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關門打狗(下)

帶隊之人不是別人,正是李建捷。

陳凱抵達萬州後,便讓林察載了李建捷的驃騎鎮和五百步兵北上,林察的艦隊在海南島東北方向的七洲洋山羣島停泊,分批將這支騎兵潛送上了島。最後約定時間,由李建捷率領騎兵從府城南面的定安縣境內繞道子城。

之所以如此麻煩,便是在於南門關閉,東門則有月城可以將他們限制在甕城之中。唯有子城,一旦進入,以着他們自廣州城破以來便暫居此處,從而形成的對府城的瞭解,勢必將會在大西門關閉前殺入府城。

李建捷一聲令下,早有準備的明軍便策馬衝殺那支尚未反應過來的瓊州鎮兵。以多打少,還是騎兵橫衝直撞,清軍毫無還手之力。而在此時,李建捷也帶着其他的騎兵直衝大西門。

果不出其所料,自修建子城完畢後,大西門的守禦便日漸廢弛。此刻明軍暴起發難,大西門的守卒反應不及,但見明軍騎兵衝來,更是連忙逃竄,迅速的消失在了街巷之中,只留下了進出大西門那必經之路的北勝街上,明軍騎兵呼嘯奔騰的身影。

鐵蹄踏在石板路上,濺起陣陣火花。馬蹄鐵與石板碰撞出清脆的敲擊聲,此起彼伏,迅速的自北勝街傳遍鎮臺前街、府前街、尚書街、靖南街乃至是整個瓊州府城。

城內綠營本就只剩下了六百人,不僅要守衛鎮臺衙門和兵營,還分配在了各個城門處守禦,分散得就剩下了一盤散沙而已。而明軍這邊,對瓊州府城的熟悉程度絲毫不遜於他們,甚至更勝一籌,再兼是騎兵,奔襲各處,自是如摧枯拉朽一般。

彭三益聽到的驚聲尖叫就是他衙署中的署吏們發出的,明軍在第一時間便鎖定了鎮臺衙門、道臺衙門、府衙、縣衙以及兵營,分兵奪取,講的就是一個突然襲擊。

那一百分巡道兵駐紮于軍營,與此頗有些距離。彭三益一旦聽到尖叫,當即便明白了所有的一切,只是由衷的嘆了口氣,便搬了把椅子,順帶着解下了腰帶,爬上椅子,大力的將一頭兒扔過房樑。一次不成,便又是一次,幾次過後,腰帶的那一頭兒總算是從房樑的另一側繞了過來,彭三益比劃了一下,在脖頸的位置將其繫了個死扣,再比劃了一番,便要將腦袋往上面套。

外間已經傳來了依稀的喊殺聲,明軍顯然是已經殺到了這道臺衙門的附近。彭三益連忙將腦袋套了進去,余光中卻看到了那最後一份尚未查閱過的公文,將腦袋放出來,想要走下去將公文看過了再行自縊,但是喊殺聲似乎越來越近了,他又只得將腦袋重新套了回去。

如此幾次下來,彭三益乾脆嘆了口氣,閉上眼睛,也不看那份公文了,便一腳踹了椅子,整個人被腰帶吊着,雙腿猶自無謂的掙扎着。

片刻之後,明軍殺入道臺衙門,抓起了一個尚未來得及逃走的小吏便押着他去找尋彭三益這個道臺。結果看到的卻是一副已經斷了氣兒的屍首,兀自在樑下晃盪着,唯有那吐出的舌頭卻顯得是份外的長了。

明軍發動突襲,守軍很快就淹沒在了明軍的鐵蹄之下,海南道彭三益以及清廷的瓊州知府、瓊山知縣先後以着白綾、自裁等方式殉了清廷在這府城的統治。或許,很快他們所殉了的便將會是清廷在整個海南島的統治!

憑五百騎兵,明軍迅速的擊破了守軍有限的兵力,將各處要點控制在手後,卻連城門也不關,就這麼大敞四開的放任百姓出入,全然是一副有恃無恐的樣子。

張榜安民,迅速的進行了起來。那些吏員、衙役們一旦聽說是李五爺跟着陳撫軍殺回來了,也是連忙領命自效,不敢有絲毫的遲疑。如此的明目張膽,李建捷是完全不把清軍放在眼裡了。只不過,這世上從來都是以成敗論是非,李建捷很清楚,瓊州清軍現在就剩下了各縣的守卒,根本沒辦法對其造成實際的威脅。這份狂妄,也就順帶着變成了自信!

迅速的控制府城的情狀,明軍做得最是一個有恃無恐。城北五里,便是海口千戶所的所在,一座千戶所城便橫垣在府城與海岸線之間,作爲瓊州府城向北的唯一陸上屏障。

比起主城加上子城光是城牆就有一千六百三十三丈的瓊州府城,周長只有五百五十五丈的海口千戶所城不過只是個如陵水縣城般的小不點兒罷了。但是出於軍事防禦的考量,這裡的城防建築卻並不遜色太多。雉堞、窩鋪林立,城外更有一條四百六十五丈的護城河將從西北到東南的城牆包裹起來,而暴露在外的東北面城牆則是臨海的,有一條堤岸作爲屏障。

海口千戶所城北面便是海門港和白沙津,哪怕是清軍南下時徵調了大批船舶,此間也還有不少船隻停靠在港口。明軍由南向北而來,說起來,他們纔是最爲進退自如的,有恃無恐的。在這一點上,無論是劉伯祿那個總兵官,還是彭三益那個海南道,都是無法與之比擬的。

府城遭遇明軍突襲的消息以着最快的速度從子城的小北門傳來,守在此處的清軍算是各縣最多的,就是分屬於各部,顯得有些雜了。鎮兵在這裡是最少的,一個千總統管城池防禦,手下卻只有幾十個兵。其他的,有明軍的降卒,有海口千戶所的軍戶,還有本地的守卒,若非是礙着清廷編制的條條框框,劉伯祿早就把除了軍戶以外的兵馬都融入到了瓊州鎮之中了。

千總在南城門上直冒着大汗,府城不開北門,倒是少了一個明軍趁勢突襲海口千戶所城的便捷途徑。但是府城丟了,劉伯祿卻不知所蹤,他身爲部將一邊要守衛城池、一邊要保全部隊、更要顧及到大帥的安危,幾廂爲難,但卻也被這些困難和選擇生生的卡在此處,動彈不得。

“怎麼辦,怎麼辦,怎麼辦,怎麼辦……”

腦海裡全都是這樣的文字在來回來去的跳動着,甚至都快達到了滾屏播放的效果。千總很爲難,但是更爲難的還在於隨着時間的推移,留給他選擇的餘地也會越來越小,這不光僅僅在於明軍對於府城的控制不斷強化,甚至不在於明軍的主力抵達後勢必會對其展開攻勢,只是這城裡的那些分屬於各部的軍官就足夠讓他撓頭了。

“千總爺,走吧,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

“是啊,還是先過了這海峽,到了對岸的雷州府便有大軍可以依託。到時候,是打回來,還是保全士卒、艦船,千總爺您可都是大功一件啊。”

“正是如此,現在撤走還來得及啊,萬一被賊寇的水師攔住了去路,到時候就算是想爲朝廷保全些兵馬也是不可能的了。”

自家的部下、衛所軍官以及本地守卒的軍官紛紛表態,無不是希望他能夠儘快帶着部隊轉進。三方有志一同,倒顯得那些明軍降卒的態度還有些曖昧,始終一言不發。可是,千總卻知道,除了他自己的部下以外,現在反倒是那些明軍降卒是最值得信任的。

“撤軍的事情,某想過了,確實要儘可能的給朝廷保全些實力下來。但是某麾下就這麼幾十個官軍,光是某帶隊撤到雷州府,不過是杯水車薪,不如諸君與某一起撤到雷州府去,如此可好?”

千總目光炯炯,果不其然,除了明軍降卒的那個掛着參將銜,實際上就只有百來兵的軍官以外,另外的兩撥人無不當然愕然。

接下來,無非是訴苦的時間,什麼他們生於斯,長於斯,唯恐士卒和家屬貪戀故地不肯撤走啦;什麼他們祖祖輩輩住在這裡,祖墳就都在城外,走了之後怕是會遭到明軍報復啦;什麼他們留在此地,等到清軍打回來時再給清軍出丁出糧,作爲內應啦。總而言之,就是一句話,這些本地人是根本不想走的!

不走,反倒是力勸他趕快走,其用意無非是把他哄騙走了,他們好快點兒將這座千戶所城拱手交給明軍,免得明軍大舉撲城,再傷了他們的那些鄉鄰親朋什麼的。

清軍第一次奪取瓊州時是兵不血刃,李成棟反正時瓊州的清軍也跟着反正了過去,等到杜永和降清,清軍又是沒費什麼氣力就拿下了此地。本地人,無論是瓊州府的民戶,還是海南衛的衛所兵,奉行的都是無論明清,誰來了就跟誰,反正都是出丁出糧,納稅交賦。

明初時,衛所佔據全國耕地面積的近半,衛所兵破百萬之巨,由於餘丁存在,軍戶就更是一個難以想象的巨大數字。有明一朝,軍戶地位地下,逃亡比例甚大,但是能留下來的,不是有口飯吃,就是實在逃不了的。當衛所軍官演變成地主,但卻得不到民戶地主、鄉紳的社會地位,當軍戶演變成國家和軍官的雙重農奴,他們對國家的忠誠也就變得微乎其微了,以至於當清軍破關而入,衛所兵的抵抗力度甚至還遠不如鎮兵,更別說是和鄭氏集團、大西軍、大順軍這些曾經的海盜和流寇們相比了。

千總知道此處情弊,無非是調笑一番,只待那些人訴苦結束,他便當即表示宦囊不滿,撤軍到雷州府也要上下打點云云。

衆人心領神會,自是要資助一二。於是乎,千總也不推脫,當即表示銀子一到,他就會帶着本部兵馬和明軍降卒一起乘船撤回雷州府,並且要衆人保存實力,爲清軍重奪瓊州府時做好後勤和內應的相關準備。

“千總爺體恤下情,卑職等謹遵千總號令!”

時不我待,千總早前已經派人回軍營進行準備了,只待這邊的銀錢到位便立刻啓程。兩方面都是急切的,因爲明軍一旦攻城,他就不是爲了保存實力的轉進了,則是棄城而逃;而對於那些本地人來說,城池被明軍攻陷和他們主動反正也是有着天壤之別的。

雙方各懷心思,銀子便送到了碼頭。數量不多,無非是個禮數,千總也不挑剔,命令士卒登船,而他則依依話別,把戲份做得全面。

然而,這邊的士卒還沒有登船完畢,千總只見那明軍降卒的首領瞪大了眼睛,嘴巴長得老大,卻啊啊的說不出聲音,只是死命的指着白沙津東北的方向,也就是瓊州海峽東側入口的方向,震驚和恐懼交織。

此等狀況,千總心道不妙,轉頭看去,當即愕然——那是一支有數百艘明軍艦船組成的艦隊,海風鼓足了風帆,艦船疾馳而來。

這時候已經晚了,但是千總卻還是毫不猶豫登上了船,連忙拔錨起航。果不其然,船沒有駛出去一半便被明軍艦隊截住了,領航的戰艦更是毫不猶豫的撞了過去,直接將那艘小海船撞得稀爛。

如此的場面,就發生在那些海口千戶所本地的衛所兵和守卒們的眼裡,帶頭的掌印千戶嚥了口唾沫,旋即轉過身去,對衆人嘶吼道:“還不趕快換了大明的旗號,等投胎呢!”

………………

在萬州城外,陳凱依舊是沒有攻城,這倒是助長了城內清軍的一些士氣。但是,知州和那些文官如此想來,可守軍的軍官卻並非是那等對軍事一竅不通的。此刻陳凱如此,想來當是明軍主力另有行動,對他們則是無所謂的態度,在此不過是監視罷了。

果不其然,數日之後,一隊騎兵從府城趕回,陳凱接了包裹,拿出了一封寫完了還幾日,始終丟在一旁落塵土的書信,連帶着包裹一起派個萬州本地的俘虜送進了城。結果一個時辰不到的功夫,萬州州城大門洞開,知州、守將以及官吏和守城的清軍紛紛出城,規定請降。尤其是那知州和守將,更是讓人把他們綁了個結結實實,跪倒時若非是有人攙着,一口清香的泥頭就可以入口了。

“罪人等抗拒王師,死罪,死罪。”

他們是在做戲,不過陳凱既然已經許了他們條活路,也沒打算繼續爲難他們,乾脆讓人給他們鬆了綁,便自顧自的入了那萬州州城。

享受了一把兵不血刃的待遇,陳凱卻並不覺着有什麼意思。不過,戲還是要做足了的,派人將那些人請到州衙,陳凱勉勵了衆人一番,便提及了他在書信中許諾過的那條活路。

“爾等拿着這個回雷州府,就說是彭三益下達密令,一旦得到劉伯祿兵敗消息就立刻棄守城池,向府城集結。至於你們爲何出現在雷州府,那就是因爲等你們匆匆趕到的時候,明軍的艦隊已經拿下了府城,你們就只能自行找船潛渡海峽。”

“撫軍老大人所言極是,可若是朝廷,不,是韃子不信的話……”

知州戰戰兢兢的說出了疑問,一雙小眼兒偷偷的看着陳凱的神色,卻只見陳凱冷冷的笑道:“各位有聽說過三人成虎的故事嗎?很快的,就會有更多的瓊州官員和守將拿着同樣的公文逃亡雷州府,爾等能不能趕在第一波回到雷州府還是兩說的事情呢。”

第十七章 楸枰三局(三)第九十一章 舊事(三)第五十二章 漸變(七)第九十七章 謎局第一百零八章 數學(下)第一百零八章 織霧(二)第二百三十二章 退(二)第一章 四府巡撫(上)(二合一大章)第九十三章 落子無悔(八)第十八章 楸枰三局(四)第五十五章 撕裂(上)第一百零七章 人心所趨第二十六章 加速(六)第一百一十一章 織霧(五)第三十九章 一場戲(完)第九十六章 永曆六年的夏(中)第二百一十二章 家與國(一)第十九章 加碼(一)第一百零三章 季孫之憂(六)第四章 永曆十一年(三)第九十一章 質變時刻(上)第一百三十九章 惡化(下)第四十九章 擠壓(五)第三十六章 無恥之尤(一)第九十七章 謎局第八十二章 不速之客(二)第一百三十章 陷阱(上)第六十四章 相見(上)第一百八十一章 怒吼(三)第十一章 遺澤(下)第一百章 反擊(中)第九十四章 種子(下)第一百一十一章 織霧(五)第四十章 力從地起(十)第三十六章 雙贏第九十五章 永曆六年的夏(上)第一百二十四章 默契(下)第二十七章 先兆第三十六章 一場戲(三)第十五章 順治十四年(二)第三十六章 一場戲(三)第八十六章 崩潰第一百二十一章 秋風(一)第二百一十三章 家與國(二)第一百二十六章 鉅變第二百一十三章 家與國(二)第四十五章 擠壓(一)第九十三章 舊事(五)第三十三章 驚愕第二十八章 揭盅(中)第一百二十三章 默契(中)第四十一章 明日之血(上)第九十六章 高估(三)第二百三十七章 跋扈(中)第一百一十二章 驅狼吞虎(一)第二百二十章 夜火(下)第六十三章 得失(上)第一百二十五章 序幕第二百二十三章 清算第一百九十六章 誘導(上)第九章 揚帆第一百五十七章 挑唆(四)第一百零七章 數學(上)第二百零五章 文官守城法(一)第八十四章 堅城(中)第四十四章 無恥之尤(九)第一百八十八章 現狀第一百四十三章 見面禮(下)第七章 效馬骨(二)第五十八章 合流(上)第九十四章 落子無悔(九)第二百三十五章 退(五)第一百三十五章 冬月(中)第九十八章 驚變第八十四章 破軍(上)第五十三章 奪魄(二)第十七章 肇慶之戰(上)第一百一十四章 驅狼吞虎(三)第二十二章 加速(二)第二十一章 打蛇七寸(中)第一百一十九章 物是人非(中)第九十三章 潮落潮起第二百一十八章 夜火(上)第一百一十二章 織霧(六)第一百九十五章 開裂第四十章 路客與刀客(一)第二百一十一章 貪婪第一百二十七章 舊局(上)第十六章 佈局(上)第一百六十五章 狂飆(一)第十九章 思歸第一百零一章 季孫之憂(四)第三十章 永曆七年的夏(上)第一百一十四章 蝴蝶(下)第十三章 新官上任(中)第六十八章 初見(下)第四十六章 加塞(下)第五章 舊事第二十三章 加碼(五)第九十四章 高估(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