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4章 難題

白天的防空作戰反映了一個非常嚴重,而且一直沒有得到解決的問題。

嚴重欠缺對空探測手段,即便是最先進的雷達,都無法保證在任何時候都能夠及時發現來襲敵機。

增加防空戰艦,讓大型戰艦全都配備雷達,不過是權宜之計。

道理也很簡單,靠前部署的防空戰艦極易遭到攻擊,而在喪失戰鬥力之後,所在方向的防空網必然會出現漏洞。

此外,戰艦搭載的雷達,對超低空飛行的敵機幾乎等於擺設。

如果在天氣晴朗的白天,甚至比不上瞭望員的眼睛。

問題不是在雷達上,而是受到地球曲率的影響。

最有效的解決辦法,其實就是提高雷達的安裝高度。

正是如此,帝國海軍才格外重視快速戰列艦等大型戰艦,因爲只有大型戰艦才能夠配備足夠高的桅杆,也才能夠把雷達安裝在更高的地方,提高對超低空目標的探測距離,增強防空作戰的效率。

可惜的是,再是龐大的戰艦,也不可能無限制增加桅杆高度。

在實戰中,哪怕在較爲理想的條件下,快速戰列艦也只能提供大約10分鐘的防空預警時間。

其實,“10分鐘”是現今防空戰術的先決條件。

帝國海軍的所有防空戰術都是圍繞着“10分鐘”展開,在這點時間之內,不但要發現敵機,還要組織戰鬥機攔截敵機。

簡單的說,就是要讓防空戰鬥機前出,集中部署在敵機來襲的方向上,確保在發現敵機之後能夠立即前往攔截。

顯然,在高強度的海空作戰當中,這個戰術根本行不通。

一艘大型航母在通常情況下,最多搭載40架左右的戰鬥機,能夠用於艦隊防空作戰的一般不會超過30架,一次出動的數量肯定在20架左右,因此最多能在3個方向上執行防空攔截任務。

說得直接一點,就是戰鬥機不夠用。

最簡單的解決辦法,其實就是增加航母的數量,把2艘,甚至3艘航母編組成一支特混艦隊。

不過,這並非最有效的辦法。

如果雙方都在把更多的航母編在一起,那麼增加再多的航母,也不可能從根本上解決戰鬥機不夠用的問題。

相反,編在一起的戰艦太多,必然會讓指揮變成災難。

按照帝國海軍摸索出的經驗,在1支特混艦隊裡面編入3艘航母,就是極限了,再增加就會因爲指揮協調苦難,降低艦隊的作戰效率。如果在戰鬥當中出了問題,那麼後果將難以設想。

提高防空作戰效率,最好的辦法,其實是加強探測手段,力爭在儘可能遠的距離上發現來襲敵機,提供更多的防空預警時間,從而讓防空戰鬥機能靠後佈置,在發現了敵機之後再前出攔截。

顯然,這就要求把雷達部署到更高的地方。

帝國海軍的技術專家早就想到了,如果能讓雷達飛上天,用飛機搭載雷達,就能完美的解決這個難題。

當然,雷達早就裝上了飛機。

陸軍航空兵早已裝備夜間戰鬥機,而夜間戰鬥機的標誌就是小型搜索雷達,也才能在夜間發現與跟蹤敵機。

海軍航空兵也採購了一批夜間戰鬥機,裝備岸基航空兵,用來守衛軍港等要地。

可問題是,夜間戰鬥機配備的是小型雷達,不但探測距離近,可靠性也不夠高,持續工作時間非常短。

用於火控,問題還不大,反正開機時間也就幾分鐘。

要用來進行長時間的探測與搜索,那就肯定不行了。

簡單的說,就是能長時間工作的,具有足夠的探測距離,而且非常可靠的雷達,還沒有小到能由飛機搭載。

至於戰術級別的艦載機,那就更不可能了。

不要忘了,所有的夜間戰鬥機都是雙發遠程戰鬥機,重量是一般艦載戰鬥機的兩倍,跟中型轟炸機差不多。

其實,最初的幾種夜間戰鬥機都是用性能優越的雙發中型轟炸機改造而來。

這下,問題又回到了雷達上。

早在大戰爆發之前,帝國海軍增加了在雷達等電子設備上的投資,以委託方式,讓國內的幾家電子廠商與研究單位開發小型搜索雷達,並且與艦載機制造商合作,探索把雷達裝上艦載機的方法。

就白止戰所知,基於“霹靂”研製的“雷達機”已經完成了首飛,只是行能非常差。

選擇“霹靂”沒什麼奇怪的,這是噸位與尺寸最大的艦載機,拆除不必要的設備後,有大約1噸的重量來搭載雷達。

關鍵,“霹靂”的座艙足夠的大,在拆掉了後方的自衛機槍之後,甚至能安排第四名機組成員的位置。

這樣一來,就能夠在飛行員與導航員之外,搭載雷達操作員與通信指揮官。

此外,“霹靂”的機腹有用來掛在魚雷的彈倉,能用來安置雷達。

可惜的是,雷達的小型化依然不夠好,也可以說小型雷達的性能太差,還存在很多暫時沒辦法解決的問題。

最典型的,就是如何讓機載雷達實現360度全空域搜索。

在進行了測試之後,海軍沒有訂購這種雷達機,不過依然向廠商提供資金,讓廠商與製造商繼續探索。

總而言之,白天的戰鬥再次證明,獲得能有效探測超低空敵機的手段,已經成爲艦隊防空作戰的當務之急。

在技術靠不住的情況下,也就只能使用笨辦法。

正是如此,第十一特混艦隊有2艘快速戰列艦,4艘遠洋巡洋艦,4艘重巡洋艦與4艘輕巡洋艦。

足足有14艘防空戰艦!

此外,在8艘驅逐艦當中,擔任分隊領艦的2艘也配備了雷達。

算上2艘大型航母,第十一特混艦隊裡面,有18艘戰艦配備了雷達。

毫無疑問,這絕對是當前最爲奢華的陣容。

不說別的,只是採購18部對空搜索雷達,就足夠建造幾艘巡洋艦了。

第十二特混艦隊的情況也差不多,只是沒有讓驅逐艦分隊的領艦配備雷達,陣容依然十分的奢華。

用周涌濤的話來說,也只有帝國海軍,能夠爲這麼多的戰艦配備雷達。

當然,這得益於大規模生產。

通過量產,也就是擴大產量,帝國海軍已經把雷達的採購價格降低了三分之二,也才能夠普遍裝備於各種戰艦。

此外就是,以捆綁採購,同時訂購語音電臺等設備,讓電子廠商降低生產成本。

其實,帝國海軍早已決定要全面普及雷達。

按照新的規劃,從明年開始,對空與對海搜索雷達將成爲包括大型驅逐艦在內,所有遠洋戰艦的標準配備。

到時,防空難題或許會有所緩解。

第426章 突出重圍第67章 犀利無匹第28章 煽風點火第78章 護航作戰第144章 是金子總會發光第573章 防空作戰第10章 走投無路第530章 求穩第552章 兜底第71章 改變打法第186章 可恥行爲第601章 空操心第180章 旁觀者清第133章 不敢鬆懈第134章 亦師亦友的對手第135章 超級航母第486章 出發第15章 萬事俱備第620章 秘密任務第215章 上屋抽梯第101章 負重前行第175章 奪路狂奔第514章 奧援第254章 授銜與表彰第173章 自找沒趣第210章 中流砥柱第451章 多此一舉第231章 陸航軍官造反第187章 誅心第19章 一驚一喜第109章 合圍到位第552章 兜底第26章 怪人第397章 同化的開始第614章 最後一次遠征行動第178章 以卵擊石第505章 登陸中轉島第148章 撲朔迷離第14章 生死一百秒第213章 恐怖的潛力第231章 陡生變數第76章 煎熬第210章 校長的點撥第126章 以身作餌第1章 空中霸王第502章 紐蘭軍隊的反擊第24章 裝甲突擊第395章 面面俱到第218章 豁出去第183章 鳴金收兵第210章 中流砥柱第46章 四人同框第53章 全線潰退第166章 決死的魚雷攻擊第260章 軍事顧問第234章 突擊空運第443章 一意孤行第440章 荒唐的命令第60章 雙子星第452章 絕境反擊第458章 左右開弓第481章 跨過陸心海第634章 陌生的總統第71章 改變打法第251章 橫衝直撞第80章 失之東隅第233章 各取所需第152章 屠龍的勇士與刺客第120章 打賭第187章 攻擊開始第308章 替身第29章 初見監造長第268章 各懷鬼胎第16章 驚天動地第308章 替身第144章 等待時機第4章 太空貓眼第427章 快刀斬亂麻第242章 死神鐮刀第638章 善後安排第135章 難以置信第194章 再接再厲第316章 大戰局第200章 大起大落第66章 預想落空第364章 一面倒第289章 陸軍的備用計劃第208章 隔壁的老王第70章 生死一線第388章 早有預謀第562章 杞人憂天第58章 方向之爭第85章 長途奔襲第273章 糧食問題第349章 突然到來的驚喜第57章 進退失據第194章 回帝都第201章 交個朋友第526章 絕望之餘第553章 海軍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