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快馬加鞭

最後,林世平結合所有推測,給了一個較爲肯定的結論。

在未來的三個月到半年之內,南方次大陸爆發大規模戰爭的概率超過八成,只是紐蘭共和國不會直接出兵。

簡單的說,戰爭將以梵羅國尋求統一整個南方次大陸的方式進行。

通過外交努力,能爭取一些時間,可是隻要紐蘭共和國願意投入足夠多的資源,就沒法阻止戰爭爆發。

道理也很簡單,樑夏帝國無論如何都不可能讓梵羅國稱霸南方次大陸。

至於奧洲方向,林世平反到不太擔心。

用他的話來說,只要樑夏帝國沒做自毀長城的蠢事,只要帝國海軍還足夠強大,那麼在未來三年之內,紐蘭共和國根本不敢打奧洲的主意,最多拿奧洲做點文章,然後趁機奪取霍瓦依羣島。

相對而言,霍瓦依羣島纔是關鍵所在。

不過,同樣需要時間做準備,更得等待合適的時機。

前者,跟軍情局沒關係,也影響不了,畢竟紐蘭海軍的規模不小,也肯定會在戰爭爆發之後提高戰備級別。快的話,也許一個月就夠。慢的話,也就幾個月,紐蘭海軍肯定能完成戰前準備工作。

關鍵,其實是後者。

這個時機,就是由南方次大陸的戰事決定。

簡單的說,等帝國海軍把艦隊集中部署在梵炎洋上,紐蘭海軍就能憑局部兵力優勢發動收復霍瓦依羣島的作戰行動。

在南方次大陸爆發戰事之後,帝國海軍需要在該方向上投入多少兵力?

要說的話,這也是過去的十幾年,波伊戰爭後,帝國提出與奉行“二加二戰略”的關鍵所在。

這個“二加二”指的是兩個主要方向的全面戰爭與兩個次要方向的大規模局部戰爭。

按當時的設想,兩個主要方向指的是大陸戰場與東望洋戰場,兩個次要方向指的是南方次大陸與新月地區。

在帝國的戰略計劃當中,南方次大陸只是次要方向。

可問題是,在“二加二戰略”中,並沒有想過紐蘭共和國能爲梵羅國提供實質性的戰略援助。

這一整套戰略,得至於第三次全球大戰的背景之下。

言外之意,當帝國必須出兵南方次大陸的時候,已經跟迢曼帝國與紐蘭共和國開戰,封鎖了通往南方次大陸的海運航線。

在此背景之下,根本不存在要在梵炎洋投入多少艦隊的問題。

道理也很簡單,帝國在梵炎洋方向上處於戰略守勢,唯一的目的是控制波沙灣,並不需要霸佔南方次大陸,最多隻是阻止敵人利用南方次大陸,因此採取的戰略,也只是對南方次大陸進行戰略封鎖。

按照這套戰略,帝國海軍在大戰期間,不需要在梵炎洋部署重兵。

在帝國海軍的15支常備航母戰鬥羣當中,9支留守東望洋,另外6支都將用在夕落洋那邊。

從軍事的角度來看,用潛艇與岸基航空兵切斷通往南方次大陸的海運航線,就足夠讓梵羅國就範。

正是如此,在該戰略下,投入南方次大陸的兵力很有限,也只是次要方向。

現在的情況是,紐蘭共和國肯定不會立即參戰,在西北戰區那邊穩定下來之前,帝國也不會向紐蘭共和國宣戰,所以不可能用戰略封鎖對付梵羅國,也就未必能夠讓梵羅當局認清大局。

在紐蘭共和國的支持下,梵羅國真有可能把南方次大陸發展成主戰場。

這麼一來,就得在該方向上投入足夠的艦隊。

要說,這也是最關鍵的問題。

按海軍提交的報告,哪怕在三個月內完成戰爭動員,讓15支航母戰鬥羣全都進入部署狀態,那麼在半年之後,真正能夠處於部署狀態的,也只有10支航母戰鬥羣,因爲最先完成部署的5艘航母必須回造船廠進行大修。只依靠10支航母戰鬥羣,帝國海軍根本不可能在三個大洋上同時掌握戰略優勢。

要說的話,在兩個大洋都不可能。

何況,波沙灣那邊的作戰行動還沒結束呢!

按照這個情況分析,帝國海軍需要在三個方向,波沙灣、北梵炎洋與東望洋保持足夠的兵力,那麼在三個月後,也就是南方次大陸爆發戰爭的時候,帝國海軍部署在其周邊地區的兵力最多就只有4支航母戰鬥羣,而且部署在穆阿海上的2支戰鬥羣,還得承擔波沙灣方向上的作戰行動。

這點兵力根本不足以威懾梵羅國。

要是打了起來,只是在孟加拉灣就至少需要投入3支航母戰鬥羣,在穆阿海那邊也至少需要3支航母戰鬥羣面向梵羅國。

問題就在這裡。

到時候無論如何都不可能動用6支航母戰鬥羣來對付梵羅國。

討論到此,秦風烈提出一個辦法。藉着戰爭動員的名義,立即啓用那些在波伊戰爭後封存的大型航母。

顯然,這確實是個辦法。

只不過是緩不濟急。

雖然在波伊戰爭結束後,帝國海軍在大裁軍的浪潮當中,想盡辦法將20多艘還沒達到設計壽命的大型航母保存了下來,但是這些處於封存狀態的航母,即便不考慮性能,只是啓封也需要很多時間。

在理論上,至少需要半年才能讓封存航母重新達到服役狀態。其中的前三個月主要對艦體內外做清理,而後三個月是回到造船廠進行必要的現代化改造,並且在改造期間對主要設備與系統進行測試。

只是,實際執行肯定需要更多的時間。

不說別的,造船廠根本沒有那麼強的改造實力,甚至沒有足夠多的幹船塢同時改造所有封存航母。

何況,造船廠也不會爲了啓封老舊航母而讓其他戰艦的建造工作受到耽擱。

大戰爆發之後,造船廠的首要任務其實是按戰前擬定的計劃,立即動工建造更多的超級航母。

在這方面,帝國海軍有一套非常完整,極爲詳細的造艦方案。

按照秦風烈提供的數據,最快能夠在半年之內讓6艘狀態較好的封存航母重新服役。

不過,服役了也未必能出海作戰。

道理也很簡單:海軍需要用更多時間對預備役官兵進行技能培訓,使其重新掌握相關的技能。

不是說海軍的動員體系太差,而是封存的航母實在太過老舊。

這些大型航母,幾乎都是在上次大戰期間建造,只有狀態最好的那6艘是在戰爭結束之後才建成。

雖然在退役封存前,這些在大戰期間建造的航母進行了數次改進,比如換上了在大戰後纔出現的斜角甲板,使用了性能更好的蒸汽彈射器等等,但是封存十幾年,足以被飛速發展的科技所拋棄。

關鍵還有,當初在這些航母上服役的官兵,大多已經超過50歲!

部分核心人員,特別是技術士官,年齡都在60歲以上。

這意味着,很多年輕官兵根本就沒有在這些航母上幹過,也就不可能直接駕馭航母參與戰鬥。

在啓封后,至少需要花幾個月的時間進行適應訓練。

即便按照較理想的情況,第一批6艘大型航母能夠在一年之內形成戰鬥力,就非常的不錯了。

在海軍的戰略計劃當中,封存航母也只是二線兵力。

簡單的說,就是在戰爭期間,讓這些航母留在二線部隊,承擔反潛護航的任務,以減輕對一線部隊的壓力,不需要在開戰之後耗費資源建造專門的護航航母,從而建造更多的超級航母。

那麼,新建航母呢?

顯然,那更加是遠水救不了近火。

雖然幾天之內,論議兩院將批准新的造艦規劃,放開針對海軍的限制,讓海軍按實際需要建造包括航母在內的戰艦,但是就算造船廠立即進入戰爭狀態,建造一艘超級航母也至少需要30個月。

如果把造船廠完成動員的時間也算上,那麼第一批超級航母能夠在3年內服役,就已經很不錯了。

要說的話,因爲存在這樣或者那樣的問題,所以在大戰爆發後開工的首批超級航母,至少需要3年以上的時間才能建成。比如在上次大戰期間,“行省”級就是在大戰爆發3年後加入戰鬥序列。

能夠等到三年之後?

雖然在理論上,紐蘭共和國也不可能在3年內獲得多少航母,至少在總體兵力上不可能超過樑夏海軍,但是紐蘭海軍只需要在一個方向上,也就是東望洋上作戰,不存在得兩線作戰的問題。

顯然,這是帝國海軍沒有的優勢。

如此一來,要想投入足夠的兵力,根本不可能。

繞了一圈,問題又繞了回來。

要想在南方次大陸上投入足夠的兵力,也就是獲得足夠大的戰略優勢,唯一的辦法就是趕在三個月內,結束在波沙灣方向的作戰行動,從原本用在該方向上的兵力投入到南方次大陸戰場上。

不要忘了,之前計劃在波沙灣投入6支航母戰鬥羣!

哪怕其中2支得兼顧南方次大陸,只要能夠及時完成該方向上的戰鬥,也能增派4支航母戰鬥羣。

毫無疑問,這有決定性意義。

說得直接一些,如果能夠增加4支航母戰鬥羣,帝國海軍就能夠在面向南方次大陸的戰場上獨挑大樑。

關鍵,還能在東望洋保持足夠的戰略優勢。

這樣一來,就有望在一年內,也就是頂住了西陸集團的進攻,通過反擊奪回了伏爾加河東岸地區,乃至攻佔與控制了西駱沙之後,憑藉巨大的戰略優勢,讓仍然置身事外的紐蘭共和國接受既成事實。

這也是能爭取到的最理想的結果。

那麼,能夠在三個月內結束在波沙灣的作戰行動嗎?

周涌濤把這個問題拋給了秦風烈,而秦風烈提出了一個要求。

不再限制消耗,也不再對傷亡做強制要求。

如果不計代價,或許能在三個月內解放科威特。

秦風烈提出這個要求的理由也很充分。

伊拉克軍隊做的準備很充分,肯定能夠堅守數個月,因此提前發起地面進攻將不可避免的跟不算弱小的伊拉克陸軍進行正面決戰,帝國陸軍與陸戰隊的裝備優勢,沒辦法完全抵消兵力劣勢。

關鍵還有,空軍得把戰術航空兵派往西北戰場,在波沙灣這邊擔當主力的是海軍艦載航空兵。

不是秦風烈看不起海軍,而是比作戰效率,艦載航空兵還是差了一些。

比如在出動能力上,航母肯定比不上空軍基地。

此外,還要考慮地域的限制。

在離戰場最近的波沙灣,最多隻能部署2支航母戰鬥羣,而其他航母戰鬥去年都要部署在幾百千米之外的東陸心海,或者同樣在幾百千米之外的穆阿海,艦載機的作戰半徑遠超過部署在沙烏地的空軍戰術航空兵。

只是增加的幾百千米的作戰半徑,就能夠把艦載航空兵的作戰效率降低一大截。

至於增加兵力投入,需要更多的時間進行前期部署,還會增加後勤保障的難度,而這些都會導致作戰時間延長。

按照聯合司令部提供的報告,多投入1個師的兵力,就要多花3周時間向前線運送裝備給養。

不說別的,只是再耽擱3周,都不大可能!

當然,不是說沒辦法了。

最有效的辦法,其實是發動波沙灣南岸產油國,讓這些國家加大投入,比如承擔一部分地面作戰任務。

在此之前,沙烏地等南岸國家還有所猶豫,畢竟伊拉克也是穆阿聯盟的成員國。

現在,這些猶豫都得放下了。

全球大戰已經爆發,除非沙烏地等國打算改弦易轍,跟隨伊拉克一道加入西陸集團,不然就必須全力以赴。

按照秦風烈的意思,如果能夠說服沙烏地等國,就有更大的把握。

在周涌濤最關心的一個關鍵問題上面,也就是西北戰區司令官的人選,秦風烈表示可以親自前往西北戰區,等到波沙灣那邊的作戰行動結束後,再讓施授良過去,由他重新擔任戰區司令官。

顯然,秦風烈同樣不大看好現在的臨代司令官。

因爲這是陸軍內部事務,而且秦風烈給出的答案勉強過得去,所以周涌濤並沒有提出更多的要求,只是讓秦風烈儘快去安排。

當然,周涌濤提到,除非是別無選擇,不然秦風烈就得留在帝都。

言外之意,讓牛正身過去就行了。

秦風烈沒反對,因爲他現在的正式身份是國防部長,嚴格說來是文職官員,沒有指揮軍隊作戰的資格。

坐上國防部長的位置前,秦風烈就已經從帝國陸軍退役。

在周涌濤做了安排之後,秦風烈就離開了首輔官邸。

林世平沒有走,還有一些事情不好當着秦風烈面說。

第469章 倍感壓力第251章 橫衝直撞第18章 銅牆鐵壁第50章 破甲連弩第611章 遠征在即第422章 時間緊迫第183章 獨門絕技第155章 信使與絕筆信第391章 虛虛實實第108章 再接再厲第143章 黃粱一夢第383章 玉石俱焚第477章 地面突破第515章 舉棋不定第229章 運乎命乎第630章 殊榮第25章 開眼界第84章 天馬行空與腳踏實地第178章 以卵擊石第548章 內患第252章 除夕夜的酒第7章 擊沉第332章 投奔紐蘭的田實第372章 拖延爲主第637章 媳婦熬成婆第108章 聲東擊西第114章 突發事件第274章 蓋世英雄第41章 天賦的天花板第59章 迎難而上第383章 玉石俱焚第86章 千里眼第328章 一分爲三第318章 年輕人的眼界第462章 凱旋而歸第463章 連帶影響第432章 新三件第122章 王子參戰第415章 風雨飄搖第33章 流派之爭第143章 攻敵必救第638章 善後安排第531章 當爹的人第111章 開幕第548章 內患第62章 低空之虎第73章 舉棋不定第272章 立體登陸第47章 理想主義者第283章 代言人第105章 早有安排第603章 回家第19章 一驚一喜第224章 接踵而至第135章 超級航母第578章 重大消息第409章 當務之急第17章 先聲奪人第45章 主動撤離第33章 流派之爭第244章 頑強奮戰第90章 絕對主力第148章 第一份偵查報告第301章 錯亂的步點第306章 把話挑明第577章 會師第479章 策劃第181章 萬事俱備第544章 反覆商量第28章 煽風點火第237章 遲到六天的情報第147章 僞裝欺騙第133章 不敢鬆懈第155章 戰略海軍第342章 前後矛盾第435章 突擊巽風海峽第349章 突然到來的驚喜第108章 聲東擊西第517章 兩個擔憂第63章 協同作戰第289章 陸軍的備用計劃第521章 有勇有謀第440章 荒唐的命令第243章 等來的電報第281章 肺腑之言第490章 憂心忡忡第27章 懸而未決第560章 虛晃一槍第362章 戰鬥結束第307章 攜手合作第618章 緊急撤退第244章 頑強奮戰第583章 盡力而爲第306章 把話挑明第431章 心結解開第3章 酒壯慫人膽第19章 龍的天空第22章 遠赴他鄉第586章 精確轟炸第191章 拉幫結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