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拉斯特峽谷之戰結束後,抗蒙金先鋒軍的將士們洋溢着高興之情,打退了蒙金軍的進攻,乘勝追擊挺進了二百多公里,在喀斯加草地停下來,喀斯加草地北、東、西三面有山,是個良好的進退之地,史大尉把指揮部也安置在這裡。
敵人被打退了,可敵人並未離開帝國,仍逗留在帝國,接下來史大尉要與衆將領商議的重點是確定下一步對敵行動方針。
抗蒙金先鋒軍的部隊在補充兵員、武器、彈藥,輸送糧草,抓緊時間休整,以備下一場戰鬥。帝國一師在招募訓練新兵,補充武器彈藥糧草外,羅夫康派出大量的偵察兵去偵探敵人的動向。要偵知敵人的消息,須深入敵後,偵察兵的工作是極爲危險的。羅夫康派出的偵察兵以三到五名組成一個小隊,每個小隊專負責一塊區域,探知敵人的動向,派一人前來彙報,由於羅夫康的偵察兵皆是特兵隊出身,武藝高強,僞裝,野外生存和作業能力比一般的偵察兵要強得多,所以,羅夫康常能得知比其他將領更多的情報。
早在戰爭結束沒多久,羅夫康派出偵察兵時刻注視蒙金軍的舉動,經過一段時期的偵探,羅夫康從得到的情報知道蒙古汗軍的主力離開了帝國,帝國現只剩下少數仍在劫掠的蒙汗散騎遊勇,人數最多也就上千;而金軍則向東北方進軍,正在逐步接近危都城。
金軍要幹什麼?難道他們要攻危都城?羅夫康一時無法明確金軍的行動,偵察兵不斷報來的情報,內容大同小異:金軍在危都城不遠處駐紮下來。羅夫康遂明確金軍的行動:他們要攻佔危都城。
這是不是敵人像對付許都尉那樣的誘敵深入之計呢?羅夫康認爲這個可能性不大。綜合所得的情報,羅夫康所知的當前敵情是:在帝國,有威脅的敵人只剩下金軍,且他們聚集在危都城附近,抗蒙金先鋒軍的軍事壓力驟然減輕。
對於羅夫康來說,這倒也不是件壞事,可對帝國來講呢?金軍爲何要去攻佔危都城?羅夫康睡覺時反覆在想這個問題,輾轉反側,久久不能入眠。突然,羅夫康想到金軍要攻擊危都城的原因:那是因爲金軍認爲他們都拿下危都城!一旦金軍真的攻佔了危都城,所產生的不利影響太大了,帝國之都肯定會引起大震動。作爲軍人,羅夫康決不能容忍敵人在帝國耀武揚威,肆無忌憚地想幹什麼就幹什麼。也就在這時,羅夫康的腦中萌生了一個大膽的軍事行動。
史大尉召開常務參議會議,抗蒙金先鋒軍的下一步行動由七個常務參議商量後決定。
會上,史大尉先介紹當前的敵情,然後向在座的六位常務參議徵求下一步對敵的方略。
劉兵首先發言,劉兵認爲下一步部隊應轉爲防禦,在敵人向我們進攻時,我們擇一有利地形,固守,敵人遠道而來,武器裝備、糧草等的供應比我們困難,我們跟敵人拼消耗,敵人肯定消耗不過我們,到時敵人糧彈告罄,就會自行撤走,離開帝國。
劉兵發言完畢後,李仕站起來說,劉兵的防禦乃是消極防禦,我認爲我們應該採取攻勢防守。敵人向我們進攻時,我們且戰且退,把敵人引誘進我們的伏擊圈,再一舉殲滅之,即使不能完全把他們消滅,至少也能把他們打成半殘,敵人力量消耗殆盡,只能狼狽逃竄了。
聽完劉兵和李仕的講話後,史大尉認爲這兩個方案都有可行性,至於到底採用哪個,得看到時的敵情如何。董大鐘、周世榮、安仕魯也覺得劉兵和李仕講得有理,沒有提出意見。只有羅夫康,認爲凡是防禦的策略,都不是最好的,因爲當下敵人並未攻擊我們,如果敵人要攻擊我們,怎麼會跑到危都城那邊去,這也就說明敵人恐怕是不會再來攻擊抗蒙金先鋒軍了,敵人不向我們攻擊,防禦其實就是在等,這是非常被動的舉措。
羅夫康看了看史大尉,站起身。史大尉一看羅夫康站起來,說:“羅將軍,有何高見。”
“我有一個不同意見,不知當講不好講。”羅夫康答道。
“請講。”史大尉說道。
羅夫康把自己認爲的軍隊下一步的走向端了出來:
“據我所知,敵人現在留在帝國的有威脅的只有金軍,他們此時屯集在危都城下,我們的正面只有少數敵人。我們可趁着正面敵人兵力薄弱之際,先行攻佔昂薩城、正陽城、一山之城等戰略要點,再攻取西都,以此吸引敵人來援,利用敵人驕橫輕敵的心理,依託有利地形,打上一二場殲滅戰,消耗敵人的有生力量,迫使敵人退卻,撤出帝國。”
“我軍主動向北進攻,可激勵將士的鬥志,鼓舞起帝國子民戰勝敵人的信心,對軍心民心來講,也是極有利於我們的。”
“所以,我認爲只有進攻,纔是最好的防守。”
羅夫康的這番話,引起了在場之人的共鳴,遂使他們的思想得到了統一:最好的防守是什麼?那就是進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