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定遠城外

劉浩然把數萬兵馬移駐定遠城外不遠處,一來藉機威懾城裡不多的官軍,二來虎頭山太小了,已經容不下這些人了,只好借這塊空地來駐紮了。

劉浩然開始準備進行新一次編練,這次的力度就非常大,儘管是左選右選,繆軍還是被選出一萬多青壯,加上原本的人馬,足有兩萬五千多人,足足增長十幾倍,於是劉浩然準備在原本的架構上新設團一級單位。劉浩然向馮國用請教過,團和旅都在唐朝軍制裡出現過,只不過人數僅數百人而已。

三營爲一團,是劉浩然預想的一個長矛方陣單位,足有三千一百人,而三團可以組建一個作戰大方陣。劉浩然一口氣設了八個步兵團,以常遇春、傅友德、丁德興、陳德、華雲龍、楊璟、馮國勝、繆大亨爲主官,胡海、繆貞文等人爲副。

劉浩然取消了衛這個編制,以營直接領導隊。每團下轄四個營,其中有一個弓弩營,三個長矛營,弓弩營下轄兩隊,而每隊改轄六哨,有軍官8人、士官長1人、士官26人,一般弓弩手200人(根據所得弓弩的多少混編),善射手15人。

三個長矛營每營也是下轄三隊,每隊六哨,也是軍官8人、士官長1人、士官26人,長矛手182人,驍勇長矛手33人。

每營主官改稱都營,兼任營中第一隊隊正,並有錄事一名,典軍都尉一名,典軍士官兩名,士官長一名。

每團主官稱統領,他是一團指揮官,直屬有一什衛兵和一位副官,團部還有副統領、參事各一名,士官長兩名,分別是團軍旗手和團鼓手,下轄六名士官,負責護旗和擊鼓吹號向全團傳達命令,典軍校尉一名,典軍士官六名,醫官一名,醫護兵四名,司務官一人,負責全團財務和後勤,下屬司務士官四人,軍士十二人。

弓弩營每營505人,長矛營每營755人,全團總共有兩隊弓箭手,十隊長矛手,其中單獨一隊長矛手被稱爲率先隊,是全團最精銳的戰鬥隊,由副統領兼任隊正。

這八團合爲一軍,加上中營、仗劍營、,總共兩萬五千餘,號定遠軍。劉浩然自領護軍都統領,拜馮國用爲參軍,以花云爲親兵統領,兼領仗劍營統領,王弼爲親兵副統領,兼領全軍刀術教頭。

這日,劉浩然正忙得昏頭轉向,楊璟有事稟報。

“楊大哥,你是說現在繆軍舊部人心不定,惶恐不安?”劉浩然詫異地問道,楊璟文武雙全,而且心又細,所以被他從繆軍營寨裡看出一些跡象來。

“是的,護軍大人,我看趁還沒有出什麼亂子,趕緊把這些軍士打亂分到各營各隊。”楊璟建議道。由於還在做編練的準備,所以劉浩然讓繆軍各部兵馬還歸本部將領統領,只是把繆大亨、繆貞文及其家人和一些關鍵人物移到中營,所以楊璟有此擔心。

這時,馮國用和傅友德、常遇春等人都聞訊趕了過來,聽完原委,繆大亨和繆貞文一臉尷尬,儘管他們已經全心歸附,而且也幫着劉浩然把軍中不安定因素剷除了,但是卻無法安撫數萬不安定的心,畢竟其中大部分人也不是他的老底子,爲了控制這支軍隊,他當初也花了不少力氣。

劉浩然對着繆大亨微笑道:“繆統領,這與你無關。將士是因爲編練事項未定,前途不明,所以纔有此擔心,說到底,還是我疏忽了。”

“既然如此,繆統領能否與我一起去安撫這些將士們?”

“這是屬下分內之事,義不容辭。”繆大亨非常爽快地應道。

“那好,我去集合親兵隊。”花雲準備轉身出賬,卻被劉浩然叫住了。

“不必集合親兵隊,只需花雲和王弼相隨即可。”

看到劉浩然堅持,衆人也不好再勸了。

劉浩然和繆大亨並行走進繆軍營地裡時,衆人紛紛聞訊圍在左右,看到他們兩人居然輕騎而來,身後只有兩騎相隨,身上更是一身青衫,只有一把配劍而已。不由在那裡指指點點,議論紛紛。

劉浩然翻身下馬,往人羣中走去,大家看到他走來,不由地後退了好幾步,又覺得不妥,便都停下來了。

“這位鄉親,每日三頓可吃飽了。”劉浩然首先對一位白髮斑斑的中年漢子問道。

“回元帥,都吃飽了。”中年漢子猶豫了一會,結結巴巴地答道,他也不清楚如何稱呼劉浩然,不過以前繆大亨是主帥的時候大家都叫他元帥,現在改由定遠軍統轄了,自然也就叫劉浩然元帥了。

“那就好。”劉浩然和氣地說道,爲了安置這數萬人馬,他不得不又派兵去攻打了幾處豪強,這才籌備了不少糧食,幸好現在定遠軍威震定遠,境內也沒有什麼對手,所以豪強們只是微微抵抗一下就繳械了。就是這樣,這糧食依然不夠,所以劉浩然才急着把大軍開到定遠城外,圖謀這裡囤積的不少從廬州等地調集過來,準備供給濠州元軍的糧草。因爲元軍突然撤退了,所以這些糧草就都留在了定遠城。

“你家裡有幾口人?”

“有一兒子,在義軍裡當兵,這次被選進了定元軍,還有婆娘和一個女兒跟在身邊。”見劉浩然非常和氣,中年漢子慢慢地也稍微從容了一點。

“那你已經是定遠軍家眷,有什麼困難一定要告訴軍中。定遠軍的規矩是會照顧任何一個軍士的家眷。”

“多謝元帥,多謝元帥。”中年漢子感激道,定遠營的仁義這些日子已經傳遍了定遠縣,這些人也耳聞過一二,聽得劉浩然這麼一說,心裡頓時便有了底。

“元帥,請給我一條活路吧。”這時,聽到這對話而議論紛紛的人羣中衝出一人,跪在了劉浩然的跟前。

“你叫什麼名字?”

“小的叫何三四,原本是跟隨繆元帥的義軍。這次挑選定遠軍,他們說我的年紀大了,不要我了。可是我,我家裡又沒田地,還有一個女兒在身邊,沒有活路該怎麼辦?”

這時繆大亨在劉浩然耳邊低聲說道:“他原是我家中的佃戶,跟着從義軍去了濠州,家裡只有一個女兒跟在身邊。屬下無能,他女兒前些日子被張知院的親兵千戶給糟蹋了。護軍,請給他一條活路吧。”

劉浩然想了想便開口道:“老何,你年紀的確大了些,入定遠軍已經不合適,不過看你還有一把力氣,不如這樣,定遠軍編練完後會組建一支輜重營,負責運送糧草、軍械,你可以在裡面當個軍士。”

“多謝元帥。”何三四也不知道輜重營到底是怎麼一個章法,應該和民夫差不多,不過有條活路就不錯了,當即在那裡磕頭感謝。

“我也聽說過你女兒的事情,這樣吧,定遠軍軍中孤身青壯也不少,我叫人選十幾個有意的人,你和你女兒去看看,哪個中意就嫁與他,也算是有個去處,你也好有個依靠不是。”

“元帥,”何三四的眼淚驟然流了出來,“我女兒已經失身於他人,恐怕遭人嫌棄。”

“胡說!韃虜、色目人做的孽,卻要你女兒來承當嗎?你放心,誰要是敢在背後亂絞舌頭,我撕了他的嘴。有本事就去殺韃虜,編排一個可憐受害女子算什麼?”

聽到這裡,何三四不由放聲痛哭,伏地不起。

劉浩然一邊扶起何三四,一邊對周圍的人羣高聲說道:“定遠軍起軍爲的就是驅逐韃虜,救百姓於水火,你們的困苦也就是定遠軍的困苦,只要你們相信我定遠軍,願意跟隨,我們就絕不會讓你們餓着。”

人羣裡轟的發出一陣歡呼聲,劉浩然的一席話讓他們打消了顧慮,一向仁義的定遠軍不會放棄他們不管的,雖然還要看以後的行動,但是從目前來說,他們倒是暫時安了心。

這時,聞訊趕了幾十個統軍將領,劉浩然跟他們打了個招呼,讓他們把百夫長以上的軍官將領都召集過來,雖然不明就裡,但只是猶豫了一會便去執行了。

看着圍過來的幾百號人,劉浩然一開口就把他們嚇一跳:“聽說你們有些人心懷不滿,準備把隊伍拉出去。”

衆人都嚇了一跳,繆軍舊部青壯被選取一大半,而所有的將領和軍官也都要入新兵營訓練之後,看各人能力再行委派新職位。在這種情況下,的確有很多將領心裡都有了想法,想拉人另謀出路的也不少。

“說不客氣的話,就你們目前這個樣子,拉到那裡都是吃敗仗的份,搞不好客死他鄉也不是沒有可能。”劉浩然接下來的話更難聽了。衆人的臉色都不是那麼好看,旁邊的花雲和王弼暗暗握住了劍柄刀把,以防意外。

“繆統領的才能不在我之下,要是當時我和他調換一下,繆統領率領定遠營,我統領你們,結果還是和現在一樣,你們還是吃敗仗的份。”劉浩然卻不爲所動,繼續說道。

“知道爲什麼嗎?”看着劉浩然那張鎮定自若的臉,衆人都默不作聲。

“你們軍紀渙散,打着義軍的旗號,其實和土匪一般,打勝了就一窩蜂往前衝,稍一受挫就各顧各,伺機潰逃。除了幾分蠻勇,你們還有什麼?就你們這個樣子,如何打勝仗?”

衆人都低着頭不敢說話,自己什麼德性,他們當然知道,真的如劉浩然所說的一樣。

“這些日子,四處風聞你們人心惶惶,極不安定。於是有人向我建議,立即奪了你們的兵權,將軍士全部拉走,而對你們,有異心的一律砍頭,暫無二心的驅走,一個不留。”劉浩然的話又讓衆人臉色大變,一個個昂着頭看着劉浩然,有的驚恐,有的彷徨,還有的眼中微露兇光。

繆大亨卻旁邊狐疑了,真的有人這麼建言過嗎?我怎麼沒聽說過?自歸附以來,劉浩然對自己一向推心置腹,什麼事情都不會瞞自己,難道這件事卻瞞了自己。這時卻看到劉浩然遞來一個眼色,立即明白了,這是他在虛張聲勢,嚇唬這些人,不由暗暗佩服劉浩然的膽識。

“但是我卻不以爲然,我知道諸位都是漢子,雖然打了敗仗歸附於我,但是大丈夫光明磊落,敗了也就敗了,誰沒吃過敗仗?諸位定會安駐營地,絕無二心。所以我才和繆統領輕騎前來,因爲我相信你們不會做出這種無信無義之事。”

衆人聽到這裡,不由都昂起了頭,挺起了腰板,的確,大家都是大丈夫,敗就敗了,敗也敗得有骨氣,絕不做那種不辭而別的丟臉之事。

“諸位也應該聽說過定遠軍的口號,同生共死,不棄不離。我統軍也一直抱有一個念頭,我把你們帶上了戰場,就一定要把你們活着帶回來。但是如果你們還像以前那個樣子,帶着你們上戰場,我擔心很多人都回不來了。”說到這裡,劉浩然的臉色不由凝重起來。

衆人也神情黯然,他們都曾參加過圍攻濠州,做爲義軍自然是攻城的前鋒,雖然打得不是很激烈,但也是傷亡慘重。而且他們數萬人被數千定遠營打得四處逃竄也是事實,真如劉浩然所言,以他們現在的水平,遇上狠一點的大軍,真的是死路一條。

“定遠軍對你們編練,不是想奪你們的兵權,也不是想吞併你們,只有合適的編制、嚴格的訓練、嚴明的軍紀才能打勝仗,才能讓大家更有機會從戰場上活着下來!”

“接不接收編練,全在與你們自己。願意,我們熱烈歡迎成爲定遠軍一份子,不願意,我們也不勉強,去留自由。”

說完之後,劉浩然靜靜地站在那裡,等待着衆人的迴應。

衆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突然十幾人跪了下來,其餘的人像是約好了一般,隨即也跪下,齊聲道:“護軍推赤心置人腹中,我等安得不報死!”

回到中營大帳,劉浩然的臉色卻變得陰沉起來。旁邊的馮國用小心地說道:“統領,這些人如何處置?”

“那些跳出來鬧事的倒無所謂,有才我大可用之。那些在暗中煽風點火的人,倒是需要提防一二,必須要把他們找出來,還有繆大亨、繆貞文父子身邊必須要暗中安插幾個靠得住的人。”

“統領,這恐怕……”

劉浩然看到了馮國用那有點遲疑的神情,微笑着說道:“我們的隊伍擴大了,人手也多起來,世上像國用你這樣的坦蕩君子卻不多。繆氏原本可能沒有什麼異心,可是萬一被部下簇擁,很多事情都是身不由己的。”

“不過依先生的性子的確不適合做這種事情。”劉浩然想了想,隨即派人叫來了藍玉。

劉浩然當着馮國用的面把事情跟藍玉一說,他馬上點點頭道:“四哥,我知道了,馬上就去安排。不過那些暗中點火的人找出來之後怎麼辦?”

劉浩然笑而不答,藍玉咬咬嘴脣,狠狠地點點頭道:“四哥,我明白了。”

第176章 暴雪行動(一)第17章 定遠城外第287章 錫蘭洋,我們的洋(四)第231章 威尼斯商人(二)第124章 理學的未來第310章 戰旗半掩下金山(二)第132章 泉州第76章 風波(一)第315章 黃沙漫漫掩古道(三)第301章 事後(三)第279章 太子妃第143章 雜事繁多第163章 陳氏兄弟(二)第29章 殲滅水師第260章 談判第144章 目標高麗!第150章 風雲變幻的高麗第141章 賽繆爾(二)第25章 和州之戰(三)第124章 理學的未來第71章 江上血戰(一)第322章 帖木兒的擔憂第四章第142章 賽繆爾(三)第284章 嚴守慎(二)第127章 敗仗(一)第123章 當務之急第79章 安慶第163章 陳氏兄弟(二)第332章 天山(三)第49章 新式武器(二)第9章 濠州被圍第212章 兀魯回河(四)第190章 南洋之戰(三)第207章 會盟(二)第112章 中樞(三)第203章 啓動第一個五年計劃第208章 丁亥日第331章 天山(二)第155章 準備北伐(二)第39章 我們和了吧第176章 暴雪行動(一)第47章 西線新動向第274章 出巡之試點(一)第302章 事後(四)第338章 權利與責任第200章 醫療和社會保障計劃第四章第231章 衝突第287章 錫蘭洋,我們的洋(四)第283章 嚴守慎第44章 有女秦羅(二)第36章 戰東南(二)第127章 敗仗(一)第83章 江州(二)第261章 暗潮涌動第109章 分省(二)第289章 亂第71章 江上血戰(一)第44章 有女秦羅(二)第153章 大明帝國第106章 武昌(二)第306章 該動手了!第294章 暗影第316章 第一次西征案第297章 定第295章 驚變第149章 李成桂的抉擇第260章 談判第335章 誰輸誰贏?(三)第119章 細川賴之(四)第287章 錫蘭洋,我們的洋(四)第81章 千里尋夫第230章 羅貫中第271章 出巡之杭州第27章 取太平第291章 鬥(二)第53章 火炮戰艦的初戰(二)第227章 馬六甲第243章 威尼斯商人(四)第149章 李成桂的抉擇第91章 科舉、國考(二)第201章 修改第一個五年計劃第337章 紛爭第117章 細川賴之(二)第318章 所謂的大明政黨第155章 準備北伐(二)第294章 暗影第325章 在那遙遠的地方(三)第71章 江上血戰(一)第326章 吹響號角第62章 陳友諒的陰謀第204章 擴廓帖木兒(二)第161章 中條山突圍第317章 太平派的定位第247章 新式步槍、新式火炮和新技術(三)第21章 風雲突變第189章 外籍軍團第158章 誓師北伐第290章 鬥(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