第255章 眼高手低第429章 合理推斷第165章 軍人榮譽第148章 撲朔迷離第632章 老王出馬第47章 空中防線第295章 未來的總司令第209章 感情牌第143章 黃粱一夢第154章 事與願違第582章 開創歷史第408章 敷衍了事第222章 捲土重來第71章 虎虎虎第259章 有苦難言第613章 強攻的局面第34章 即興發揮第27章 懸而未決第111章 開幕第527章 電磁對抗第232章 幹上一場第165章 軍人榮譽第8章 試探虛實第520章 順水推舟第14章 生死一百秒第236章 決心赴死第215章 上屋抽梯第358章 趕盡殺絕第218章 輕重主次第257章 飛來橫禍第4章 一發入魂第126章 以身作餌第352章 超級說客第187章 攻擊開始第114章 突發事件第127章 獨當一面第383章 玉石俱焚第108章 聲東擊西第31章 臨危受命第194章 回帝都第385章 湊熱鬧第581章 多管齊下第433章 猜疑第59章 迎難而上第404章 提前商量第250章 各爲所戰第63章 妙招第38章 情景設定第357章 如法炮製第236章 決心赴死第187章 誅心第448章 撤退的信號第120章 金錢防禦第311章 情報的疏漏第29章 大局已定第432章 新三件第473章 大的好處第372章 拖延爲主第139章 牛犢之勇第147章 僞裝欺騙第74章 全面退守第81章 擒賊擒王第192章 搶先攻擊第223章 一報還一報第380章 鬢角生白髮第500章 輪番攻擊第65章 前沿陣地第57章 進退失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