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4章 一面倒

在天亮之前集中火力打擊一號敵艦與二號敵艦,無非是消除數量上的差距。

達到目的之後,李傑立即對戰術做了調整。

其實就是充分利用速度優勢,跟敵艦保持最有利的交戰距離,確保本艦始終處在最有利的位置上。

關鍵就是交戰距離。

在理論上,只要使用新式重型穿甲彈,“旭海”級與“北河”級能在主炮全射程範圍內打穿紐蘭老式戰列艦的裝甲。

只是,紐蘭老式戰列艦卻未必能辦到。

如果使用的普通穿甲彈,哪怕是16英寸艦炮,也要把交戰距離縮短到14千米,纔有可能打穿“旭海”級的主裝甲,或者是在17千米的距離上打穿“北河”級的主裝甲。即便使用重型穿甲彈,這兩個距離也就分別提高到19千米與21千米。至於14英寸艦炮,也許要縮短到11千米內,纔有希望打穿“旭海”級的主裝甲。簡單說,在全射程範圍內,哪怕使用重型穿甲彈,14英寸艦炮也打不穿“旭海”級的水平裝甲與主裝甲帶,對“北河”級的威脅也很有限。

當然,這些都只是理論計算結果。

其實,這些性能指標也是在戰後才公佈的。

大戰期間,戰列艦主炮穿甲彈的威力,還有裝甲防護都是海軍的絕對機密。

不要說是對外公佈,即便在海軍內部,知道的人也不多。

因爲很難搞到敵國主力艦核心性能的確切情報,所以設計戰艦的時候,列強都是在閉門造車,準確的說是按照自己掌握的火炮與炮彈技術,來衡量與確定戰列艦所需要達到的防護水準。

樑夏帝國擁有一流的火炮與炮彈技術,結果在大戰期間,都是在“高估”對手。

紐蘭聯邦的火炮與炮彈技術也很先進,跟樑夏帝國旗鼓相當,所以雙方在戰列艦的防護設計上有很多類似之處。

要說的話,火炮與炮彈技術落後的狹夷海軍一直在“低估”對手。

最典型的,就是被狹夷海軍寄予厚望,當成決勝武器的“狹夷”級超級戰列艦。

這種滿載排水量接近7萬噸,有9門460毫米主炮的超級戰列艦,不管是火力、還是防護均沒超過樑夏帝國與紐蘭聯邦在同期代建造的,滿載排水量還不到6萬噸,航速卻快得多的快速戰列艦。

戰前,情報機構只給出了一個相對來說較爲籠統的數據,把交戰距離保持在20千米以上才比較安全。

如果想更安全一些,那就最好擴大到22千米以上。

只要超過25千米,那就是絕對安全。

可問題是,超過了25千米,即便用炮瞄雷達指揮,也未必能夠讓本艦炮擊的精確性達到可以接受的程度。

受海面反射的雜波干擾,哪怕是天氣晴朗,炮瞄雷達的工作距離也就25千米左右。

再遠,就測不準了。

在天氣晴朗的時候,把交戰距離控制在22千米左右是最穩妥的選擇。

接下來的戰鬥,就是以此爲基本原則。

幾乎整個白天,第43特混艦隊的四艘快速戰列艦在李傑指揮下,跟紐蘭第11特混艦隊的四艘戰列艦保持着22千米左右的交戰距離,並且在持續近8個小時的戰鬥當中,陸續擊沉了這四艘紐蘭戰列艦。

在上午9點前,發揮神勇的“炎海”號再一次創造奇蹟,用連續3輪幾乎是無可挑剔的齊射,將四號敵艦,也就是“新墨”號送到了海底。

根據“炎海”號的交戰記錄,在第31輪到第33輪的齊射當中,只是由瞭望員觀察到的直接命中就達到了5次。

因爲有2次命中沒有觀察到,所以是7次!

在第33輪齊射中,有一枚穿甲彈直接擊中“新墨”號B炮塔的炮座,而且在提單通道里面轉向,鑽進主炮彈藥庫。

就是這枚炮彈葬送了“新墨”號。

在大爆炸發生之後,該艦近2000名官兵當中,僅6人倖免。

這6人當時都在主桅杆的瞭望塔裡面,在爆炸發生的時候被拋出了瞭望塔,也由此僥倖活了下來。

其餘的全都隨同“新墨”號沉入海底。

大概半個小時之後,“北河”號單獨擊沉了五號敵艦“密西”號。

這個戰果存在質疑。

以當時的情況來看,打沉“密西”號的很有可能還是“炎海”號。

原因就是,在“密西”號的右舷高射炮彈藥庫發生爆炸之前,前方三號敵艦“西弗”號釋放煙幕,試圖在煙幕的掩護下調整航向。結果導致當時在協助“旭海”號的“炎海”號沒辦法瞄準,不得不調整目標,朝後面的五號敵艦“密西”號開火,並且在5分鐘內打了兩輪齊射。

其中的第一輪齊射,其實是爲了校炮。

當時,“炎海”號的主炮已經打了幾十輪齊射,而且都是全裝藥發射,身管磨損得非常嚴重,需要觀察彈着點校準偏差。

結果,在“炎海”號打出第二輪齊射之後,“密西”號就因爲高射炮彈藥庫爆炸而翻覆沉沒。

因爲間隔了大概5分鐘,所以沒人相信是“炎海”號的戰果。

可問題是,在“密西”號爆炸前大概30秒鐘,“北河”號纔打出了第42輪齊射。

也就是說,同樣不可能是“北河”號的炮彈打中“密西”號的彈藥庫。

相聚20多千米,炮彈要飛行差不多1分鐘。

爲了這個戰果,金洪後來還鬧到了海軍司令部。

可惜,他沒辦法拿出是“炎海”號擊沉了“密西”號的證據,所以按慣例,也就是“交戰對象”原則,把戰果算給了“北河”號。

此後,在接近12點的時候,六號敵艦“愛荷”號被“南江”號擊沉。

戰鬥持續到下午2點30分左右,三號敵艦“西弗”號纔在“旭海”號的猛烈炮擊下緩緩沉入了大海。

到此,除了在天亮之前逃走的“馬裡”號,紐蘭第11特混艦隊的戰列艦全部戰沉。

後面的戰鬥拖了那麼久,其實就一個原因。

在12點左右,第43特混艦隊的四艘快速戰列艦都用光了重型穿甲彈,只能使用老式穿甲彈。

其實,老式穿甲彈也沒多少。

爲此,李傑在12點前,也就是“愛荷”號沉沒前下達命令,把齊射間隔時間延長到10分鐘。

這麼做也是爲了讓主炮炮管能夠充分冷卻。

跟炮彈比,戰列艦主炮的炮管貴得多,可用壽命都很短,更換是非常麻煩。

在擊沉最後一艘戰列艦之後,還花了大約一個小時,驅逐趕過來營救落水官兵的紐蘭巡洋艦與驅逐艦。

正是如此,直到下午3點半過後,戰鬥才正式宣告結束。

當時,第43.2分隊也已經趕到,有一艘輕巡洋艦在“旭海”號附近,李傑就讓這艘巡洋艦發了電報。

第559章 另有安排第360章 遭到重創第76章 臨時變更第32章 犯規搶跑第501章 突擊得手第44章 重點栽培第88章 野心勃勃第130章 緊急呼叫第281章 肺腑之言第636章 不算完美的結束第114章 突發事件第140章 防不勝防第397章 同化的開始第33章 流派之爭第165章 獨木難支第449章 等待機會第592章 最後一根稻草第638章 善後安排第389章 只欠東風第180章 旁觀者清第11章 圍追堵截第188章 聯邦總統第154章 事與願違第558章 成功上岸第337章 敵人的雷達第114章 突發事件第591章 王室禮節第94章 鐵血首輔第402章 厲害的對手第476章 準備階段第91章 “赤誠”覆滅第276章 對牛彈琴第238章 涼拌第51章 變與不變第121章 自力更生第255章 三杯茶第185章 簡宴第564章 底氣所在第68章 疑慮重重第85章 防空戰鬥狀態第608章 標新立異第241章 提心吊膽第43章 大戰之局第503章 騷擾襲擊第249章 一路狂飆第519章 閉門造車第250章 問策第161章 未戰先怯第315章 重編的航空兵第521章 有勇有謀第63章 妙招第59章 迎難而上第570章 壞消息第539章 必然的選擇第205章 前後夾擊第519章 閉門造車第253章 新年的第一天第220章 左右夾擊第386章 即將變天第565章 去向不明第489章 戰術欺騙第317章 決戰姿勢第481章 跨過陸心海第83章 不期而遇第491章 推動者第81章 擒賊擒王第229章 飛來噩耗第153章 有限目標第569章 進軍窄海第13章 預料之中第6章 情報頭頭第274章 蓋世英雄第195章 發飆第288章 頭號不確定因素第224章 接踵而至第459章 爭分奪秒第50章 速歸第625章 關鍵證據第287章 來自遠方的消息第553章 海軍基地第40章 九天雷霆第374章 不是好事第248章 忍耐第115章 爭分奪秒第270章 帝國的恩怨情仇第308章 替身第594章 折中方案第263章 老交情第205章 前後夾擊第62章 再相逢第88章 攻擊得手第20章 全能人才第579章 大膽猜測第232章 特製燃燒彈第81章 擒賊擒王第32章 停戰協議第36章 大敗虧輸第65章 前沿陣地第43章 大戰之局第485章 萬事俱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