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聲

又是一個草原的秋天,極目望去,成羣的綿羊就像是在草原上流動的雲朵,天高氣爽,秋風熏熏,但是氈帳裡面來來往往的婦女們都面帶憂色,看上去依依不捨。

“媽媽,我不能拒絕戰鬥,也不能拒絕可汗的命令,我會用勇敢證明自己無愧於黃金家族的後代,爲您帶來榮譽,請您不要憂傷,因爲您的淚水會鏽蝕我的刀劍,腐化我的弓弦,讓我在刀槍如林、危機四伏的戰場上分心來擔憂您,思念您。我的好媽媽,求您不要哭。”

“我的也古,好孩子。”那名淚眼婆娑蒙古貴族婦女走到馬前,年輕的騎士從馬上俯下身子,婦女輕輕摟住他的脖子,非常捨不得他。“你是你父親的好孩子,爲大汗盡心盡力,不用擔心媽媽,蒙古女人永遠安於他們的宿命。”

也古騎着一匹紅馬,沒有穿鎧甲,腰上掛着蒙古長刀和弓箭,右手舉着一杆超長的長槍,是用白樺木製成的,使用這樣的長槍需要極爲良好的技術。

他的身後還有另一匹黑色的馬,上面馱着他的乾糧、水囊和盔甲,再之後是他的十幾名侍從,這些人都是他的那可兒,還有十幾名跟從服侍他們的奴隸,這些蓬頭垢面的人正在緊張的收拾着需要的裝備,並且把勒勒車套好。

也古要帶的東西不多,因爲蒙古貴族本身也沒有太多特別的享受。尤其是在戰場上,一旦戰事緊張或者需要長途跋涉,無論是那顏子弟還是普通的蒙古戰士,都要吃難以下嚥的牛肉酪,一刻也不能離開馬鞍,鑲着金的戰刀雖然漂亮,但舉起來也更加費力,雕着花紋的弓雖然好看,卻有拉斷的危險。

但這並不代表着也古完全和他的那可兒一樣,他的腰帶非常漂亮,身上穿的衣服是用錦緞製作的,上面繡有團青的花紋,這是來自中原的布料。去年出征回來之後,蒙古人過上了一段狂歡的日子,整日間酩酊大醉,穿着錦緞製成的衣服在草叢中疾馳,任憑沙棘草將這些名貴的絲綢劃成破片。

不過可汗依舊居安思危,提醒着他的子民不要忘記可能發生的危險,着手重新整備軍隊。所以當完顏珣搬離中都的時候,蒙古人立刻反應了過來,並且組織他們的戰士南下,準備再次劫掠一次。

蒙古人之間在謠傳,這次出征也許就不會回來了,他們要永遠的居住在中原大地之上。

一個步履蹣跚的婦女從氈帳中走了出來,她的腰佝僂得厲害,頭髮的顏色也花白了,這個女人衣着樸素,但相對而言乾淨整潔,她的臉上褶皺很厲害,裡面都是灰塵,全是悲傷的痕跡。

“特木倫媽媽。”也古忍不住策馬前來,之後又幹脆跳下馬,跑來挽住了這位婦女的臂膀。“特木倫媽媽,不要擔心我,我就要去出征了,去爲朵豁歹報仇雪恨去。”

“王爺,我的也古王爺,你不要把朵豁歹的事放在心上,我知道,他是帶着對蒙古的忠誠和對王爺的敬慕而死去的,這能讓我安心,能讓我的身心不再受折磨,他的靈魂會保佑我永享天年,直到長生天召喚我與他團圓的那一日。”特木倫的眼睛已經渾濁的就像玻璃球一樣,但還是不斷的淌下淚水:“朵豁歹,我的心肝,我的一切,我的心生生被挖空了,但是,我的也古王爺,請您一定要保重您尊貴的身體。”

秋草離離,雁鳴陣陣,面對蒼老懞古母親的話語,年輕的王爺忍不住涕泗橫流。

“特木倫媽媽!我是喝您的奶長大的,我這尊貴的身體是您哺育的,我的血是由您的奶化成的,可是我沒能對自己的那可兒負責,讓他枉送了生命,我對不起您啊我的特木倫媽媽。”

蒼老的蒙古女人捧出一個小小的繡袋,上面繡着傳統的蒙古十二分花紋。“這裡面裝的是神石,我的王爺,這是用朵豁歹的遺物做的,裡面是狼卦用的神石。”

“把它繫到我的刀把上吧,我的特木倫媽媽。”

蒙古女人彎着腰,把那個小小的袋子寄到也古的刀把上。

“我現在必須離開了。”也古翻身上了戰馬:“請你們放心,我相信朵豁歹的在天之靈也會護衛在我左右,撥開那些射向我的弓箭,讓我能夠在戰場上安然無恙,我會爲朵豁歹報仇的,我以黃金家族後裔的名義起誓,看到我的這把刀了嗎,我會用它削下高俊的腦袋。”

他最後一次俯下身,和母親、奶孃做最後的道別。隨後,他帶領自己的那可兒們催動戰馬,向遠方奔去。

與此同時,山東某地的一處莊園內。

“聽說喻俠的傷勢已經完全好了?”

“我也沒有想到。”一個年輕的女孩回答道,她看上去似乎還是稚氣未脫的年齡,但是眼神中有說不出的陰鬱:“我那一刀捅的又深又重,可這個人還是活下來了。”

坐在他對面的那個青年看上去十分閒適,但是蒼白的臉色總讓人隱隱的反感:“有感覺了。”

女孩沒有答話,而是直接掀開衣裙,青年依舊攤在椅子上,女孩對着他跪在上面開始動作。

大約半刻鐘後,女孩跳下椅子用手,大概不到半刻鐘,她張開了嘴。

“和你在一起,我的慾望開始變得正常了。”呂仲騏氣喘吁吁。

女孩怕東西漏出來,並沒有張開嘴,但她心裡隱隱的回答卻完全相反:自從和你在一起,我的行爲卻一天又一天的變得不正常了。

這讓她心裡感到又焦急又憤怒,當他把寶押到呂仲騏手上的時候,後者卻輕而易舉的敗退了,雖然輾轉來到這個山莊的路上,文月兒意識到呂家確實有強大的力量,但是這力量混沌而分散,不能被呂仲騏這個混蛋有效的利用。

“我一定要殺了高俊!”

第十七章 工?農?擇(上)第五章 散兵(上)第四章 爲了祖國(下)第二十三章 吹不散的悲怮(上)第五章 整軍經武:徐規的工作(上)第十八章 浪淘沙(下)第三章 困難重重的進攻(上)第二十二章 軍語法令(下)第十二章 回鶻的士兵(下)第十一章 寨使大起舞(上)第二十章 反對單純防禦,實施積極防禦(下)第十四章 身體力行:宣傳之道(下)尾聲第二十三章 史無前例的對決(上)前言第四章 三段連環高郡王(下)第十章 戰鼓鼕鼕(下)第十九章 溏濼磐石馮叔至(上)第十九章 雲裡帝城雙鳳闕(上)第二十四章 戰爭與和平(下)第十章 尋找道德,但別扔掉法律(下)第二章 詩人高唱而至(下)第二章 金蓮川(下)第二十二章 閒棋冷竈(下)第四章 日費千金,然後十萬之師舉(下)第十九章 一些微妙變化(上)第十一章 中戰整頓(上)第二十章 鹽糧事發,高畢相競(下)第六章 來之不易的勝利(下)第一章 羊(上)第七章 李敬齋的數學(上)第二十一章 死囚牢(上)第二十三章 匡國軍堅守冀中,高太尉,以步克騎(上)第一章 炮火準備(上)第八章 木柝傳,金鼓振(下)第五章 書信頻頻(上)第七章 陰差陽錯(上)第三章 困難重重的進攻(上)第六章 涇渭自分(下)第十九章 衝鋒與後撤(上)第九章 聚義宿遷縣(上)第四章 金麥(下)第二十四章 捷書飛上九重天(下)第七章 牛(上)第十八章 時全出現(下)第十五章 豬(上)第十八章 三軍大呼陰山動(下)第二十三章 吏員(上)第十二章 堅持(下)第五章 走在情感與理智之間(上)第十四章 村莊(下)第一章 混戰泰西(上)第四章 淚河在,血海涌(下)第十八章 段鍾(下)第二十二章 軍語法令(下)第七章 血戰小清口(上)尾聲第二十三章 物資(上)第二十章 血策(下)第十一章 紀念柳充國(上)第八章 憧憬的災民(下)第十七章 親軍司(上)第十三章 再會的同鄉(上)第二章 殷有禎(下)第八章 間諜(下)第一章 彭義斌元氏就義,高太尉開州點兵(上)第八章 狼煙茫茫(下)第十三章 狂夫瞿瞿(上)第二十一章 以膳代兵高太尉(上)第二十一章 血情(上)第二十一章 軍語法令(上)第十六章 遍篩燕山:也古的防守策略(下)第二章 桃花盡日隨流水(下)第十一章 寨使大起舞(上)第二十二章 驚爆真州城(下)第十一章 千鈞一髮的行動(上)第六章 散漫與果決(下)第五章 不想負責的就無解(上)第三章 北鄙備戰急(上)第二十二章 獻州的收復(下)第十九章 生活像等待創作的黏土(上)第十四章 木華黎重拳出動,太平軍設兵邯鄲(下)第十一章 中戰整頓(上)第十二章 下臺階二將盟河北,上期貨高俊探江南(下)第七章 決戰朔方劉伯林(上)第十四章 散(下)第十二章 守衛與潰散(下)第七章 蒙漢分明:蒙古人的觀念(上)尾聲第十二章 雄州的屠殺(下)第二十四章 四海一心:決戰的最高戰略(下)第十八章 做好密州之戰的準備工作(下)第四章 商業(下)第六章 自杞的挽馬(下)第二章 意外的故人(下)第十章 四邊擾(下)第十一章 土地(上)第十五章 震驚的知府(上)第十七章 浪淘沙(上)第十八章 跨戰線馮達獻良策,戰吳橋李銘立大功(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