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目標滁州(二)

至正十三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清晨,定遠軍開始整隊,準備對滁州發起進攻。六個步兵團盡數投入戰場,從四個方向團團圍住滁州。

坐在戰馬上,看着一隊隊軍士整隊列陣,定遠軍旗在風中獵獵作響,還有那兩面長旗,在風中隨風飄蕩,“誅絕百萬被毛戴角之韃虜,洗盡百年殘慘虐酷之奇辱!”,血紅的大字觸目驚心,所有看到它的定遠軍將士們都士氣大振,而看到它的滁州守軍爲之膽顫。經過數月的教育,仇恨和雪恥已經深深刻進定遠軍將士們的心中,在他們的眼裡,除了吃飯活命,還有一個念頭牢固地佔據他們的心裡,驅逐韃虜,不但是雪恥,更是爲了自己和家人不再當牛做馬。

策馬站在旁邊的李善長撫須道:“定遠軍虎賁定能攻陷滁州,大獲全勝。”

“百室先生,就算打下滁州,我們還是稱不上勝利。”劉浩然看着遠方的軍陣悠悠地說道。

“護軍,你的意思是?”李善長不解地問道。

“只有當我們攻克和林,趨兵嶺北,直搗韃虜老巢,那纔算是勝利,此前都只不過在收復韃虜所竊取的國土,如何算得上是真正的勝利。”

“護軍,你說的正是。”聽完之後,李善長也不由陷入沉思之中。

在劉浩然等人感嘆中,各部已經列隊完畢,趕製出來的攻城器械也準備停當,在一片寂靜聲中,近兩萬定遠軍將士如同撲食前的虎狼,正在等待出擊的命令。

“護軍,可以攻城了。”旁邊的馮國勝提醒道。

“旗手,隨我前進!”劉浩然一拉繮繩,策動坐騎向前奔去,那面定遠軍軍旗緊隨其後,不一會就奔到軍陣前。

常遇春看在眼裡,轉過頭對藍玉說道:“四弟這是在號令全軍,今日之戰有進無退,務必要攻克滁州,我等要做好準備,今天不勝不歸!”

勒馬站定的劉浩然環視一眼整隊的將士們,然後毅然地舉起右手,身邊的四名號手立即吹響了手裡的牛角號,悠長渾厚的號聲在滁州上空迴響着。

聽到號聲的幾位將領一揮手,各部響起了鼓聲,全軍開始列隊向滁州緩緩進逼。由於是攻城,將士們都換上了木製的盾牌,手持環刀和短劍,但是他們依然和平常一樣,隨着鼓聲的節奏緩緩前行,從容不迫地氣勢給了滁州守軍極大的威懾和震撼。除了四千官軍,滁州守將達花也先徵集了近萬名青壯,驅上城牆,充作軍士。這些人看到定遠軍如山如牆的推進,小腿肚子都不由地打起顫來,幸好他們站在城牆上,要不然早就跑散了。

臨近城牆下,守軍將領一聲令下,城牆上箭矢如雨,時不時地射倒前進中的定遠軍將士。但是這些都不能阻擋和打亂定遠軍前進的步伐。儘管不少軍士開始慌亂,但是嚴格的訓練使得他們不由自主地隨軍前行,而各隊軍官和士官不停的高吼聲也給了他們勇氣。

離城牆不遠,只聽到各部一聲令下,衆軍士開始列隊快跑,很快就跑到了城前腳下。他們分工明確,弓弩手集中在一起,在軍官的指揮,拼命地向幾段城牆傾瀉箭矢,提供火力掩護;衝在最前面的軍士扛着帶鉤的長梯,走到城腳下後立即把長梯架上,再用力一拉,把鐵鉤掛在跺牆上,然後死死地扶住梯子。

然後是身穿鐵甲、手持盾牌刀劍的率先隊,毫不猶豫地就爬上了長梯,魚貫上行。

雙方的箭矢在空中呼呼地亂飛,時不時射倒幾個定遠軍士,也偶爾射中幾個正在丟檑木滾石的守軍,慘叫一聲跌下城來。

檑石、滾木、箭矢、沸水,一次又一次將率先隊勇士們無情打落下來,而他們一次又一次頑強地爬上長梯,前仆後繼地向上衝去。廝殺,伴隨着慘叫聲在城牆每一個角落裡繼續着,鮮血和屍體不停地在城腳下沉積。

看着像螞蟻一樣在城牆上作戰的將士們,劉浩然面無表情,來回觀察着眼前的戰況,而傳令官不停傳回來的情報在他耳邊響起。

“常遇春團傷亡兩百四十人,傅友德團傷亡兩百人,丁德興團傷亡兩百五十人,馮國勝團傷亡兩百三十人。”每團都有參事專門負責收集各部傷亡數字,然後通報統領和中營。

不但一個時辰就傷亡近一千,這個數字幾乎快趕上當初參加的劉福通紅巾軍了。但是劉浩然知道,自己定遠軍的軍紀、戰術與紅巾軍大不一樣,這麼大的傷亡說明己軍的攻擊強度數倍於紅巾軍。

“將士開始疲憊了。”馮國用在旁邊悄聲說道,李善長也贊同地點點頭。

“是啊,一個時辰的高強度攻城,我軍將士們的確開始出現疲態,但是守軍更疲憊。”劉浩然判斷道,城牆上飛下來的檑木滾石少了不少,看來快消耗完了,而箭矢更是稀稀落落的,看來長時間的張弓搭箭讓守軍弓弩手都累壞了。

與此同時,達花也先在城牆上暴跳如雷,一個時辰的作戰,讓許多守軍都疲憊不堪,不少人靠在跺牆後面直喘氣。達花也先狠狠地踹了幾個人,嘴裡在不停地咒罵着。他沒有想到定遠軍的攻勢如此兇猛,更要命的是這支軍隊戰術完全不同於其他紅巾,一窩蜂的戰術絕不會出現,而且有節奏有次序地輪番攻擊,這使得兵力相形見拙的守軍只得全軍壓上,忙個不停。

近萬名被強拉上的青壯都是沒有經過訓練的,開始的時候還有點猛勁,但是時間久了身上的力氣也消耗一空,加上出現不小的傷亡,更是讓他們束手束腳,開始泄氣了。達花也先只好更多地依靠四千官軍,使得這些人疲於奔命,四處救火,更是累得不行。

達花也先看着城下依然攻勢如潮,密密麻麻的定遠軍,心裡有點後悔了。當初自己把這支軍隊當成了一般的紅巾軍,三板斧過後也沒有什麼後勁了,以爲自己只要咬牙頂上兩三個時辰,他們自然會撤下去,來回交戰幾次,他們就會泄氣撤軍,到時自己也能在“危難之時”立下大功,升官加爵。誰知道這定遠軍不但打法兇狠,更是有章有法,應付起來倍感吃力,這才一個時辰,自己的部屬已經快撐不住了。

希望定遠軍經過一個時辰的激戰也開始疲倦,達花也先暗暗祈禱着,但是他還是開始做另一手準備,悄悄叫過親兵,秘密叮囑一番,叫他們回去做好準備,隨時跑路。

“傳令陳德、楊璟,率部替換下常遇春和馮國勝,繼續強攻!”劉浩然當機立斷道。

定遠軍攻城換防是新部隊一營營地加入到舊部隊的輪攻,以保證攻勢不減。陳德和楊璟部換防,雖然中間出了一些脫節,但是大致上保持了進攻的節奏,而且他們一接上手後立即展現出咄咄逼人的攻勢,打得守軍疲於招架,幾盡崩潰。定遠軍軍士幾次都衝上牆頭,都被達花也先緊急調來的兵馬好容易才趕了下去。

一個時辰過去,陳德、楊璟部也開始出現疲憊,一直在堅持的丁德興和傅友德部更是疲憊不堪。但是在劉浩然的眼裡,總攻的時機就要到了。

“護軍說得對,攻城不能靠一鼓作氣。守軍有城牆依持,我軍貿然全力猛攻,很容易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最後飲恨城下。只有保持持久的攻勢,才能破其一點。”馮國用在旁邊點頭道。

“馮參軍說得是,現在是該總攻的時候了。”劉浩然轉身傳令道:“傳令常遇春、馮國勝,率部加入攻城,協助丁德興、傅友德破城,全軍總攻。”

說罷,身後的號手又吹響了手裡牛角號,而中營的十面大鼓也一同敲響,一時號聲迴盪,鼓聲震天,而軍旗也隨之向前緩緩移動。

定遠軍四處爆出一陣又一陣的高呼聲,這是各團各營在發起總攻前所做的動員,衆將士都知道,此役勝負就在一舉了。定遠軍衆軍士重新鼓足了勁,開始發起新的攻勢,而休息了一個時辰,早就休息調整妥當的常遇春、馮國勝兩團,更是士氣高昂,攻勢更猛。

見此情景的守軍也知道,最危急的時刻到了,咬牙再堅持一刻,則敵軍自退,自己後退一步,則城破無疑。在蒙古、色目人將領軍官發瘋一般的鞭打和催促下,守軍們都被趕上了城前,面對着如潮水一般的定遠軍。

陳德、楊璟的攻勢並不順利,此前兩個時辰的猛攻使得守軍精銳全部集中在這兩段,總攻開始後他們遭到了瘋狂的抵抗。軍士們不斷地從長梯上跌落下來,旁邊不一會就堆積起高高的一堆屍體。

“統領,暫時退一下吧。”副統領在旁邊說道,看到自己的同袍和屬下死傷慘重,他的心都在滴血。

“退到哪裡去?”陳德冷然地答道,“護軍的軍旗就在身後,難道要我們退回到軍旗後面去嗎?”

“操他***,拼了這條命!”副統領知道定遠軍的嚴酷軍法,要是己部敢退到軍旗後面,主將劉浩然能把全團的將領都砍了,不由暴喝一聲,帶着率先隊又衝了上去。

好容易就要摸到跺牆了,副統領心裡一喜,準備深吸一口氣,翻身跳過去時,一支箭矢嗖地飛過來,直接射穿了他的脖子。

陳德看到跌落下來的副統領,眼睛通紅,強忍着就要涌出來的眼淚,拔出腰間的環刀,二話不說就衝了上去。

得到新臂助的丁德興和馮國勝就順利多了,四團兵力彙集在一起,齊心協力,迅速地擊破了兵力單薄的守軍。

殺得興起的丁德興脫去衣甲,赤露着上身,手持一把長柄大刀,率先登上長梯,身後緊跟着幾十個同樣光着上身的率先隊勇士。丁德興東挑西擋,避開上面飛下來的箭矢,幾步就衝上了牆頭。面對涌上來的守軍,他手裡的長刀如同一把鐮刀,無情地收割着性命和殘肢斷臂,不一會,他的身上淌滿了鮮血,遠遠看去像是剛從血池子裡撈出的一樣。守軍看到他兇狠的樣子,苦膽就要被嚇破了,畏畏縮縮地不敢上前。

緊跟其後的數十名率先隊勇士很快就控制住了這段城牆,接應上來更多的軍士,並開始向城樓攻去。丁德興和常遇春裡應外合,終於攻破了城門,在巨大的歡呼聲中,數千定遠軍軍士涌入了徐徐打開了城門,滁州城破。

達花也先早就做好了準備,城破時刻就化裝逃跑,但是卻被早有準備的定遠軍堵在了城門口,並被識破,最後被斬於城門前。

挾此勝勢,劉浩然一不做二不休,遣常遇春攻取了來安,遣丁德興攻取了全椒,遣傅友德、馮國勝配合調頭回師的繆大亨部攻取了烏江、含山、和州,兵鋒橫掃兵力空虛的滁和一帶。

劉浩然率定遠軍全勝滁和兩州,並飲馬長江的訊息迅速傳遍了大江南北。接到噩耗的鎮南王孛羅不花當即氣得兩眼發黑,差點昏死過去。相對於彭大、趙均用的淮東攻勢,劉浩然這是在他的軟肋上狠狠地插上一刀,從此,定遠軍不但可以虎視揚州,還能直趨兵力空虛的江浙行省。而在廬州的宣讓王貼木兒不花則是一日三驚,生怕定遠軍挾勢西進,一口吃掉自己。

而廬州路、太平路、集慶路、寧國路聞訊沸騰,各地義軍紛紛或殺官舉旗,響應定遠軍,或舉軍投奔。

遠在濠州的郭子興和朱元璋接到訊息後,不由一時啞然,聲北擊南,聲西擊東,不到月餘,定遠軍就以摧枯拉朽之勢席捲了滁和兩州,佔據了一大塊地盤,真是好手段,看來自己已經難追其勢。

第327章 吹響號角(二)第210章 兀魯回河(二)第89章 大事件(三)第92章 江上第69章 當塗血戰(二)第162章 陳氏兄弟(一)第23章 和州之戰(一)第12章 馮氏兄弟第84章 江州(三)第276章 出巡之回京第259章 對日政策第105章 武昌(一)第257章 士兵王金貴(六)第5章 常遇春第276章 出巡之回京第69章 當塗血戰(二)第168章 擴廓帖木兒第132章 泉州第249章 四國之亂(一)第300章 事後(二)第246章 新式步槍、新式火炮和新技術(二)第283章 嚴守慎第259章 對日政策第139章 張士誠的末日第338章 權利與責任第14章 清澗山(一)第18章 朱重八來了第292章 再亂第169章 石嶺關戰役(一)第37章 戰東南(三)第99章 最後一戰(三)第160章 河南之戰第62章 陳友諒的陰謀第26章 渡江第260章 談判第123章 當務之急第56章 大內親軍第229章 阿瓦國第256章 士兵王金貴(五)第144章 目標高麗!第163章 陳氏兄弟(二)第167章 陳氏兄弟(六)第21章 風雲突變第310章 戰旗半掩下金山(二)第307章 幸福島海戰(一)第164章 陳氏兄弟(三)第85章 江州(四)第143章 雜事繁多第299章 事後第11章 夜話第219章 北方學派的出路第277章 新的海洋戰略第114章 過年第337章 紛爭第213章 新四省第202章 第一個五年計劃草案第99章 最後一戰(三)第68章 當塗血戰(一)第67章 山賀顯次郎第36章 戰東南(二)第220章 越陳的覆滅第287章 錫蘭洋,我們的洋(四)第51章 大婚第170章 石嶺關戰役(二)第三章第218章 大調整(三)第207章 會盟(二)第324章 在那遙遠的地方(二)第289章 亂第160章 河南之戰第190章 南洋之戰(三)第12章 馮氏兄弟第53章 火炮戰艦的初戰(二)第36章 戰東南(二)第231章 衝突第89章 大事件(三)第265章 出巡之出京第18章 朱重八來了第232章 平雲南(一)第63章 準備第222章 新大陸第170章 石嶺關戰役(二)第136章 列維希(二)第58章 火槍與火炮(二)第261章 暗潮涌動第108章 分省(一)第109章 分省(二)第295章 驚變第152章 五德第78章 參觀第257章 士兵王金貴(六)第217章 大調整(二)第142章 賽繆爾(三)第138章 回來了就好第293章 再亂(二)第89章 大事件(三)第37章 戰東南(三)第157章 御前會議第167章 陳氏兄弟(六)第103章 安豐事件(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