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衝鋒與後撤(下)

“末將見過郭大相公、高郎君,末將姓左,名金玉,乃是大名府守城千戶。”來人近四十歲的年紀,乃是個虯髯大漢,面色黧黑,尤其是身高,高俊也不得不擡頭仰望。

“左金玉將軍此番轉身逆戰,令我等佩服。”高俊很快與此人熟絡起來,再加上郭仲元、紇石烈師靖四個人,開始商議下一步的行動。

這一戰損失大約有兩百人,從以往與蒙古人交戰的情況來看,這個交換比可以說得上是前所未有的大捷。但毫無疑問也會被蒙古人記恨上,眼下三支人馬加起來有上萬人,離開蘆葦蕩向東轉移,很容易遭到蒙軍的追擊。高俊決心就地渡河,到南岸去,那裡也是一片蘆葦蕩,不容易被蒙軍襲擊,到了那裡再從容轉移。

過去一段時間的戰鬥中,高俊逐漸積累了一支相對成熟的工兵底蘊,主計運輸都分爲車隊、庫隊、匠隊,立馬就開始安排渡河的浮橋,事先收集的船隻派上了用場,整場渡河行動持續了整整一天,上萬人馬安然渡過了拒馬河。

最後一批人抵達南岸之後,高俊鬆了一口氣,他之前心一直緊繃着,生怕哪裡殺出一支蒙軍來。

“敵軍有馬力相助,行動如飛,咱們和他們如此對抗,實在是吃虧啊。”

郭仲元點點頭:“河北千里沃野,燕山以南並無高山阻隔,僅有前朝時修的幾道溏濼,想要在這種地方對抗蒙古騎兵,還要戰而勝之,確實是不易。所幸蒙古人不擅長攻城,又侵陵暴虐,民心所背,我軍必然有轉敗爲勝之機。”

郭仲元到現在還想着收復中都,高俊不知道應該覺得可喜還是可悲。

軍馬向西南迤邐而去,又遇上了從新安縣城逃出來的敗軍——王福的七千人馬駐紮於信安縣,在河南金軍被擊潰之際,新安縣城也遭到了蒙軍襲擊,儘管有低矮的城牆依託,但是張福依舊沒有挺過第一輪襲擊,就不得不率軍落荒而逃,人馬死傷無數。

商議之後,大家決定繼續向西南行進,以最快的速度度渡過易水。

此時霸州一帶到處都是蒙古人的覘騎,這些人甚至膽大到敢於在近處觀察高俊的軍馬,郭延嗣罵罵列列的張弓搭箭,那隻鷹羽箭如同飛鴻而過,射死了遠處一個正在張望的蒙軍。

但是這無濟於事,到處都是觀察的眼睛,撤退中的金軍士氣低落,感覺到自己極爲不安全。

但是讓高俊感到奇怪的是,儘管自己的部隊現在看上去很脆弱,蒙古人卻沒有追擊上來,畢竟此時此刻,者勒蔑正在追擊李英他們。這個時機裡,高俊等人的大軍成功的渡過易水,隨即又到滹沱河南岸,來到了雄州保定縣。

河北保定縣,名字聽上去很有迷惑性,其實跟今天的保定一點關係都沒有,它位於如今的河北雄安新區以東,文安縣以北的新鎮鎮。而今天我們熟知的河北省保定市現在還叫保州,是河北大鎮。就眼下而言,也是救援中都的河北西路軍葬身之地。

再往前推一百多年,這一帶曾經是宋遼邊境,兩國在這裡修建了無數城池、溏濼和內長城,州縣建制也安排得又多又密。所以,儘管中都已經包圍包圍,但這一片憑藉密集的城池,暫時還是金軍的地盤兒,到達保定縣之後,各部人馬不由得拍手慶賀,總算是到達了比較安全的地方。

高俊,郭仲元,王福等人,連同潘正、馮達、李銘、張惠、李霆、左金玉、紇石烈師靖等一應將領又開始商議下一步該如何行動。

“這次兵敗,乃是由於李英醉酒,回去之後,要好好告他一狀,還有那個孛術魯德裕,身爲行省大員,居然一直遷延逗留,我軍已經抵達霸州,他還留在大名府,以至於號令不統,這一狀必須要告!”王福首先不滿起來。

“那也得有命告才行,眼下我軍已經撤退至保定縣,蒙古人暫時算是追不上來了,咱們乾脆沿着滹沱河南下吧。”

“依我看,咱們還是向東南行進,前往清州與大軍相會合,也不知道糧船現在走到哪裡了,那幾支兵馬現如今是什麼模樣?”

“乾脆就地駐防,等待道家的命令。”

“但是眼下這裡也不安全,聽說前不久蠡州的蒲察七斤居然率軍降蒙,如此一來,河間府也是岌岌可危。蒙古人不來還自罷了,一旦來,這些許多州城哪一個也不像是頂得住的樣子。”馮達突然插嘴,讓坐上的幾人有些不滿。

“言之有理。”張惠卻沒有在意,而是順着這個思路分析起來:“河北平原空曠無所依託,各個州城經久不修,早已破敗不堪,而蒙古人固然騎兵難當,攻城倒也不慢。前番打下了大定、遼陽、德興諸府,眼下又圍了中都,河北諸城也不在他們話下。”

“所以說事不宜遲,各位請隨我來看。”高俊帶着大家走到地圖旁邊,這是材官隊根據高俊的建議繪製的大幅金朝版圖。原始藍本來源於高俊在中都搜刮的秘書監檔案,在沒有測繪法和投影法的情況下,地圖中的地形輪廓和高俊在21世紀見到的地圖大相徑庭。事實上,在古代地圖中,把山東半島畫的又粗又短是再常見不過的事,渤海也畫得失了形狀,臺灣島往往偏小,而東海島卻顯得大。

這張地圖是高俊根據自己的印象加以修改的,在沒有數據的情況下,只是使形狀略微接近於現在的地圖。不少軍官纔是第一次看到全國的版圖,都顯得有些驚訝。

“大家來看這張圖,這是咱們現在所處的河北,蒙軍騎兵從這裡南下,如今行省兵都在這裡,大軍最好能夠沿運河撤退至清州,那裡城池堅固,足以防守。而我軍在這裡,此時若是去清州,相隔數百里皆是平原,豈非羊入虎口,如今之計,只有以此南下。”

高俊說着,用手指出南下的路線。

高俊並不在意:“看見外面堆的那羣蒙古人頭沒有?有這些東西,什麼事都好辦。”他隨即正色道:“諸位都知道,撤軍是我挑起來的,有何干系,高某一力承擔。”

在謹慎的商議之後,大家還是覺得活着就有辦法,因而選擇了最爲穩妥的一條道路,沿着黃河北流故道繼續南下。

第十二章 血稅(下)第二十四章 昨夜東風吹血腥(下)第四章 轉運司(下)第十八章 民兵(下)第十四章 火燒臨安城(下)第十八章 僧虔溯往事(下)第十三章 村莊(上)第十章 趙汝凡(下)第十四章 老將知兵,宿臣善政(下)第十二章 雄州的屠殺(下)第一章 北?南?亂第三章 不知何處吹蘆管(上)尾聲尾聲第十五章 日月昏昏(上)第十二章 共赴勝利(下)尾聲第十九章 縱馬嶺(上)第二章 破壞與建設(下)尾聲第四章 轉運司(下)第十八章 教育法令(下)第五章 行路難(上)第十三章 單于已在金山西(上)第十一章 前營騎兵(上)第五章 彩票法令(上)第十三章 成敗瞬間判若雲泥(上)第九章 巧用力叢氏奪睢陽,勢蓋天高俊再合議(上)第七章 風蕭蕭(上)第十四章 土地工作(下)第八章 鐵血日張惠戰灘地,風雪夜孤軍襲宋州(下)第二十四章 步兵(下)第十七章 勢不可擋的尖刀(上)第五章 河橋爭奪戰(上)第十章 暗流如潮涌(下)第二十二章 金朝的陰謀(下)第十四章 東風惡(下)第十三章 散(上)第十八章 地陷魯南(下)第十九章 箭?斧?合(上)第二十章 人情冷暖共高低(下)第十一章 回鶻的士兵(上)第二十四章 天淨沙(下)第八章 兩羣不速之客(下)第十七章 烽火揚州路(上)第二十章 允厥執中:先賢遺訓垂千古(下)第四章 步兵(下)第十三章 土地工作(上)第七章 彭義斌堅守泗州城(上)第十一章 守衛與潰散(上)第九章 劫(上)第八章 萬壑千巖位置雄(下)第十七章 洺州的回擊(上)第十四章 再會的同鄉(下)第五章 不想負責的就無解(上)第七章 說不出的想法(上)第二十二章 軍語法令(下)第二十四章 面對(下)第十九章 反對(上)第二十二章 錯轂短兵(下)第二十一章 文資與武職(上)第十二章 紀念柳充國(下)第九章 弓騎兵(上)第十章 華東莊(下)第二十三章 天蒼蒼(上)第八章 留客住(下)第二十一章 山如是,海如是(上)第四章 爲了祖國(下)第二十四章 天地無路,忠義無法(下)第十三章 妥協(上)第九章 鬱悶的軍使(上)第十九章 衝鋒與後撤(上)第十六章 慶新春羣英共歡宴,備戰事諸將再練兵(下)第二十四章 魯南根據地的最後一戰(下)第八章 民主國家兵工廠(下)第十六章 輕銳檢山林(下)第十九章 火漫山東(上)第十五章 日月昏昏(上)第十五章 金鞭溪突圍戰(上)第二十三章 血冤(上)第二十一章 攻?防?學(上)第二十章 涇渭難分意難捨(下)第五章 辛勞的家主(上)第十九章 節鎮(上)第十六章 輕銳檢山林(下)第十三章 石橫鎮強攻戰(上)第十三章 單于已在金山西(上)第七章 彭義斌堅守泗州城(上)尾聲第二十一章 糧倉劫營戰(上)第二十四章 萬物萌(下)第一章 東真的覆滅(上)第二十四章 諸神的黃昏(下)第二十章 元好問的任務(下)第一章 糧(上)第十七章 期待着一個幸運 和一個衝擊(上)第八章 血戰小清口(下)第十章 後遼的陷阱(下)第十九章 溏濼磐石馮叔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