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空中霸王

新曆190年7月31日清晨,巨大陸腹地,巴爾卡什湖以西,駱沙聯邦共和國境內。

萬里無雲的藍天下,除了一望無垠的戈壁荒漠,以及零星的幾株沙棗之外,就只有那座戒備森嚴的軍事基地了。

遠遠的從高空俯瞰,就像頑童在海灘上壘起的沙堡。

空中,朝霞映襯下,一支龐大的機羣正朝這邊飛來。爲首的,是一箇中隊的8架單發中型戰鬥機。

全是去年交付的第32批次“戰-10B”戰鬥機。

與“戰-10A”,以及之前批次的“戰-10B”相比,第32批次最顯著的變化是在進氣道前段增加了2個斜置的輕載外掛點,能夠用來掛載導航吊艙與指引吊艙,從而大幅度的提高了對地打擊能力。

“戰-10B”也由此成貨真價實的多用途戰鬥機。

憑藉無與倫比的敏捷性,“戰-10B”依然是空優戰鬥機,具有第三代戰鬥機中最出色的纏鬥性能。

因爲非常敏捷,操作的響應速度極快,所以在私下,飛行員喜歡在其官方名稱前面加上一個“迅”字。

一字之差,含義卻大爲不同。

“猛龍”變成了“迅猛龍”。

除了敏捷之外,“戰-10”戰鬥機的另外一個優勢是便宜,不但採購價格低,使用與維護費用也很親民。

正是如此,“戰-10”成爲了帝國空軍,乃至全球裝備數量最多的第三代戰鬥機。

迄今爲止,僅在帝國空軍的裝備數量就已經超過了2000架,還有1000多架出口到數十個國家。

按照廠商估計,“戰-10”系列的產量將會超過5000架。

在“戰-10B”機羣后面,是一箇中隊的8架雙發重型戰鬥機。

就是綽號“霸龍”,又稱爲“霸王龍”的“戰-11B”。

嚴格說來,“戰-11”纔是帝國空軍第一種,或者說理想中的第三代空優戰鬥機,一度被帝國空軍寄予厚望。

可惜的是,“戰-11A”在首飛之後不久就因爲發動機不夠可靠而全面停飛,批量交付時間也一再推遲。

等解決了發動機的問題,“戰-10”已經批量交付給空軍,才用了“11”的編號。

跟“戰-11A”相比,深度改進型的“戰-11B”,主要就是換上性能更好的雷達,並且在發動機艙採用統一標準接口,能按客戶要求採用其他發動機。其他方面的改進,都以提高戰鬥機的可靠性與可維護性爲目的。

要說的話,“戰-11”纔是真正的純空優戰鬥機。

受波伊戰爭的刺激,在設計階段,帝國空軍就明確要求,不需要考慮對地作戰,盡最大努力提高機動性能。

此外,空軍堅持要求“戰-11”能夠執行截擊任務,用來取代專用截擊機。

結果就是,在內油係數高達0.35的情況下,“戰-11”的高空飛行速度達到驚人的2.75馬赫,由此成爲了除專用防空截擊機之外,飛行速度最快與全內油作戰半徑最大的第三代戰鬥機。

攜帶4枚空對空導彈執行截擊任務的時候,“戰-11”的作戰半徑達到了1500千米。

只是,“戰-11”的缺點同樣突出。

除了敏捷性不如“戰-10”之外,最大的問題,也就是太過昂貴,就連財大氣粗的帝國空軍都吃不消。

其實,這也是“戰-10”能夠獲得帝國空軍青睞的關鍵原因。

迄今爲止,“戰-11”的產量還不到700架,有接近200架出口給盟友,帝國空軍的裝備數量在500架左右。

這個規模,僅相當於“戰-10”的四分之一。

只是,沒人能否認“戰-11”是一種改進潛力極爲巨大的先進戰鬥機。

早在8年多前,用“戰-11A”改進而來的“戰-11D”在空軍發起的“先進多任務空中優勢戰鬥機”招標中,擊敗了由“戰-10A”改進而來的“戰-10D”,並且在去年拿到了空軍的批量採購訂單。

只是,這種多用途戰鬥機被重新命名爲“戰-16A”。

因爲在去年才投產,所以“戰-16A”的裝備數量不到100架,裝備該型戰鬥機的幾支聯隊依然在進行換裝訓練。

至於這種多用途戰鬥機的作戰能力到底有多麼強大,現在誰都說不準。

重型戰鬥機後面是4架“運-10A”戰略運輸機。

做爲全球第一種寬機體,而且運載能力達到150噸的戰略運輸機,“運-10A”是當之無愧的空中霸王。

不要說中型戰鬥機,就連重型戰鬥機,在她面前都是小不點。

這4架運輸機,運載了2個戰鬥機中隊的全部保障設備物資,以及數百名地勤人員。

正是依靠戰略運輸機的強大運載能力,帝國空軍才成了全球空軍,擁有了向全球任何一處地點投送軍事力量的能力。

早在莫薩危機時期,戰略空運的巨大軍事價值就得到帝國空軍的承認。

在那幾個月裡,如果沒有規模龐大的運輸機羣,帝國軍隊肯定會因爲保障不濟,不得不放棄東莫薩城。

只是,與“戰-11”一樣,戰略運輸機實在是太貴了。

迄今爲止,“運-10A”的裝備量不到100架。在帝國空軍當中,50噸級的“運-11”系列卻多達600架。

此外,戰略運輸機對機場的要求也非常高。

“運-10A”在滿載的情況下,需要長達2500米的硬質跑道,而在全球範圍內,只有不到10%的機場擁有如此長的跑道。相對的,“運-9”這樣的戰術運輸機,能在不到1000米長的軟質跑道上起降。

正是如此,早在10多年前,帝國空軍就提出,要研製一種能夠適應各種場合的大型運輸機。

簡單的說,就是能運載最重與最大的陸戰裝備,具備戰術運輸機的適應性,能在包括野戰機場在內的,任何一條長度不低於1000米,只做了簡單清理的跑道上滿載降落,並且在空載的情況下重新起飛。

用一句話概括,就是有戰略運輸機的運載能力與戰術運輸機的戰術靈活性。

這些要求,不是一般高。

結果就是,努力了10多年,第一架全尺寸的樣機至今都還沒有製造出來,預計最快能夠在明年下線。

不可否認的是,規模龐大的運輸機纔是帝國空軍的脊樑。

在“運-10A”機羣后方,還有2架“油-29A”大型加油機,1架“指-6C”空中預警指揮機與1架“偵-29C”電子偵察機。

這三種支援飛機都採用“C-29”民航客機的機體。

因爲不需要到前線執行任務,在戰線後方數百千米之外活動,所以帝國空軍沒有專門設計與製造支援飛機平臺。

採用民航客機,能夠大幅度降低日常使用維護費用。

如果說運輸機撐起了帝國空軍的脊樑,那麼加油機、預警指揮機與電子偵察機,就是戰鬥力的催化劑。

正是有了這些支援飛機,帝國空軍才成了一個整體,戰鬥效率成倍的提高。

在最後壓軸登場的,纔是帝國空軍的絕對主力。

沒錯,就是戰略轟炸機!

首先是4架“轟-9D”重型轟炸機。

這是帝國空軍主力轟炸機中,機齡最老的一種,已經在帝國空軍服役30多年,在波伊戰爭期間就是絕對主力。

在那場讓帝國軍隊鎩羽而歸的戰爭中,總共損失211架“轟-9”,其中143架是在執行任務的時候被擊落。

“轟-9”也由此成爲大戰後,在戰鬥損失最多的戰略轟炸機。

只是,帝國空軍沒有放棄這種已經服役了30多年的轟炸機,還繼續進行改進,提高其作戰效率。

關鍵就是,“轟-9”的可靠性極高,而且擁有高達35噸的載彈量。

雖然在以防空導彈爲主的現代化防空系統面前,“轟-9”再也無法像波伊戰爭那樣,幾十架組成一支編隊,飛到目標上空投下數百噸,甚至上千噸炸彈,採用亂炸一氣的方式徹底摧毀目標,但是憑藉強大的載彈能力,超過1萬千米的航程,再使用射程達到1500千米的巡航導彈,“轟-9”依然有巨大價值。

以巡航導彈爲主要武器,“轟-9”的作戰效費比遠遠超過了後來研製的各種轟炸機。

接着是4架外形優美的“轟-10A”型可變後掠翼戰略轟炸機。

雖然是全世界第一採用可變後掠翼佈局的戰略轟炸機,但是嚴格說起來,“轟-10A”算不上優秀的轟炸機。

這種轟炸機是超低空突防戰術的產物。

最初,帝國空軍對這種能夠在500米以下的超低空,以1.1馬赫持續飛行,從而突破敵方防空網的戰略轟炸機抱以厚望,準備採購數百架,以取代包括“轟-9”在內的所有戰略轟炸機。

可惜的是,獲得預警指揮機加強的現代化防空體系,以及以巡航導彈爲代表的遠程精確彈藥,把超低空突防戰術送進了墳墓。

結果就是,帝國空軍只訂購了150架“轟-10A”,而且到現在只接收了70多架。

“轟-10A”的頭號問題,就是爲了同時實現低空超音速突防,以及洲際航程所必須採用的可變後掠翼。

這種通過改變後掠角度,從而調整升阻比,兼顧大航程與高速度的氣動佈局存在一個十分致命的缺陷。

結構複雜。

由此導致的結果是,不但死重大,而且可靠性很差,日常維護保養更加是災難,裝備與維持費用高得嚇人。

此外,戰備率也非常低。

其實,這也是帝國空軍不得不保留大批“轟-9”的主要原因。

至於下一代戰略轟炸機,依然在研製當中,而且保密度極高。

目前,外界唯一能夠肯定的就是,這種轟炸機將顛覆所有的轟炸戰術,甚至能夠徹底改變未來戰爭的面貌。

按照外界猜測,那將是一種雷達探測不到的轟炸機。

果真如此,那麼以雷達爲核心的防空系統都將成爲擺設!

依靠隱身能力,這種轟炸機能夠深入敵後,並且用精確制導彈藥,摧毀敵方嚴密保護的戰略目標。

到時,戰略轟炸將成爲一門藝術!

誰都無法否認,轟炸機纔是帝國空軍的核心與靈魂。

帝國空軍脫胎自陸軍戰略航空兵,依靠轟炸機起家,並且通過大規模戰略轟炸獲得了當今的地位。

帝國空軍的座右銘就是:將敵人摧毀在地面上。

數十年來,帝國空軍一直以進攻爲綱,裝備建設全都圍繞着戰略轟炸進行。

在靠近基地的時候,前面2架“戰-10B”突然俯衝加速,在從基地上空飛過的時候還突破了音速。

炸雷一般的音爆席捲了整座基地。

繞了一圈之後,那2架“戰-10B”又飛了回來。

等降落到跑道上的時候,中隊裡的另外6架“戰-10B”與8架“戰-11B”均已降落。

運輸機在遠處徘徊,把降落航道讓給了2架戰鬥機。

爲了縮短降落滑行距離,更爲了拉風,2架“戰-10B”還在降落的時候放出減速傘。

等到2名飛行員從座艙裡面爬出來的時候,領隊的空軍上校,該戰術航空兵大隊的大隊長李天凌,已經把軍車開了過來。

這時,首架“運-10A”即將着陸。

“你們倆,什麼時候能讓我省點心?”李天凌大聲吼了出來,不止是氣憤,還跟運輸機發出的轟鳴聲有關。

開始的事情讓他很後悔,因爲在出發之前,他把兩個愣頭青編在替補人員當中。

“李大隊,這不是你教我們的嗎?”

“沒錯啊,你一直教導我們,帝國空軍做什麼都得轟轟烈烈,不管在哪裡,那都是響噹噹的頭號主角。”

2名部下這些一說,李天凌給氣笑了。

先說話的是杜大雙,跟着符合的是杜小雙。

沒錯,他倆是孿生兄弟,不過相貌有明顯區別。

不止是在大隊裡面,哪怕是在全聯隊,乃至全軍區,這大小二雙都是名聲在外,不過主要是惡名。

之前3年,他倆連續3次奪得帝國空軍“金鷹對抗賽”的雙機聯合空戰第一名。

用別人的話說,他倆兄弟有心靈感應,戰術配合簡直是天衣無縫。

可結果是,倆人連續3年因爲日常考覈沒達標,沒能獲得象徵着對抗賽冠軍身份的“金鷹”獎章。

用一句話來說,也就是恃才放曠。

對這兩個傢伙,李天凌簡直是恨鐵不成鋼。

如果不是看在三代之交的私人關係上,李天凌恐怕早就讓他倆滾蛋了。

沒錯,杜大雙與杜小雙是杜康元帥的孫子。

至於李天凌嘛,那就更有來頭了。他爺爺是帝國空軍首任總司令,也是帝國空軍第一位大元帥李雲翔,而他的外祖父是帝國陸軍元帥,被稱爲“帝國中興頭號元勳”的前任首輔廉旭升。

他還有一個同樣厲害的岳父,前任海軍總司令,海軍大元帥,被稱之爲“帝國海軍最傑出統帥”的白止戰。

要說的話,也就只有李天凌能鎮得住大小二雙。

很快,運輸機、加油機、預警指揮機、電子偵察機與轟炸機都降落到了機場上。

第538章 有得有失第315章 重編的航空兵第248章 忍耐第517章 兩個擔憂第272章 立體登陸第258章 廣闊胸懷第396章 狹夷兒皇帝第210章 中流砥柱第182章 噩耗連連第431章 心結解開第476章 準備階段第282章 內在因素第306章 把話挑明第22章 空地聯合第85章 長途奔襲第239章 口頭威脅第113章 發現平頂船第22章 遠赴他鄉第201章 交個朋友第199章 戰略方案第175章 轉攻爲守第257章 糖衣炮彈第161章 滄海一粟第249章 洛福斯的號召第511章 要害第12章 賭徒的舞臺第196章 皇子參軍第521章 有勇有謀第177章 主次有別第118章 戰術調整第340章 片刻的猶豫第186章 神助攻第170章 癡人說夢第157章 公報私仇第579章 大膽猜測第214章 開門見山第133章 內在關係第81章 擒賊擒王第429章 合理推斷第375章 獨樹一幟第360章 遭到重創第605章 新的消息第426章 突出重圍第193章 接二連三第376章 感悟第478章 戰略協同第45章 主動撤離第268章 各懷鬼胎第9章 導彈投手第313章 司令官就位第10章 走投無路第620章 秘密任務第460章 俯衝撞擊第132章 該出手時就出手第349章 突然到來的驚喜第444章 一無所獲第248章 忍耐第425章 三種可能第97章 迎難而上第409章 當務之急第3章 風雲際會第243章 突擊開始第621章 隕落的統帥第72章 斯文野獸第205章 宿醉醒來第202章 釋懷第170章 這可不止是運氣第84章 飛行巴士第185章 簡宴第630章 殊榮第158章 狂龍入海第184章 無解之局第2章 接敵備戰第7章 擊沉第364章 一面倒第173章 憂心忡忡第499章 層層設防第75章 刺破蒼穹第48章 一錘定音第483章 欺騙第172章 積極主動第602章 浮上水面的矛盾第425章 三種可能第47章 空中防線第326章 連番挑釁第366章 誰輸誰贏第410章 帝都風雲第461章 見好就收第170章 這可不止是運氣第93章 天神是怎麼練成的第124章 最後的“飛隆”第335章 最終的推測第243章 等來的電報第243章 等來的電報第105章 早有安排第499章 層層設防第192章 搶先攻擊第245章 明爭暗鬥第586章 精確轟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