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太平軍河北誓師,大救星辯說神人(上)

這話讓大家更加震驚了,固然馮達方面確實實力有所不足,但是最好的支援方法難道不是從海上把山東的部隊運往渤海灣新倉鎮一帶,直接從海上登陸支援馮達方面嗎?

“夏季豐水季節,想要進行大規模的登陸很困難,所以反而不如讓李銘參與這場支援,馮達李銘兩軍合力,首先攻打真定府,掐斷敵軍後方要道,然後控制漳河、滹沱河,阻止蒙古大部人馬進入河北平原。而太平軍主力部隊則要在這期間行動,運用太平軍在速度和戰鬥力上的雙重優勢,儘快瓦解河北南部的敵軍各大兵團,達成戰役勝利。”

將領們這才明白高俊是什麼意思,但爭論並未停止,這一仗能打贏,大家都不懷疑,但是,高俊想達成一個殲滅敵軍主要兵團的大勝,而大部分將領則想贏得穩一點,吃掉嚴實等人就算完事,佔據大名、彰德就算勝利。

“大家都要清醒一點,再過幾個月就是冬季了,屆時蒙古騎兵南下,咱們佔據的這幾個州還不是要吐出來!全軍上下要統一認識,一定要有大打殲滅戰的氣勢!”高俊在這個時候並不由着大家,太平軍過去從來沒有規劃過如此宏大的戰役,難免軍官們都會感覺有些擔憂,此時一定要克服怯懦心理,相信太平軍本身實力的巨大增長。

戰役規劃很快通過,太平軍各部隊休假的軍官們也漸次回來,重新投入到了最後幾天的準備當中,其他各部門也拼盡全力,做宣傳,做物資準備,做戰前動員,做後方工作,做外交。

刑政府現在已經開始對郵件進行監控,並且在根據地設立書信檢查制度,郵政人員有權利打開私人信件進行檢查,阻止敵軍間諜和怠惰落後分子傳遞厭戰思想。

對重點人物當然要重點監控,根據報告,王若虛給開封已經遞去了不少報告,對太平軍現在的動向有着非常切實的描述,並嚴正的指出,太平軍的八一宣言是與朝廷爭正統,非人臣所應爲。

對於開封朝廷的想法,高俊現在並不關心——完顏珣過去一段時間沒有對高俊開戰的意思,現在就算想調轉槍口對高俊下手,也得花幾個月的時間去準備,到那個時候,高俊基本上已經打完決戰。

八月底的時候,那些鼻子最不靈敏的人也能嗅出決戰的意味來了,與高俊毗鄰的各州縣蒙古守將們紛紛向木華黎彙報情況,並要求增加守備,甚至先對高俊發動襲擊。

但是已經來不及了,蒙古軍隊現在集中在太原一線,正準備繼續南下平陽等地,當木華黎得知高俊要發動大戰的時候,才意識到過往他一直對高俊這個人的認識有些模糊。

仔細想來,高俊一步一步都是在爲爭天下做準備,他不是簡簡單單的一個猛將,也不是普普通通的一方軍閥,他一直有自己的目的,並且相當有耐心的爲之行動,直到現在,木華黎才發現他依舊小看了高俊,尤其輕視了此人的胃口。

不過,雖然主力兵團被木華黎帶到了河東,但留守在河北的蒙古軍隊依舊力量強大,各路軍隊加起來依舊有十多萬的兵力。

但是,這支強大的軍隊卻缺乏一個足夠有威信的指揮官,這是讓木華黎一直頭疼的事情。他手下有不少能征慣戰的將領,但是大多資歷威望不足以統率這麼巨大的一支軍隊,也不足以讓那些割據一方的世侯們俯首聽命。

幫助木華黎解決這個問題的是合撒爾親王,鐵木真統一蒙古之後,其實對兄弟子侄的封賞並不豐厚,甚至還不如跟隨自己的心腹將領。這也是蒙古雖然實行分封,但大權始終集中在成吉思汗手中的原因之一。合撒爾受封不多,但他畢竟地位崇高,屢建功勳,能夠服衆。

得知木華黎處境艱難之後,親王立刻從真定府趕往太原,兩人商議之後,決定以木華黎之弟帶孫爲大將,鎮守太原,攸興哥和石抹也先二人輔佐之,而合撒爾親王爲他們做後盾。木華黎立刻趕赴河北,指揮河北各軍作戰。

所有的人都覺得有些不對勁,因爲這個指揮機構實在是太不“蒙古”了,上帝只有一副面孔,只有魔鬼才長着兩個腦袋。

木華黎感到心力憔悴,他越來越指揮不動這些尾大不掉的世侯勢力了,自從史天澤合門被滅,世侯們猛的都在腦子裡敲響了警鐘。跟隨蒙古人建功立業,固然有可能從此割地封王,傳與子孫後代,但說不準也是家門破滅,誰都不能不留一手,對於蒙古人的軍令自然也就不像以前那樣尊奉恭敬。

敵人從未如此弱小,而我軍從未如此強大,王澮所獻的六條破敵之策,高俊沒有主動實施,卻一條又一條的實現了。

九月初一,開州城外太平軍大營,旗幟蔽天,將士們衣甲分明,數萬大軍集結於此,舉行誓師儀式。

軍兵們換上了剛剛發下來的太平軍秋季軍服,純黑色的衣服吸取了之前各類軍服的設計經驗,延續了立體剪裁的技術,該加強的地方加強,該舒展的地方舒展,穿上去顯得十分威武。

腳下的靴子也是全新制作的,柔軟又暖和舒適,緊貼着士兵的身體,幾乎每名士兵的靴子都是儘可能定做,以保證貼身。這要歸功於孫婷,他安撫了長白山數萬女真部族百姓之後,一次性徵集了鹿皮十五萬反,運回山東備用(後來這讓永昌軍們羨慕的夠嗆,他們的靴子只能用羊皮)。

在軍服的外面則是保護身體的盔甲,這也是一支軍隊最爲值錢的資產,到目前爲止,太平軍的盔甲依舊以小片扎甲爲主,每名士兵的盔甲都是由超過2000片不過寸許的小小甲片連綴而成,作爲最有戰鬥力的軍隊,太平軍儘管規模廣大,但在軍備上卻始終沒有放鬆,每一名士兵的甲裙都下延至小腿,胸前有加強的胸甲,還有兩片大披膊甲。

盔甲是士兵的第二條生命,將士們都對自己的甲冑極爲愛護,仔細檢查,進行增強補充。

來自日本的商人們改良了鐵器的上漆技術,現如今,太平軍已經開始依靠右披膊甲片的顏色來區分官階大小,一眼望上去,真是華麗而不失英武,繽紛而不失整齊。

數百個都的軍旗認旗筆直挺立,在秋風中獵獵作響,各營的大旗飄揚在所有人面前,將軍們站在旗門下,牽着各自的戰馬,按着兵器,等待着出擊的命令。

突然間,在全軍的最前面,一排小鼓響了起來,這是元帥的儀仗,十二面軍鼓敲了100下,全軍立刻安靜下來。

符金刀和斡脫兩人全副武裝,爲元帥的先導,按着腰間的長刀,引導高俊前往祭臺之上。

長史趙昉引導高俊上了祭臺,鑼鼓立刻響了起來,警衛們獻上祭祀用的太牢和少牢,高俊開始宣讀對天地的祭文。

第四章 日費千金,然後十萬之師舉(下)第二十三章 步兵(上)第九章 山東的抗蒙根據地爲什麼能夠存在(上)第七章 戰與和(上)第三章 走向爭霸之路(上)第十七章 血嶺(上)第六章 血銀(下)第六章 決(下)第四章 礪氣桃源鎮(下)第一章 攻與防(上)第三章 不知何處吹蘆管(上)第十六章 瘴氣三時作陣雲(下)第二十四章 吹不散的悲怮(下)第九章 身當恩遇恆輕敵(上)第七章 萬壑千巖位置雄(上)尾聲第一章 風雲斷,日月昏(上)第二章 必須注意經濟工作(下)第八章 兵者,詭道也(下)第七章 故?新?追(上)第二章 紅襖起(下)第九章 北院(上)第二章 炮手就位(下)第十五章 血簿(上)第十七章 鼠(上)第二章 博州的大炮(下)第十二章 血稅(下)第十六章 霸州的起義(下)第十五章 金鞭溪突圍戰(上)第十五章 熬不過的非議(上)第二十章 生活像等待創作的黏土(下)第十九章 奮戰的軍兵(上)第十八章 期待着一個幸運 和一個衝擊(下)第二十三章 後與前(上)第七章 牛(上)第十五章 火銃兵(上)第十六章 熬不過的非議(下)第二十一章 那知一叱立破散(上)第十四章 也古(下)第二十四章 解圍梁山(下)第二十二章 馬(下)第十四章 誓?隱?網(下)第十章 賀?祝?傲(下)第二十四章 行六部(下)第十五章 馮叔至強打真定,新騎兵妙破蒙古(上)第十八章 冒險與危情(下)第二十三章 生活對正義沒有憐憫!(上)第二章 殺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下)第五章 散兵(上)第十四章 邢州的結局(下)第九章 尋找道德,但別扔掉法律(上)第二十一章 錯轂短兵(上)第十六章 商船(下)第一章 交兵黃河岸(上)第十七章 愛是無法解釋的死結(上)第十三章 老將知兵,宿臣善政(上)第二十三章 懸崖勒馬也王爺(上)第十八章 烽火揚州路(下)第二十三章 天地何所依(上)第十三章 餌與誘(上)第三章 鎮州的酷暑(上)第七章 曬網村逆擊戰(上)第二十三章 匡國軍堅守冀中,高太尉,以步克騎(上)第十章 抹不去的污點(下)第十四章 霹靂現,狂飆落(下)第二十四章 亭亭山殲滅戰(下)第十四章 李鎮撫攪亂盱眙縣(下)第二十二章 攻?防?學(下)第二十二章 聚賢賓(下)第四章 李驍奇(下)第六章 保障陝西地區(下)第十八章 血雨腥風(下)第二十二章 文資與武職(下)第十九章 現代戰爭(上)第二十四章 物資(下)第十五章 漢人們的陰謀(上)第十二章 兵貴勝,不貴久(下)第十三章 合撒兒的態度(上)第十一章 高城落日隱悲茄(上)第十九章 深情寄(上)第十六章 一堆蒼煙收不起(下)第二十二章 留守司(下)第九章 北院(上)第十章 鎬如雲,鍬如雨(下)第二十四章 秋風烈烈(下)第十二章 掙不脫的束縛(下)第九章 沃州的援軍(上)第二章 博州的大炮(下)第十五章 游龍調(上)第二十四章 面對(下)第八章 血染邊關路(下)第五章 一日之差,百年之愧(上)第十二章 新?訊?文(下)第一章 意外的故人(上)第十六章 亂紛紛(下)第十四章 餌與誘(下)第二章 炮火準備(下)第二十章 縱馬嶺(下)第十九章 血策(上)第十三章 邢州的結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