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諸神的黃昏(下)

與撤軍幾乎同時發生,高汝礪終於選擇主動隱退,而完顏珣令蒙古綱進入尚書省。而在樞密院的人選上,之前衆望所歸,地方將領均心悅誠服願意擁戴的郭仲元卻沒能成功,取而代之的居然是完顏承裔。

皇親攬權,肆無忌憚,無事則自家人爭先,有事則他人盡力,這樣的制度終於讓大家覺得難以忍受了,朝廷上下一片反對之聲。

但是,完顏珣卻不爲所動,而高琪則頗爲得意,自己總算是及時止損,基本保住了權位。蒙古綱雖然入閣,但畢竟地位也不高,自己只要在河北山東等地製造些危機來,蒙古綱前去帶兵鎮守,早晚和李革、烏古論禮一樣,相位還是自己的。

也就在這一時間前後,各地方的抗蒙武裝紛紛萎縮消散,主力軍軍部隊也全部後撤。

蒙古綱攻打澤州失利,守將攸興哥率軍死守,苦戰十數日之後,蒙古援兵來到,將金軍殺了大半,蒙古綱等人不得不率軍回撤至懷孟一線。

遼東方面,耶律留哥得到張柔的支援之後,在遼中地區重樹聲威,廣寧府之戰擊敗了桓端,並且重新佔據了遼陽、瀋州等地。孫庭和張惠也在長白山東麓地區與萬奴的主力部隊遭遇,萬奴據山死守,雙方正在對峙。

張開得知,霍州的金軍撤軍之後,也立即放棄石梯山,率衆向東突圍,遭遇蒙古軍隊的截擊追殺,死傷甚衆,殘餘不到兩千人投入了太行山中,與李銘等人的先遣部隊會合。

武仙得到了真定府的庫藏之後,立刻犒賞蒙古軍隊,令其發動攻擊,武仙抵擋不住,再度逃入山中。

史天寧同樣力不能支,城外據點已經全部喪失,不得已出書請降。而是蒙古人對此十分猶豫,軍隊並未撤回,也並未接受史天寧的投降,雙方維持了一個時間相當短的沉默狀態。

郭文振依舊只能死守平定。

馮達等人趁着夏季漲水之際鞏固了收復的部分土地,原本所建立的大片通了河渠、挖了地道的游擊區都被放棄或者轉入沉默,三位將領收縮兵力,準備爲今年秋收後的大規模反擊做準備。

而其他各路大大小小的義軍,自然也沒有一個好結果,蒙古軍鐵騎四出,以發狂的姿態到處搜殺起義軍。

在這個時候,黃承舊終於又跳了出來:世侯失勢,西域商人不受歡迎,像他這樣的酷吏該派上用場了。這位金牌狗腿子帶着蒙古軍隊燒殺搶掠,到處指摘居民爲抗蒙分子,動輒抄家滅門。

天色漸暗,在蘆葦的頂梢,勉強可以看到遠處的村莊,彷彿整個村子就浮在蘆葦上一樣。李光略微鬆了口氣,正想命令隊伍前去借宿,突然遠處傳來一陣喧囂的聲音,騎兵和步兵一起出現,在離他們不遠的地方圍成一個扇形,同樣緩緩的向村莊靠近。

“抓叛賊啊,叛賊。”這些人低聲唸叨着,有人說的是蒙古語,也有人說漢語,他們不急不慌,流着口水,呆着眼睛,舉着刀槍,一步一搖的向村子那邊過去。整個村莊都被這低沉的呼喊聲所驚醒,女人們哭叫起來,村民們放棄一切,想要逃一條生路。

但是他們剛剛離開村子,就與前來的士兵們撞到一起,慘烈的屠殺開始了,到處都是哭喊聲,數條黑色的洪流涌進了村子,殺人,放火,強姦。

火越燒越大,可李光卻覺得天色越來越黑,暮色沉重到走路都覺得阻力重重。轉而向西,沒走多久,又遇上了穿越原野的蒙古軍隊,這些士兵們用長槍挑着人頭,在低聲唱着不知名的歌,其間還夾雜着低沉的呼喊聲:“抓叛賊呀,叛賊。”

好不容易等他們過去,李光等人穿過了原野,這個村莊靜悄悄的,甚至靜的有些反常,李光頓時明白了原委。

男人,女人,牲畜,什麼都沒有被放過,,蒙古人走的急,還沒來得及放火燒房子,在一個水缸裡泡着十二三個孩子,就像是東北人冬天醃的酸菜一樣碼的整整齊齊。

就在這個時候,不知是誰,先起身眺望,村子外面又一次浮現出了無數的人影,那些搖搖晃晃,盔甲亂撞,發出瑣碎聲音的士兵們不斷的靠近,還有他們低沉的呼喊:

“抓叛賊呀,叛賊。”

士兵們驚恐的互相捂着嘴,從後路想要退出村子,到後面的樹林裡去,但他們還是被敵人發現了,這些蒙古士兵們,沒有特別興奮的表示,只是立刻分散開涌進村子,依舊嘀咕着他們低沉的魔咒。

很多義軍士兵被殺死,呂光率領殘餘的人,退入樹林,還好沒有被敵人發現,但他們才走了不久,卻發現樹林的那一邊也是正在行軍的蒙古軍隊,此時月亮出現,,照得大地草木生輝,廣闊的原野上,蒙古人,彼此相隔,數丈遠的距離,正在田野裡面搜索敵人,他們舉着手中的刀,不斷的撥開莊稼,領頭的軍官,指着樹林:“抓叛賊呀,叛賊!”

這次沒有任何指望了,似乎發現了樹林中真的是一支有武裝的力量,蒙古人包圍的兵力變多了,並且出現了將帥的氣質,當李光等人最後被擒的時候,那名蒙古將軍也走上前來,沒有傳來預期的怒喝和處決的命令,那蒙古人卻又有些驚喜的聲音說了幾句。

“文月兒,在這見到你還真是讓人高興,在我到數萬裡之外的國度征戰經年之後,卻發現你安然活下來了,咱們兩個人都身體健康,充滿活力,這值得慶賀啊。你一定還打算繼續爲大蒙古國效力吧?”

文月兒已經受了傷,她用複雜的眼神看了看也古,最後生硬的點點頭。李光聽不懂蒙古語,但他卻能看懂那個蒙古將軍的表情,回過頭來,震驚的看着文月兒,現在他可什麼都知道了。

原本轟轟烈烈的六月風暴,轉瞬間就變成了七月間的偃旗息鼓,大家都十分悲觀,全體義軍竭盡全力也不能推翻蒙古人,那以後更是沒有希望了。

究其原因,還是朝廷在關鍵時刻沒能有效的利用形勢,完顏合達與郭仲元所率領的金軍主力在霍州城下盤桓十餘日,浪費了大好時機。

偌大一個金朝,早已打成了一片殘破的土地,燕雲只是灰燼,河北河東也只是血和泥。

唯一還能期待的,是東南角上的一片,至少在這裡,人們還不用像畜生一樣活,像螻蟻一樣死,高俊和他一手建立的山東根據地,成了最後的希望。

第二十章 李銘(下)第四章 事與願(下)第六章 河橋爭奪戰(下)第十九章 上平西(上)第八章 戰與和(下)第十章 食鹽法令(下)第二十二章 聚賢賓(下)第二十二章 太平軍南線大戰,盧鼓椎語涉謗譏(上)第八章 李敬齋的數學(下)第七章 鑄爐(上)尾聲第十三章 暗中人事忽推遷(上)第三章 伏(上)第二章 劉家渡突襲戰(下)第二章 必須注意經濟工作(下)第二十三章 物資(上)第二章 定風波(下)第九章 食鹽法令(上)第二十四章 萬物萌(下)第十三章 于闐的遺民(上)第十八章 地陷魯南(下)第十二章 狂風過去孤梟啼(下)第十九章 節鎮(上)第二十二章 燒不盡的野火(下)第十七章 天理昭昭(上)第三章 臨安暗流 宿遷烽火(上)第二十三章 戰爭與和平(上)第七章 朝朝馬策與刀環(上)第十三章 高牆深壘(上)第十六章 同甘苦,共生死(下)第五章 散漫與果決(上)第二十四章 行六部(下)第二十章 生活像等待創作的黏土(下)第一章 破壞與建設(上)第六章 範汝增的火銃(下)第十三章 暗中人事忽推遷(上)第五章 玉碎瓦全(上)第四章 兩縣和(下)第十九章 火漫山東(上)第六章 苦鬥岱宗(下)第二十三章 飛狐壩(上)第十七章 工?農?擇(上)第八章 願(下)第十三章 行軍法令(上)第四章 起落山道(下)第六章 來之不易的勝利(下)第六章 號角復,烽堠舉(下)第一章 幸運與善良無關(上)第一章 赤紅血(上)第二十章 箭?斧?合(下)第一章 金蓮川(上)第二十四章 諸神的黃昏(下)第二十章 以人民的名義(下)第八章 狼煙茫茫(下)第六章 迷霧隱隱兇徒手(下)第三章 走向爭霸之路(上)第三章 三州野戰(上)第九章 愛情與瞭解 不一定關聯(上)第五章 書信頻頻(上)第二章 意外的故人(下)第十二章 按部就班(下)第九章 支援前突(上)第十二章 不管淚水多鹹 有一天我會告別從前(下)第十章 秩序與混亂(下)第十三章 狂夫瞿瞿(上)第十九章 意離離(上)第十章 符金刀的標槍(下)第二章 赤血(下)第二十一章 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上)第二十二章 攻?防?學(下)第二十四章 面對(下)第一章 炮手就位(上)第十六章 漢人們的陰謀()下第十七章 吐蕃的幫助(上)第二章 炮火準備(下)第十六章 輕銳檢山林(下)第二十章 元好問的任務(下)尾聲第六章 東與西(下)第十六章 愛恨河坊街(下)第十六章 慶新春羣英共歡宴,備戰事諸將再練兵(下)第九章 支援前突(上)第四章 我們一定要建設一支騎兵(下)第八章 西軍營(下)第二十二章 黑旗漫卷太平在(下)第二十一章 錯轂短兵(上)第十六章 左翼壘(下)第十七章 三軍大呼陰山動(上)第二十二章 破釜沉舟,拼死一搏(下)第十六章 勝利與復仇(下)尾聲第十二章 林一舟的石砲(下)第十二章 信念破滅的瞬間(下)第十八章 人口(下)第五章 苦鬥岱宗(上)第二十四章 滄州的解放(下)第十五章 震驚的知府(上)第十四章 狂夫瞿瞿(下)第十五章 苦?甜?怨(上)第二十四章 四海一心:決戰的最高戰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