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聲

河北西路真定府。

數千名衣衫襤褸的難民蹣跚前行,逐漸聚集在真定府的東門,十幾名河北軍漢一字排開,他們的面前是還冒着熱氣的大粥鍋,裡面的小米粥散發着誘人的香氣。

“都排好隊,先領好號牌!”一名小軍官叫着讓災民們排好隊伍,史天澤三令五申之後,這些河北軍漢們對難民的態度也好了許多。

就在這個時候,史天澤親自出來,給災民們發放食品,這麼一位聲名顯赫的貴公子親自爲自己施粥,災民們感動得五體投地。在場的災民中也有一些老人,他們早就被過往的戰亂折磨的奄奄一息,此刻能被這麼一位少年公子善意相待,個個感動得幾乎淚流滿面。

“大家快起來,先吃飯,隨後我會派人護送大家去真定府各處,給大家分配田地,從此在這裡安居,豈不美哉?”史天澤揮舞大湯勺,幹得汗流浹背,但是在遠處的山坡上,十幾個人正看着城門的這一幕。

“太公,你也看到了,三公子好像變了一個人似的,雖然也偶爾用用刀槍,但整日就是跟這些災民混在一起,又是給他們分配田地,又是帶他們修葺房舍。是不是打山東的時候仗太過兇險,三公子心裡面有些……”史家的管家一下子不知道怎麼形容了,總不能說三公子被戰場嚇怕了吧。

史秉直剛剛痛失長子,強忍悲痛在燕京處理事務,安置兩個孫兒,直到現在才從燕京返回失而復得的真定。早在半路上,他就聽傳信的人說,三公子從山東回到河北之後性情大變。

然而史秉直卻沒有像家奴們想象的那樣,爲三公子巨大的變化而感到憂心忡忡,反而,他的樣子顯得輕鬆了許多,甚至下山進城的時候,腳步都輕快了一些。

史秉直突然回來讓史天澤措手不及,但是史秉直並沒有指責他在真定招納流民,甚至將史家的糧倉都耗掉了一大半。相反,他居然興致勃勃的讓史天澤帶他到周邊看一看,巡視各地流民現如今的狀況。

儘管今年很難搶種什麼糧食了,但是百姓們顯然對明年充滿希望,他們正在營造房屋,分配土地,精氣神也都顯得不錯。

“三哥,爲父看出來你心中有些想法,現在在場的都是家裡人,你可以說出來。”返回史家的府邸之後,在晚飯時分,史秉直卻一反史家“食不言,寢不語”的習慣,讓史天澤出來,談一談他這段時間爲什麼一門心思的招納流民。

史天澤一下子有些驚慌,但是從父親的眼中他沒有看到責怪,反而帶有一絲鼓勵,這使他一下子鎮靜下來,把自己對過去一段時間經歷的想法與反思講了出來。

“去年征討山東,與高賊相戰,高俊此人確實治軍頗有方略,臨但究其智謀,不如速不臺將軍,相較於皇帝陛下那更是遠遠不如。然而,高俊雖然兵弱志短,卻接連挫敗我軍,雖然連連失城失地,卻始終未被我軍徹底擊敗。”

在場的有不少人都參加過去年的爭戰,有些人非常贊同,而有些人則撇撇嘴,認爲去年基本上拿下了整個山東,高俊不死也殘,根本沒有史天澤說的那麼硬氣。

“這究竟是什麼原因?我仔細想來,高俊也沒什麼特別出乎意料的表現,但是他的兵馬令行禁止,堅韌不屈,確實罕見。其軍有紀律,行軍迅捷而不嘈雜,就算是在一個村莊內集中千軍萬馬,外表也幾乎看不出來。”

“既然如此,三郎的意思是讓咱們加強訓練了?”一個叫史天寧的人說話了,他算是史天澤的堂哥,也是世家子弟當中比較有作爲的。

“我原本也是這麼認爲的,但是現在我卻發覺,這已經不是加強訓練所能做到的了,因爲高俊在根本上改變了山東情形,均分田地,招納流民,整頓吏治,所以才能使百姓擁護,人民愛戴,軍馬士卒均願爲其效死力。”

“因爲高俊整頓了民政,百姓重新迴歸田地,所以糧食豐富,百姓愛戴。而且各處人民均由高俊的官吏掌握,自然可以從容徵兵。而行軍打仗的時候,有人運糧,有人帶路,而我軍則沒有這些,當然打不贏。”

儘管史天澤沒有講出來,但大家都聽出,史天澤其實有些埋怨蒙古人的燒殺搶掠,痛失山東民心。

“也正是因爲人們迴歸了田地,所以徵出來的兵纔有爭勝之心,因爲高俊一旦獲勝,他們被分到了田地還能保留。而高俊失敗,則家產蕩然無存,有恆產者有恆心,這樣的軍隊,當然可以在局勢不利的情況下咬牙苦撐,而此時,咱們河北各家招納軍馬,除去本家子侄之外,剩下的都是隨意招募,不少浮浪子弟混入軍中,這些人又怎麼能打逆風仗呢?”

這下子大家都明白史天澤的意思了,幾個長輩已經屢屢鬍鬚,感嘆史天澤年紀輕輕,卻能在紛雜的表象之中找到史家下一步的道路,將來以後也是前途無量。

“現如今河北蕭條,萬一高俊把這套做法延伸到河北,那咱們還豈能安睡?現如今正是和高俊爭民心的時候,只要我們能夠恩養百姓,爭取了河北民心,高俊就水潑不進,他那套能使他在自己的田地裡戰無不勝,但只要離開他的境土,就一點用都沒了。”史天澤越說越快,而且神情激動起來:“河北土地廣闊富饒,如果我們有河北的民心,再加上蒙古人的鐵蹄,先去征討河東河南,等北方底定,再去對付高俊,豈有不勝之理!”

在場的世家子弟們全都站了起來,史秉直微微點點頭,對兒子的想法感到非常驕傲。

如果高俊能夠聽到史天澤的分析,也一定會拍幾下巴掌,這番利弊分析都很精準,高俊也很清楚,自己眼下缺乏進攻性的力量。

此時,根據地其實還很弱小,高俊在過去半年裡,執行了大量在未來會有長遠益處的工作,但這些都只是萌芽,至於未來,還要看之後半年到一年的軍事行動效果。

戰爭從未遠去,甚至馬上又要來臨。

第三十一卷完

第十六章 應將性命逐輕車(下)第二十二章 洶涌澎湃的追擊(下)第十三章 火燒臨安城(上)第二十二章 心念忉忉(下)第九章 身當恩遇恆輕敵(上)第三章 賈濟川提調忠義軍(上)第八章 木柝傳,金鼓振(下)第七章 絕擊天勝(上)第二十二章 血情(下)第八章 鑄爐(下)第十五章 日月昏昏(上)第三章 高中(上)第二十一章 山巒回(上)第二十章 溏濼磐石馮叔至(下)第五章 散漫與果決(上)第十九章 意離離(上)第十五章 張開手起飛 讓年輕無極限(上)第一章 詩人高唱而至(上)第六章 來之不易的勝利(下)第二十章 反對(下)第八章 武大公講禮迎客,李師帥斷糧進兵(下)第一章 必須注意經濟工作(上)第六章 走在情感與理智之間(下)尾聲第五章 白銀(上)第二十二章 那知一叱立破散(下)第十八章 深化軍事改革(下)第十章 李世昌遊說治軍,蒙古軍掣肘地道(下)第十四章 百業興(下)第十五章 亂紛紛(上)第十三章 心殷殷(上)第二十三章 消失的敵人(上)第七章 間諜(上)第十五章 同甘苦,共生死(上)第二十二章 痛苦的頭領(下)第八章 間諜(下)第十七章 烽火揚州路(上)第十三章 心殷殷(上)第七章 東真的遺產(上)第二十一章 總有一天 我的謎底會揭開(上)第十四章 高牆深壘(下)第二十一章 出擊擾亂敵軍(上)第四章 不知何處吹蘆管(下)第四章 雅俗共賞:元好問改良文藝(下)第十九章 一些微妙變化(上)第六章 走在情感與理智之間(下)第二十一章 順與叛(上)第六章 省中啼鳥吏人稀(下)第十七章 人生險阻艱難裡(上)第四章 判?決?待第十章 勾腸債務(下)第十九章 奮戰的軍兵(上)第六章 掌新兵軍馬同西走,隔長河魯豫大交兵(下)第四章 北鄙備戰急(下)第一章 船隊(上)第三章 賈濟川提調忠義軍(上)第十一章 高城落日隱悲茄(上)第四章 伏(下)第三章 伏(上)第六章 自杞的挽馬(下)第二十二章 死囚牢(下)第十六章 控扼膠東(下)第十一章 今與來(上)第四章 衆將士灑淚別親,大本營圖畫中原(下)第二十三章 史無前例的對決(上)第五章 不想負責的就無解(上)第二十四章 後與前(下)第十九章 人情冷暖共高低(上)第二章 山重水複(下)第一章 混戰泰西(上)第九章 北院(上)第十九章 馮叔至豪取堅城,鹹得不青田喪命(上)第二章 意外的故人(下)第十六章 軍管法令(下)第二十三章 匡國軍堅守冀中,高太尉,以步克騎(上)尾聲第十八章 僧虔溯往事(下)第四章 忍耐不是壞事(下)第八章 憧憬的災民(下)第二章 赤血(下)第十章 地裂莒州(下)第四章 走向爭霸之路(下)第十三章 讓我們自以爲有共識(上)第八章 軍隊(下)第十二章 持續改善民生(下)第六章 自杞的挽馬(下)第十八章 僧虔溯往事(下)第九章 尋找道德,但別扔掉法律(上)第一章 霧重重(上)第九章 戰地風來草木腥(上)第二章 桃花盡日隨流水(下)尾聲第八章 狼煙茫茫(下)第五章 兩羣不速之客(上)第三章 雅俗共賞:元好問改良文藝(上)第十二章 剋日平雲潘彥真(下)第十七章 吐蕃的幫助(上)尾聲第十一章 鄭昭先兩覲見聖主(上)第二章 殷有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