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英德(上)

永曆十年正月二十四,廣東韶州府英德縣。

縣城左近的村鎮已經被明軍清空了,起初,黃興是準備將這些百姓們收斂回城,用以充當民夫,他也確實是這麼做的。奈何,隨後他很快卻發現入城的百姓實在是太多了,就乾脆將這些百姓又送往滃溪上游的翁源縣地界。

轉移人口、蒐羅物資、破壞官道和碼頭、填埋水井,堅壁清野的工作黃興從一旦得到消息就立刻開始做了起來。只可惜,大戰在即,需要做的事情實在是太多了,尤其是城池的加固,以及城守設施的修繕和新立就更是讓他撓頭不已。等到清軍迅速趕來,探馬已經逼近城池的時候,這些工作依舊沒有能夠來得及做完。

城牆的加固還在繼續,但是時間顯然已經不夠用了。清軍大舉南下,是藉助於湟水的水道,唯獨是萬餘大軍,連州和沿途的陽山實在湊不出太多的船隻來,纔會導致大軍臨城的時間推移到了今時今日。

洪承疇是臨時起意,更是隨機應變,就像是陳凱在廣西空虛的情況下逆向思維,不去救援廣西,反倒是集中優勢力量猛攻洪承疇所必守的南贛地區一樣,洪承疇也同樣選擇了經連州三縣進取北江水道這條生命線的重要節點英德縣。但是於連州三縣的清廷官吏、地方勢力而言,就全然是措手不及,一如即將面臨圍城之困的黃興那般。

遊騎出沒,馬寶趕在洪承疇的大軍抵達洸口前總算是搶先一步進了城。不過,搶先的也僅僅是一步罷了。

英德縣城內的三將迅速的明確了戰守權責,清軍那邊也很快就抵近城下。洸口,位於英德縣城稍下游一些,清軍是順流而下,直薄城南。如此,英德縣城與北江下游的清遠、三水、廣州等處的聯絡就立刻被清軍橫加阻斷。除非,繞一道圈子,走翁源縣而抵,或許還有些許聯絡上的可能。

清軍一旦抵達,當即便圍困了城南和城西。東面是毗鄰湞水,如此一來,依舊是圍三缺一,只是並不似那麼結結實實罷了。

大軍臨城,洪承疇的大旗很快就在城西露了面兒,於那萬軍之中亦是頗爲乍眼。那面繡着大大的洪字的旗幟迎風招展,昭示着旗幟主人的身份和過往。

站在城頭上,福建人黃興不由得嚥了口唾沫。哪怕陝西人馬寶是崇禎十六年才加入大順軍的,並沒有真正與那洪屠夫對戰過,但是多年來在大順軍、在李成棟的麾下,洪承疇的赫赫聲威卻是最沒少聽過的。此間,反倒是實力最爲弱小的廣東人王翰似乎受到的影響還更小一些,亦不知是無知者無畏,還是他對於北面必將趕回來的另一位以多智、善戰著稱的文官有着更大的信心。

“撫軍老大人不日即返,守住城池,人人有賞!”

振奮士氣的手段使出來,卻總顯得是有幾分的心虛在裡面。值此時,清軍的煌煌大陣之中,一騎快馬飛奔而至,大聲呼喝着勸降的詞句,其趾高氣昂,半年前同樣是在這英德城下勒令守城清軍投降的明軍騎士哪怕是有着陳凱那樣囂張的質問加持,也只得是落了一個甘拜下風。

勸降的喝令居高臨下的蔑視過了一番,城頭上無有半點兒反應,那清軍騎士一夾馬腹,同時輕勒繮繩,胯下的戰馬便踏着輕巧的步子調轉了一個方向,而那清軍騎士更是輕扭狼腰,便換了另一側的身子重新面向那英德縣城。

就好像是儀式似的,戰馬調過了頭便重新站定,騎士便再一次將那些勸降的囂張話語以着更加居高臨下的氣勢掃向城頭的明軍。

英德縣城初建時高一丈三尺,約莫是四米三的樣子。崇禎十一年,知縣吳永澄重修城池,順勢對其進行了加高,如今已是五米開外。算上城頭的明軍的身高,聲如耳膜的高度便已有六七米的樣子了,奈何在那清軍的囂張氣焰之下,竟好像騎在戰馬上約莫只有兩米的並非是城外的騎士,反倒是這些城頭上的守軍,不仰望不足以直面對手的龐大氣場。

“放箭!”

這是一種態度,亦是一種無計可施。黃興一揮手,便有一隊弓箭手瞄準了那清軍騎士便是一陣勁射。

然而,氣勢並非是氣球,這樣的箭雨是斷沒有將其扎破的可能。城下的清軍騎士見此情狀,順理成章的拔出了佩刀,身子一動不動,也未有急着出手,僅僅是輕撥了幾下,將對其人和胯下戰馬存在威脅的箭矢一一打落。在箭雨過後,大罵戟指,旋即,便策馬狂笑而返。

任由清軍如此張狂,竟未能傷其半分,城頭上的馬寶早已是咬碎了那一口鋼牙。原本,他自持是伯爵、大帥,沒必要親自與那清軍作難,讓下面的將士打發了即可。哪知道會是如此,此間更是後悔於未能開城策馬獨戰,將其格斃城下,以弱清軍氣勢。

清軍騎士的英武當即引得城外清軍大戰的一片歡呼,馬寶無可奈何,只得按照既定的城守權責行事。而此時,明軍的態度已然明確,清軍那邊也不再作等待,大軍緩緩而前,但卻並沒有太多的火炮,而諸如望臺、衝車、雲梯之類的攻城器械卻是不少,看樣子似乎是打一場純粹的冷兵器依附攻城似的。

城頭上,馬寶是打老了仗的,黃興這邊在福建、在廣東也不是沒有見識過類似的場面。清軍如斯,無非是午後已過,一下午的時間未必能夠一戰定勝負。外加上城外的梅花樁,黃興是沒少下功夫的,密密麻麻的排列在外,來個密集恐懼症的在城頭上俯視,沒準兒都會被逼個病發出來。

果不其然,清軍的大陣在明軍的火炮射程外就停了下來。這個距離,已然進入了一里的範圍之內,顯然清軍對於英德縣的城守狀況,尤其是火炮的口徑有着準確的瞭解。

這無不是得益於長沙幕府這半年來的情報蒐集工作。當然,關注的也不僅僅是這麼一座英德縣城,甚至可以說其關注度不過是廣州城的幾十分之一罷了,但卻依舊能夠讓清軍在正式發起進攻前擁有一個充足的情報基礎,爲運籌和作戰打下更加良好的基礎。

大軍抵近到合適的距離便停了下來,並非是重新整頓陣型,卻是真的停了下來。幾乎是同時,清軍的旗幟揮舞,陣後的一隊隊輔兵越衆而出,手持着斧頭、錘子之類的工具,外加上一些大號的盾牌,先是緩步前行,隨後便有節奏的奔跑了起來,一直衝到了最前方的梅花樁處才停了下來,緊接着便直接揮舞斧頭開始砍伐梅花樁,絲毫沒有拿城頭上虎視眈眈的明軍射手當回事。

梅花樁的存在不僅僅是爲了阻擋攻城器械靠近、拖延攻擊一方推進至城牆的速度,更是爲了在這一過程中對攻擊者造成殺傷,以打擊對手的士氣。梅花樁俱在明軍射手的射程之內,此間清軍輔兵開始砍伐梅花樁,城頭的明軍只待一聲令下,箭矢便如暴雨般從城頭落下,比之剛纔狙殺那騎士之時,數量不知道多出去多少。

暴雨急速而至,殺傷不可避免。然而,清軍這邊雖說都只是輔兵,但卻顯得配合默契,一隊隊的輔兵抵近梅花樁,分散開來,以三人爲一組,一人持盾在前,一人持斧從梅花樁的底端劈砍,待砍出了豁口,那拎着木錘的輔兵便掄圓了錘子,直接將梅花樁順着豁口砸開。

清軍沒打算把梅花樁連根拔起,他們只要將露出地面的部分砍斷,甚至只要不妨礙攻城器械的行徑即可。

不同的隊伍,人數、組合皆有不同,但卻無不是有盾牌手在前掩護後面的輔兵清理梅花樁。這些清軍配合起來一看就不是那種臨時湊在一起的,其默契絲毫不下於真正的戰兵。其區別,無非就是戰兵的默契配合是爲了殺人,而他們則是爲了清理梅花樁。但是,只要有可能,任何人看到當前的這一幕都不會懷疑這些輔兵一旦殺起人來其配合上會真的差到哪去。

城頭上,黃興他們便是如是想來,額頭上的冷汗更是多了一重。先前幾次傳回來的情報,以及眼下城外清軍的旗號,西南經標上萬的大軍已經分明擺在了這裡。這樣的兵力,於他們而言已經是壓力極其巨大了。可是現在看來,就連這些輔兵的素質都到了這樣的份上,那些戰兵的戰鬥力就更是可想而知了。

這個距離,雖在射程,但是精準度和力量上能夠對擁有盾牌手的清軍輔兵造成的威脅實在是微乎其微。眼見於此,黃興也不打算繼續浪費箭矢了,便讓那些射手停了下來。如此,一直到了清軍輔兵清理完成了近半的梅花樁,甚至換了另一批的輔兵上來射擊才重新展開。

角度不同了,清軍想要爲三四個人提供遮掩就顯得力所不及了。一根根的利箭射出,不時的便有清軍的輔兵中箭倒地。有的,發出了痛苦的尖叫,隨即又設法站了起來,繼續着他們的工作;有的,哀嚎聲從倒在地上的身軀中發出,顯然已經喪失了行動能力;更有的則乾脆一聲沒吭就直接被射倒在地上,身上插着根箭矢,已是再無了生息。

明軍的射擊開始奏效不過是片刻之後,於這等規模的梅花樁似乎也沒有削弱多少出去,清軍那邊的戰鼓敲響,巨大的攻城器械在輔兵們的賣力推動下緩緩前進。而那些隨同在後的清軍則持着各自的兵刃,緊隨着那些攻城器械,不肯將身體的任何部位暴露在外。

攻城器械緩慢的前進着,清軍的輔兵又上去一批,開始加快砍伐梅花樁的進度。清軍在緩緩的逼近,速度不快,但卻始終沒有停下來,距離城牆不過是時間的問題。而那些梅花樁,隨着更多的清軍輔兵跟進,顯然已經不能阻滯清軍的推進速度了。

這並非是特意估算好的,但是憑藉着多年的經驗,清軍的軍官們對此顯然是遊刃有餘,拿捏得恰到好處。

片刻之後,明軍城頭上的火炮開始發射,對準的不是城下如螞蟻般的清軍,而是那些高聳的望臺。目標更大,命中的概率更大,造成的殺傷更多,戰爭有的時候就像是數學題一樣,是可以精確計算的,但有的時候,變量在不斷的增加,運算能力稍有不足,往往便會越算越亂。

吱呀呀的木料折斷聲中,一輛望臺頹然倒地,臺上的清軍自不得免,尖叫着試圖拉住最後的生機,甚至更有些藝高人膽大的想要在落地的瞬間跳起,但卻不過只是枉然罷了。偌大的木製結構,能夠承載大量的士卒,其自重本就足以壓垮一切。

望臺後的清軍戰兵迅速逃竄,但也總有幾個落在後面的無法倖免於難。死神面前,無非貴賤。這些清軍無非是憑藉着更加豐富的經驗設法規避掉更多戰死的可能,成爲活下來的幸運兒罷了。

清軍還在不斷的前進着,黃興佈下的梅花樁大陣沒到傍晚就已經被清軍給破了。所幸的是,夜戰的變數太大,尤其是對清軍這樣深入明軍腹地的是絕計不會選擇的。剩下的時間已經不多了,他們需要堅持的時間也不需要太久了。

這是理論而已,不到清軍鳴金退兵的那一瞬間,一切都還是未知之數。梅花樁被漸次砍平,英德縣城沒有護城河的存在,望臺早在半途就已經停下,與城頭的明軍對射。針對城頭明軍的射擊,這無疑給了那些衝車以更好地前進時機。不斷有明軍從城頭上中箭落下,伴隨着尖叫與否,如此高聳的城牆上掉下來,也只剩下了死路一條。伴隨着又一聲的墜落,最先抵近城下的衝車下的清軍喊着號子,攻城錐便重重砸在了城牆之上。

第一百一十章 鷗汀寨(上)第三十四章 力從地起(四)第一百二十五章 序幕第一百九十六章 誘導(上)第一百四十四章 試水(一)第一百八十九章 嫌隙第八十九章 落子無悔(四)第二十九章 栽花插柳(四)第一百二十一章 牌餉第二十六章 加碼(完)第七十五章 烈火烹油(上)第二十二章 微瀾(中)第四章 意如何(上)第一百九十一章 展望(二)第二十三章 加碼(五)第一百七十一章 求活(三)第十章 放狂言(上)第一百五十九章 串聯(一)第五十一章 追魂(四)第八十二章 顯形第六十八章 螳螂與黃雀(四)第一百一十三章 蝴蝶(中)第二百三十七章 跋扈(中)第二十四章 錢山之戰(下)第六章 永曆十一年(五)第五十八章 歸來(二)第九十章 舊事(二)第四十八章 漸變(三)第九十五章 永曆六年的夏(上)第八十九章 收網第一百章 反擊(中)第一百一十六章 驅狼吞虎(五)第二百一十四章 家與國(三)第八十一章 夯築第五十九章 一曲忠誠的讚歌(下)第六章 效馬骨(一)第一百四十七章 試水(四)第二十八章 農工商(上)第三十章 揭盅(完)第八十五章 堅城(下)第九十八章 高估(五)第二十七章 加速(七)第九十一章 質變時刻(上)第九十四章 種子(下)第十七章 楸枰三局(三)第五十一章 圖窮匕見(上)第三十章 揭盅(完)第五十一章 蓄力(一)第十六章 佈局(上)第四十章 路客與刀客(一)第四十七章 併購(上)第六十章 逐龍鎮虎(上)第八十九章 意義第六章 從保寧到衡陽第六十二章 逐龍鎮虎(下)第三十六章 力從地起(六)第一百三十八章 在遠方(三)(二合一大章)第四十四章 求變(五)第四十五章 無恥之尤(完)第八十七章 鐵壁(中)第四十三章 無恥之尤(八)第十章 放狂言(上)第二十七章 盤剝第四十章 力從地起(十)第一百零一章 反擊(下)第二百零八章 文官守城法(四)第七十九章 厚積薄發(中)第四十四章 無恥之尤(九)第一百五十九章 串聯(一)第三十六章 雙贏第十一章 波及(六)第六章 效馬骨(一)第三十六章 一場戲(三)第二十四章 孤忠第二百零九章 文官守城法(五)第二十一章 加碼(三)第一百五十九章 串聯(一)第一百一十九章 生意(三)第八十一章 夯築第九十四章 高估(一)第三十五章 聯結(下)第八十四章 棋局(上)第一百二十二章 霧盡花開(完)第五十二章 漸變(七)第一百五十二章 二進宮(中)第六十四章 相見(上)第一百零二章 桂林之戰(下)第一百六十九章 求活(一)第十五章 壓榨(一)第十三章 關門打狗(中)第一百九十章 展望(一)第三十一章 魔鬼(上)第九十三章 舊事(五)第五十六章 撕裂(下)第五十二章 漸變(七)第七十章 挖坑第八十五章 堅城(下)第一百一十七章 霧盡花開(四)第七十四章 理由第二章 漣漪(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