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龍的天空

兩個中隊16架戰鬥機,分成了四個編隊,每個編隊裡各有兩個雙機編隊。

在傳統的空戰戰術當中,雙機編隊是標準陣容。

只是,在波伊戰爭期間,帝國空軍發現雙機編隊存在很多的缺陷,率先對空戰戰術進行調整。

當時出現的幾種編隊方式中,最有名的是三機編隊,一架長機帶兩架僚機。

按照帝國空軍做的統計,在波伊戰爭中取得的戰果,有六成屬於三機編隊,而傳統的雙擊編隊僅佔了不到兩成。

關鍵還有,三機編隊在空戰中的損失率不到雙機編隊的一半。

三機編隊在波伊戰爭中大行其道,跟主要使用機關炮的傳統空戰模式不無關係,本身沒什麼特別之處。

要說的話,在上次大戰期間,三機編隊戰術就得到了較爲廣泛的應用。

這從一個方面說明,空戰戰術由技術決定!

經過十幾年的發展,特別是在波伊戰爭期間很不成熟的中程空空導彈,已經具備了足夠好的性能與可靠性,對空戰產生了極爲巨大的影響。帝國空軍也根據這個變化,再次調整了空戰戰術。

雙機編隊仍然是空戰的基礎單位,不過在此之上增加了編隊協作。

通常情況,由兩個雙機編隊組成一個戰術單位。

如果戰場局勢較爲複雜,比如對手擁有足夠先進的技術裝備,還需要兩個戰術單位協同作戰。

這也是空軍把中隊規模設定爲8架的主要原因。

只是現在,對手算不上強大。

另外一個“戰-11B”戰術單位在東邊巡邏,靠近波沙灣,負責盯住部署在巴士拉那邊的敵機。

這麼安排,其實是在照顧李天凌。

不要忘了,李天凌之前架機返回哈立德國王軍事城,耽擱了不少時間,因此由他指揮的戰術單位留在西邊。

“戰-10B”中隊也分成2個戰術戰術單位,不過都在中低空飛行,而且位置要稍微靠前一點。

這麼部署,跟“戰-10B”的性能,或者說缺陷有關。

做爲制空爲主的中型戰鬥機,“戰-10”在設計階段,嚴格採用當時才提出來的能量機動理論。在依靠高性能發動機獲得足夠高的推重比的情況之下,儘可能的提高敏捷性,即增強水平機動性能。

至於其他性能,空軍沒有提出過分的要求。

“戰-10”本身就是“戰-11”的備胎,是低端產品,而且價格也非常便宜,沒理由提出太多要求。

結果就是,“戰-10”成爲帝國空軍第一種採用鴨式佈局加三角翼的戰鬥機,並且憑此獲得了極爲優異的敏捷性。

要說的話,盤旋性能在第三代戰鬥機當中無出其右。

此外,在獲得大推力發動機,也就是“戰-10B”上,之前不太突出的垂直機動性能也大幅度提高。

不過,問題也同樣突出。

首先就是內油係數偏低,作戰半徑短,因此在多數時候,需要攜帶3具副油箱,以獲得足夠的航程與滯空時間。

由此導致的最爲直接的問題,就是副油箱與彈藥的衝突。

三角翼的最大問題,就是沒辦法設置太多的重載點,翼下掛載點數量相對偏少。

更加要命的是,“戰-10”爲了獲得更快的速度,機翼相對厚度僅3%。

結果就是,因爲機翼的結構強度不夠,所以沒辦法設置翼尖掛點。

一架最大起飛重量超過了22噸的中型戰鬥機,竟然只有9個外掛點,而且位於進氣道脣部兩側的是設備掛點,只能掛載質量在150千克以內的導航吊艙與指示吊艙,無法用來掛武器彈藥。

也就是說,“戰-10B”只有7個武器掛點。

通常,機腹與機翼內側的三個掛點用來掛載副油箱,機翼外側的掛點用來掛載質量小的格鬥導彈。

如此一來,也就只有機翼中間的掛點能夠用來掛載中程空空導彈。

雖然在B型上,採用了複合掛架,理論上一個掛點最多能夠掛在3枚導彈,但是實際使用的時候,考慮到進行機動時產生的巨大過載,最多掛2枚導彈,而且很多飛行員並不喜歡複合掛架對飛行包線的限制。

此外,還跟雷達與電子設備有關。

要說的話,就是因爲掛載能力不夠強,而且空軍也從來沒有把“戰-10”當奪取制空權的主力戰鬥機看待,對其最高的要求,也就是能跟敵機格鬥,因此在電子設備上顯得非常的保守。

“戰-10B”至今都沒有使用“KK-12A”的能力!

不止是雷達不夠好,還跟欠缺數據鏈設備有關。

按李天凌他們做的測試,“戰-10B”能夠發射“KK-12A”,不過只能把“KK-12A”當成半主動雷達制導導彈使用。要把這種新式導彈的性能發揮出來,需要改進雷達與裝備16號數據鏈系統。

當然,這也跟“KK-12A”才裝備部隊有很大的關係。

要說的話,也就只有幾支“遠征混成聯隊”的“戰-11B”能夠使用“KK-12A”,其他戰鬥機,包括其他部隊的“戰-11B”都沒有這個能力。哪怕加大推廣的力度,那也需要不少的時間。

因爲“KK-6F”的性能確實不怎麼樣,所以“戰-10”飛行員都不喜歡中程空空導彈。

結果就是,8架“戰-10B”都沒攜帶中程空空導彈,各帶了4枚格鬥導彈。

按照李天凌安排的戰術,這8架戰鬥機的任務,就是跟來犯敵機進行格鬥,準確的說是負責對付漏網之魚。

當然,首先由在高空巡邏的“戰-11B”使用“KK-12A”與“KK-6F”對敵機進行遠距離攔截。

只是,真正的主力,並非前出的16架戰鬥機。

在戰鬥機後方,大約150千米處,一架“指-8C”正在用雷達探測北面的空域,並且通過數據鏈,把信息發給附近的戰鬥機。

關鍵就是,戰場信息主要依靠數據鏈發送。

只有在特別需要的時候,比如來犯敵機身份不明確,或者作戰命令沒得到確認,才需要通過語音頻道跟飛行員溝通。

在數據鏈的支持下,“指-8C”能夠同時引導12個戰術單位的48架戰鬥機進行空戰。

相對而言,之前的“指-8B”最多能夠同時指揮12架戰鬥機進行空戰。

原因無二,“指-8B”上有12個戰術指揮台與12條通信頻道。

顯然,這等於讓預警指揮機的作戰效率提高了4倍!

只是,這一次的主角也不是“指-8C”,而是與其一同飛行的“偵-29C”電子偵察機。

電子偵察機其實是一個籠統稱呼,稱之爲“大型電子戰機”,或者是“電子干擾機”要更加貼切一些。

簡單的說,這架與預警指揮機採用相同平臺的大型支援飛機,除了能夠探測與截獲方圓幾百千米內的電磁信號之外,還能夠用搭載的大功率干擾機對附近的電子設備,特別是雷達進行干擾。

此外,大型飛機能在空中巡邏十幾個小時,不存在得頻繁返航加油的問題。

雖然干擾效果比不上專用電子戰飛機,也不具備硬摧毀能力,但是在以爭奪制空權爲主的戰鬥中,依然具有非常巨大的價值。

說得簡單一些,就是能通過干擾,削弱敵機火控雷達的探測距離,甚至讓敵機火控雷達失靈。

雷達無法工作,再是先進的戰鬥機都只能捱揍。

顯然,那架“偵-29C”纔是主角。

爭奪制空權的戰鬥,也就是圍繞着那架“偵-29C”進行。

用飛行員的話來說,只要電磁干擾發揮了作用,空戰會變得像打遊戲一樣簡單。

不過,這說的是超視距空戰。

沒過多久,這場“遊戲”開始了。

在指示燈亮起,提醒飛行員收到了新的信息時,李天凌才掃了眼導航屏幕上的時鐘,已經是上午11點15分了。

預警指揮機發來的敵情信息。

一支規模龐大的敵機編隊正從納西里耶那邊飛過來,而且即將進入禁飛區,初步推測敵機的數量在40架以上。

因爲敵機很有可能採用密集編隊,而且距離預警機超過300千米,所以沒法對敵機數量做出準確判斷。

不過,就算只有40架,那有夠多了!

要說的話,也只有伊拉克空軍會一次出動這麼多戰鬥機。

如果是在40年前,還說得過去,畢竟在那個由機槍與機關炮決定勝負的時代,數量多就肯定佔便宜。

可是現在,數量不是決定勝敗的頭號因素!

在以導彈爲主的空戰中,數量多未必就是優勢。

相關戰術信息,直接發送給了編隊裡面的每一架戰鬥機。

按照預警指揮機發來的指令,西邊另外一個“戰-11B”戰術單位也已收到命令,將趕來參戰。

攔截戰術非常簡單,李天凌的戰術單位在60千米處進行第一次攔截。

此後,由另外一個“戰-11B”戰術單位在40千米處進行第二次攔截。

ωωω• тт kán• ℃ O

距離縮短到30千米左右的時候,2個“戰-11B”戰術單位將使用“KK-6F”,共同進行第三次攔截。

接下來就進入格鬥空戰階段。

當然,前提是敵機沒被擊潰,仍然在向南飛行。

在讓戰鬥機加速的同時,李天凌通過編隊通信頻道給手下飛行員安排任務,主要就是確定開火的順序。

預警指揮機發來的信息不夠詳細,其實不是什麼大問題。

等到距離縮短,在啓動火控雷達之後,就能夠探測到敵機的具體情況,從而獲得較爲準確的火控信息。

如果提前安排開火順序,也就是交戰戰術,就能夠大幅度縮短開火之前的準備時間。

要說的話,除了戰鬥機加速時產生的巨大過載,還真像在玩電子遊戲。

飛行員所做的,無非是操作面板上的控制開關,像玩電子遊戲一樣完成開火之前的各項準備工作。

過了大約10分鐘,預警指揮機發來開火指令。

這是最後一道保險。

在下達了開火指令之後,作戰的主動權交到飛行員手上,而且飛行員往往會在第一時間出手。

關鍵就是,根本就沒有時間可以浪費!

在收到開火指令的時候,與敵機機羣的距離已經縮短到80千米!

這個距離,其實有點近。

對戰鬥機這類目標,“戰-11B”火控雷達的探測距離在200千米左右,持續跟蹤的距離也在100千米以上。

不過,受導彈射程限制,雷達的性能明顯過剩。

此外,還與“偵-29C”有關。

預警指揮機下達開火指令的時候,與敵機的距離在250千米左右,如果“偵-29C”開始加速前出,那麼跟敵機的距離有可能已經縮短到了200千米,而這也是進行壓制干擾的最遠距離。

再遠,干擾效果就會大幅度降低。

三個低頭顯示屏幕右側那個,也就是電子戰屏幕上已經出現提示信息,後方有一個強電磁干擾源。

不過,並沒有對“戰-11B”產生影響。

來襲的敵機中,飛在最前面的是一批數量在10架左右的MG-29,後面是至少20架“幻影”F1,此後還有一批MG-23。

這些戰鬥機其實都不算神秘。

早在幾年之前,帝國空軍就通過各種渠道,特別是情報機構,獲得了這些西陸集團戰鬥機的關鍵情報。

其中就包括火控雷達的相關數據,比如工作頻率與工作模式。

要說的話,這也是西陸集團戰鬥機的最大短板。

不管是帶頭的迢曼帝國,還是後起之秀駱沙民主共和國,或者是重振旗鼓的洛克國,都有着雄厚的製造業,卻嚴重欠缺電子工業,在電子技術領域大爲落後,研製生產的雷達根本就算不上先進。

兩伊戰爭期間,伊拉克空軍被波伊空軍揍趴下,就是最好的證明。

當然,李天凌根本沒有多想。

在啓動了火控雷達之後,他只用不到半分鐘的時間,就爲3架僚機分配了目標,緊接着就開火了。

前後就10多秒鐘,4架“戰-11B”各自發射了4枚“KK-12A”。

此時,與敵機的距離已不到60千米。

中間的雷達屏幕上,代表敵機的那些密密麻麻的光點沒有明顯的變化,敵機似乎並沒有發現已經遭到攻擊。

這就是電磁干擾的效果,敵機的雷達告警機因爲干擾失靈了!

其實不是失靈,而是被敵機飛行員關掉了。

時間一分一秒過去,在大約40秒鐘之後,李天凌才長長的鬆了口氣。

由他們發射的那些導彈,已經進入到末段自導階段。

此外,再過大約20秒,另外4架“戰-11B”發射的“KK-12A”也將射到。

低空,同樣是2個戰術單位的8架“戰-10B”也已跟了上來,預計將在大約2分鐘之後投入戰鬥。

雖然李天凌沒下令減速,開始爲剩下的4枚“KK-6F”通電,準備按照預警指揮機的安排發起第二次攻擊,但是包括他在內,“戰-11B”的飛行員全都知道,從現在開始,這裡將成爲龍的天空。

此戰之後,主宰天空的將是帝國空軍的“霸龍”與“猛龍”。

第491章 推動者第174章 雙管齊下第197章 論功行賞第8章 南轅北轍第292章 大婚將至第57章 先驅第491章 推動者第445章 遲到者第421章 “宰相”出擊第145章 捨本逐末第136章 返璞歸真第253章 新年的第一天第34章 蜂擁而入第24章 風雨飄搖第230章 內部鬥爭第251章 橫衝直撞第85章 長途奔襲第209章 感情牌第40章 九天雷霆第553章 海軍基地第412章 妄想的和平第383章 玉石俱焚第104章 長途奔襲第509章 目標明確第412章 妄想的和平第143章 黃粱一夢第512章 真相大白第189章 乾着急第54章 連鎖反應第589章 互通有無第2章 接敵備戰第283章 代言人第182章 暗夜鳳凰第339章 遭遇戰第510章 遠方的戰鬥第487章 專職旗艦第96章 戰爭機器啓動第137章 現實難題第138章 官兵狀態第396章 狹夷兒皇帝第72章 斯文野獸第276章 對牛彈琴第92章 “蒼隆”末途第485章 萬事俱備第272章 賜婚第141章 一吐爲快第100章 新軍事學第504章 潛艇的發現第90章 天火第133章 不敢鬆懈第115章 爭分奪秒第299章 輪換部署第419章 炎海前線第78章 護航作戰第66章 裝甲反擊第555章 西進第一槍第87章 挨炸第272章 立體登陸第503章 騷擾襲擊第120章 打賭第327章 備用方案第586章 精確轟炸第130章 緊急呼叫第66章 裝甲反擊第27章 年終歲末第61章 勁敵出現第27章 年終歲末第22章 空地聯合第580章 又猜中了第334章 全面鋪開第239章 緊急叫停第20章 晴天霹靂第380章 鬢角生白髮第318章 年輕人的眼界第216章 再遇張小卿第5章 帝國首輔第332章 投奔紐蘭的田實第456章 大難臨頭第152章 有驚無險第224章 回家喝粥第391章 虛虛實實第400章 誤判敵情第497章 備戰第368章 回國第448章 撤退的信號第115章 爭分奪秒第132章 該出手時就出手第327章 備用方案第46章 戰略要地第54章 連鎖反應第192章 時過境遷第51章 低空霸主第470章 替代品第122章 王子參戰第416章 主從之爭第143章 攻敵必救第34章 即興發揮第260章 軍事顧問第570章 壞消息第64章 風雲際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