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章 重編的航空兵

在吃飯的時候,申普與朱華聖才趕了過來,隨後就由他倆簡單介紹了航空兵的情況。

其實,沒什麼變化。

當然,在編制體系方面做了一些調整,主要是把聯隊與大隊縮小,取消了之前介於大隊與中隊之間的分隊。

按照新的編制體系,一艘航母搭載的艦載機爲一支聯隊,然後按照機種設大隊,在大隊下面設中隊與小隊。

如果需要,可以增設直屬聯隊的,用來執行特別任務的中隊或者小隊。

此外,聯隊爲航空兵的最高編制,再往上就是艦隊的航空作戰指揮官。

這套編制體系,名義上是在簡化指揮程序,實際上是爲了防止艦載航空兵坐大,避免出現陸航那樣的事情。

雖然陸航還沒獨立出去,成立空軍的事情也肯定會拖到戰後,但是現在的陸航,已經處於半獨立狀態,跟陸軍沒有多少關係。大概是爲了壯大聲勢,或者說是下爛藥,有人提出把海軍航空兵也編入到新的航空兵體系之內,組建一支大空軍,從而更有效的組織與利用航空作戰部隊。

對此,海軍是堅決反對。

理由也很充足:艦載航空兵是航母搭載的作戰武器,存在價值由航母決定,因此沒有單獨運作的意義。

在理論上,艦載航空兵軍官能獲得的最高軍銜只是上校,再往上,就要轉行擔任艦隊航空作戰指揮官。

關鍵,聯隊之上的指揮權其實在艦隊手上。

此外就是,艦載航空兵聯隊的番號是自成體系,跟特混艦隊無關。

這麼安排,主要是爲了方便調度。

在新的編制體系下,申普與朱華聖都是聯隊長,而且都在八月底,也就是完成了在西北東望洋的作戰部署之後晉升上校。

按照抽籤結果,申普爲第4聯隊的聯隊長,朱華聖爲第3聯隊的聯隊長。

第1聯隊與第2聯隊部署在第21特混艦隊的兩艘航母上面,第5聯隊在國內,擔負新兵的訓練工作。

平心而論,新的編制體系更加加合理。

從長遠角度看,這套新的編制體系能更有效的發揮出艦載航空兵部隊的戰鬥力,更加適合執行高強度作戰任務。

此外,還有一個隱形的好處。

破除門戶之見,打破已在海軍植根數十年,建立在艦隊之上,並且以艦隊爲核心的利益團體。

今後,艦載航空兵的官兵都只認命令、不認人。

其實,這也是海軍指揮體系改革的第一個顯著成果。

至於搭載的艦載機,反到沒啥好說的,還是之前的那些。

兩個聯隊的“哮天”戰鬥機都換成了最新批次,使用新式發動機,並且增加了三個內部油箱。

新式發動機的額定功率沒有提高,只是增加了一個應急功率,通過往氣缸裡面噴水增加輸出功率。雖然最多隻能持續五分鐘,但是在超載起飛與空戰格鬥的時候,有着無與倫比的價值。

增加的三個內部油箱當,有一個就是水箱,此外的兩個能容納300升汽油,作戰半徑提高了大概100千米。

此外就是,所有的艦載機都有對應的型號名稱。

爲作戰飛機提供規範的型號名稱,可以說是海軍與陸軍在戰爭爆發後,就軍事管理進行的一次意義深遠的合作。

在航空兵領域,海軍與陸軍採用與遵守共同的命名規範。

戰鬥機爲:在“戰”後面加數字編號。

攻擊機按發動機數量分輕重,在“輕攻”與“重攻”的後面加數字編號。

轟炸機同樣是按照發動機數量分爲輕中重,在“輕轟”、“中轟”與“重轟”後面加數字編號。

其他機種,比如運輸機、巡邏機等等,全都按照這套規範賦予正式的型號名稱。

在原則上,陸軍用單數,海軍用雙數。

通常,在數字編號後面可以增加具體名稱。

如果存在改進,則在數字番號與名稱之間增加所屬的子型號,或者是標註生產批次。

因爲“颱風”還在二線部隊使用,所以獲得了“戰2型”的番號,而“哮天”的番號就是“戰4型”。同樣的道理,“黃蜂”是輕轟2型“黃蜂”轟炸機,“飛魚”成了輕攻2型攻擊機。

新的命名方式,主要是爲了便於管理,降低後勤保障的難度。

在實際操作中,飛行員與指揮官仍然習慣使用通俗名稱,也就只有勤務人員更在乎具體型號。

不管怎樣,這也算得上是海軍艦載航空兵的一個進步吧。

其實,價值最大的一項改進,不是艦載機,是機載設備。

在經過了大半年的努力之後,帝國的電子設備生產廠商,終於開發出了通信距離達到五百千米的語音電臺。

這玩意確實很笨重,整備質量一百多千克。

此外,產量還沒有上來。

爲此,暫時只裝備於少數的“飛魚”,而且全都是中隊長級別以上的座機,還爲此減少了投彈手,準確的說是後座的機槍手。導航員坐機槍手位置,兼任了機槍手的工作,騰出了安裝電臺的空間與重量。

當然,兩支聯隊的情況並非完全一樣。

第3聯隊現有27架戰鬥機,32架轟炸機與24架魚雷機,還有8架專用的偵察機,總共有91架艦載機。

第4聯隊現有28架戰鬥機,33架轟炸機,24架魚雷機與8架專用的偵察機,總共有93架艦載機。

兩支聯隊都是超編,增加了一箇中隊的轟炸機,還額外攜帶了幾架戰鬥機與偵察機。

這也跟此次的作戰行動有關。

因爲首先要對付紐蘭海軍的艦隊航母,所以根據之前的作戰經驗,申普與朱華聖都覺得應該以轟炸機爲主。

按兩人的理解,在對付航母的戰鬥中,俯衝轟炸機更有價值。

雖然沒有確切統計數據,但是在與狹夷海軍的戰鬥當中,擊沉與重創航母,立下首功的幾乎全都是俯衝轟炸機。再說了,換裝發動機的“黃蜂”能攜帶500千克炸彈,轟炸主力艦同樣不在話下。

此外就是,要深入敵後,而且需要在廣闊的海域內搜索敵艦,肯定得搭載更多的戰鬥機與偵察機。

因爲超編搭載,所以兩艘航母都沒有備用的艦載機。

這算是一個小遺憾。

在此,申普還格外提到,八艘巡洋艦都換上了新式水上飛機,總共有二十四架。

雖然這些水上飛機的速度比艦載機慢多了,但是航程都足夠的大,而且全都配備了長途電臺。

至於飛行員的經驗,更加沒得說,全都參加過封鎖行動。

白止戰也在此做了安排,讓留下來的何維貴負責水上飛機的指揮工作,安排水上飛機的搜索任務。

第35章 組建團隊第248章 主力上場第294章 委曲求全第309章 世代忠良第20章 晴天霹靂第283章 代言人第510章 遠方的戰鬥第164章 對攻局面第623章 天下大亂第60章 雙子星第1章 平民軍官第379章 利益所使第236章 決心赴死第599章 無法解決的矛盾第254章 授銜與表彰第60章 輾轉歸隊第255章 三杯茶第264章 帝國海軍的短板第6章 傷亡慘重第528章 果斷出手第98章 圍追堵截第100章 正式宣戰第242章 死神鐮刀第115章 爭分奪秒第78章 前仆後繼第535章 奮起直追第300章 哥斯拉第52章 禍根第67章 亦步亦趨第397章 同化的開始第256章 反向突擊第55章 戰火重燃第250章 問策第312章 不再等第209章 生不逢時第37章 地面部隊第601章 空操心第88章 攻擊得手第113章 發現平頂船第250章 各爲所戰第180章 旁觀者清第146章 主炮開火第245章 明爭暗鬥第368章 回國第423章 夜間偷襲第553章 海軍基地第428章 涉險過關第56章 大蕭條之禍第9章 導彈投手第576章 戰略欺騙第157章 公報私仇第125章 兩頭兼顧第120章 打賭第326章 連番挑釁第215章 擺開架勢第534章 靈活應變第68章 疑慮重重第424章 消失的航母第360章 遭到重創第149章 迷霧重重第436章 陷阱在前第597章 盟友的價值第339章 遭遇戰第63章 妙招第86章 關鍵課題第98章 初來乍到第510章 遠方的戰鬥第188章 聯邦總統第393章 層層加碼第628章 巨大的差距第94章 大禍臨頭第323章 死纏爛打第629章 命不該絕第55章 戰火重燃第160章 大膽前出第424章 消失的航母第245章 空中炮艇第95章 危機關頭第176章 尷尬處境第252章 除夕夜的酒第554章 力量倍增器第50章 破甲連弩第111章 開幕第109章 豁然開朗第229章 運乎命乎第589章 互通有無第163章 神之轉向第279章 錦上添花第174章 迎頭相遇第100章 新軍事學第368章 回國第164章 巨炮之怒第299章 輪換部署第187章 攻擊開始第75章 刺破蒼穹第439章 最大的意外第584章 穩步推進第102章 地面戰爭第108章 聲東擊西第36章 別人買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