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血鐵(上)

大約五天後,高俊騎快馬趕到了災難現場,情形已經幾乎不可控制,火災還沒有減弱,失蹤的人凶多吉少,根據當地幹部的預估,總死亡人數應該在一千人以上。

何志也等人也在兩天之後趕到,此時火災已經稍微有所控制,從各地調來的支援民兵多達萬人,衆人齊心協力之下,幾天後撲滅了工廠內的火災,並且打開了煤礦的巷道。

數十上百的人在巷道的門口那裡,耳鼻處纏着毛巾,看得出來生前試圖盡力逃生,但是卻毫無成果。他們軟軟的像罐裝沙丁魚一樣疊放在一起,都倒在門口那裡。

直到半個月後,還有上百具遺體沒能清理出來(或許是已經清理出來了,但是現如今已經無法辨認)。

整個鐵廠已經燒成一片灰燼,大量珍貴的工具付之一炬,花費了巨大人力建造的大型木構機械現如今只剩幾個孤零零的架子還豎着,整個工廠被徹底焚燬,根本不可能就地復原,只能花大價錢另選址重建。

煤礦也燒成了一片廢墟,尤其是礦井附近的地方還發生了爆炸,有可能是瓦斯爆炸,但也可能是別的——高俊不清楚,這幾天他過得渾渾噩噩的,只是在現場想辦法指揮救人,看着紙面上的失蹤人員的名字一個個的被打上方框。

何志也的眼睛也紅了,在這幾天中,他主持調動各州縣的救援力量緊急前來,但是效果不大,大家都對這麼大的工廠沒有概念,而這麼大的工廠所產生的這麼大的災難同樣也超乎了所有人的理解,以至於所有的人束手無策,不知所施。

消防車、高壓水槍、車載雲梯、滅火沙、各類滅火炮在這個時代根本就不存在,大家用衣服兜着沙子,拿木桶來打水,絕望的一點點的拯救剩餘的器械。

數萬噸的煤炭堆積過火,其中相當部分已不能再使用,而當時留在場內的兩千多斤熟鐵也同樣報廢。

然而,物質上的傷害是其次的,人員損失更是讓人無法接受,直到災難爆發一個月之後,纔出現了第一個有些統計依據的數字:1104人。

還有97人失蹤,他們已經決計不可能生還了。

在這些人當中,有根據地好不容易培養出來的學生人才,也有全中國第一批產業工人,有下井採煤的老把式,也有真正的能工巧匠。

輕巧的一場災難,就讓根據地過去幾年在工業上的努力幾乎全部付諸東流。

相關的調查立刻開始展開,煤礦和鐵廠的負責人被控制,刑政府主導進行審問。

從各州縣調來的技術人才也開始對起火的原因進行細緻調查,這些各州各縣有名的仵作匯聚一堂,在連軸轉了幾天之後,對高俊作出彙報。而那邊,刑政府也收集了一批公安戰線上的明提進行審問,很快也拿出了一份報告。

高俊看完之後,真不知道自己該哭還是該放聲大哭,如果硬要說這災難有一個最高的責任人的話,那就是他高俊自己。

不能苛責工廠負責人的責任,因爲所有人以前都沒有管理過這麼大的工廠,也缺乏相關的知識,這個本着大幹快上建立起來的超級鐵廠本身就已經超越了本時代的科技水平和管理水平,它的存在就是一種過度的挑戰,每天的生產都是在懸崖上走鋼絲。

而之所以要建造這麼大的工廠,還是高俊去年微服私訪時得到的錯誤信號。在他的壓力下,工政府一再修改原本的工廠方案,整倍整倍的擴建,以求產能的巨大提高,原本成熟合理的設計一次次修改,甚至在地基打好之後都經歷了幾次擴建,所以有衆多的不合理之處。

今年年初,高俊又來到鐵廠生虛火,說什麼喝慶功酒,讓工人們幹勁充足的加班加點,而絲毫沒有注意木質架構的老化和金屬疲勞問題(當然,這兩個問題在此時還並沒有被研究出來,就算是想重視安全,也想不到這裡)。

也不是沒有人提出過安全問題,但立刻遭到大家的冷眼旁觀或者是激烈駁斥,甚至認爲這些人是奸細,是可惡的破壞分子,是故意來阻礙太平軍的生產,不讓小夥子們在前線打勝仗的。

這次高俊突然出擊,在整個根據地內形成了一股狂潮,鐵廠也安排了新的生產任務,要求加班加點支援前線。工人們每天兩班倒的進行生產,終於,工廠的安全閾值達到了極限。

災難是在煉化車間爆發的,但隨即就延伸到了高爐那邊,並且造成了一場小小的爆炸,而工人們對此毫無準備,也不知道該如何扭轉事態,只是都跑去外面拿水來救火,很快,災難就蔓延開來,熔鍊鍛造脫碳冷鍛等地方無一倖免,並且,在工廠外面堆放的煤炭也被點燃,火焰沖天。

鍛造車間是最慘的,還有半堵牆立在那裡,高俊靠近的時候,還能看到牆上被火烤出的人影,那是一羣狂亂的扭動的人的剪影。

恐怖的是,就在工廠附近,居然就有一個煤礦的通風口:由於對瓦斯的原理並不熟悉,大幹快乾之後,工廠一路擴張到的這裡,高爐的火焰都快伸到了通風口裡面。

而由於最近加班加點,原本應該設立的通風觀察也被撤銷,觀察員們都投入了一線生產崗位,所以,根本沒有人知道這裡已經凝聚了大量瓦斯,爆炸震動了整個煤礦。

看着整份報告,高俊狠狠的抽了一口氣,想哭卻哭不出來。

最讓人心酸的還是幾天之後陸續趕到這裡的尋親大潮,整個冬季,都有各地的農民來這裡碰機會,尋找一份工作。尤其是在西部地狹人稠的地方,即使是開春農業季節又來到,往往也是父親留下,兒子回去務農,哥哥留下,弟弟回去種地,只求多掙一點錢,好讓全家老小過得稍微舒心一點。他們因爲工廠需要較爲穩定的勞力而選擇留在這裡,沒有想到此時卻面對如此的結局。

上千個家庭失去了頂樑柱,這裡面有白髮蒼蒼的老父老母,也有滿面戚容還帶着嗷嗷待哺的幼子幼女的婦人,失去父親的孩子們放聲痛哭,那哭聲就像尖刀一樣往高俊何志也的心裡戳。

一對老夫老妻守在礦坑旁邊久久不願離開,高俊認得他們,他們的小兒子是第一批學宮畢業生,是根據地大有前程的知識分子。已經一個月了,可是到現在還沒找到遺骸,父母始終不肯相信兒子已經去世,一定活要見人,死要見屍。

何志也上去,還沒說兩句話,老母親突然哭了出來,抓着自己的頭髮又叫又哭:“俺的兒啊,好乖的兒啊!”

他們一直不肯接受現實,但何志也這樣的大人物來勸他們,卻讓他們再也無法欺騙自己。夫妻老淚縱橫,跪倒在地,揪着何志也的腰帶,嗚咽着一句話也說不清。

大幹快上,擴大生產,不顧科學規律,強行提高產能,釀成了如此的慘禍。這就是高俊幹出來的好事,此時高俊恨不得直接一刀砍了自己。

第七章 願(上)第十七章 閃電部隊在前進(上)第三章 春曉曲(上)第八章 艱苦卓絕的守衛(下)第六章 血戰房山兩元帥(下)第二章 攻與防(下)第二十三章 匡國軍堅守冀中,高太尉,以步克騎(上)第十八章 十面埋伏大將名(下)第三章 北鄙備戰急(上)第六章 揭秘利國寨(下)第五章 號角復,烽堠舉(上)第十三章 霹靂現,狂飆落(上)第十八章 再度交兵,反敗爲勝(下)第九章 掙扎(上)第三章 兩縣和(上)第十六章 血簿(下)第二十二章 死囚牢(下)第二章 連虜平寇,完顏珣的選擇(下)尾聲第七章 失敗(上)第四章 鎮州的酷暑(下)第十二章 胡山堡(下)第六章 突騎連營鳥不飛(下)第一章 桃花盡日隨流水(上)第十一章 土地(上)第十二章 下臺階二將盟河北,上期貨高俊探江南(下)第二十章 匯(下)第十四章 喚醒勇虎(下)第八章 兩羣不速之客(下)第十二章 競速寶勝(下)第十三章 黑鴉與花帽(上)第五章 涇渭自分(上)第三章 日費千金,然後十萬之師舉(上)第十八章 冒險與危情(下)第八章 商業法令(下)第三章 高中(上)第十七章 從天之義:手把手教你帶節奏(上)第二十四章 天地何所依(下)第十五章 峰迴路轉的反擊(上)第十四章 小鷹原(下)第八章 願(下)第十一章 今與來(上)第二十四章 解圍梁山(下)第八章 彭義斌堅守泗州城(下)第二十章 理學派再起北伐議(下)第十六章 外界形勢有利(下)尾聲第十一章 狂風過去孤梟啼(上)第五章 不想負責的就無解(上)第十四章 小鷹原(下)第十六章 漢人們的陰謀()下第四章 三州野戰(下)第十二章 信念破滅的瞬間(下)第十章 欲涉者,待其定也(下)第九章 全面穩中求進(上)第十章 尋找道德,但別扔掉法律(下)尾聲第十八章 再度交兵,反敗爲勝(下)第八章 再動旌旗催陣鼓(下)第三章 走向爭霸之路(上)第八章 間諜(下)第十三章 土地工作(上)第五章 東與西(上)第五章 事重重(上)第一章 定風波(上)第七章 戰與和(上)第二十一章 踏營寨高俊破敵寇,扮友軍左軍賺城門(上)第二十一章 血情(上)第二十四章 虛景實情(下)第一章 博州的大炮(上)第二章 炮手就位(下)第四章 撼不動的柱石(下)第十三章 成敗瞬間判若雲泥(上)第一章 武學(上)第十九章 現代戰爭(上)第七章 說不出的想法(上)第二十一章 反擊贊州(上)第十八章 星轉鬥,駕回龍(下)第二章 孔元政的決心(下)第十二章 見(下)第十九章 雲裡帝城雙鳳闕(上)第五章 白銀(上)第二十三章 風雷還,雷霆破(上)第十六章 豬(下)第十八章 期待着一個幸運 和一個衝擊(下)第二十四章 東遼的終結(下)第二十章 武器(下)第二十三章 生活對正義沒有憐憫!(上)第四章 判?決?待第二十三章 滄州的解放(上)第二十章 間隙生同牀(下)第六章 整軍經武:徐規的工作(下)第十三章 也古(上)第十三章 木華黎重拳出動,太平軍設兵邯鄲(上)第十七章 時全出現(上)第二十一章 錯轂短兵(上)第十九章 掙不脫的鎖鏈(上)第七章 木柝傳,金鼓振(上)尾聲第二十一章 逃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