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火炮戰艦的初戰(一)

劉浩然也沒有想到,自己苦心研製出來的火炮戰艦連元廷都沒有聽到個響,居然最先讓方國珍嚐到了鮮。

龍鳳四年十月,方國珍在部將勸告下,欲興兵攻紹興,消息傳到了紹興,頓時在孤守一地的元廷行省上下引起了軒然大波,行樞密院判官邁爾古斯力主反擊,給方國珍一個教訓。他對達實特穆爾說道:“方國珍原本海上巨盜,今已降於朝廷,承皇恩授高官,卻復來犯境作亂,殘害百姓,如何能容忍?”於是就遣部將黃中先下手取了方國珍佔據的上虞。

邁爾古斯原本是御史行臺的鎮撫,達實特穆爾退守紹興後他便負起領軍守土之責。先大募民兵,整頓兵馬,多加訓練,然後與鎮守處州的舒穆魯宜遜夾攻處州山賊,立功頗多,於是擢升江東廉訪司經歷。定遠軍經略處州等地,邁爾古斯只得退守紹興,在諸暨累次擊退劉存孝的試探性進攻,並平定了紹興多處響應的民軍,保住了元廷行省這最後一塊地盤,被達實特穆爾擢升爲行樞密院判官。

新任行臺御史大夫拜珠格與方國珍素通往來,接受了大批賄賂,方國珍接受招安就是他與達實特穆爾一手促成的,兩人的“感情”不是一般的好。而且這個時候的方國珍相對於朝廷來說非常的重要。元廷黃河以南地區已經沒剩幾塊地盤了,江南富庶之地更是被劉浩然幾乎佔盡。所以元廷只能靠方國珍施捨般從自己轄地以及福建海運一些糧食北上。

拜珠格聽說邁爾古斯要與方國珍交戰,一時嚇得不輕,幾經勸說都不聽,惱怒之下便設下毒計。拜珠格使人喚邁爾古斯到府中議事,然後派左右突然發難,用鐵錘將其擊殺,並取其首級送與方國珍。紹興軍民聞之,無不慟然大哭。黃中率兵回紹興復仇,將拜珠格府中上下及行臺官吏盡數斬殺,唯獨留拜珠格。事畢,黃中率兵出駐諸暨。

不日,監察御史史真圖彈劾拜珠格謀害將領,激起兵變,達實特穆爾無計,只得將拜珠格遷福建安置,並遣使好生安撫方國珍。

方國珍聽到這一變故,一時不好下手了。元廷行省對他也算是仁至義盡,讓這位海盜出身的諸侯着實感動了一把。但是紹興不能打了,總要找個地方施展一下集結好的兵力。於是方國珍就盯上了劉浩然的江南行省。

龍鳳四年十一月,方國珍與其弟方國瑛、方國珉率五萬水陸大軍沿海北上,直取長江口。十一月十九日,先鋒方國瑛輕取崇明州,以爲據點。二十一日,方國珍親率大軍圍攻江南重要海港劉家港。

聞訊趕來的廖永安、廖永忠兄弟率長江巡防水師與方國珍水師在劉家港外圍甘草沙、撐腳沙一帶血戰數日。雖然定遠長江水師精銳驍勇,戰術靈活,但是架不住方國珍船多人衆,而且其部屬大部都是海盜出身,擅於水戰,廖氏兄弟只得節節敗退,退回福山港。但是他們爲陸軍爭取了足夠的時間。

鎮守平江的馮國勝調集了六個常備步兵團和四個守備步兵團,雲集劉家港和崑山一線,嚴防死守。方國珍雖然在水戰中略佔優勢,但是在陸地上與赫赫有名的定遠軍對決,就佔不到多少便宜了,只得分兵去嘉定、上海搶掠了一番。

嘉定、上海兩地早就奉馮國勝之命堅壁清野,沒讓方國珍搶到多少東西,但是有四處棉布廠被付之一炬。而方國珍的分兵又被馮國勝伏擊了兩次,於是也不敢再遣兵深入了,兩軍就在劉家港一帶對峙起來。

十一月二十九日,常熟以北福山港來了一支奇怪的艦隊。這支艦隊以六艘身軀龐大的三桅二十槳鉅艦爲主,還有三十餘艘十二槳、六十餘艘八槳戰船,浩浩蕩蕩地順江而下,停泊在福山港外的水面上。這正是俞通海率領的長江第一艦隊。

接到消息的劉浩然一怒之下就把這支裝備火炮的艦隊派了出來,他給俞通海的命令是一定要把方國珍打痛了,讓他以後看到定遠水師就繞着走。

俞通海花了兩日時間收拾準備,然後火速順江東下,在福山港與廖氏兄弟匯合。

“俞大哥,方賊的海上巨船就有一百多艘,還有其它船隻四百多艘,而且船上的水手都跟隨他在海上討生活多年,打起水戰來不輸我們,對付起來難啊!”廖永安嘆了一口氣道。他出道以來還沒有吃過這麼大的虧,麾下的船隻水手幾乎損失了三分之一。

“正是,方賊與我們接戰的時候,船隻連訣而來,層層疊疊,聲勢浩大,我們的船小,又數量不多,根本沒法下手,而且方賊還有一些火器,一放起聲音響徹整個江面,很多老兄弟都被嚇住了。”廖永忠補充道。

“方賊還有火器,有多少?威力大不大?”俞通海不擔心廖氏兄弟誇大方國珍的聲勢,他們在巢湖就一起共事,互相知根知底,知道廖氏兄弟會如實講明軍情。

“大約有三百多支,大部分都是手持的火銃,還有十幾門擡炮,都集中在方賊的中軍。打將出來,雖然傷不了我們幾個人,但是那聲勢足以嚇人。”廖永安如實講道。

俞通海不由微笑着點點頭,當下的火器他知道一些,一百多支算是多的了,難怪方國珍如此託大。不過開過眼界的俞通海對這些簡陋的火器已經全然不放在眼裡,與自己擁有的火炮來說,那些只能是嚇唬人的小玩意。

“他們有火器,難道老子沒有嗎?就讓他好好見識一下真正的火器是怎麼一回事!”俞通海自信滿滿地說道。

“俞大哥,你是說你艦隊的船上也裝了火器?”廖氏兄弟驚喜地問道。

火槍火炮和長江第一艦隊是極其秘密的事情,只有少數人知道大致的情景。廖氏兄弟由於領軍在外,沒有參加元月份的演示,而後又沒有參與到第一艦隊的組建,所以只是耳聞過,也就是有事回江寧,經過真州時聽到一兩次動靜。

“事到如今,也不必瞞你們了。我這六艘主力戰艦每艘安裝了四十八門一千八百斤的火炮,可以打十斤的鐵彈,有效射程一百一十丈,最大射程五百八十丈。”幾個月下來,俞通海也是滿口的術語,不過他還是習慣用丈和斤來表述,不習慣現在江南工匠界非常流行的米和公斤。

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和演習,劉浩然根據效果對主力艦進行了調整,槳手減少到一百四十人,而且還有輪換,並在第三層甲板,即作戰甲板上又多加了二十門火炮。

“一千八百斤,四十八門,六艘就是二百八十八門。”廖氏兄弟驚呆了,“俞大哥,這有效射程和最大射程是什麼?”

“這些都是丞相定下的標準,有限射程就是絕對能把敵船打爛的距離,在這個距離,只要挨着炮彈,非死即傷。最大射程就是炮彈最大能飛去的距離,但是在這段距離裡是死是活就看敵賊的造化了。”俞通海得意地買弄了一番。爲了把這六艘主力艦全部配上火炮,江寧火器局幾乎停止了陸軍野炮的生產,全力生產艦載火炮,使得常遇春等將領一肚子的不爽。

“俞大哥,你手裡這支艦隊可以橫行長江了。”廖氏兄弟羨慕地說道。

“你兄弟不必羨慕,丞相說了,此戰完結之後,還要設置第二艦隊,到時,第一、第二艦隊就交由你兄弟二人執掌了。”

“那俞大哥你呢?”廖氏兄弟驚喜之餘問道。

“大哥我要出海去了,丞相造了兩艘海船,都是三桅多帆,準備交予我統領,出海操練。”俞通海見過海船之後,還真喜歡上了這兩艘可以縱橫七海的“巨船”,雖然現在還沒有裝太多的火炮,但是前景無量,所以長江水師的戰艦也不看在眼裡了。

“跟着丞相,這打起仗來就是過癮!以後不但長江,就是七海也是咱們的天下,方賊以後就躲在家裡捕魚算了。”廖氏兄弟大嘆一聲道,俞通海在巢湖時就在他兩兄弟之上,所以他們也不嫉妒丞相對他的重用,反正這水師發展起來,也少不了他兄弟倆的份。

“丞相這一年來全力發展我們水師,引起陸上將領們的諸多腹誹,咱們這次要打得漂亮,不能辜負丞相的器重和一片苦心。”俞通海鄭重說道。劉浩然幾經權衡,知道定遠軍長矛方陣還能橫行一段時間,陸軍就沒有着急發展了,而長江防務卻是重中之重,那趙普勝不是一打下安慶就來挑釁,所以劉浩然自然就全力發展水師了。

“那是自然!”廖氏兄弟齊聲應道。

恢復自信的廖氏兄弟向俞通海詳細講述了劉家港一帶的水文情況,幾經討論,終於定下決戰的計策來。

十二月初一,俞通海率領長江第一艦隊和廖氏兄弟的水師分別起錨,向劉家港駛去。

初二,廖永安和廖永忠自率水師去與方國珍水師尋戰,而第一艦隊在三沙一帶水域待命。這裡江面寬闊,正是鉅艦火炮發揮作用的地方。

甲五號是第一艦隊編號第五的主力火炮戰艦,艦長陳孝林正在和參謀副官全書林在艦上巡視,督促水手們做好應戰準備。

陳孝林是山東登州人,而全書林是他的堂弟,原本陳孝林與他的弟弟陳孝閔、全書林三人在家鄉以出海捕魚爲生,偶爾也幹些沒本錢的買賣。後來脫脫出徵高郵,他們兄弟三人被徵集當了元軍,負責運河上的糧草運輸。

脫脫獲罪,大軍土崩瓦解,分在不同部隊的兄弟三人便分散了。陳孝林和全書林隨將領歸降了張士誠,依然幹水師。而陳孝閔聽說隨軍去了河南,下落不明。陳孝林和全書林後來在東南戰事中被俞通海的水師俘獲,他們兩人見定遠軍軍紀嚴明、賞罰分明,加上自己又孤身一人,沒有牽掛,於是便起意想投定遠軍。正好定遠軍在俘虜裡挑選自願留下又有才幹之人,兄弟兩人便被選上。

後來兄弟兩人在水戰中表現出色,於是便被俞通海抽調進了第一艦隊。

陳孝林站在指揮位上,看着自己腳下的這艘戰艦。按照江寧水師學堂培訓時劉浩然所講,這是一艘載重近一千噸的鉅艦,外形結合了中國樓船和西方地中海槳船,採用了中國流傳下來的多孔平衡舵、水密隔艙、船殼包板等技術,而船帆卻採用了大三角帆和蓬帆,可以使船在不太需要關心風向的情況下仍能基本按預定方向行駛,更採用了鏈舵,方便操控。而船首尾各設了一個哨樓,做爲作戰的據點。

陳孝林走到甲板上,水手們正在緊張地準備着,打磨水手刀,清理火炮和手銃,準備繩索。走到第二層甲板裡,這裡更是一片忙碌,炮手們正在擦亮銅炮,檢查炮座上覆位的滑輪組合繩索。在一個角落,炮長們正在整理火藥。

經過完善,江寧火器局根據火槍紙筒火藥,將火炮火藥分成了兩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藥,專門用來引燃的,成分跟火槍火藥差不多,第二部分是推進火藥,它是真正的火炮火藥,還加了氧化銅,爆炸力遠勝火槍火藥,被裝在一個個浸過油脂的紙筒裡。而彈藥庫是設在船尾,深入到最下面一層甲板裡,比劃槳艙還要下去,周圍牆壁上佈滿了一層銅皮。

看到艦長走來,正在忙碌的水手們紛紛向陳孝林敬禮。劉浩然根據在網上和電影所知道的近代海軍知識,給第一艦隊制定了詳細的規章。而且由於是水戰,陸軍那套裝備在這裡是行不通的,於是劉浩然就設計了緊腳褲和襯衫,還給艦隊軍官設計了雙排扣大衣和三角形軍帽,而水手們就以紅巾裹頭,倒也符合紅巾軍的習慣。

而正在這裡巡視的全書林,看到陳孝林走下來,便與他打了一個招呼。

“書林,準備地準備樣?”

“艦長,請放心,大家都做好準備了,憋着一口氣打好這一仗。”

“根據旗艦打來的旗語信號,估計戰事很快就要開始了。半個時辰後全體在甲板上集合,我要訓話!”

“是!”

說罷,陳孝林就走向第一層甲板,巡視槳手們的準備工作。

第93章 張定邊(一)第34章 鎮江第109章 分省(二)第266章 出巡之農村調查報告第214章 常遇春第195章 教皇使團(二)第222章 新大陸第210章 兀魯回河(二)第291章 鬥(二)第32章 取江寧第221章 禮部尚書胡惟庸第254章 士兵王金貴(三)第154章 準備北伐(一)第223章 平雲南(二)第55章 私話第151章 花落誰家第17章 定遠城外第267章 出巡之論治第188章 制蓬峨第78章 參觀第315章 黃沙漫漫掩古道(三)第44章 有女秦羅(二)第65章 陳友諒的野望第254章 士兵王金貴(三)第310章 戰旗半掩下金山(二)第36章 戰東南(二)第308章 幸福島海戰(二)第261章 暗潮涌動第214章 常遇春第213章 新四省第266章 出巡之農村調查報告第259章 對日政策第219章 北方學派的出路第138章 回來了就好第173章 孔廟與北方士族(一)第276章 出巡之回京第272章 出巡之杭州(二)第329章 華麗的初戰(二)第82章 江州(一)第91章 科舉、國考(二)第229章 阿瓦國第182章 貨幣(一)第260章 談判第248章 陶希言第285章 錫蘭洋,我們的洋(二)第128章 敗仗(二)第227章 馬六甲第78章 參觀第312章 皇帝的心思(二)第123章 當務之急第330章 天山(一)第108章 分省(一)第95章 張定邊(三)第41章 治內政(一)第16章 清澗山(三)第87章 大事件(一)第323章 在那遙遠的地方第85章 江州(四)第154章 準備北伐(一)第9章 濠州被圍第72章 江上血戰(二)第135章 列維希(一)第334章 誰輸誰贏?(二)第41章 治內政(一)第203章 啓動第一個五年計劃第80章 餘波第284章 嚴守慎(二)第90章 科舉、國考(一)第264章 誰勝誰負?(二)第224章 平雲南(三)第243章 威尼斯商人(四)第121章 授銜第231章 威尼斯商人(二)第224章 伐蜀(二)第142章 賽繆爾(三)第18章 朱重八來了第二章第267章 出巡之論治第40章 龍鳳二年第79章 安慶第127章 敗仗(一)第18章 朱重八來了第228章 海外戰略第146章 耽羅島第322章 帖木兒的擔憂第178章 冬第38章 戰東南(四)第209章 兀魯回河畔(一)第131章 福州(二)第36章 戰東南(二)第56章 大內親軍第42章 治內政(二)第166章 陳氏兄弟(五)第17章 定遠城外第230章 羅貫中第332章 天山(三)第192章 家宴第316章 第一次西征案第165章 陳氏兄弟(四)第203章 啓動第一個五年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