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東遼的終結(上)

高俊並沒有感覺自己被碾碎,此時河北大軍已經休整完畢,分作數路集中在太行山東麓各處,隨時準備翻越山嶺進入河東戰場,他已經派出數十上百的偵察騎兵到處巡視,儘可能的探聽敵軍聲勢。現如今形勢已經向有利方面轉化,決戰的條件正在日漸成熟,高俊不斷派出信使向西,探尋潘正的情況,希望儘早完成協同作戰。

而在遼東,漫天飛雪的山嶺之間,殷紅的血染紅了地面,敵我騎兵呼嘯着往來奔馳,一隊又一隊青藍色的旗幟倒下,黑紅色的大旗逐步佔據了山谷要道,將敵軍分做數段,兩側山嶺上的步兵停止放箭,衝下山來消滅敵人。

耶律留哥心痛至極,此時在山谷裡被包圍的是他麾下精銳軍馬四千餘人,個個都是身披重鎧、弓馬嫺熟的契丹好漢,是東遼的立國之本。可是他卻輕信統山奴的鬼話,率領騎兵深入遼中腹地,想要帶回二十萬契丹同胞,結果慘遭孫庭埋伏,契丹男兒的血在這一天要流盡了呀!

可是心痛又能有什麼用呢?戰場形勢已經非常明顯了,孫庭和張惠下了血本,動員了全部騎兵以及海量的步兵,又佔據了有利的地理條件,縱然契丹人強悍如鐵,也經不住光軍重錘一輪又一輪的錘擊。

當然,契丹騎兵的驍勇善戰也給孫張二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即便陷入絕境,這些勇猛的草原硬漢也沒有放棄希望,迅速各自結成小股,敢殺敢衝,甚至擊潰了幾隻過於冒進的光軍步兵,迫使其逃回本陣。

一部分契丹騎兵因此得了空子,數百人就要衝出山谷,但是就在這時,谷口處又衝過來一羣迅猛的騎兵,人人都穿着光軍的盔甲,打的旗子是一對鹿角,雖然胯下是瘦小的蒙古馬,但是其強悍勇猛的氣質絲毫不落下風,高呼着孫庭聽不懂的戰號,狠狠的與即將逃生的契丹騎兵撞在一起,契丹人居然漸漸又被壓回了山谷之中。

“這些人是張惠招納的女真別部,生活在茂密的樹林當中,能騎馬,但主要還是養鹿爲生,大多擅長弓箭,說的話接近女真語。他們的後代被稱爲鄂倫春人。

清人評價鄂倫春“驍勇冠絕林中”,配上光軍的好裝備,鄂倫春騎兵發揮出驚人的實力,打的契丹人連連後退。

被壓制在山谷中的契丹騎兵,還在絕望的抵抗着,而一輪又一輪的重拳砸在他們的隊伍裡,一羣驍勇的光軍步兵在隊友們的掩護下突入陣中,他們使用長槍的比例更少,大部分士兵用的是粗重的大木棍,直接照着戰馬的腦袋招呼,這羣勇士突入陣中,契丹騎兵紛紛避走,隊伍一下子更加破裂,其他各部光軍步兵趁機一擁而上。

“這羣人又是何人,看樣子也頗爲驍勇。”

“這羣人生活在混同江那邊,以捕魚爲生,以船爲家,以魚皮爲衣,故而周邊各部都叫他們魚皮部,本朝設置那乃猛安統帥其人,他們也自稱爲那乃人,也叫赫哲人。”

“你在上京路還真是招到了不少奇人異士。”

“說起來還真是,我此番到混同江才知道,內地竟然有着許多部族,中原人不能識之,總目爲女真,其實風俗語言殊異,長白山編戶齊民的女真百姓也多不以其人爲女真人。但是國朝將之編爲千戶百戶,設官治理之,這一天又確實與女真百姓無異。”

戰場的情況比較輕鬆,所以兩個人還有心情說說笑笑,一面面的旗幟正在向前推進,其中有不少是張惠招納的各族步兵,有兀的改人,有吉里迷人,有骨嵬人,有打鹿人,有魚皮那乃,也有北山野人,各部族出色的獵手和勇猛的戰士幾乎都被招納進軍隊,這些勇敢的士兵再加上配備好的精良制式盔甲,果然在戰場上起到了奇效。

人數有利,位置有利,士氣也有利,耶律留哥再無回天之力,眼看着士兵一排排的被砍倒,不少人已經徹底崩潰,舉手投降,敵軍牢牢的圍住了山谷,再無逃出生天的可能,軍心士氣的徹底崩盤就在一瞬間了。

“天亡我也!”耶律留哥拔出劍來:“只恨我少謀輕信,葬送許多契丹勇士,自此大遼再無恢復之可能,我愧對契丹列祖列宗,死後也無顏見契丹百姓。”說罷,用袖子遮住臉,然後揮劍猛的一按。

耶律留哥一死,契丹人的士氣徹底崩盤,殘餘的千八百名契丹士兵終於跪地投降,勝利的歡呼聲震動山谷。

但是出乎意料的事情很快就來了,就在這個時候,遠處的大地響起了震動之聲,又是青藍色的旗幟迎風飄揚,孫張二人大驚,難道耶律留哥還留有後手?既然如此,他抹脖子幹什麼?

不過問題隨後得到了解答,衝過來的並非是東遼的軍隊,而是在千山中的後遼部衆,這些堅持契丹獨立,既不願意臣服蒙古也不願意臣服金朝和高麗的猛士們不知從哪得知的消息,已經率軍來營救耶律留哥了。

這戰鬥比對付耶律留哥還要難,後遼拒絕臣服任何一個強大的勢力,堅持獨立恢復遼朝,這麼一幫二桿子戰鬥意志和生存能力都是驚人的高。他們直接衝進山谷,把隊形散亂的光軍擊破十三陣,幾乎捅了個對穿。

剛纔已經跪地請降的契丹士兵們立刻會意,趕緊爬起來就地尋找兵器,然後翻身再上戰馬,嚎叫着和後遼的契丹同胞們一起衝鋒,準備殺出一條血路來。

遼東方面騎兵的統帥是齊昭,他一直擔任預備隊,早已心癢難耐,一看到大旗落下,又見陣中形勢已經極度危急,知道這是騎兵大顯身手的時刻了,立刻撒開四蹄,高舉長槍:“全軍士兵跟我走,鶴翼陣直接迎擊!”

一陣清脆的鈴鐺聲響了起來,齊昭依舊按照老習慣在戰馬上掛了七個鈴鐺,那可真是拉風至極,一下子就把敵軍的注意力都吸引到了正面,這名白馬勇將挺槍直接衝入契丹陣中,左突右閃,一連挑下來三名敵軍。

高大勇壯的漢軍騎兵們加入戰鬥果然使得契丹人爲之一頓,他們剛纔雖然所向披靡,但連續擊破光軍十三陣還是花費了不少力氣的,就在這時,反應過來的光軍步兵們罵罵咧咧的重新抓起武器,繼續勇猛戰鬥。

第十章 抹不去的污點(下)第二十四章 四海一心:決戰的最高戰略(下)第二十三章 吹不散的悲怮(上)第五章 柳暗花明(上)第十九章 凱歌雍雍(上)第十二章 持續改善民生(下)第十九章 血策(上)第十五章 合(上)第二十一章 糧倉劫營戰(上)第十四章 東風惡(下)第二十二章 反擊贊州(下)第二十三章 天蒼蒼(上)第三章 青萍之末第二章 金蓮川(下)第十八章 從天之義:手把手教你帶節奏(下)第五章 東與西(上)第九章 血酬(上)第十三章 成敗瞬間判若雲泥(上)第十六章 蔓纏藤絆(下)第十四章 小鷹原(下)第二十二章 獨行劍再現淮陰郡(下)第三章 伏(上)第二十二章 血紅色的曙光(下)第十五章 左翼壘(上)第十七章 潘彥真的詢問(上)第十四章 于闐的遺民(下)第十五章 同甘苦,共生死(上)第四章 厲兵秣馬(下)第十六章 合(下)第二十一章 覺醒的巨人(上)第十六章 在穩當可靠的基礎上,爭取一切可能的勝利(下)第二十四章 刑事法令(下)第五章 溫迪罕僧虔(上)第八章 風蕭蕭(下)第十一章 高城落日隱悲茄(上)第二十二章 住房(下)第十五章 亂紛紛(上)第一章 自願的陷阱(上)第二十四章 降霹靂高俊申天罰,上和書嚴實求苟且(下)第十八章 再度交兵,反敗爲勝(下)第六章 抹不去的信念(下)第四章 步兵(下)第十三章 妥協(上)第二章 殷有禎(下)第十七章 故(上)第十三章 喚醒勇虎(上)第十章 後遼的陷阱(下)第一章 說不出的話語(上)第八章 鑄爐(下)第十章 戰地風來草木腥(下)第十八章 新顏換(下)第十章 聚義宿遷縣(下)第二十三章 行六部(上)第二十四章 魯南根據地的最後一戰(下)第二十四章 天地無路,忠義無法(下)第一章 混戰泰西(上)第二十四章 血冤(下)第二章 肇端易州靖安民(下)第十七章 三軍大呼陰山動(上)第六章 勸?恨?歸(下)第十八章 血雨腥風(下)第八章 陰差陽錯(下)第五章 溫迪罕僧虔(上)第二十一章 以膳代兵高太尉(上)尾聲第五章 大興府(上)第十四章 小鷹原(下)第七章 憧憬的災民(上)第九章 暗流如潮涌(上)第三章 雅俗共賞:元好問改良文藝(上)第二十章 元好問的任務(下)第十二章 鄭昭先兩覲見聖主(下)第十一章 人(上)第一章 詩人高唱而至(上)第二十二章 戰(下)第四章 忍耐不是壞事(下)第十七章 天理昭昭(上)第二十三章 生活對正義沒有憐憫!(上)第九章 血酬(上)第二十二章 金朝的陰謀(下)第一章 風雲斷,日月昏(上)第十六章 漢人們的陰謀()下第一章 攻與防(上)第三章 金麥(上)第一章 詩人高唱而至(上)第十四章 村莊(下)第二十四章 行六部(下)第二十一章 文資與武職(上)第四章 休假法令(下)第十八章 十面埋伏大將名(下)第十七章 勢不可擋的尖刀(上)第十四章 也古(下)第十四章 橫刀立馬英雄膽(下)第五章 一日之差,百年之愧(上)第二十二章 血情(下)第二十二章 總有一天我的謎底會揭開(下)第九章 弓騎兵(上)第十一章 麥田伏擊戰(上)第二十二章 獨行劍再現淮陰郡(下)第八章 陰差陽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