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授銜

鳳七年元月二十四日清晨,在中書省官署前面寬敞的經聚集了不少人,數以十萬計的江寧和附近百姓聚集在大道兩邊,江寧巡檢、駐軍派出了上萬人在大道兩邊維持秩序。

細川賴之穿上朝服,精心打扮了一番,在一位庶務員的引領下來到大道正臺左邊的觀禮臺,那裡已經聚集了上千人,均是來自高麗、琉球、越陳、占城、真臘、暹羅、三嶼、麻逸、老告的商人和官員。自從方國珍降附江南,南下的海路基本上就通了,南邊諸國的商人有的到慶元中轉,有的直接赴江南,所以江南的南洋諸國商人沒有三千也有兩千。這些人也都是經過一番精心打扮,穿上了自己民族的盛裝,五花八門的服飾看上去五顏六色。

細川賴之與這些人語言不通,能說得上話的十幾個高麗人又是互相瞪着眼睛,誰也不愛搭理誰。唯一能說得上話的就只有匆匆從劉家港趕來的山賀顯次郎。只是這人能有幸被邀請參加如此盛大的儀式,早就激動地前言不搭後語。細川賴之與他身份又懸殊,說了幾句話後便覺得無趣,於是轉而觀察起周圍的情景。

正臺、兩邊觀禮臺和周圍的建築物上插滿了紅旗,飄動的紅色旗幟如同無數在寒風中怒放的火焰。而大道上聚集的百姓們非常安靜,他們正在期待着儀式的進行。大道邊上負責維持秩序的巡檢和駐軍軍士們手持兵器,神情肅穆,站立在自己的崗位上如同一個個木樁子一樣,整齊地佈滿了每一個地方。

快到時間了,觀禮臺後面涌來了數百人,他們都是準備被授銜的軍官將領。細川賴之很快就看到了熟人,俞通海和陳孝林。在細川賴之殷切地招呼下,兩人帶着一個將領走了過來。

只見他們三人着截然不同,俞通海和陳孝林身穿一身貼身的藏青色大衣頭戴着一頂別緻的藏青色軍帽。這軍帽是棉布製成的,不過被裡面的骨架襯出了一個形狀。頂面呈圓形,比頭大,然後收縮至頭頂部變成了一個圓筒形,外面襯了一圈紅色邊。前面是短黑色帽檐,呈鴨舌狀,似乎是牛角製成的,上面用紅色繡了一圈花紋。帽檐上方是一個金屬製作的帽徽,紅色正在展翅的鳳凰,下面的爪子一邊抓住一支槍邊抓住一個細川在光榮號見過的船舵輪。而帽徽上面的帽沿向上微翹。如果還有穿越人士的話,他會驚奇地發現這個帽子大部分吸取了二戰德軍的樣式,不過更多了些細節裝飾。

從衣服上而論,俞通海比;孝林要精緻。他們同是到膝蓋的大衣,腰部兩邊各有一個斜口袋,上面沒有口袋,只是右邊心口處有一個金屬的小牌,一個扁平型非常漂亮的帆船。銅製的雙排扣子格外顯眼。袖子上都有三圈紅色條紋,肩膀兩邊各有一個紅色的肩章。而俞通海是大翻領出的部分全是紅色,兩個領角還用金黃色的線繡出兩個花紋。陳孝林就只有中翻領,而且顏色依然是藏青色,不過領角也繡了花紋。裡面是到脖子的呢絨上衣,也是藏青色,釦子扣得非常嚴實,衣領上有兩個淺黃底的小領章,上面繡着紅色花紋。

第三個細之不認識的人他的衣裝卻有些不同。他的軍帽、大衣、上衣樣式與俞通海相同,只是顏色不同,他所穿的衣服顏色幾乎接近灰褐色。而軍帽上的帽徽也有不同只浴火鳳凰的左爪子抓的是槍,右爪子卻抓的是盾牌。他心口上卻是一個扁平的火炮面交叉着兩支火槍。

“細川:下,這位是陸軍少將鄧友德。”俞通海笑着介紹道。

“少閣下你好!很榮幸能見到你。”細川賴之客氣地說道。

鄧友德笑着點了點頭答道:“細川閣下。迎你來到江南。”說罷便不再言語了。此次陸軍授銜。授中將地僅五人。第一個是劉浩然地軍事幕僚長-馮國用餘四人便是資格最老。戰功最顯赫地定遠四名將-丁德興、傅友德、常遇春和馮國勝。鄧友德戰功顯著次於四大名將。可是資歷尚淺以只能與華雲龍、花雲等人被授少將。

遇上這麼一個冷麪將軍。川賴之也不好多說什麼只得與俞通海、陳孝林搭訕了幾句。這時一位軍官走了過來敬了帽檐軍禮道:“三位長官。時間快到了。”

細川賴之注意看了一下。這位軍官也是一身褐色軍大衣。翻領更小。不過腰間繫了一根寬皮帶。還有一條細皮帶從右肩挎到腰間皮帶。左邊配有一把劍。而紅色肩章上則點綴了三粒銀色地三角星。根據他剛纔與俞通海地談話瞭解。這應該是一位陸軍上尉。

俞通海三人打了一聲招呼便跟着上尉走向正臺。不一會。大道上地百姓發出一陣歡呼聲。而觀禮臺地人紛紛站起身來。細川賴之隨着站起身向右看去。只見一行人走上了正臺。最前面地一

與鄧友德相似地軍大衣。不過他地衣服看上去更加精、衣領、袖口上地花紋都是金色繡制。

“是大丞相殿下。”山賀顯次郎激動地說道。

只見劉浩然站在正臺上,揮手向大道上的百姓示意,而數十萬百姓則以驚天動地的歡呼聲迴應。過了一會,劉浩然又向左右觀禮臺的貴賓揮手示意,衆人紛紛彎腰鞠躬以示回禮。

首先進行的是授銜儀式,馮國用、丁德興、傅友德、常遇春、馮國勝、俞廷玉六人首先走上臺,劉浩然爲他們肩章上扣上兩顆金色的五角星,接着是俞通海、廖永忠、廖永安、鄧友德、華雲龍、花雲、趙德勝、胡海、胡大海等二十幾人依次走上去,劉浩然爲他們在肩章上扣上一顆金色的五角星。

接下來的陸海軍大校和上校授銜則由陸軍部尚書劉基和海軍部尚書俞廷玉爲他們授予,他們的軍銜標識則是一顆顆銀色的梅花星。這一批人有兩三百人,所以只是選了五六十個功勳顯著的做爲代表。不過在細川賴之看來,身穿一身朝服的劉基在這些軍服中顯得有點不倫不類,格外礙眼。

不過一切都非利,接下來便是激動人心的閱兵式。

隨着兩聲炮響,所有的人站立起來。首先沿着大街走過來的是戰鼓手方陣,五百名戰鼓手敲打着橫在腰間的戰鼓隆而來。有節奏的鼓聲隨着腳步徐徐而來,在這能敲徹心底的戰鼓聲中,所有的人都不由自主地挺直了胸膛。

戰鼓隊過便是長矛方陣,如林的長矛,整齊地沿着大道而來,每一根長矛都是那麼筆直,直刺雲天。這個曾經縱橫江南,讓元軍、陳漢、張士誠等勢力聞風喪膽的精兵又一次展現在衆人的面前。沉重腳步隨着鼓聲步步向前,將士們緊握着長矛,臉朝向正臺身上的輕甲嘩嘩作響,如同交響樂中輕輕的伴奏,而一股肅殺之氣迎面撲來。

長矛過後便是騎兵方陣。五百騎兵手持帶着三角旗的長槍,策動着坐騎小跑而來。馬蹄敲打在大道地面上如同敲響的戰鼓。騎兵和戰馬都是精神抖數,隨着馬匹的跑動,長槍和它上面的三角旗、馬鞍上的箭筒和配弓、騎兵腰間的馬刀都隨之而動。

騎過後有一長段空閒,大道上空無一人。百姓們和觀禮臺上的人都不明就裡,不過細川賴之注意到,正臺後面來了一羣人他們身穿軍服大衣,手裡拿着的東西看上去像樂器,有鼓,有銅光閃閃的長筒,大小長短不一,甚至有的是彎曲的,有比一般笛子更長的銅笛,有銅製的~,還有的拿着鈸之類的樂曲。

見過世面的山賀顯次郎在旁邊介紹,那銅光閃閃的長筒是長號說西方大秦國(羅馬)時代就出現過,在軍中使用知怎麼被江南仿製出來了,而且還增加了許多變形。

這些人站成整齊的隊形,前面的一人手一揮,樂聲驟然響起。這是一首氣勢無比恢宏,讓人情不自禁地熱血沸騰樂曲。

隨着樂聲響起道上走來三個軍人,他們一個身穿陸軍軍官軍服個身穿海軍軍官軍服,拱衛着中間手持一面大旗的軍官。這面紅色的大旗正中間是一個展翅的金色浴火鳳凰。

三人在樂曲聲中邁着整齊的步伐出的軍靴每步都都是那麼寬。在他們後面十米是一個軍旗方陣,數百面軍旗被軍官手持着走了過來面軍旗都大同小異,主體是浴火鳳凰,只是在下面多了些裝飾,有的是一把火槍,有的是一面盾,有的是一道海浪,有的是一門火炮,有的是一匹奔馬。

當軍旗行至正臺,所有的軍官將領都肅穆地舉起手,行帽檐軍禮,而站崗的巡檢和軍士們都拔出佩刀,舉着胸前,向軍旗致敬。

軍旗隊過後,雄壯的樂曲繼續奏響着,大道上走過一隊身穿紅色軍服,頭戴短帽檐翻毛直立帽的軍士,他們正是大內親軍。他們手持上了刺刀的滑膛槍,端握在右邊,邁着整齊的腳步走了過來。閃着寒光的刺刀如林般整齊,震懾着每一個人的心靈深處。而這些軍士隨着雄壯的樂曲,高昂着頭走了過來,到正臺時,前面領隊的三名軍官拔出佩劍倚在右臂上,並全體向右看齊。

高昂的頭顱充滿了驕傲,樸實的臉充滿了堅毅和自信,他們上身不動,兩條腿踢動着軍靴邁步在大道上,發出整齊而肅殺的腳步聲。

三隊大內親軍過後便是普通陸軍。經過一段時間的擴張,大內親軍已經裝備了十個團,所以劉浩然開始裝備普通陸軍,現在已經完成了六個常備步兵團的換裝,這是他們第一次亮相。

常備步兵團的軍裝與大內親軍截然不同,他們的衣服更加簡潔,灰褐色軍裝,平頂軍帽,除了帽沿前面沒有突出之外其餘都差不多,看上去他們的帽子更加扁平,紅色的帽沿邊

顯目,而扎着的寬皮帶和斜挎的細皮帶讓他們顯得爽。

他們手持滑膛槍,隨着樂曲聲邁步走來,他們上身也不動,手臂由於持槍所以也沒有擺臂,他們的正步邁得很快,好像馬上就要趕到前線去一般意十足,所以上下洋溢的殺氣充滿了整個大道。他們也高昂着頭,但是與大內親軍不一樣的是在扁平有短帽檐的軍帽襯托下,他們顯得非常高傲和神氣,一種雄視天下誰堪敵手的氣勢從他們高昂的頭和堅毅的臉上散發出來。

三隊常備步兵團走過,檢閱儀式便結束了,由於海軍編制還比較混亂,所以這次也沒有拿出亮相了。衆人看得意猶未盡,但是劉浩然卻感到非常滿意。這只是一次嘗試,檢閱一下自己新式閱兵式的效果至於大規模的閱兵式至少要放到他登基稱帝或者誓師北伐的時候。

通過這次簡短檢閱,他發現效果還不錯,新式閱兵式更能展現定遠軍的威武氣勢。

但是劉浩然也看出了許多不足的地方,至少這次檢閱與他此前在另一個世界網上看到的蘇軍閱兵式相差甚遠。雖然中國的閱兵式也不錯,但是相比之下蘇軍的閱兵式更有殺氣,更充分展現了它強大的軍事力量。看來還要多加努力。

儀式的最後一項是齊唱劉浩然搗鼓出來的《勝利進行曲》,這首曲目也就是剛纔閱兵式時採用的曲子。當年劉浩然也曾經喜歡打《紅警3》,對裡面的主題曲是喜歡的不得了,曾經上網仔細研究過一番謂是記憶猶深。這次定軍歌,陸軍軍歌自然是那首傳唱已久的《熊熊烈火》,海軍則是那首俞通海知道的《海軍勝利曲》,但是還必須有一首總的軍歌,劉浩然思來想去,便定下這首曲子,並改名爲《勝利進行曲》,而且還根據現在的情況對歌詞進行的修改。

待到五百身穿軍服的合唱團待位之後,樂曲又一次奏響,隨着旋律壯的男聲也齊聲唱響:“軍歌多亮,紅旗在飄揚巍峨崑崙到那海洋,這就是我們偉大的祖國,榮光射萬丈,照耀天下。將士們齊步,勇敢向前進着勝利,勇敢去戰鬥紅色旗幟高高升起,建立偉大的新中華!鮮血所締造們來建設,在那戰鬥的烽火中誕生就是我們偉大的祖國!團結於一心,堅定如鋼鐵。將士們齊步,勇敢向前進,捍衛着勝利,勇敢去戰鬥,要讓紅色旗幟高高升起,建立偉大的新中華!萬歲-萬歲!!!勝利聖火傳承千秋萬代,爲復興偉大中華而戰鬥,這就是我們偉大的祖國!潰敵於千里,強大無人敵。將士們齊步,勇敢向前進,捍衛着勝利,勇敢去戰鬥,要讓紅色旗幟高高升起,建立偉大的新中華!萬歲-萬歲-天佑中華!!!”

開始是合唱團在唱,接着是正臺上的軍官將領們合唱,不一會大道上的百姓們也跟着唱了起來,最後連觀禮臺上的貴賓也不由自主地跟着唱起來。這首歌曲太雄壯恢宏了,它不由自主地讓你恨不得使盡全身力氣吼出來,它更能讓你感受到那萬衆一心,勢不可擋的氣勢。唱到最後,不少百姓的眼淚悄然地流落在臉上,但是他們顧不得這麼多,歌曲一畢,他們在那裡跳躍着,揮着手歡呼着。他們從來沒有過這種感覺,國家這個名字今天是如此的親近和讓人自豪,他們感受到國家的偉大,也感受到作爲這個國家一員應該擁有的自信。在這一刻,他們深深意識到,自己不僅是一個人,而是這個偉大國家萬萬千千的一員,你爲這個國家增添榮耀,這個國家也會帶來幸福和安寧。而這一切都是站在正臺上微笑揮手的丞相所帶來的,想到這裡,所有的人都情不自禁地向劉浩然拼命地揮手歡呼,但是他們又不知道講些什麼來表達自己的心情,只是用“萬歲”這個詞來代表一切。

細川賴之默默地看着這一切,看着同樣作爲日本人,卻和普通江南百姓一樣向劉浩然歡呼萬歲的山賀顯次郎,心裡卻是驚濤駭浪,也許他今天正好見證了一個偉大國家和民族復興崛起的歷史時刻。而這個古老國家的崛起與以前大不一樣,這一次它擁有了三項前所未有的武器-鋼鐵、火藥和信念,正因爲如此,它這次崛起不僅在東方引起巨大的波瀾,還會影響着整個天下。

看着那些熱淚滿眶的江南百姓,那些滿目敬仰和忠誠的將士,那些滿是畏懼的貴賓,還有那個莫名其妙流着眼淚的山賀顯次郎,細川賴之突然明白了他在邸報上看到過的劉浩然曾經說過的一句話:“你給予百姓多少便能收穫多少。”

wWw..coM

第202章 第一個五年計劃草案第188章 制蓬峨第81章 千里尋夫第230章 羅貫中第69章 當塗血戰(二)第101章 安豐事件(一)第134章 南平(二)第221章 禮部尚書胡惟庸第205章 漠北風雲第58章 火槍與火炮(二)第250章 四國之亂(二)第309章 戰旗半掩越金山(一)第286章 錫蘭洋,我們的洋(三)第199章 宮內第113章 中樞(四)第336章 西安第157章 御前會議第285章 錫蘭洋,我們的洋(二)第122章 宋日關係第47章 西線新動向第204章 擴廓帖木兒(二)第126章 朱元璋的音訊第十章第22章 生猛的張士誠第223章 伐蜀(一)第327章 吹響號角(二)第202章 第一個五年計劃草案第65章 陳友諒的野望第314章 黃沙漫漫掩古道(二)第201章 修改第一個五年計劃第332章 天山(三)第175章 入大都第46章 方國珍第十章第27章 取太平第326章 吹響號角第333章 誰輸誰贏?(一)第299章 事後第276章 出巡之回京第106章 武昌(二)第300章 事後(二)第37章 戰東南(三)第179章 春夏第32章 取江寧第39章 我們和了吧第151章 花落誰家第29章 殲滅水師第112章 中樞(三)第74章 當塗城外(一)第50章 氣節第16章 清澗山(三)第174章 孔廟與北方士族(二)第149章 李成桂的抉擇第291章 鬥(二)第284章 嚴守慎(二)第142章 賽繆爾(三)第166章 陳氏兄弟(五)第27章 取太平第159章 山東之戰第94章 張定邊(二)第325章 在那遙遠的地方(三)第228章 海外戰略第35章 戰東南(一)第37章 戰東南(三)第31章 再戰(二)第338章 權利與責任第323章 在那遙遠的地方第283章 嚴守慎第173章 孔廟與北方士族(一)第135章 列維希(一)第43章 有女秦羅(一)第74章 當塗城外(一)第268章 出巡之刺客事件第333章 誰輸誰贏?(一)第102章 中樞(二)第8章 憐我世人憂患實多第226章 陳孝閔(二)第315章 黃沙漫漫掩古道(三)第328章 華麗的初戰(一)第91章 科舉、國考(二)第98章 最後一戰(二)第31章 再戰(二)第301章 事後(三)第20章 目標滁州(二)第113章 中樞(四)第123章 當務之急第170章 石嶺關戰役(二)第17章 定遠城外第313章 黃沙漫漫掩古道第94章 張定邊(二)第189章 外籍軍團第65章 陳友諒的野望第104章 安豐事件(四)第229章 阿瓦國第221章 禮部尚書胡惟庸第286章 錫蘭洋,我們的洋(三)第170章 石嶺關戰役(二)第177章 暴雪行動(二)第100章 最後一戰(四)第215章 天子之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