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6章 狹夷兒皇帝

狹夷皇國,東都灣,“龍興”號戰列艦上。

雖然早已準備好各種設施與器材,但是仍然花了點時間佈置場地,投降書與停戰協議的簽字儀式在上午10點左右正式開始。因爲迢曼帝國與高巨王國等協約集團成員已經向狹夷皇國宣戰,所以需要所有國家的代表在停戰協議上簽字,並且跟狹夷皇國交換用雙方文字書寫的文本。

儀式非常繁瑣,搞到中午才宣告結束。

下午,大戲才上演。

狹皇在清晨就已來到“龍興”號戰列艦上,只是一直呆在司令官住艙裡面。

至於午飯,是由劉長勳的秘書送去的,在軍官餐廳打的一份套飯。

兩葷一素,一碗紫菜湯,還有一碗白米飯,再簡單不過,狹皇卻吃得精光,差點沒把盤子舔乾淨。

那狼吞虎嚥的樣子,就像許久沒吃過飽飯。

秘書說起這件事的時候,劉長勳還不相信,覺得秘書是在開玩笑。

雖然早就聽說,因爲高強度戰略轟炸與全面的戰略封鎖,在開春以後,狹夷皇國爆發了前所未有的大饑荒,但是劉長勳覺得,這麼大一個國家,就算老百姓吃不飽飯,狹皇也不應該餓肚皮。

狹夷皇國再是破落,也肯定能保證狹皇的一日三餐。

見到狹皇,劉長勳才知道秘書沒有開玩笑。

那個矮小瘦弱,像得了佝僂病的小老頭子,難道是狹皇?

此人就是召和,狹夷皇國的第124代狹皇。

其實,他還沒滿40歲,與“小老頭”扯不上半點關係,只是因爲太瘦小,再加上長期忍飢挨餓,所以顯得有點老。

看他的臉色就知道,確實已經很久沒有吃過飽飯了。

不說別的,嘴角的油跡都沒有擦掉呢。

劉長勳也很是感嘆,提醒了狹皇,還把自己的手絹遞了過去。

堂堂狹皇都是如此,狹夷皇國的平民過的什麼日子,那就可想而知了。

下午首先舉行冊封典禮。

按照傳統,應該是附屬國的國王前往帝國,在朝覲之時獲得帝國皇室冊封,確立在其本國的統治地位。

在通常情況下,附屬國的國王一生只需要冊封一次,也就是在稱王的當年或者次年前往帝國朝覲。

此後每年只需派使者去帝國進貢,並且獲得帝國皇室頒發的,代表統治合法性的御賜封典與封號。

通常,也只有附屬國的國王纔有資格稱王。

朝覲與封典不但是一個儀式,更是帝國與附屬國的基礎。

在此基礎之上,帝國爲附屬國提供包括本土安全在內的基礎保障,附屬國則通過派遣人員與提供資源等方式支持與參加由帝國發起的軍事行動,維護共同的利益,獲得跟貢獻成正比的回報。

近百年來,高巨王國的五位國王都是這麼做的。

其實,這正是帝國無法容忍下高王國,也無法同狹夷皇國和解的關鍵所在。

原因就是:下高王國的存在,讓帝國對高巨王國的承諾成了一句空談,嚴重損害了帝國的聲譽與威望。

當然,狹夷皇國可不是一般的附屬國。

在投降的時候,狹夷皇國只提了一個要求:不廢除狹皇,承認狹皇依然是狹夷皇國的最高統治者。

狹夷皇國並沒提出,不得在狹皇之上設太上皇。

現在搞的這套,就是要讓帝國皇室凌駕於狹夷皇室之上,只有獲得帝國皇室的冊封,狹皇的統治才具有合法性。

如果沒有獲得帝國皇室冊封,哪怕血統正朔也無權統治狹夷皇國。

來東都灣冊封狹皇,並不是因爲狹皇身體抱恙,經不起舟車勞頓,而是要在狹夷皇國家門外做這件事,讓七千萬狹夷人知道,被他們當成半神膜拜了兩千多年的狹皇,已經向帝國皇室俯首稱臣。

從今往後,帝國的皇帝就是狹夷皇國的太上皇。

要說,在幾十年前,在陳炳勳的時代,這件事就該完成!

如果陳炳勳在當年沒有一面之仁,代表始武大帝冊封了狹皇,讓始武大帝成爲狹夷皇國的太上皇,或者讓隨軍出征的皇子留下來,行使統治權,讓狹皇成爲傀儡,狹夷皇國恐怕早就歸順了。

按照史書記載,狹夷皇國當時求着讓帝國冊封。

道理也很簡單,在被陳炳勳用巨炮轟開國門後,鎖國數百年的狹夷皇國猛然發現曾經的鄰居竟然變得如此強大。

隨後,遣唐風再次颳起。

在此風潮之下,自狹皇以下,到底層的平民都認爲,向西邊大陸強國學習並不是什麼可恥的事情。

哪裡想到,陳炳勳乾脆利落的拒絕了,然後帶着艦隊離開了狹夷皇國。

當然,史書這麼寫,只是爲了體現陳炳勳的豪邁與大度。

真實的情況是,在陳炳勳率領艦隊敲開狹夷皇國的大門之後,引來西方列強的覬覦,布蘭王國甚至派了一支艦隊進入東望洋,試圖在樑夏帝國之後,用同樣的方式讓狹夷皇國開埠通商。

爲了獨佔狹夷皇國,陳炳勳按始武大帝的詔命,帶艦隊趕往炎海。

此後的幾十年,陳炳勳一直在炎海與梵炎洋跟布蘭王國等西方列強的海軍交戰,直到在基布要塞外面殉國。

沒有冊封狹皇,還有一個非常關鍵的原因,穩住已經崛起的紐蘭聯邦。

雖然當時的紐蘭海軍還不夠強大,但是帝國海軍同樣算不上強大,沒有理由再增加一個敵人。關鍵是,紐蘭海軍是帝國在東望洋上的主要對手,而在陳炳勳遠征梵炎洋的時候,肯定需要讓後方保持穩定。

以當時的情況,如果冊封了狹皇,獨佔了狹夷皇國,紐蘭聯邦就很有可能會加入西方列強的陣營,並且在東望洋上用兵。因爲陳炳勳分身乏術,無法同時在兩邊作戰,所以帝國戰敗的概率極大。

最理想的結果,也只是保住東望洋的海外領地,錯失向梵炎洋擴張的機會。

沒有來自梵炎洋周邊地區的資源,以及梵羅地區的市場,就沒有後面的全面工業化,也就不可能有現在的樑夏帝國。

可見,陳炳勳並不是看不起狹夷皇國,而是受局勢所迫。

此外,當時是始武大帝下的命令,陳炳勳是受皇命行動。

現在,這些問題都不存在了。

所有列強都已參戰,而且分成涇渭分明的兩個陣營,必定要拼出個勝負來,所以就算冊封了狹皇,也不會讓局勢變得更糟糕。

冊封儀式其實非常簡單,前後還不到十五分鐘。

關鍵就一件事,由帝國的大皇子把蓋有國璽的冊封金書下給狹皇,而狹皇得在三拜九叩之後接旨。

完成之後,狹皇就成爲了帝國皇室的臣子,成爲了帝國的兒皇帝。

當然,還是乾兒子那種。

第212章 作戰平臺第276章 對牛彈琴第569章 進軍窄海第10章 鬼使神差第316章 大戰局第16章 驚天動地第420章 第三套方案第317章 決戰姿勢第12章 前線備戰第469章 倍感壓力第341章 劉向真出手第360章 遭到重創第451章 多此一舉第329章 疑兵計第14章 各取所需第608章 標新立異第102章 計劃周密第48章 一錘定音第3章 風雲際會第86章 千里眼第531章 當爹的人第244章 頑強奮戰第231章 陡生變數第60章 雙子星第548章 內患第30章 系統之戰第474章 交付第52章 禍根第143章 黃粱一夢第213章 恐怖的潛力第17章 奇蹟第441章 雄心壯志第273章 糧食問題第414章 最新消息第70章 突突突第186章 可恥行爲第399章 登陸塞島第353章 快準狠第83章 三駕馬車第257章 糖衣炮彈第483章 欺騙第185章 忐忑不安第347章 自殺式攻擊第501章 突擊得手第129章 前後矛盾第39章 免死金牌第175章 奪路狂奔第221章 羣策羣力第597章 盟友的價值第273章 糧食問題第479章 策劃第11章 快馬加鞭第197章 真實目的第509章 目標明確第209章 生不逢時第545章 內在原因第72章 最後一炮第262章 無可救藥第153章 有限目標第219章 南方爲重第138章 官兵狀態第54章 連鎖反應第142章 來自北面第152章 屠龍的勇士與刺客第452章 絕境反擊第632章 老王出馬第162章 暴露行蹤第84章 飛行巴士第258章 陸上三強第355章 好消息與壞消息第432章 新三件第464章 第一個難題第66章 預想落空第544章 反覆商量第276章 艱鉅考驗第422章 時間緊迫第277章 勢如破竹第8章 南轅北轍第367章 初具規模第498章 跟隨戰術第540章 第二戰場第164章 巨炮之怒第134章 亦師亦友的對手第605章 新的消息第43章 討教第523章 矇混過關序 命運的交響曲第617章 全速突擊第162章 吸引火力第63章 協同作戰第39章 免死金牌第540章 第二戰場第344章 立功心切第150章 疏漏第641章 生生不息第508章 疑雲重重第252章 摧枯拉朽第42章 戛然而止第165章 軍人榮譽第142章 福兮禍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