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攻與防(上)

硝煙散去,殘陽如血。霍州好義寶的殘垣斷壁之上,到處都是戰爭的痕跡,刀劍弓矢留下的點點鑿痕,以及飛上去的片片污血,無不宣示着在過去幾天這座山寨經歷過怎樣殘酷的戰鬥。

“移剌阿里合,如今你已兵敗,我們主帥念你是個好男子,投降吧!”

“阿里合,你也是契丹人,不要爲女真人賣命了,投降吧,我們不殺你!”

但是,面向這些人的那名將領卻只是整理了一下被鮮血浸透的衣甲:“我有死無貳!”

蒙古人嘆了口氣,這種情況他們見得多了,在河東地區山嶺上堅守的那些堡壘裡並不缺乏這樣的忠誠義士,但他們每個人的力量都很單薄,很容易被蒙古人各個擊破。

問題是,金朝沒有一位有號召力的統帥能夠廣泛協調散佈在河東各處崇山峻嶺的忠義之士,把他們集結成一支有威脅的力量,把蒙古人趕出去。

弓箭手們麻木的張弓搭箭,阿里合也知道自己大限已到,面向南方,站在一堵石牆前,隨後就是箭羽破空的聲音。

“阿里合不投降,你也不投降嗎?”木華黎掃了一眼身旁那個被五花大綁的人,這個人同樣盔甲散亂,鬚髮都有被燒焦的痕跡,斜着一雙血紅的眼睛。

這是寶昌軍節度副使孫祖湯,聽到木華黎的話,他也只是從鼻孔重重的哼了一聲。”

“我聽說你也是讀書人,現如今也克蒙古兀魯思要治理河東,也離不開你這樣的人才,這點你可要考慮清楚。”

但是孫祖湯一點反應都沒有,幾名面無表情的士兵把他拽了下去,大刀一揮,人頭落地。

雖然攻克了好義堡這座險峻要塞,木華黎卻並沒有開心的意思,平定州還沒有拿下,東勝也有人在堅守,目前在河東地區星星點點有不下十一二座這樣的堡壘要塞,有些甚至處於咽喉重地,讓蒙古人不得不分散出大量的兵力去攻打這些地方。

中條山大捷之後,蒙古人確實吃下了河東,但吃的一直不乾淨,這是中原第一形勝要地不是那麼好完全佔領的。

現如今,雖然蒙古已經痛失河北,但只要能保住河東,就始終掌握着戰場的主動權,熬過這一陣,稍微恢復實力之後,以鐵甲再向東出山,橫掃河北易如反掌。

已經在高俊手上吃過虧的木華黎因此也不與敵軍進行大規模決戰,恰恰相反,他十分謹慎的佈置兵力,確保河東萬無一失,讓高俊出出風頭也無所謂,只要不讓他拿下河東,勝利終究還是蒙古人的。

所以這段時間以來,蒙古人一反以前的做法,開始拼命加固各處堡壘城池,並且在險要的山地徵發漢人工匠修建城寨,十步一崗,五步一哨,逢山必有寨,逢水必有關,在太原平陽兩座大城積蓄了大量糧食,又橫掃霍州周邊,確保兩座城市之間消息通暢,只求能夠熬過高俊的進攻。

但現如今太行山不掌握在蒙古人手裡,卻已經是高俊的囊中之物,原本在山上的各路義軍已經紛紛改旗易幟,高俊已經開始派兵試探河東各處城池,觀察蒙古人的虛實,準備進一步進攻。根據木華黎所瞭解到的消息,光軍已經兵分四路,把守太行山之間的各個陘道,準備向西進發,高俊本人率領大軍屯駐於威州,準備過井陘關。

“太行山是橫亙的一道城牆,但這城牆上也有幾處缺口,也就是我軍現在正在聚集的陘道,對面是河東山地,以及太原、平陽、大同三大盆地,以及潞州、上黨等谷地。

我軍要步步爲營,避免給敵軍抄後的機會,這裡山地崎嶇,本不適合騎兵往來縱橫,只要我們佔領各個山頭,小心不要冒進,就不會給敵軍輕騎機會。”在戰前的指揮會議上,高俊給將領們做下佈置:“我以前講過闕與之戰的故事,也就是說,狹路相逢勇者勝,河東的地理條件限制了奇謀詭計的發揮,雙方就是要比誰的拳頭硬。

現如今,敵軍不可能不死守河東,而我軍的趨勢也是必須拿下河東,敵人對這次決戰也是有心理準備的,但他們的實際準備卻並不多。這次戰役打的不是突然性,打的不是陰謀詭計,打的也不是我和木華黎下象棋,而是要看各位的本事,各位手下的指揮、軍使的本事,看每個大頭兵的本事。

論起步兵對敵,我軍步兵已經訓練了十年,英勇勇冠天下;敵軍派騎兵騎兵,我軍現在的騎兵也絲毫不遜色,還有紅杆兵,噴火槍,突火槍等兵器,任憑他蒙古人如何驍勇,也是難以施展;敵軍雖然設下重重山寨,我軍有火炮助陣,任憑他是何等堅城,都不是我軍炮兵的對手;若要持久持久,敵軍只不過掌握河東一地,還因暴虐無道,致使義軍輩出,就算他挖地三尺,能搜刮出幾鬥糧?我軍自十年前就建立了完善的後勤,現如今山東河北均爲我有,又徵發民夫數萬,保證將軍糧送往前線,士兵後勤無憂;想要穿插包圍,搞些花樣,我軍早就建立了參軍系統,有多少參軍點是前後幫忙籌劃,諸位將領也早已信任這幹人等,愚者千慮必有一得,我軍營帳之中聚集了這麼多智者,自然面面俱到,恐怕敵人出的疏漏要比我們多;想比拼士氣,敵軍新遭大敗,士氣不定,我軍屢戰屢捷,又有刻骨仇恨在心,正是一雪前恥之境。天時,地利,人和,俱在我軍。!”

能夠指揮這樣一支強軍作戰,各位將領也是頗爲踊躍,就像高太尉說的那樣,河東之戰,比的不是妙算上的運籌帷幄,更多的是一線指揮上的機謀巧變和前線士兵的頑強發揮。

因此高俊的戰術也很簡單:一線平推,從太行山的各個陘道向西推進,分別佔領各處州縣,逐漸將敵軍趕往太原平陽兩個盆地,最終會師於這兩座城池之下,徹底殲滅敵軍。

“要不要率先拿下代州等地,封鎖戰場,就像之前咱們打真定府這樣。”

“這倒不用,河東是死生之地,我敢說,木華黎就算本人被困在太原府內,也絕對不會說抽出兵力北走逃避的,他就算死也是會死在河東。”高俊對這一點特別有自信。

第十二章 雪之進軍(下)第十五章 控扼膠東(上)第三章 遲疑(上)第二十二章 廣開言路:治國不靠奴才!(下)第十九章 縱馬嶺(上)第八章 血戰小清口(下)第十九章 允厥執中:先賢遺訓垂千古(上)第二十二章 獨行劍再現淮陰郡(下)第十六章 遍篩燕山:也古的防守策略(下)第八章 撤退與堅持(下)第十五章 在穩當可靠的基礎上,爭取一切可能的勝利(上)第七章 絕擊天勝(上)第二十四章 法?理?情(下)第二十二章 糧倉劫營戰(下)第十四章 魚(下)第二十章 溏濼磐石馮叔至(下)第十章 北院(下)第二章 山重水複(下)尾聲第十章 抹不去的污點(下)第二章 殺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下)第二十四章 飛狐壩(下)第十一章 嘆聲聲(上)第二章 劉家渡突襲戰(下)第五章 工廠(上)第十五章 漢人們的陰謀(上)第十二章 穆王何事不重來(下)第二章 船隊(下)第十一章 麥田伏擊戰(上)第八章 李敬齋的數學(下)第十四章 黑鴉與花帽(下)第十三章 邢州的結局(上)第十七章 十面埋伏大將名(上)第十章 巧用力叢氏奪睢陽,勢蓋天高俊再和議(下)第六章 貨物(下)第十三章 讓我們自以爲有共識(上)第七章 決戰朔方劉伯林(上)第十六章 愛恨河坊街(下)第二十四章 千萬人的復仇(下)第一章 孔元政的決心(上)第三章 雅俗共賞:元好問改良文藝(上)第十二章 掙不脫的束縛(下)第二章 通訊兵(下)第二章 交兵黃河岸(下)第十九章 波濤誓,山石銘(上)第三章 李驍奇(上)第十五章 苦?甜?怨(上)第十五章 黑暗時刻(上)第十五章 愛恨河坊街(上)第十四章 行軍法令(下)第四章 遲疑(下)第十三章 村莊(上)第九章 史彌遠弄權政事堂(上)第十六章 震驚的知府(下)第十章 鎬如雲,鍬如雨(下)第七章 西軍營(上)第二十章 上平西(下)第二十一章 馬(上)第十八章 十面埋伏大將名(下)第十七章 星轉鬥,駕回龍(上)第十四章 魚(下)第二十四章 上下同欲者勝!(下)第十六章 刀與銃(下)第六章 太平軍河北誓師,大救星辯說神人(下)第十七 跨戰線馮達獻良策,戰吳橋李銘立大功(上)第五章 和議成(上)第二十二章 獻州的收復(下)第十四章 橫刀立馬英雄膽(下)第十章 尋找道德,但別扔掉法律(下)第一章 數數鈔票永遠都比標籤少(上)第三章 高中(上)第一卷 殺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上)第四章 賈濟川提調忠義軍(下)第十七章 費運判掛印去淮南(上)第二十一章 洶涌澎湃的追擊(上)第一章 詩人高唱而至(上)第十二章 今與來(下)第十四章 百業興(下)第二十四章 上下同欲者勝!(下)第一章 必須注意經濟工作(上)第十章 沃州的援軍(下)第十五章 黑暗時刻(上)第十八章 閃電部隊在前進(下)第十五章第三章 獨騎能當百萬兵(上)第五章 東頭村(上)尾聲第十三章 三縣合討賊(上)第三章 事與願(上)第二十三章 天淨沙(上)第十七章 期待着一個幸運 和一個衝擊(上)第十三章 石橫鎮強攻戰(上)第十五章 控扼膠東(上)第四章 判?決?待第七章 東真的遺產(上)第四章 調五味諸將論敵策,布七路馮達調軍兵(下)第二十章 雲裡帝城雙鳳闕(下)第八章 戰與和(下)第二十三章 喋血玉津園(上)第十九章 決勝胥浦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