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南平(一)

月二十日,廖永忠率長江第二艦隊逆江行至南平城下說,十艘火炮戰艦對準南平南城水門就是一頓炮擊,這一炮擊足足打了三個時辰,轟鳴的炮聲,尖銳的炮彈呼嘯聲在閩中山地空響徹不已,也整整折磨了守軍三個時辰。

好容易到了煙散聲消的時節,陳定帶着一干部將走近南城一看,現滿目都是碎石亂屑,中間還摻雜着不少斷肢殘體和斑斑血跡,剛纔還巍峨聳立的南城門樓已經破爛不堪,面一層牌樓早就不見了,只剩下低矮的一層樓基還搭在同樣破損不堪的城樓。

“傷亡怎樣?”陳定看了一會沉聲問道。

其子陳宗海走前答道:“守此門的原有軍士六千四百人,現在清點後完整的不過兩千餘人。”

陳定心裡不由一驚,不過三個時辰的炮擊,而且只是在河面隔空炮擊,居然就讓此地的守軍損失了一大半,這真要是攻起城來,想到這裡,陳定心裡不由一寒。

“江南的火器果厲害。”陳定嘆言道,南平也是有火器的,由於泉州是海商大港,所以也多備火器,連帶着福建行省也有不少火器,陳定成爲福建行省的擎天柱之後,元廷行省支援了不少火器給他,可這些火器在江南的雷霆炮擊下黯然失色。原本守軍還排出十餘門火炮,百挺擡炮與江南長江第二艦隊對轟,可是不但半個時辰就被打得灰飛煙滅渣都看不到了。

“現在城外的局勢如何?”陳定又問道。

同僉賴正孫連忙答道:“據探馬回報水師先至,隨後有江南名將常遇春率領的四萬之衆,現在已經在城外三十里外安營紮寨。”

陳定不由撫了撫胡,搖頭言道:“常遇春的四萬陸師,加建安的兩萬人,建安城下只怕彙集了六萬江南大軍。”

五月十五日,按照軍制接管指揮權的花雲一鼓作氣攻陷了建安而侯明是第一個衝城頭的人,守將阮柔德以下四千餘人皆死於亂軍之中,最後被俘的不過兩千餘人。花雲留下王弼守建安,與侯明帶着兩萬精銳沿東溪而下鋒離南平城不過五十里。

“人。還有一個不好地消息。”副樞謝英輔稟報道。

“什消息?”

“據剛剛收到地軍報江西駐軍於五月十七日攻陷杉關。十九日攻陷邵武。現在正沿西溪而下。據報其軍有五萬餘。領軍是鄧德和朱亮祖。”

“五萬人。一個南平城然彙集了江南水陸兩軍十多萬人。看來他們這次是下了狠心。”

“父親南平城堅。我們又多加修繕說別地。光是城外環城兩道土壘就足夠江南啃一陣子地了。

雖然江南水師犀利是隻要我們在南門頂住了。其餘諸門就足爲患了。只要我們堅守不退。江南人多勢衆卻奈我們不何。而且他們有十幾萬之衆。糧草日耗巨大。只要受挫。便難以久持於此地了。”陳宗海勸言道。

陳定默然想了想,爲了防禦陳諒和江南大軍,自己在南平城外修建了兩道環城土壘,更是五十步爲一臺,以精兵扼守,加城中有精兵三萬,糧草不少,應該可以堅持。

“諸位看法如何?”陳定環視衆人道。

“大人,死守不是辦法。”院判蕭長貴出言道,“江南本據富庶之地,糧草豐足,他們又有水師之利,從杭州、紹興運來不過數日之費,何時纔等得他們糧草耗費之時。且江南佔據江浙湖廣數省,現福建也大半失陷,南平已成孤城,絕無外援。如此情況下死守便是坐以待斃。”

“那你有何計策?”陳定面不改色道。

“與其坐以待斃,何不兵出奇招,趁江南之敵立足未穩,偷襲其營,只要破敵幾次,江南水陸兩軍便會氣餒,屆時我軍便可不戰而勝。”蕭長貴言道。

“出奇招,我看是昏招,江南之軍是久戰之師,常遇春又是江南名將,偷襲敵營,到時別把自己也搭進去。”陳宗海忍不住出言反駁道。

蕭長貴對陳定還有幾分忌憚,對於陳宗海卻沒有那麼顧慮了,當即譏言:“偷襲敵營,主動出擊總比膽怯躲在城中坐以待斃要強!”

陳宗海不由勃然大怒,連帶着陳定的臉色也大變。旁邊的院判劉守仁趕緊拉了拉好蕭長貴的衣袖,示意他不要再出言了。看到陳定的臉色,蕭長貴知道自己的話也把他給掃進去了,當即低下頭不做聲了。

“敵兵銳,難於爭鋒,不如持久困之。”陳定沉吟半晌,最後定奪道。

五月二十一日,花雲、侯明率部抵達南平北門,二十五日,鄧德、朱亮祖攻陷順昌後沿西溪抵達南平西門,而此前常遇春已經將南平南門和東門圍了水泄不通,廖永忠水師更是將臨城江面清理一空,牢牢把守着。

二十六日,江南軍開始在北門和西門挖掘壕溝,而江南水師開始卸載船載來的四門五十斤重炮和十門三十斤臼炮。這些火炮原本打算在圍攻福州和泉州城時使用,可是兩城被輕易攻陷,江南大軍甚至連壕溝都來不及挖,所以它們也沒有派用場,現在卻用在南平城了。而在同時,從泉州調過來的四個火槍步兵團也開始下船岸。

這日,陳定城樓巡視,現城外被江南軍挖出數道橫豎交錯的壕溝,正向第一道土壘前進,而時不時地有如雷聲一般的炮聲遠遠傳來,接着是土壘或土臺騰起一團煙霧,隨即過後那簡陋的土方工事在煙霧中塵土飛揚,過了一會到塵土落定土臺已經被夷平,土壘更是出現一個大缺口。再一仔細看,整個土壘到處是這樣的缺口。

“這是怎麼回事?”陳定驚問道。

“父親,江南軍依仗火炮犀利,掘道而進,現在離第一道土壘不過百餘步。”陳宗海低聲答道。

“怎麼不放箭抵擋?”

“父親,江南火炮日夜不停地轟擊在面的弟兄非死即傷,損失不小,而一旦擡頭,江南軍的火槍便如雨一般打來有一種火槍,一打一個準兄弟都不敢擡頭了。現在面的三千弟兄,完整的不過千把人了,估計今天都熬不過。”

正說着,突然響起一陣連綿不絕的槍

見土壘被打得塵土飛揚,然後數千江南將士衝出壕溝衝來,只見他們身穿黑色輕甲圍着紅巾,頭盔卻綁着一條白布個個如下山猛虎,勢不可擋。

“他們這是?”

“父親是從建安過來的江南軍,說是要爲他們的趙將軍報仇!”陳宗海低聲答道,他在這裡堅守了數日,知道一些情況。

談話中,江南軍衝到土壘下面,這土壘原本就不高,又被火炮兩日轟得七零八落,很多地方伸手一攀就可以去了。而剩下不多的守軍剛起身準備放箭迎敵,卻聽到噼裡啪啦的一陣槍聲,百守軍像是被什麼打中了一般,軟倒在地。

“這是江南軍的神槍,據說相隔四五百步也是一槍一個,這兩日死在這槍下的弟兄怕是四五百,幸好江南這種神槍數量不多,要不然還真不敢想了。”陳宗海的語氣低沉,面對這樣的敵手,再驍勇也沒有什麼辦法。

沒到半個時辰,一道土壘便失陷,江南那浴火鳳凰的紅色軍旗高高飄揚在土壘。有了第一道土壘做根基,江南軍只花了一天時間便將第二道土壘攻陷,五月三十日,江南軍開始向南平城掘壕溝推進,而四門重炮和十門臼炮也開始向南平城轟擊。

南平城牆的守軍此前日一直只是目睹了這十幾門炮的威力,現在終於親身體現到它的威力。你只要看到火光一閃,不要去等着聽炮聲,趕緊地找地方躲起來或爬在地,但就是這樣也不保險,只要炮彈落在你的附近,那你唯一的選擇就是向這個世界告別一下,然後是一聲巨響,巨大的衝擊力會將你連帶着碎石騰空而起,至於落到什麼地方,如果你當場死了,那落到哪就算那,如果你負了重傷,你不如祈禱乾脆落到城下摔死算了,也比受彈片在你身體裡這種煎熬之苦要強多了。

所有有幸在火中倖存下來的守軍最好呆在一個地方聽天由命,說不定還能保你一條小命,如果你覺得蹲累了想站起來舒展一下手腳,那麼你的腦袋或身十有會突然多一個致命的血洞。

北門、西門是這番情景,江的東門和南門也好不到哪裡去,長江第二艦隊的火炮就好像不要錢的一樣,而且由於這兩門挨着江面不過兩三百步,江南的火炮戰艦就緊挨着江面,對着城牆就是沒日沒夜地炮擊。灼熱彈、開花爆炸彈、實心鐵彈輪番陣,如同在進行實戰演練一般。可是城牆的守軍卻吃了苦頭,尤其是差不多於城牆高的桅杆,時不時地給你來一炮,鋪天蓋地的鉛彈一掃一大片,就算是你爬在地,躲在跺牆後面也照打不誤。

的時候守軍不知道這桅杆炮散彈的威力,趁着艦炮射空隙鑽出來透下氣,結果被這桅杆炮硬生生給打殘了千把號人,終於嚇得這些守軍再也不敢直着腰在面走路了。

平城的局勢一日緊過一日,眼看着江南水師把江面封鎖地連只水耗子都跑不出去,而陸軍更是把壕溝挖到離城牆不到一百五十米的地方。守軍雖然不知道江南軍的後招是埋火藥炸城牆起總攻,但是看到敵軍離自己越來越近,而自己卻束手無措,反而在城牆跟幹了見不得人的事一般,連大氣都不敢出,生怕咳嗽一聲把那開花炮彈給招來,這種情景讓守軍將士們非常壓抑,最終造成的結果是士氣低落,人心惶惶,怨言和謠言一樣滿天飛。

陳海很快就察覺到這種情景,連忙向陳定彙報。

聽完兒子的話,陳定眼睛裡透出一股懾人的殺氣,過了一會沉聲問道:“現在誰鬧得最兇?”

“回父親,蕭長貴鬧得最兇,他逢人就說父親不聽自己的勸告,結果變成了甕裡王八,早晚都要被江南軍捉了去,他還說……”陳宗海在這個時候適時的停頓下來。

“他還說什麼?”陳定厲聲問道。

“他還說與其被人像捉王八一樣活捉,還不如帶着弟兄們出城投降。”

“啪”,陳定的右手狠狠地拍着座椅的扶手,蕭長貴是跟隨他幾年的老弟兄,他知道此人的脾性,也知道也做得出這種事情。

“父親,”陳宗海看了看陳定的臉色,小心地說道。剛纔的話真假參半,蕭長貴得罪在牢騷,不過他針對的是陳宗海,對於老級陳定,蕭長貴還保持着足夠的尊重的敬畏,而最後那句話卻是被加工過的,原話是蕭長貴針對別人的埋怨了一句話說,“你要是怕被當王八活捉,還不如出城去投降。”其本意卻毫無出城投降之意。

“蕭長貴身負堅守西門重任,不如將其調回城中另行安排。”

“不行,此人已生反心,要是讓他得逞,城中士氣便會一落千丈。”陳定考慮得更多,蕭長貴是其老部下,在一干嫡系中聲望頗高,要是他降了,可想而知對其他人的影響有多大,於是心裡便起了殺機。

“父親,”陳宗海一看到陳定目露兇光,下意識摸了摸鬍子,便知道這是他想殺人的先兆,心裡不由大吃一驚,他只不過忿於蕭長貴當場落了他面子,而後又四處編排他,這才添油加醋地說了一番,原本只打算讓他受到一些懲戒而已,想不到父親想要他的命。“蕭長貴是你的老弟兄了,殺了他恐怕其他人會有想法。”

“正因爲他是爲父的老部下,所以纔要殺一儆百。”陳定主意已定,當即殺氣騰騰地言道。

當夜,陳宗海奉陳定之命,以妖言惑衆、動搖軍心、外通敵軍的罪名斬殺了蕭長貴,並盡收其軍。

蕭長貴被殺,他的好劉守仁卻坐不住了。他的心思比蕭長貴多,也瞭解蕭長貴的各性,知道他絕不會背叛陳定,而陳定此舉不過是殺雞駭猴,借老兄弟的頭來鎮撫軍心。但是劉守仁卻對陳定寒了心,牙一咬,第二夜裡拖着一家老小和三千多心腹兄弟出城降了江南。

蕭長貴被殺,劉守仁投降,造成了一系列連鎖反應,過後兩天,又有四個部將帶着數千兵丁出城投降,而氣急敗壞的陳定連殺了六名部將,這才堪堪壓住這股“邪風”。

第149章 李成桂的抉擇第324章 在那遙遠的地方(二)第322章 帖木兒的擔憂第272章 出巡之杭州(二)第110章 中樞(一)第七章第227章 陳孝閔(三)第276章 出巡之回京第37章 戰東南(三)第323章 在那遙遠的地方第113章 中樞(四)第131章 福州(二)第28章 再戰採石磯第188章 制蓬峨第101章 安豐事件(一)第226章 《明知論》(二)第209章 兀魯回河畔(一)第189章 外籍軍團第105章 武昌(一)第145章 妖僧辛旽第76章 風波(一)第313章 黃沙漫漫掩古道第103章 安豐事件(三)第245章 新式步槍、新式火炮和新技術(一)第三章第137章 朱元璋回來了第181章 陝甘第76章 風波(一)第93章 張定邊(一)第26章 渡江第197章 與基督國家的外交關係第325章 在那遙遠的地方(三)第288章 錫蘭洋,我們的洋(五)第193章 還得再熬一熬第13章 智取驢牌寨第302章 事後(四)第165章 陳氏兄弟(四)第190章 南洋之戰(三)第282章 錫蘭洋,我們的洋(一)第41章 治內政(一)第83章 江州(二)第156章 準備北伐(三)第143章 雜事繁多第6章 桃園結義第80章 餘波第35章 戰東南(一)第71章 江上血戰(一)第317章 太平派的定位第77章 風波(二)第91章 科舉、國考(二)第270章 出巡之整軍(二)第307章 幸福島海戰(一)第79章 安慶第54章 火炮戰艦的初戰(三)第99章 最後一戰(三)第211章 兀魯回河(三)第337章 紛爭第19章 目標滁州(一)第126章 朱元璋的音訊第272章 出巡之杭州(二)第118章 細川賴之(三)第85章 江州(四)第109章 分省(二)第336章 西安第130章 福州(一)第273章 出巡之上海第220章 越陳的覆滅第169章 石嶺關戰役(一)第84章 江州(三)第288章 錫蘭洋,我們的洋(五)第56章 大內親軍第263章 誰勝誰負?(一)第252章 士兵王金貴(一)第155章 準備北伐(二)第252章 士兵王金貴(一)第87章 大事件(一)第157章 御前會議第150章 風雲變幻的高麗第214章 常遇春第228章 白古國第248章 陶希言第178章 冬第43章 有女秦羅(一)第75章 當塗城外(二)第二章第46章 方國珍第116章 細川賴之(一)第319 泰西攻略第38章 戰東南(四)第38章 戰東南(四)第53章 火炮戰艦的初戰(二)第130章 福州(一)第26章 渡江第103章 安豐事件(三)第146章 耽羅島第118章 細川賴之(三)第28章 再戰採石磯第122章 宋日關係第230章 羅貫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