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南平(二)

定好容易將南平城守軍出現的逃降事件彈壓下去,已經開始離散。```超`速`首`發剩下的守軍將領,陳定又不是很放心,生怕他們會和劉守仁一樣,而這些將領也看出陳定對自己有意無意透露出的不信任感,心情更是不好,雖然還不至於忿然走劉守仁的路,但是做起事來卻是心不在焉,混一天算一天。

南平城出現的事情絲毫沒有影響到城外江南軍,他們依然每天有條不紊地繼續在火炮和火槍的掩護掘進,花了兩天時間,終於把壕溝掘到南平城下。看着日益逼近的壕溝,守軍已經意識到危險,拼命地用箭矢、滾石、易燃物等進行壓制,但是在日夜不停的火炮轟擊下和時不時打響卻精準無比的火槍“狙擊”下,這些動作不僅收效甚微,反而需要付出沉重的代價。主持北門防守的陳宗海還組織的幾次反擊,挑選了三千精兵勇士出城突擊,準備打退江南軍的逼近,填平這些目前還不知道用途、但是看去應該很危險的壕溝。可是他們每次出擊,不管是白天還是晚,總是被躲在壕溝的江南軍用火槍齊射和九斤野炮散彈給擊退了。

尤其在夜裡,只見城外火光滿地閃動,轟聲不斷,慘叫聲遍佈各處,守軍連江南軍的模樣都沒有見到就被迎面打來的鉛彈像暴雨一般洗禮着。第一夜襲,江南軍還吃了點虧,到了第二次,江南軍在各處設置火堆,一有異動就點燃,只見火光到處閃動,清楚地照亮了從城裡偷跑出來的守軍,己方卻隱在壕溝裡,遠用火槍和火炮轟擊,近了用刺刀迎敵。偷襲幾次,陳宗海覺得自己再也無法忍受這種損失了。南平城有守軍數萬這沒錯是精銳之師也沒多少,加劉守仁等降將帶走了一部分,要是繼續打下去估計這精銳就得全填在城外。

下午時分,響了一午的槍聲炮聲終於變得稀稀落落,陳定和陳宗海站在城門後看着又一次出城反擊失敗的軍士們黯然地走回城中,兩人的心情都不好。早出去四千餘人,現在互相攙扶着回來的不過一千多人,他們還都或多或少身帶着傷,臉的神情早也變得麻木不堪,一走進城門管三七二十一,立即坐在地,有的冷漠地看着地,有的抱着頭在那裡悄聲哭泣。

“海兒,不用再派兵出去送死了。”陳定黯然說道。

“知道了父親。”陳海早就不想派兵出去了,只是一直咬着牙堅持着,因爲這是被圍困的南平唯一能做出的事情。

“而今爲父才知道江南之的厲害。”陳定長嘆了一聲說道,“當日江南之師氣勢洶洶來到南平城下,我以爲他們激憤之下會死命攻城父也好依仗城守給予迎頭痛擊,一挫銳氣。可曾想他們心有大怒,卻沒有失去理智,反而是按部就班地圍城、清理外圍,伺機一舉攻城。這份冷靜,反而更讓人心寒。

陳宗海聽這裡,仔細一回味,這才明白父親所言,最可怕的敵人不是那種被怒火衝昏頭腦的莽夫,而是把憤怒藏在心裡做爲動力的冷靜殺手因爲等到他們像狼羣一樣將自己所有的依仗一一清除之後,最後一招便是直掏心窩。想到這裡宗海不由打了一個寒顫,江南之師果真是名不虛傳。

而就這日下午,常遇春召集了鄧德、朱亮祖、花雲、侯明、廖永忠等人。

“閒話少說。明日凌晨。炸塌北門和西門軍齊。一舉攻破南平捉陳定父子。爲趙德勝將軍報仇!一雪定遠軍之恥!”常遇春冷冷地說道。

“我等誓死從事!”衆將齊聲應道。

“好!”常遇春掃了一眼衆人到了他們臉地決心。不由點了點頭然後往旁邊一讓。由參軍長開始講解各部地任務。

侯明回到營中。立即召集屬各團統領和都營。他坐在那裡。一言不。低着頭一直在看着地。過了許久才昂起了頭。只見他雙目赤紅。淚光閃動。

“諸位。不好意思。我想起了一些往事。”侯明強笑了一下說道。衆人都默然無語。他們都知道。侯明從江寧陸軍學堂出來後便一直跟隨着趙德勝和花雲。對趙德勝地感情深厚。加這次趙將軍又是爲救他而傷重不治。故而在南平城外所有江南軍中。他可以算是報仇最心切地。

“今日請大家來。不爲他事。中軍常將軍傳下軍令。明日攻城。諸位做好準備。還有就是先指定順位指揮官。如果我戰死。請諸位務必找到陳定。死活不論!以慰趙將軍在天之靈。”

侯明臉色肅然地說道,江南軍自從執行軍銜制後,如果指揮官陣亡,一般都是按照軍銜高低依次接替,軍銜相同則按職位高低和重要性來確定,而指揮官也可以指定指揮官接替順序。衆人聽到侯明如此說,心裡已經明白明日一戰,他是不死不休。

在另一個大營裡,花雲把任務佈置好了以後,便讓親兵搬來一塊磨刀石,然後在磨石細細地打磨着那把聞名江淮、跟隨他多年的鋼劍。磨了差不多一個多時辰,鋼劍已經被磨得寒氣逼人,鋒利無比,花雲輕輕地撫摸着劍身,最後輕輕一彈,只聽到嗡的一聲輕響,如鳳王長吟,這位從未在外人面前落淚戚傷的淮西第一劍客淚如雨滴,許久才惆悵地嘆息道:“老夥計啊!老夥計!”

六月初三凌晨,轟的一聲巨響震撼了整個南平城,正在淺睡的陳定一下子從牀躍起,他站在屋子裡,輕輕地聽着,可是一切還是那麼沉寂,彷彿這種巨響掃平了南平城的一切聲響。剛準備叫人時,陳定突然又聽到一聲巨響,這聲音是如此的巨大,彷彿山崩地裂一般,陳定站在那裡都能清晰地感覺到地面傳來的顫抖,平日堅實無比的地面今天卻像是築在水面,搖晃不已。

好容易才穩定下,卻聽到數不清的熟悉槍聲炮聲

響起有隱隱傳來的吶喊高呼聲。看來是江南軍了,他們一步步收緊套在南平脖子的繩索,現在終於開始致命一擊了。

侯明一馬當先衝在最前面,甚至超過了花雲。他頭裹白布,手持長刀,率先衝過已經變成一片廢墟的北門城牆,第一衝進南平城。這一段城牆的南平守軍算是玉石皆焚了,最先清醒迎來的是駐紮下城下的預備隊,他們雖然也受到不少的波及,不過一些悍勇之士從塵土中爬起的第一件事便是向城牆方向奔出。

侯明刀如閃電般揮去個剛迎來還沒來得及擺開姿勢的守軍一個胸口出現一道血溝,一個脖子劃出一道長口子,各自捂着傷口在那裡不動了。侯明腳步不停,繼續往前衝,一刀便刺進迎面衝來的守軍,然後全身用力,推着他便向前衝去,一直衝到守軍人羣中才拔出長刀,然後揮了一個半圓兩個人頭立即飛天而去。

相對於侯明的剛猛,花雲的劍卻是輕疾狠毒,他快步地在人羣中走動着,每走一步,手裡的劍便從意想不到的方位刺出,驟然就接近了守軍的脖子,然後輕輕一抹,便了解了一條性命。花雲像是在散步一般在人羣中前行,他的腳步不疾不徐,但是手裡的劍卻疾如閃電是在迅雷不及掩耳之時抹出一條紅線,真可謂是一步一殺人步血流成河。

超過五萬江南軍從北門和西門兩個被炸開的缺口裡衝了進來,一時南平城如同沸騰的鍋,人聲響徹不絕。陳定剛穿好鎧甲,便看到一個灰濛濛的人衝了進來,仔細一看是他的兒子陳宗海,他喘了幾口氣始講述外面的情景。

由於城防日緊,陳宗海天沒亮就起身趕往北門檢查剛走到離北門還差一條街,突然感到一股震動從地底下傳來後是數十丈寬的城牆像是被什麼東西給撬了起來,向空中騰起,還在陳宗海目瞪口呆時,一股巨大的衝擊潮伴隨着震耳欲聾的巨響迎面撲來,差點將其衝倒在地,接着是鋪天蓋地的碎石和塵土直飛過來,旁邊的衛兵見勢不妙,趕緊前擋住,可是還是有一塊碎石擊中了陳宗海的肩膀,將其打倒在地。

陳宗海臥倒在地,右肩劇,但是卻不敢擡頭,只聽到無數的碎屑從自己的頭呼嘯而去,還有不少石塊噼裡啪啦落在周圍,旁邊的親兵慘叫連連,被擊中了不少。過了一會,等到聲響停止下來,陳宗海纔敢慢慢擡起頭,這時他纔看到,隨着塵土逐漸落地,巍峨聳立的城牆已經不見了,只看到了近百丈的廢墟。

陳宗海搖緩緩站起身來,現自己全身下全是灰塵,他狠狠地吐了一口塵土,旁邊倖存的親兵也站了起來,其中一個人戰戰兢兢地爲陳宗海取下一個掛在鎧甲的物件,陳宗海仔細一看,原來不知從哪裡飛來的一支斷臂,正好掛在自己的後背。這斷臂的血跡早就被沾滿的塵土吸乾了,幾乎看不出原來的樣子。

陳宗看了一眼這支斷臂,還沒來得及說話,只見城外傳來巨大的吶喊聲,然後有數百個人影和紅色的旗幟出現在缺口廢墟。陳宗海知道己軍在人多勢衆的江南軍面前擋不住多久,加擔憂父親,便轉身往陳府跑去。

“父,江南軍已經從北門殺進來了,我軍難以抵擋。請父親早做決斷。”說完情景後陳宗海勸言道。

陳定狠狠地瞪了一眼自己的兒子,:聲說道:“還有什麼還決斷的,誓死抵擋,將江南軍趕出城去。”

陳宗海嘆了一口氣後便做聲了,江南軍水陸大軍將近十萬,是南平守軍的一倍多,現在城牆已破,守軍還有什麼依仗的。

默然中,外面的殺聲似乎更大了,這時陳府匆匆又走進來幾個人,正是參政文殊海牙、同僉賴正孫、副樞謝英輔、院判鄧益等人。他們一進門便高聲急道:“陳大人,西門、北門已經失陷,江南軍已經殺入普化街,我們該怎麼辦?”

普化街位於城中位置,江南軍既然已經殺到那裡,也就是說一半的城池已經落入他們手中,守軍就是想守,估計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真是兵敗如山倒。”陳定嘆了一口氣道,“而今大勢已去,爾等可擇機出城,再圖恢復,報效朝廷,我只能盡忠職守了!”

“父親,大人!”陳宗海與衆人異口同聲驚呼道。

“我主意已定,爾等不必再勸了。”說罷,陳定轉身進入內院,衆人只得泣淚告辭。陳宗海跪倒在門外,準備與父親一起自殺,卻被陳定罵道:“你想我陳家絕嗣嗎?還不趕緊出城逃生去!”

陳宗海揮淚而去,喬裝打扮投東門,誰知各門被江南水陸大軍死死看住,出來一個人看押一個人,絕不放走。看到前無去路,各處喊殺聲又近在眉睫,文殊海牙見事急,只得投井自盡。賴正孫、謝英輔、鄧益略一商量,便打開東門,伏地乞降。

陳宗海惘然無路,在城中四處竄動,卻迎面撞了率軍殺進來的朱亮祖,剛想反抗一二,卻被朱亮祖幾招將兵器擊飛,陳宗海還準備殊死掙扎一番,朱亮祖卻不耐煩了,前面還有不少潰軍需要圍剿,他耽誤不得,於是便掏出水師贈送的短銃,對準如瘋虎一般的陳宗海便是一槍,正中其胸口,不一會便斷了氣。

侯明在前,花雲在後,兩人率軍直衝入陳府,卻見府中一片狼藉,衆人已經逃散無蹤,只有陳定身穿元廷官服,坐在正堂椅子,嘴角卻滲着黑血,一探鼻口,卻已經斃命多時。

沒到黃昏,南平城便慢慢平靜下來,主將已死的守軍早無鬥志,大部分繳械投降,福建最大的勢力-陳定隨着南平城的失陷宣告覆滅。

第99章 最後一戰(三)第268章 出巡之刺客事件第85章 江州(四)第273章 出巡之上海第192章 家宴第334章 誰輸誰贏?(二)第71章 江上血戰(一)第93章 張定邊(一)第65章 陳友諒的野望第173章 孔廟與北方士族(一)第164章 陳氏兄弟(三)第265章 出巡之出京第91章 科舉、國考(二)第54章 火炮戰艦的初戰(三)第88章 大事件(二)第102章 中樞(二)第257章 士兵王金貴(六)第104章 安豐事件(四)第205章 漠北風雲第270章 出巡之整軍(二)第144章 目標高麗!第199章 宮內第295章 驚變第131章 福州(二)第276章 出巡之回京第166章 陳氏兄弟(五)第153章 大明帝國第35章 戰東南(一)第175章 入大都第154章 準備北伐(一)第46章 方國珍第62章 陳友諒的陰謀第218章 大調整(三)第148章 漢陽之戰第65章 陳友諒的野望第21章 風雲突變第173章 孔廟與北方士族(一)第152章 五德第216章 大調整(一)第255章 士兵王金貴(四)第145章 妖僧辛旽第14章 清澗山(一)第289章 亂第276章 出巡之回京第218章 大調整(三)第319 泰西攻略第59章 火槍與火炮(三)第334章 誰輸誰贏?(二)第316章 第一次西征案第147章 高麗水師第83章 江州(二)第223章 平雲南(二)第171章 石嶺關戰役(三)第293章 再亂(二)第317章 太平派的定位第257章 士兵王金貴(六)第64章 初次會戰第187章 南洋之戰(二)第259章 對日政策第332章 天山(三)第230章 羅貫中第27章 取太平第39章 我們和了吧第323章 在那遙遠的地方第93章 張定邊(一)第115章 慈善大會第247章 新式步槍、新式火炮和新技術(三)第53章 火炮戰艦的初戰(二)第258章 士兵王金貴(七)第269章 出巡之整軍第52章 火炮戰艦的初戰(一)第143章 雜事繁多第187章 南洋之戰(二)第19章 目標滁州(一)第229章 梅花獎第122章 宋日關係第250章 四國之亂(二)第329章 華麗的初戰(二)第78章 參觀第148章 漢陽之戰第188章 制蓬峨第55章 私話第12章 馮氏兄弟第94章 張定邊(二)第254章 士兵王金貴(三)第122章 宋日關係第153章 大明帝國第139章 張士誠的末日第64章 初次會戰第52章 火炮戰艦的初戰(一)第262章 李存義第104章 安豐事件(四)第87章 大事件(一)第115章 慈善大會第305章 各派勢力的出路第243章 威尼斯商人(四)第142章 賽繆爾(三)第321章 敲山震虎第300章 事後(二)第112章 中樞(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