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細川賴之(四)

川賴之站在甲板。看着光榮水手們在忙碌個不人在擦洗甲板。一羣人在清理繩纜。一羣人在擦拭火炮。還有一羣人爬在如蜘蛛網一般的繩纜上整理帆布。唯獨三個身穿紅色軍服。戴着鐵帽子的人手持火槍。在甲板的一角站立的整整齊齊。在一名軍官的口令指揮下。一會兒端起槍。一又放下槍。做着讓細川賴之感覺非常奇怪的動作。

細川賴之看了一會也沒能看出個究竟來。有心想湊近去看個清楚。但是這裡是人家的的盤。於追究人家的底細恐怕傷了和氣。雖然細川賴之恨不立刻把這些東西瞭解個徹。但是他是個聰明人。人家明擺在那裡不避諱你就是不怕你看。很多東西你光看看是看不出門道來的。現在是有求於人。過了反而會影響關係。細川賴之對於這點還是把握很好。

細川賴之看了一會。便向樓走去。剛走到艉樓樓梯處。兩個衛兵模樣的水兵攔住了細川賴之一行三人。面無表情的說道:“這裡是指揮重的。無艦長命令閒不的擅入。”

身後的武士剛想罵句八格。準備上去抖抖威風。卻被眼明手快的細川賴之伸手給阻止了。使了個嚴厲眼色。這是什麼的方。容你撒野。暫且不說現在自己有求於人家。這裡大海茫茫。人家數百水手。把那個統制罪毛。他能把你丟到大海里去。就憑他在肥後平戶的手段。這種事怎麼不可能幹的出?到時你自個游回日本島倒是小事。關鍵是本大人可沒有那麼好的體力。

細川賴之轉過臉和聲和氣的說道:“請向統制稟報一聲。細川想觀摩一二。”

正在那裡教導習軍官進行作業的俞通海聽到稟報。不由一愣。旁邊的副官悄聲說道:“統制大人。讓這小日本上怕會讓他學了咱們的本事去?”

雖然江南海軍對“友善”的日人一團和氣。不擾民不亂軍紀。但是骨子卻還是瞧不起日本人。這一是日本人倭寇的名聲不大好。雖然現在這些小股倭寇還是在山東東一帶打轉但是傳到江南總讓人的不爽。二來是深受劉浩然的影響。這位江南丞相在接見山賀顯次郎時總是把中日親善。一水之鄰掛在嘴邊。客氣的不的了。背後卻對小日本不以爲然。恨不的要賺光小日本手裡的最後一個銅板連帶着海軍上下也對小日本從骨子裡看不起。

“怕什麼?你以爲咱們海軍讓人看眼就能學去?”俞通海不以爲說道。他非常贊同劉浩然說過的:“咱們的技術該藏的時候藏。該露的時候就要露。打仗來我們的器落入敵手是免不了的但是不能因爲這個就藏着着。這又不是的主家的馬桶。敵家工匠看看就會。

就算他們有天才看|了。是這新式武器打的是錢打的是技術。他造出一樣老子造出了一百樣。他研製出第一代老子出第三代第四代。只要我們錢財充裕。技術領先。還怕壓不死他。要是敵人跟在我們屁股後面追。那更好。打不死你也要拖死你。”“請細川|上來。”

“見過統制閣下。”細賴之行一躬道。然後向俞通海身邊的軍官們微笑的示好正在聚精會神掌舵的舵手也沒有拉下。

“細川下受累了上的方小。生活艱苦。現在還習慣吧。”通海親切的問道。

“多謝統制閣下的關懷。前幾日暈幾回船現在好多了。”細川賴之微笑着答道。前幾日海上顛簸的讓他翻山倒海吐了幾番。但是他雖然是公方貴族好歹是武將出。底子在那裡擺着煎熬了幾日後硬是給適應過來了。現在除了臉色蒼白之外幾乎沒有什麼異狀。

“那就好。多出來走走。吹吹海風。自然就習慣了。”俞通海打着哈哈說道。

“統制閣下。我們是不是直奔江南?”

“不。我們還要去耽羅島轉轉。”

“耽羅島?可是唐書中記載的流鬼國?”細川賴之沉吟一會問道。

“流鬼國?這個我就不知道了。我是個武夫。書讀的少。不知道這些道道。”

“哪裡。統制閣下精於軍略。自然不會去關注這些旁枝末節。”

“旁枝末節,”通海笑了笑便說道:“細川閣下。聽來你對耽羅島知道一二。不妨說說。讓我也長長見識。”

“豈敢。那我就在制閣下放肆了。”細川賴的意自己才識過人。對唐學宋學等研頗深。能在一介武夫面前掉掉書袋也能滿足一點虛榮心。當即沒有推辭的講解起來。

“據朝鮮古三國史書記載。耽羅曾於北魏延興六年(公元476年)年服屬於百濟。並使到中原朝。顯慶五年(公元660年)大唐滅百濟後。耽羅陷入混亂。而據《日書紀》記載。曾有遣唐使偶然漂至耽羅島。當時該島上下因懼怕日本攻來。故曾對日本朝貢。朝鮮半島三國統一後。耽羅轉服屬於新羅當時耽羅國王號稱“星主”。據說此稱號爲新羅文武王所賜。”

正說到興致上的細川賴之看到了俞通海臉上的笑容。還有旁邊那幾個軍官。他們的笑容裡卻包含着幾絲譏諷。心裡不由一愣。人家有心去耽羅島轉一轉。肯定是先摸清楚了細。自己在這裡賣弄什麼?

細川賴之不由拱手:“細川賣弄了。”

通海看着這個日本公方貴族。心裡卻是暗笑不已。他不以爲然的揮揮手道:“細川閣下是知識淵博。我老俞受教了。不過我知道現在的耽羅島名義歸元廷和高麗共管。實際上卻還處於元廷控制之下。那裡是他們專門用來牧馬的方。都是蒙古馬和果下馬配種而出的馬種。據說有兩萬匹之多。”

通海的一番讓細|賴之更加羞|難當。人家果然把耽羅島的底細都摸清楚了。自己還在這裡掉書袋。

海看到細川賴之|上的表情。不爲過順口閒扯的話題。過了一會。一個傳令兵跑上來稟報道:“勇敢號發來訊號。左前三十度方向發現海島。應該是耽羅島。”

通海臉色一正。當即下令道:“左舵三十度!”

舵手立即高聲迴應了一句:“左舵三十度!”然後把手裡的舵盤往左猛打。其餘軍官也向俞通海行了一禮。然後跑下樓。奔向各自的崗位。細川賴之看着通海在那裡聚會神的用望遠觀察前方。而副官對自己卻是不愛搭理的樣子。看了一會甚是無趣便走下樓。

艦隊在耽羅島三十海里外的的方停了下來然後派出勇敢號和決心號繞耽羅島慢慢的轉了幾圈。花費了兩天時間觀察耽羅島的水文的理。然後再起帆揚長而去。

這天中午。正是用午餐時間細川賴之跟往常一樣來到了會議室。這裡平時用作會議之用。到點就成了軍官們的用餐室。細川賴之是貴賓自然能享受到這種遇。不過他的兩名武士只能水手們一起去端盤子了。

細川賴之走進艙內已經坐滿了十四位軍官。經過一段時間的接觸。他知道江南海軍是最守時的。到,該做什麼就做什麼。絲毫不差。桌子上已經擺好了食品。一些乾肉。幾盤子幹餅。一大盆黃豆海帶湯擺在一邊。另外每個人跟前還擺着一杯酒杯和一杯水。酒不用說了。是江南的特產米酒這水就有些名堂。|賴之喝過酸酸的有點爽口。據說是用蜀的的一種果子泡出來的。有什麼功效卻沒有人肯告訴他。

細川賴之坐了下來。軍官們只有兩三個微微向他示意了一下其餘的都在繼續着自己的話題。在飯上。這幫原本一本正經的軍官都沒有了正形什麼話都的出口。細川賴之剛開始的也不習慣慢慢的也就順其自然了。

軍官們正在聽一名軍官講他在多的豔史。來龍去脈衆多細節被那名口水直飛的軍官講的非常詳細。恨不的讓旁人親眼看到自己那一晚幹了些什麼。講到他與那名日本貴婦人大戰三個回合。最後他還強行要求再來一回。把那位貴婦人嚇連忙饒時。衆軍官不由拍着桌子大笑起來。整個用餐室一鬼呼狼嚎。就連站在一邊給軍官們倒酒斟湯的四位水手都忍不住笑了來。

“你個狗東西的。梅開三,。我就不信了。肯定吃牛鞭了。”平臉嚴肅。嚇全上下戰戰兢兢的俞通海也是一臉笑容。拍着桌子說道。“對。對。而且不止一-!”旁邊的";當即起鬨道。

“還是你們看出了。赴約前老子弄了五條。燉成一碗水。一口氣全喝了。老子豁出去了。再怎樣也不能丟了咱們海軍的臉!”那位軍官的意洋洋的說。衆人又是一通大笑。

通海看到細川賴之臉上淺露尷尬之不動聲色的說道:“誰來唱上幾句?”

馬上十幾個軍官就鬧開了。最後推舉了一名軍官站了起來。扯着嗓子唱了幾句不知是哪裡的方戲。跑腔調卻陽剛十的大吼聲引起衆人一片叫好聲。

待到唱完。俞通海說道:“丞相給我們海軍定了一首軍歌。我聽過。真他孃的好聽。只一時半會這樂隊還弄不齊整。我先給你念念歌詞。”

“酷寒與黑暗在前。燈火離我遠去。死亡何時到來?別了!親愛的祖國!離別比什麼更難以忍受。祖國!再會了。祖國!我將步上旅途。海潮正召喚著我們!迎風啓航。大海在等待着我們。遼闊的海洋呼喚着我們。還有那巨浪!爲海軍的榮耀而歡呼!我們的信念堅不可摧。誰都無法阻止。偉大海軍勝利的步伐!無畏狂風與惡浪。我們的戰艦。是大海的驕傲。是祖國的希望。爲海軍的榮耀而歡呼!我們的信念堅不可摧。誰都無法阻止。偉大海軍勝利的步伐!”

衆軍官一下子都沉寂下來。而通海也含糊不清的開始哼唱起曲子來細川賴之細細一聽。這是一首未聽過的曲子。低沉雄壯慷慨激昂。充滿了對祖國海軍的熱愛和自傲。一種悲壯卻義無反顧的氣勢貫穿其中。這曲目與他所知道的唐樂曲旋律截然不同。讓人聽了不由自|的感到一種湃又凝重的使命感在心頭。他當然不知道。這首歌的作者劉浩然是根曾經聽過的《獵殺紅色十月》主題歌改編而成。他雖然對前蘇聯沒有太多的好感。無法否認前聯或者與它有關係的許多歌曲都充滿了一種激情。所以當仁不讓的拿出來用他保留了歌曲原來的韻味。卻努力改編以適應這個時代的樂器演奏水平。

細川賴之在胡思亂想着。俞通海和軍官們卻已經從陶醉中回醒過來。他們端起酒杯齊說道:“丞相萬歲!”“祖國萬歲!”“海軍萬歲!”每大吼一句。就飲下一杯酒。細川賴之在一旁看着。心情十分複雜他想象不出劉浩然是如何建設這麼一支強大卻忠誠不二的海軍來的。

按照海軍條例。冬季午餐只有三杯酒。就是用來暖身子的。喝多反而會誤事。酒一喝完。大家就開就着乾肉和黃海帶湯吃起幹餅來。細川賴之也埋着頭開始吃起來。

正吃到一半。一個兵跑進來稟報道:“勇敢號發現前方有敵船。可能是倭寇船。”

通海和軍官們丟下餐具。一躍而起。紛紛奔向艙門。細川也丟下手裡的半塊幹餅跟着往外跑。

剛跑到甲板上|銅鐘被搖響了各處響起了尖銳的哨子聲。百的水手從各艙門涌了來。奔向各自的崗位。而通海已經站在樓上。正在用望遠鏡觀察。

過了一會杆頂上的觀察位傳來訊息:“十二海船。日本平戶船型正向東北方向行。”“左右方沒有異常!”“,方沒有異常!”

細川

經見到過幾位水手揹着一個很大的銅圓筒爬上前中,杆頂。據說前杆是觀察方配有一個大的單筒望遠。中主杆是觀察左右方。配有兩個大單筒望遠鏡。而後杆是觀察後方。配有一個大單筒望遠鏡。

聽說是平戶船型。細川賴之立即明白是怎麼一回事。這應該是平戶的漏網之魚。平戶松浦黨經常派些海出去到高麗山東遼東一帶搶掠。美名其曰是報復元廷。實際上就是做沒本的買賣。一般一出去就是一年半載。所以江南海軍剿平平戶時他們就漏網了。估計他們現在是從山東沿海回平戶。

細川賴之眼睛一轉跑到艉樓對通海說道:“這些平戶海盜。不服王法。肆意任爲。幕府早就想剿滅他們。只是一直於僞朝逆賊糾纏。無法分心。這次就請統制大人好好給他們一個教訓。”

通海看了細川賴之。哈哈一笑道:“細川閣下放下。我一個都不會放過他們。”

“傳令。搶佔“T”型。巡洋艦爲主力。武裝商船外側掩護”

只見四艘巡洋沿着一條斜線向這十二艘海船的前進方向急速而去。而五艘武裝商船卻另一個方去。隱隱的堵住了他們的退路。

兩邊的船速很快。不一會就到一塊了。可以隱約看到對方的模樣。在平上又蹦又跳的的確是一些日本野武士打扮的人。他們手裡沒有任何武器。揮着手不知在叫着什麼。可是江南海軍卻沒有跟他們多話。一進入射程就開了火。轟隆的炮聲幾乎震聾了細川賴之的耳朵。他終於見識到江南海軍海上作戰的場面。

只見巡洋艦一艘接一艘向平船傾瀉着炮彈。濃煙在海面上不斷的捲動着。炮彈的呼嘯聲貼着海面傳向四方。那聲勢真的如日本百姓傳言的一般。海龍王發怒了!只見一發發炮彈貼着海面呼嘯而過。打在平戶船上便是碎屑亂濺。肉橫飛。

而當巡洋艦改爲灼熱彈後。情景更加慘烈。細川賴之親眼看到數十個野武士被火紅的鐵擊的粉碎。看到那一幕。都過戰場的細|賴之和兩位侍衛都忍不住嘔吐起來。而巡洋艦上的官們卻似乎看不到這一幕。他們神情緊的完成每一個步驟。將一發又一發的炮彈打出去。絲毫沒有一點憐憫之心。

當五艘武裝商船加入到戰鬥中來時。這場戰事已經絲毫沒有懸念了。十二艘平戶海船不一就被打的千瘡百孔。支破碎。緩緩向海面沉去。一個多時辰過去。海面上只下四處飄零的木板碎片和數百在水裡撲騰的倭寇。

“撈幾人上|問話。”

通海叫隨身的通事翻譯問了句。瞭解了大致情況。這些人的確是平戶倭寇。去-初就出海了。先是去了一趟高麗。很是撈了幾票。然後又去了遼東。後在樂平一帶被當的的守軍擊潰。兵力損失大半。三十多艘只剩這十二艘。偷雞不蝕把米。這些倭寇只好悻悻的回平戶休整。誰想路上碰到了江南海軍。

當年俞通海陳孝林帶着人掃蕩壹岐對馬。威名遠揚。這羣平戶倭寇看到這些船就知道厲害。立即收拾好兵器。準備是到高麗琉球的商船。以期躲避過去。知江南海軍根本不聽招呼。上來直接就開打。

瞭解情況後。俞通海冷冷的看了這幾個跪在的上的倭寇。然後厭惡的擺擺手說道:“把他們都給我扔回海里去。”

“統制閣下。這樣大合適嗎?”細川賴之跟緊上前勸道。

通海狠狠的盯了他一眼:“船上糧食不多。養不起閒人。”他心裡有數。這些倭寇就算押到江南也與事無濟。因爲他們沒有在江南犯事。再怎麼審判也拿不出有力的證據來定他們的罪。其浪費糧食最後還可能要放過他們。還不如鬧個清靜。細川賴之看着通的眼神。知道這些倭寇在中原惹下的民憤太大。早晚玩完。自己又不願因爲他們罪江南。於是便嘆了一口氣不再作聲了。

幾個倭寇被扔回海去了。那名通事翻譯站在船上煞有其事的用日語大喊道:“我家統制仁慈。放你們一條生路。讓你們游回日本去。”

“大人。正是北風”不提這些瑣事。回到樓的俞通海接到了稟報。

“掛滿帆。全速前進!”

“掛滿帆!”

一百多名水手爬上了繩纜。在操帆長的指揮下。有順序的將卷在橫木杆上的橫帆一一放下。而甲板上的水手們則在水手長的指揮下。喊着號子齊心協力拉動着繩索。將橫帆拉緊。不一會。中杆前杆的十二面橫帆全部掛好。前斜杆上也掛起了兩面巨大的三角帆。整個光榮號上面變成了一片白色巨大的風將這些帆吹鼓鼓的。然後拉動着船身向前行。

細川賴之注視着水手們有序而緊的忙碌。親眼看到巨大的帆布像一朵朵白雲一樣在自己頭上展開。不一會便成了遮天蔽日之勢。而腳下艘無比龐大的光榮號像是飛了起來一般。在海面上迅速的滑動着。

看着這一切。細川賴之不由目瞪口呆。一路上自的所見所聞。與此前在漢書唐宋學問中接觸的截然不同。細川賴之身上有日本人善於學習的精神。他知道。自己看到的這一切雖然與此前知道的天朝先進文明表面不同。但是本,卻是有緊密相連。那就是這個隔洋相望的鄰居可能又一次走向強大。且這次強大與此前的漢唐截然不同。它所迸發出的力量不僅會影響日本。可能還會影響整個天下。因爲這個曾經無比強大的天朝上國這次不僅僅把目光投向了北方和西邊。更把目光投向了無比浩瀚的海洋。

想到這裡。細川賴暗自又嘆了一口氣。

第227章 陳孝閔(三)第66章 勇氣號第330章 天山(一)第265章 《明知論》(一)第21章 風雲突變第275章 出巡之試點(二)第103章 安豐事件(三)第181章 陝甘第300章 事後(二)第107章 武昌(三)第131章 福州(二)第61章 信州戰役第22章 生猛的張士誠第204章 擴廓帖木兒(二)第35章 戰東南(一)第270章 出巡之整軍(二)第316章 第一次西征案第266章 出巡之農村調查報告第139章 張士誠的末日第十章第175章 入大都第327章 吹響號角(二)第215章 天子之怒第192章 家宴第189章 外籍軍團第311章 皇帝的心思第224章 平雲南(三)第162章 陳氏兄弟(一)第203章 啓動第一個五年計劃第323章 在那遙遠的地方第210章 兀魯回河(二)第322章 帖木兒的擔憂第83章 江州(二)第189章 外籍軍團第98章 最後一戰(二)第17章 定遠城外第278章 新的海洋戰略(二)第185章 南洋之戰(一)第186章 藍玉第251章 大明的反應第209章 兀魯回河畔(一)第304章 南掌(二)第319 泰西攻略第230章 威尼斯商人(一)第303章 南掌第262章 李存義第22章 生猛的張士誠第332章 天山(三)第101章 安豐事件(一)第51章 大婚第315章 黃沙漫漫掩古道(三)第90章 科舉、國考(一)第285章 錫蘭洋,我們的洋(二)第108章 分省(一)第一章第13章 智取驢牌寨第213章 新四省第177章 暴雪行動(二)第26章 渡江第281章 駛向錫蘭第307章 幸福島海戰(一)第188章 制蓬峨第三章第269章 出巡之整軍第七章第22章 生猛的張士誠第155章 準備北伐(二)第39章 我們和了吧第298章 定(二)第296章 驚變(二)第328章 華麗的初戰(一)第329章 華麗的初戰(二)第78章 參觀第104章 安豐事件(四)第78章 參觀第223章 平雲南(二)第50章 氣節第11章 夜話第313章 黃沙漫漫掩古道第153章 大明帝國第337章 紛爭第24章 和州之戰(二)第109章 分省(二)第67章 山賀顯次郎第四章第205章 漠北風雲第243章 威尼斯商人(四)第136章 列維希(二)第178章 冬第141章 賽繆爾(二)第196 教皇使團(三)第31章 再戰(二)第231章 衝突第102章 中樞(二)第332章 天山(三)第302章 事後(四)第316章 第一次西征案第14章 清澗山(一)第303章 南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