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渡江

劉浩然騎着馬,站在一旁看着將士們有秩序地走上艦船等待渡江,上萬將士們排成幾十路,在軍官的指揮下正逐一登上徵募來的船隻,而定遠水師的艦船在周圍來回的遊弋,保護着他們的安全。

至正十五年春天,經過近半年的休生養息,劉浩然決定實行新的戰略步驟,渡江南下作戰,先攻取太平、寧國、廣德三路,繼而再攻取集慶路的句容、潥水,採取蠶食戰略,逐一拔掉江寧周圍的城池據點,最後會攻江寧。

這是因爲在和州之戰後,江淮一帶的形勢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首先是元廷於至正十四年九月以太師、中書省右丞相脫脫爲主帥,授權總制諸王和各省軍馬,率領諸省和西域、西番大軍四十萬,號稱百萬圍攻高郵張士誠,一時間旌旗累千里,金鼓震野,出師之盛,未有過之者。

劉浩然不由爲張士誠這位猛將兄擔憂起來。俗話說槍打出頭鳥,張士誠如此生猛,當然要受到元廷的重點照顧。估計張士誠在高郵腸子都悔青,但是他幾降幾叛,脫脫已經放了狠話,絕不受降。

斷了活路的張士誠只好拼死抵抗了,圍城四十多天,高郵城裡死傷慘重,而且人心惶惶,議降的人也越來越多。就在張士誠和高郵危在旦夕之際,元廷長期以來的黨爭內訌又爆發了。脫脫的死對頭-元帝的寵臣殿中侍御史哈麻開始發難,他抓住脫脫以百萬大軍,居然一個多月了還攻不下一座小小的高郵城,而且當年劉福通剛起事的時候,正是脫脫的弟弟御史大夫也先帖木兒不戰潰敗,才使得劉福通的賊軍席捲淮北,局勢糜爛。

正在忙於大喜樂的元帝聽信了讒言,下詔將脫脫就地免職,回京待罪。詔書一公佈,脫脫黯然北歸,而四十萬大軍卻炸了窩,有的爲脫脫叫屈,有的急着想回家,更有的忙着爭權,張士誠抓住機會出城擊戰,四十萬元軍瞬間崩散。而張士誠不但趁機收復“失地”,並招降了大批官軍,繳獲了不少軍械物資和工匠,開始在江北擴張勢力。對於定遠軍來說,元廷來自東邊的威脅大爲減弱。

接到這個消息的劉浩然不由詫異許久,張士誠看來不但生猛,而且足夠幸運,相比之下,他比自己更像穿越人士。劉浩然不由有點抱怨起老天爺來了,真是太不公,絕對的嫉妒英才。

而徐壽輝手下大將,原本躲在沔陽一帶湖區保存實力的倪文俊趁寬徹不花在和州新敗,借勢發難,在漢川大敗其水陸大軍,並連克沔陽、景陵、孝感、安德、咸寧等州縣,直逼漢陽。對於定遠軍來說,元廷來自西邊的威脅幾乎不復存在了。

至正十五年開春,看到形勢一片大好的劉福通將韓山童之子韓林兒迎至毫州,並宣稱韓氏其實是宋朝皇室後裔,擁立爲帝,稱小明王,國號宋,年號龍鳳,以毫州爲都,並仿元制,設中書省、樞密院、御史臺和六部,地方設行省。以杜遵道、盛文鬱爲丞相,劉福通自己和羅文章屈居爲平章,劉福通弟劉知六爲知樞密院事。

劉浩然第一時間上表稱臣,並將繳獲的寬徹不花宗王旗仗獻與小明王,名馬寶刀獻與劉福通。劉福通見劉浩然如此上道,高興之下以小明王的名義封劉浩然爲都元帥,兼領江南行樞密院知院。

與此同時,郭子興在懷遠病死。不過劉浩然知道,郭子興的死還有段故事。郭子興走懷遠,趙均用佔泗州,濠州只剩下一個孫德崖。可惜此人不善經營,過了段時間搞得濠州居然軍糧將盡。孫德崖盤算了一下,想着去哪裡借點糧食。東面的趙均用倒是老關係,但是孫德崖知道此人反覆無常,寡情薄義,搞不好就被他給吞併了。南邊的定遠軍倒是聽說一派興旺,可惜孫德崖與劉浩然不熟,不好意思去就食。

算來算去,孫德崖只好把注意打在了懷遠,他暗地裡給朱元璋遞了封信,說明原委。朱元璋倒也豪爽,答應讓孫德崖過來就食。

孫德崖興沖沖地帶着一萬多人跑到懷遠,準備借糧,誰知道被郭子興知道了,他可沒有忘記與孫德崖的恩怨,現在輪到自己強勢了,也該報仇雪恨了,當即不客氣地派兵把孫德崖抓了起來。

朱元璋聽說後立即勸說郭子興,說孫德崖同爲大宋紅巾軍,何必同室操戈,自相殘殺。這個時候毫州的劉福通不知接到誰的消息也傳來了命令,要求郭子興立即釋放孫德崖。

郭子興無可奈何,畢竟他還當着大宋的都元帥,劉福通又就在旁邊蹲在,不得不遵從命令,只好悻悻地放了孫德崖。但是過後卻越想越不爽,一氣之下便一病不起。朱元璋在病榻旁侍奉了十幾天,比親兒子還要孝順。

郭子興嚥氣之後,懷遠衆將擁朱元璋爲主,統領全軍,但是卻被朱元璋推辭了,甚至爲了避嫌,朱元璋乾脆率軍北上攻打宿州,讓出懷遠。

其子郭天敘趁機竊取兵權,並向毫州上表稱臣。劉福通以韓林兒的名義封郭天敘爲都元帥,張天佑爲右副元帥,朱元璋爲左副元帥。郭天敘爲了真正掌握軍權,召回了正在宿州作戰的朱元璋,自己和心腹張天佑親自統軍去攻打幾乎就要被攻陷的宿州,準備借唾手可得的宿州來提高自己在軍中的威望。誰知道夜裡被城中元軍突襲,莫名其妙地就和張天佑死於亂軍中。

真是一對傻子,試問宿州城下軍中哪個將領不是朱元璋的心腹,就是郭子興都難以動搖老朱在軍中的地位,憑郭天敘這個二世祖就想和老朱爭個高低?在此前,郭天敘一直不滿朱元璋,累累進讒言,設陷害,多虧朱元璋聰明,知道進退,加上其妻馬氏在中斡旋,所以才表面上相安無事。

現在郭子興已經死了,朱元璋幾乎沒有什麼顧慮了,他表面上心甘情願地奉郭天敘爲主,表示要無怨無悔地輔助郭天敘,顯得胸懷寬廣,有情有義,贏得一片叫好聲。相比之下,郭天敘就顯得讓人不齒了。郭天敘急着立戰功以提高自己的威望,於是就把注意打在了宿州城下。而那個張天佑也是個不知死活的東西,以爲岌岌可危的宿州是個即將掉落的桃子,也慫恿着郭天敘親自上前線去摘果子。

老朱很大方地讓出兵權,自己回了懷遠,先把一切嫌疑撇清了。但是戰事瞬間變化,郭天敘和張天佑命喪宿州城下,旁人只能說他們不學無術,統軍無方。

於是朱元璋在衆將領以軍中不可一日無主帥的呼聲中重新閃亮登場,遠在毫州的劉福通等人雖然感到這其中可能有隱情,但是形勢逼人,也就只好順着臺階而下了,正式發佈詔書,封朱元璋爲都元帥,接管全軍。朱元璋繼而攻克宿州,其聲望一時無可比擬。

在濠州的孫德崖卻咽不下這口氣,他覺得朱元璋兩面三刀,一邊邀請自己去懷遠就食,一邊卻慫恿郭子興抓捕自己,的確不是個好東西。現在朱元璋勢大,孫德崖生怕朱元璋打自己的注意,便藉口增援,率軍北上,到宿州城外擺下鴻門宴,準備一舉拿下朱元璋,以絕後患。

誰知道朱元璋識破了他的詭計,將計就計,設下埋伏,待到孫德崖發難時大軍四面涌入,將孫德崖斬於席前,並一舉吞併了孫軍。至此,朱元璋佔有懷遠、濠州、宿州三地,兵強馬壯,成爲大宋的一支實力不小的部隊。不過趙均用卻不答應了,遣部將李濟收復濠州,朱元璋見實力不濟,難於爭鋒,只好讓出濠州。

這些情報都是劉浩然通過內線獲取的,他比任何人都清楚朱元璋的潛力,所以秘密派遣了不少細作。劉浩然不由感嘆朱元璋真的會折騰,給點陽光就能燦爛無比。自己已經搶了他的先手,想不到他在如此情況下還能打出一片天地。看他一連串的動作,輕而易舉地就將郭天敘、孫德崖弄死,連郭子興之死他也逃不了干係,盡顯梟雄本色。

不過劉浩然暫時還不擔心他對自己造成威脅,老朱現在的位置限制了他的發展空間,而且上面還有一個劉福通壓着,老朱現在越強勢,劉福通就越有可能把他用作北上與元軍作戰的主力。要知道,劉福通可不是等閒之輩,也是翻手爲雲覆手爲雨的主。

劉浩然和衆人分析了當前的形勢,覺得時不待我,定遠軍必須趁着這大好時機搶佔地盤,發展勢力,大家的目光都不約而同地投向了江南。而此時定遠軍上下經過和州之戰的洗禮,已經逐漸強大起來。在雞籠山有斬旗首功的趙德勝,追敵數百里,斬獲無數的葉升,在和州城下立有殊功的鄧友德、胡大海、茅成都被提拔爲統領,分別率領新編練成軍的五個步兵團。如此一來定遠軍的步兵已經有了十五個步兵團,五萬餘人,足以應付一場大規模的戰役了。

武昌水師被倪文俊大敗,而蠻子海牙的水師已經被定遠水師打得膽喪,不敢西進,所以渡江對於定遠軍來說不是問題。不過元軍在南岸已設下重兵,尤其是在要衝採石磯一帶,層層設防。

劉浩然以華雲龍、俞通海爲前鋒,虛攻採石磯,吸引元軍注意力,而常遇春、丁德興所部卻從姑孰口渡江。常遇春和丁德興一馬當先,勇不可擋,一舉殺潰了元軍,順利上岸,然後揮師北上,與採石磯的元軍對陣。常遇春和丁德興親率數百輕騎,輪番突擊元軍,幾次殺透敵陣,大亂元軍陣腳。此時,從慈湖渡江的傅友德和馮國勝也急行趕到,猛擊元軍側翼,終於將元軍擊潰。元將陳野先和康茂才率殘部順流東逃,江浙行省平章鄂勒哲布哈與僉事張旭退守太平路治所當塗城。

陳野先原是元廷義軍元帥,康茂才原是淮西宣慰司都元帥,隨寬徹不花從徵和州,雞籠山大敗時,此兩人正押送糧草東進,急切之下只得渡江南下,投了江浙行省,被鄂勒哲布哈收編,受命江防。

奪得采石磯之後,常遇春等部直去當塗城下,待大軍南渡後再行攻城。劉浩然以李善長爲留守,鎮滁州,陳德率部駐六合,繆大亨駐來安,防禦東面,主要敵人爲元廷在天長縣設置的淮東等處宣慰使都元帥府。楊璟駐含山,胡海駐和州,防禦西面,王弼駐全椒,協助李善長,其餘鄧友德、胡大海、趙德勝、茅成、葉升所部盡數渡江。

“參軍,大都和和林在北邊,而我們卻要渡江南下了。”看到後軍正在上船,而天色也近黃昏,一輪桔色的太陽橫在江面上,映得江波盪漾,劉浩然不由感言道。

“護軍,南邊也有韃虜。”馮國用非常平和地答道。

“的確,現在的中國,到處都是韃虜。”聽到這個回答,劉浩然不由回過頭去看了看站在旁邊的馮國用,好一會才笑着應道。

第243章 威尼斯商人(四)第100章 最後一戰(四)第124章 理學的未來第四章第七章第170章 石嶺關戰役(二)第157章 御前會議第206章 會盟(一)第203章 啓動第一個五年計劃第276章 出巡之回京第204章 擴廓帖木兒(二)第72章 江上血戰(二)第102章 安豐事件(二)第102章 中樞(二)第50章 氣節第61章 信州戰役第55章 私話第228章 白古國第186章 藍玉第103章 安豐事件(三)第307章 幸福島海戰(一)第121章 授銜第271章 出巡之杭州第273章 出巡之上海第110章 中樞(一)第138章 回來了就好第37章 戰東南(三)第15章 清澗山(二)第218章 大調整(三)第196 教皇使團(三)第89章 大事件(三)第213章 新四省第20章 目標滁州(二)第201章 修改第一個五年計劃第310章 戰旗半掩下金山(二)第264章 誰勝誰負?(二)第46章 方國珍第138章 回來了就好第213章 新四省第201章 修改第一個五年計劃第42章 治內政(二)第129章 敗仗(三)第139章 張士誠的末日第39章 我們和了吧第94章 張定邊(二)第269章 出巡之整軍第266章 出巡之農村調查報告第164章 陳氏兄弟(三)第155章 準備北伐(二)第123章 當務之急第291章 鬥(二)第12章 馮氏兄弟第28章 再戰採石磯第211章 兀魯回河(三)第279章 太子妃第230章 羅貫中第114章 過年第299章 事後第330章 天山(一)第113章 中樞(四)第125章 方氏兄弟第157章 御前會議第85章 江州(四)第154章 準備北伐(一)第二章第71章 江上血戰(一)第290章 鬥(一)第276章 出巡之回京第67章 山賀顯次郎第298章 定(二)第312章 皇帝的心思(二)第66章 勇氣號第231章 衝突第143章 雜事繁多第151章 花落誰家第78章 參觀第103章 安豐事件(三)第39章 我們和了吧第204章 擴廓帖木兒(二)第265章 《明知論》(一)第14章 清澗山(一)第137章 朱元璋回來了第230章 羅貫中第259章 對日政策第215章 天子之怒第266章 出巡之農村調查報告第29章 殲滅水師第127章 敗仗(一)第123章 當務之急第204章 擴廓帖木兒(二)第315章 黃沙漫漫掩古道(三)第16章 清澗山(三)第170章 石嶺關戰役(二)第281章 駛向錫蘭第230章 威尼斯商人(一)第26章 渡江第166章 陳氏兄弟(五)第217章 大調整(二)第102章 中樞(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