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太平軍河北誓師,大救星辯說神人(下)

讀完之後,軍樂隊在劉德的指揮下奏起婉轉的雅樂,以此來祭祀天地。

太牢和少牢都是現殺的,這讓高俊對古代的祭祀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也許就是在這樣血淋淋的過程中,人們纔會更加清晰的意識到他們祖先過的是怎樣的生活。在這一刻,公元一千多年的太平軍和他們數千年前爲血脈延續生存而每日都要進行最後一搏的祖先不期而遇。

盛滿鮮血的盤子到了高俊的手中,他端着還跳動的祭品放到祭壇前面,祭祀完天地之後,還要祭祀社稷諸神、名山大川、炎黃二帝、文武先賢。

正式結束之後,開始軍祭,高俊換上一身戎裝,汾陽王鎏金甲擦得閃閃發亮,高長恭寶劍在腰間熠熠生輝,高俊走上北面的祭臺,禡牙、禡馬、祭祀蚩尤、風伯雨師。

劉德揮舞着指揮旗,這次太平軍樂隊開始奏響雄壯的軍樂,全軍立刻來了精神。

在祭壇上的高俊閉上眼睛,在此刻,他真希望有那麼一個可以寄託的對象,讓他對之虔誠祈禱,保佑自己出擊得勝,重安天下。

但是,這樣的對象是不可能存在的,萬事只能靠太平軍自己來解決,讀完對風伯雨師的祭文,高俊走下臺來,齊州大普照寺的圓德法師、信德法師和龍門宮李志長道長走上前來,各自向高俊施禮。在此之前,他們各自帶着門下高足已經進行了長達七天的儀式,分別像北方真武勾陳大帝和多聞毗沙門天王請求保佑太平軍出擊得勝。

士兵們牽來青牛白馬,按照以往的流程,最後就要刑青牛白馬,立法約誓了。

力畜隊的士兵早就擦亮了刀子,正當他們要動手的時候,高俊卻突然上前走了幾步,讓他們先停手。

站在前排的將領們全都瞪大了眼睛,後面的士兵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但知道前面鬧哄哄起來,原來是高太尉暫停了儀式,發生了什麼?

“這樣不好,讓大家圍過來!”高俊大聲命令着,讓士兵們儘可能靠近,好在高俊雖然已年過而立,但畢竟在沙場打磨幾年,說話中氣十足。公使們散在軍中,大聲轉述高俊的話,雖然在高俊看來場面有點滑稽,但確實保證了全軍能夠聽清他的言語。

“自古以來,出征前必誓師獻祭,以求蒼天庇護,然而戰爭有勝有敗,爲何有人深受上天福佑,而另外一些人卻不被保護呢,莫不是這些人心不誠?”

將士們面面相覷,儘管祭祀神靈很重要,但大家早都在過去習慣了永遠相信高太尉的權威,因此此時此刻,他們也不由得有些懷疑。

“那是因爲他們拜錯了神仙!”

軍兵們全都哈哈大笑起來。

“這可不是說什麼笑話。”高俊正色對大家說:“天地仁人愛民,所以敬人即是敬天,重生即爲重神,天下蒼生即是神靈所繫。有些人暴虐害民,不知存恤,臨陣之前慌慌張張的焚香禱告,那豈能濟得事?只有平時軍民和諧,才能戰無不勝。”

這也是太平軍宣講的老道理了,但是此時此刻,大家卻都覺得這話說的有新意。

“咱們太平軍之所以舉旗成軍,一不爲門戶計,二不爲稻粱謀,只是因爲蒙古人殘虐害民,凌辱中原,所以才忿而舉兵,立誓救百姓於水火之中,前赴後繼,十年苦戰,如今纔有了出征北伐之機。大家說,我太平軍是不是仁人愛民的仁義之師!”

“是!”全軍將士無比自信的大聲喊出這個字,太平軍無論有過多少敗績,但始終可以自豪的說,他們在爲天下百姓謀出路。

“好啊,我軍既然歷來爲百姓謀事,此時就用不着以這些虛文縟節來取悅天地。馬,征戰之資,牛,耕耘之用,我們把這白馬青牛放回,讓他們去作戰,去耕田,去爲人民建功立業吧!”

三軍歡呼雷動,齊聲應允,高俊也想不到,從此以後,先是佯裝要殺牛馬,然後將之放生,竟然成了祭祀的新禮節。

趁熱打鐵,高俊站上祭臺:既然我軍是仁義之師,那就要有軍令約束,我在此立下五條誓文,與衆人約定:

一曰:臨陣之時,奮勇殺敵,軍令所下,必無違抗,能從否?”

“吾等願從!”

“二曰:秋毫無犯,令行禁止,不殺不掠,親善近人,能從否?”

“吾等願從!”

“三曰,雖親不避,雖仇不害,懲毖奸僞,掃清附逆,能從否?”

“吾等願從!”。

“四曰:上下一心,不生掣肘,永遵號令,不奉他命,能從否?”

“吾等願從!”

“五曰:言合於義,行合於禮,自礪自強,永懷仁信,能從否?”

“吾等願從,願從,願從!!!”

士兵們喊的不過癮,又大聲的一起呼喝起來,真是地動山搖,旗手們奮力的揮舞着大旗,樂隊也又開始了雄壯的演奏,高俊奮起右臂,大呼一聲:“全軍開拔!”

幾名騎兵從校場外面縱馬跑了進來,他們牽着長長的繩子,牽着一個衣甲散亂的俘虜。這個蒙古倒黴蛋是龔成親自帶隊捉來的,確保品質優良,可以用來完成誓師儀式。

此人很快就明白了太平軍要對他做什麼,頓時瑟瑟發抖的哭叫求饒起來,高俊一揮手,劊子手上去摁下此人,闊劍一舉,直接從腰間斬斷。

全軍從轅門出發向北,而那個倒黴蛋的上半身放在東面,下半身放在西面,全軍從其間穿過,這也是儀式最後的高潮。

騎兵們率先通過轅門,在其間可以看到山東騎兵代表性的花絛大槍,也能看到河北騎兵們慣用的鐵索長槍,騎兵們穿着各色服飾,打着各色旗幟,一個營又一個營的接連開拔。

每個營開拔前,在轅門的鼓手先鳴鼓一百聲,待到全軍都出,則又鳴鼓百下,隨後第二營再出發。

步兵們跟在他們後面,這些步兵同樣盔甲鮮明,號令嚴整,行進的隊伍像是刀裁一樣整齊。

一名最普通的太平軍軍兵的裝備包括:一頂鑄鐵全盔、一件帶披膊大札甲、胸前甲、以及抱肚、甲袢、護臂等盔甲附帶裝備、片甲鹿皮靴、蹀躞帶、長槍、橫刀、獸紋圓盾、長纓兩條、飯盒、磨刀石、打火石、鹽袋、糧袋、八事盒、針線包、驢一頭、鏟子、鐮刀、斧子、木桶等。

步兵平均兩人一匹馱馬,一人一個貼軍,幫助維持後勤流暢運轉,太平軍已經竭盡全力。

不過,開州太平軍的行動其實並不是整場戰役的開始,早在他們誓師出征的十天前,李銘就率先帶領部隊進行大規模的移動攻擊。

第二十四章 千萬人的復仇(下)第二十一章 血紅色的曙光(上)第十三章 喚醒勇虎(上)第十九章 溏濼磐石馮叔至(上)第五章 血戰房山兩元帥(上)第十二章 穆王何事不重來(下)第十二章 兵貴勝,不貴久(下)第二十二章 龍吟虎嘯一時發(下)第二章 殺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下)第二十一章 黑旗漫卷太平在(上)第十四章 嚇不退的計劃(下)第六章 突騎連營鳥不飛(下)第二十一章 洶涌澎湃的追擊(上)第二十一章 鄒乃濟(上)第五章 號角復,烽堠舉(上)尾聲第十七章 費運判掛印去淮南(上)第十章 史彌遠弄權政事堂(下)第五章 步兵進攻(上)第三章 雅俗共賞:元好問改良文藝(上)第一章 桃花盡日隨流水(上)第十二章 陸娘(下)第十九章 元好問的任務(上)第十三章 方向調整(上)尾聲第十四章 行軍法令(下)第二十三章 熱血灌開山河花(上)尾聲第二十章 節鎮(下)第二十三章 降霹靂高俊申天罰,上和書嚴實求苟且(上)第四章 三州野戰(下)第四章 礪氣桃源鎮(下)第十二章 持續改善民生(下)第二十三章 熱血灌開山河花(上)尾聲第二十四章 蛆(下)第十五章 叱吒灤河張實濟(上)第八章 前線吃緊,後方緊吃(下)第八章 風蕭蕭(下)第一章 武學(上)第五章 散兵(上)第十八章 閃電部隊在前進(下)第二十一章 龍吟虎嘯一時發(上)第十七章 費運判掛印去淮南(上)第十六章 愛恨河坊街(下)第八章 再動旌旗催陣鼓(下)第十一章 紀念柳充國(上)第十六章 左翼壘(下)第十章 牛馬(下)第十五章 遍篩燕山:也古的防守策略(上)第十二章 狂風過去孤梟啼(下)第十三章 狂夫瞿瞿(上)第三章 遲疑(上)第六章 貓(下)第二十三章 昨夜東風吹血腥(上)第六章 辛勞的家主(下)尾聲第十二章 致力公心:潘正的態度(下)第七章 關於暫時放棄沂州和保衛根據地的兩個文件(上)第十二章 共赴勝利(下)尾聲第二十二章 聚賢賓(下)第八章 血染邊關路(下)第四章 忙碌中又想起你 對我的若即若離(下)第二十三章 吹不散的悲怮(上)第一章 桃花盡日隨流水(上)第十七章 洺州的回擊(上)第十五章 愛恨河坊街(上)第十六章 控扼膠東(下)第四章 鎮州的酷暑(下)第十一章 陸娘(上)第十九章 衝鋒與後撤(上)第二章 武學(下)第十九章 衝鋒與後撤(上)第十章 李世昌遊說治軍,蒙古軍掣肘地道(下)第二十三章 喋血玉津園(上)第四章 身前身後事莫猜(下)第四章 衆將士灑淚別親,大本營圖畫中原(下)第二十一章 戰(上)第十章 欲涉者,待其定也(下)第六章 倍則分之(下)第十八章 我得則利,彼得亦利者,爲爭地(下)第十三章 在寬大機動中大量消滅敵人(上)第五章 走在情感與理智之間(上)第八章 無論你肯或不肯 我都選擇等(下)第二章 幸運與善良無關(下)第十八章 人生險阻艱難裡(下)第三章 賈濟川提調忠義軍(上)第二十一章 總有一天 我的謎底會揭開(上)第十二章 信念破滅的瞬間(下)第十一章 奮進的義軍(上)第二十三章 風雷還,雷霆破(上)第八章 尺素傳(下)第十五章 震驚的知府(上)第十七章 愛是無法解釋的死結(上)第五章 柳暗花明(上)第十五章 亂紛紛(上)第二十四章 天淨沙(下)第十一章 磨刀霍霍(上)第三章 忙碌中又想起你 對我的若即若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