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暴雪行動(二)

“爲了保證這次行動的成功,我再做以下部署,”劉浩然話題一轉,“馮將軍留在山西、河南,綏靖地方,鄧友德將軍率部繼續向大同、雲中一線推進;丁將軍留在河北、山東綏靖地方,常將軍率部向北元上都路推進;趙大勇留在遼寧綏靖地方,藍玉率部向開元推進。

劉浩然的意思很明白,就是讓各部對北元各處保持強大的軍事壓力,讓北元一時抽不出身去對付十四路侵襲部隊,使他們的安全和成功獲得一些保障。

“陛下,依臣看來,此計劃有傷天和。”剛纔一直默言不語的桂彥良突然開口道。

“哦,清節先生有何見解?”劉浩然並不爲桂彥良的逆言而動怒,他一直認爲兼聽則明,偏聽則暗,有時候聽聽不同人的意見會爲你提供另外一個角度看問題的思路。

“聖人曾曰:禮之用,和爲貴。孟聖也曾曰:爭地以戰,殺人盈野;爭城以戰,殺人盈城。北元在華夏惡貫滿盈,而今終於被陛下率衆驅出中原,自是天意。只是這恩怨相報,紛爭殺伐,無休無止,最後苦的還是百姓。”桂彥良看了一眼劉浩然,發現他神『色』未變,便繼續往下說:“現在北元正是氣短力竭之時,不如以威壓其勢,以仁收其心,只要他誠心臣屬我天朝,不再輕犯我境,便可留其一條活路,也免了數十萬將士征戰沙場,血灑他鄉。”

話一落音,衆將鼓譟起來,丁德興搶先開口道:“什麼以仁收其心,那是『婦』人之仁。北元韃虜狼子之心,就算是今日臣屬了我大明,明日還會來侵襲。戰死沙場又如何?好男兒爲保家衛國,死又何妨!”

劉浩然擺擺手,勸住了其他將領的話,開口道:“清節先生,聖人曰:禮之用,和爲貴。什麼時候纔是和爲貴,那要禮之用時。現在北元知禮了嗎?我看不盡然,既然他不知禮,那我們又何必跟他們講和爲貴呢?”

“草原遊牧民族身處苦寒之地,信得是弱肉強食之法則,全然不知仁德禮義,跟他們講什麼仁禮和貴,簡直是對牛彈琴。你弱他便吃你,你強他便服你。現在北元退據漠南,正是喘息之際,憑藉三寸不爛之舌或許能降服他,可他一定是口服心不服,來年等他養好傷,獠牙利爪必然就會『露』出來。中山狼的教訓,我們當以爲戒。”

旁邊衆將紛紛附言道:“是啊,和中山狼講和爲貴,真的是留禍害,只怕將來對中原的禍害更大,還不如趁早下手。”

桂彥良還想爭辯兩句,突然覺得衣角被旁邊的程乃彬拉了拉,再擡頭看到了劉浩然那凌厲的目光,一時不敢開口了。

劉浩然還有些話沒有說出來,現在北元剛退回漠南上都,連氣都沒有喘順過來,自然還沒有來得及四處呼朋喚友找幫手,而草原各部應該還在“平安無事”地過日子,明軍突然發動逆襲,他們肯定是意想不到,成功的把握『性』更大。要是跟他們講什麼和爲貴,先禮後兵,北元早就順過氣,草原各部的青壯也已經被召集好了,那時再出擊,恐怕失敗的可能『性』更大。

“陛下,清節先生並無他意,只是擔心我軍如此行事毒辣,恐怕北元會惱羞成怒,來年反擊會更瘋狂,屆時百姓所受的禍害會更大。”

程乃彬出來圓話,他的意見倒是比較中肯,也順耳多了。

“亞夫先生和清節先生不必擔心,我朝與北元已是死敵,就算我們不行此計劃,北元也不會對我軍,對我百姓客氣。既然如此,不如讓北元百姓好好記住這個教訓。你們或許不清楚草原各部的德『性』,他們弱肉強食,不僅是對中原,對自己內部也是如此。只要我們打垮北元的根基,他再是蒙古名義上的大汗,草原上的野心家自然會跳出來爲難他,屆時說不定都不用我們動手了。”

程乃彬和桂彥良都不說話了,他們也是熟讀史書的人,知道漠北匈奴被漢軍重創之後,他們的臣屬烏桓、鮮卑毫不客氣地就動手了,連同屬一族的南匈奴也敢下手,而且比漢軍還要狠。北元雖然雄霸草原,可是草原不止蒙古人這一支,就是蒙古人內部也是部落林立。真要到了那麼一天,肯定會有人跳出來。

“此次行動,只是一個開頭,十四萬騎兵逆襲草原,只要活着回來的,他就已經磨練出來了,如果可行的話,我們每年給它來上一次,我看北元到底要被捅多少刀纔會倒下!”

劉浩然已經發了狠,程乃彬和桂彥良只好默言了,他們本來就不是擅長軍略的謀士,除了道義上的言辭,對這個經過馮國用、劉基等軍謀大家推敲制定的軍事計劃就沒有更多的反駁之詞了,而衆將卻是聽得神采飛揚。

下午便是討論細節和另外一些細節,程乃彬和桂彥良藉故推辭,沒有再參加會議了。劉浩然看到大局已定,這兩位也起不到什麼作用,於是也同意了。

經過討論,這次會議上確定了此後明軍對北元的作戰策略,大軍步步爲營,憑藉火力優勢一寸寸地向前推進,然後在要道和險要處修建城堡要塞,做爲防禦工事和保護糧道的支撐點,逐步壓縮北元南下的空間。同時,加緊招募歸降的蒙古和其他民族騎兵,加以訓練和“洗腦”,也同時加緊在北地招募擅騎『射』的青壯,組成騎兵部隊。北地被契丹、女真和蒙古人統治了多年,很多地方都被變成了牧場,擅騎『射』的青壯也不少,加上元軍潰敗迅速,明軍俘獲的戰馬也是數以十萬計,這方面不成問題。騎兵組建好後,每年在秋高氣爽之季對漠南和漠北發起逆襲,那怕北元騎兵南下也不管他。明軍騎兵打他的,北元騎兵自有主力大軍依靠城堡城池來應付。

劉浩然甚至發下狠話:“我就是捨棄二十萬騎兵,也要把北元的血放幹。”當然了,東北諸族這個騎兵“寶庫”是計劃的重點,明軍將拿出大批的錢財和俘獲的牛羊拉攏收買東北諸部,組建更多的騎兵,從東面對漠北草原發起源源不斷的侵襲戰。

十月初五,常遇春、薛顯奉命率十萬大軍兵出古北口,強攻興州,大有一副打到上都的架勢,與此同時,早就準備好的順天府方面的兩萬騎兵在曹良臣率領下最先開始發動,悄然從懷來出發,是爲第一路。

十月初七,接到命令的鄧友德、侯明率七萬大軍向大同進軍,圍攻這座邊關要城,在他們側翼,呂光豪率四萬騎兵從朔州一線悄然出發,是爲第二路。

十月初十,藍玉率五萬大軍向北挺進,一連攻克韓州站、信州站、大水泊站等要鎮,『逼』近開元城。與此同時,接到指令的九萬東北諸族騎兵突然在納哈出部北邊消失了,分成九隊向泰寧路疾馳而去,是爲第三路。

十月十二,第一路軍在野狐嶺突遇北元增援大同的一支騎兵,明軍憑藉望遠鏡和運氣搶得先機,在山中伏擊,一舉殲滅元軍七千餘,其餘六千餘人盡數潰逃,打了一個開門紅。

同日,第二路軍翻閱天山(今陰山),進入德寧路,開始執行任務,十九日,第二路軍行至該路邊界麥該驛共計斬殺元軍三千二百人,人丁兩萬六千四百口,牛羊二十六萬頭,俘獲良馬六千五百匹。

而第一路軍自從打了勝仗之後便厄運連連,最熟悉這一帶地形情況的嚮導在一次小遭遇戰中意外中箭身亡,其餘的嚮導將大軍引到了上都路,最後兩隊人馬失去聯繫,開始各自爲戰。第一隊於二十日從玉龍棧終於殺入德寧路,第二隊卻在也可迭列孫沙漠附近繞了一個大個圈,二十四日才殺入德寧路。

第三路軍卻是進展最順利的一路,九萬多東北諸族勇士組成的大軍早就幹慣了這種活,而且常年生活在草原山林中,對異地非常適應。十月二十日,九萬人馬從泰寧路呼嘯而過,越大興安嶺西去,在他們身後留下了滿地狼藉,計斬殺元軍五千四百人,人丁五萬二千四百口,牛羊四十七萬頭,俘獲良馬一萬兩千匹。

十月二十五日,草原上開始下起第三場雪,第二路軍踏着不厚的雪殺進了和寧路,他們沿着木鄰站道左翼疾馳而走,在曲薛兀兒澤轉向,往汪古河繞了一圈開始向南調頭。

十一月十五日,他們從德寧、淨州殺回大同路雲內,並強攻雲內、豐州,並與已經攻陷大同、宣寧的鄧友德部聯繫,就地駐紮。一路上他們共計斬殺元軍及各部落兵丁一萬四千人,人丁三萬九千人,牛羊五十六萬頭,俘獲良馬兩萬四千餘匹,並從德寧掠得人口四萬餘人,自己損失一萬四千餘人。

第一路軍卻是一路磕磕碰碰,他們在德寧路右翼斬殺元軍兵丁三千餘人,人丁六千餘人,牛羊六萬頭,俘獲良馬五千匹,二十六日,他們殺入和寧路,沿着木鄰站道右翼轉了一圈,斬殺元軍兵丁四千餘人,人丁七千餘人,牛羊九萬頭,俘獲良馬四千匹。可是在他們回來的路上,卻被聞訊趕來的北元大軍圍堵,幾經血戰,僅有五千餘人在曹良臣的率領下安然回到宣寧。

第三路軍可謂是收穫最大,九萬大軍在齊王部廣袤的草原上盡情縱馳,一路上濃煙滾滾,屍橫遍野,二十九日,第三路軍四隊人馬衝進濟南王部,如同衝進羊羣的雪狼。十一月六日,看到風雪變大,各隊領將帶着各部踏上了歸途,他們在兩王部共計斬殺兵丁兩王四千人,人丁七萬七千口,牛羊一百一十萬頭,俘獲良馬三萬匹,並且掠得人口十餘萬人,一路浩浩『蕩』『蕩』穿過泰寧路回到駐地,自己損失三萬餘人。

消息像風一樣在草原上傳開,這次行動下來損失最慘重的是泰寧路、齊王部、濟南王部、德寧路和和寧路。尤其是前四個地方,明軍過處可謂是寸草不留,牛羊被殺,青壯被殺,屍體連同帳篷氈屋被付之一炬,大量女子人口被掠走,齊王和濟南王被氣得差點吐血,而泰寧路、德寧路各部也是損失慘重,有的部落就此被滅,這兩個地方分別是納哈出和元帝得力臂助,現在自保都難,更別說以後進行支援了。和寧路損失稍小一些,但是從意義上卻更重。和寧路轄地是蒙古人起家的地方,算得上龍興之地,又是元帝的根基,被明軍如此燒殺搶掠一番,嚴重地打擊了元帝在草原上的威信。

十二月中,留在北京的劉浩然接到了各路人馬報來的消息,暴雪行動明軍傷亡過半,但是卻給予了北元勢力以沉重的打擊,更重要的是,經過這次行動,漠南和遼寧以北諸多蒙古部落看到北元大勢已去,認清了形勢,數以萬計地南下,請求歸降明朝。這些都是蒙古的旁支,當年蒙古人統一草原時被強行並進去的,對北元的忠誠度可沒有那麼高。

而東北諸部得到這次“大豐收”後,人人是欣喜如狂,更加心向明朝,也更加心熱何時再去“撈一票”。很多部落開始走出山林,遷居到大明皇帝“賞賜”的平原上,嘗試接受明朝官府的治理,接受明朝官學的教育。

放下手裡的情報,劉浩然看着天空漫天飛舞的雪片,望着灰霾一片的北方,暗暗說道:“這還只是開始,等你們熬過這個冬天,明年我們再繼續!”

劉浩然主意已定,開春後明軍常遇春和鄧友德部將合兵一處,全力攻打北元上都開平,迫使元帝逃竄,只要這位蒙古共主疲於應付,自然就不會有人去召集草原各部,南下反攻。而受損失的各部肯定會忙於自救,甚至想着從旁邊部落把損失給撈回來,那些埋下去卻爲數不多的內『奸』可以做爲火引子,把這些矛盾引爆。到了秋高氣爽的時候,我再給你來一次暴雪行動,再讓你們爽個夠。

第69章 當塗血戰(二)第172章 石嶺關戰役(四)第195章 教皇使團(二)第173章 孔廟與北方士族(一)第201章 修改第一個五年計劃第184章 越陳第299章 事後第79章 安慶第68章 當塗血戰(一)第72章 江上血戰(二)第207章 會盟(二)第127章 敗仗(一)第193章 還得再熬一熬第51章 大婚第191章 治政第316章 第一次西征案第47章 西線新動向第220章 越陳的覆滅第117章 細川賴之(二)第157章 御前會議第305章 各派勢力的出路第230章 威尼斯商人(一)第124章 理學的未來第298章 定(二)第29章 殲滅水師第277章 新的海洋戰略第76章 風波(一)第203章 啓動第一個五年計劃第271章 出巡之杭州第69章 當塗血戰(二)第291章 鬥(二)第282章 錫蘭洋,我們的洋(一)第145章 妖僧辛旽第253章 士兵王金貴(二)第33章 江南行省第18章 朱重八來了第230章 威尼斯商人(一)第28章 再戰採石磯第30章 再戰(一)第136章 列維希(二)第156章 準備北伐(三)第102章 中樞(二)第272章 出巡之杭州(二)第255章 士兵王金貴(四)第70章 陳友諒稱帝第81章 千里尋夫第127章 敗仗(一)第304章 南掌(二)第324章 在那遙遠的地方(二)第21章 風雲突變第193章 還得再熬一熬第248章 陶希言第87章 大事件(一)第73章 江上血戰(三)第215章 天子之怒第146章 耽羅島第二章第137章 朱元璋回來了第224章 平雲南(三)第179章 春夏第97章 最後一戰(一)第211章 兀魯回河(三)第274章 出巡之試點(一)第24章 和州之戰(二)第225章 陳孝閔(一)第321章 敲山震虎第67章 山賀顯次郎第52章 火炮戰艦的初戰(一)第113章 中樞(四)第164章 陳氏兄弟(三)第176章 暴雪行動(一)第286章 錫蘭洋,我們的洋(三)第319 泰西攻略第189章 外籍軍團第42章 治內政(二)第265章 《明知論》(一)第130章 福州(一)第321章 敲山震虎第十章第323章 在那遙遠的地方第141章 賽繆爾(二)第78章 參觀第279章 太子妃第191章 治政第180章 巡視第176章 暴雪行動(一)第一章第128章 敗仗(二)第187章 南洋之戰(二)第324章 在那遙遠的地方(二)第69章 當塗血戰(二)第73章 江上血戰(三)第297章 定第277章 新的海洋戰略第190章 南洋之戰(三)第300章 事後(二)第190章 南洋之戰(三)第229章 梅花獎第124章 理學的未來第96章 張定邊(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