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中央工作會議上的交鋒 (6)

陳雲“靠邊”了這麼多年,這一回,在中央工作會議上,先是在11月12日就冤假錯案問題作了震動大會的發言,接着,又在1978年12月10日,在東北小組,就經濟工作作了一次重要發言。

陳雲畢竟是“經濟專家”,他一開始就這麼說:

實現四個現代化是我國史無前例的一次偉大進軍,必須既積極又穩重。

陳雲所說的“既積極又穩重”,道出了領導中國經濟的兩個方面。就華國鋒而言,顯然“積極”有餘,而“穩重”不足。陳雲接着指出:

我們要堅持實事求是,就是要根據現狀,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首先要弄清事實,這是關鍵問題。

陳雲對於工業引進項目問題,談了這樣的意見:

工業引進項目,要循序而進,不能窩工。

我們的起點,是3000萬噸鋼。但是,不能光看鋼鐵這個指標。我們同日、德、英、法不同,工業基礎不如他們,技術力量不如他們,這兩點是很重要的。我們的工業基礎和技術力量比解放初期有很大進步,但同日、德、英、法比,還是落後的。我們也不能同南朝鮮、臺灣比,它們是美國有意扶植的,而且主要是搞加工工業,我們是要建設現代化的工業體系。要循序而進,不要一擁而上。一擁而上,看起來好像快,實際上欲速則不達。項目排隊,如有所失,容易補上;窩工,就難辦了。

陳雲以爲,“建國快30年了,現在還有討飯的,怎麼行呢?要放鬆一頭,不能讓農民喘不過氣來”。“我們不能到處緊張,要先把農民這一頭安穩下來。農民有了糧食,棉花、副食品、油、糖和其他經濟作物就都好解決了。擺穩這一頭,就是擺穩了大多數了,天下就大定了”。

陳雲建議,“要給各省市一定數量的真正的機動財力”。

陳雲還建議,“對於生產和基本建設都不能有材料的缺口”。

陳雲在中央工作會議上,作了精彩的“亮相”。人們開始認識到,這位稱病多年的元老,目光銳利,思維敏捷。這樣,陳雲在黨內大得人心,威信迅速提高。

鄧小平作了歷史性的總結

歷時一個多月的中央工作會議,終於在1978年12月13日舉行閉幕式。

這時,的“第一提琴手”,名義上雖然還是華國鋒,但實際上已經是鄧小平。

74歲的鄧小平,經歷了三起三落的滄桑,富有政治經驗,而精力又十分充沛,成了支撐中國的棟樑。

鄧小平在閉幕式上作了歷史性的重要講話。

關於鄧小平這一重要講話是如何起草的,有着兩種說法。本書初版版本引述了當時擔任胡喬木秘書的朱佳木回憶,這一回憶是其中的一種說法:

原先,在工作會議開始不久,小平同志曾要喬木同志幫助他準備了一個講話稿。但由於會議形勢的發展變化,這個講話稿已顯得不適用了。因此,在會議進入後期時,小平同志又把喬木等同志找去談他的講話稿……

鄧小平向起草小組以及胡喬木講述了講話稿的中心思想。朱佳木回憶道:

小平同志說,這次別的問題他都不講,只講四個問題:第一,解放思想。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的確是一個思想路線問題,是一個重大政治問題,是關係到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問題。第二,發揚民主。當前最迫切的是擴大廠礦企業和生產隊的自主權。民主選舉的範圍要逐步擴大。

第三,向前看。對過去搞錯了的要糾正,也要給犯錯誤的同志認識和改正錯誤的時間。對同志和“**”的評價,要從國際國內的大局出發,從歷史的角度來看。

第四,研究和解決新問題。要用經濟辦法管理經濟,要特別注意加強責任制。要用先使10%~20%的人富裕起來的辦法,擴大國內市場,促進生產發展。

起草小組根據鄧小平的談話,寫出了講話稿,交給胡喬木作修改。

朱佳木回憶道:

由於小平同志對講話的內容交代得十分詳盡清楚,所以,講話稿很快寫了出來,並交到了喬木同志手裡。記得那天晚上,喬木同志並沒有動筆,但第二天早飯後,他卻把改過的稿子交給了我。原來,他是半夜兩點爬起來,用了兩個多小時改出來的。

經過胡喬木修改後,鄧小平看了又作修改。

朱佳木說:

以後,小平同志再一次把喬木等同志找去,認爲稿子基本上可以了,還需要加工,並講了具體的修改意見。

12月13日,也就是工作會議召開閉幕會的那天,下午4點小平同志就要講話了,午飯後,喬木同志還在對講話稿進行最後的文字上的潤色,直到下午兩點才脫手。那時,他已經是66歲的人了,這種拼命的工作精神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另外,據曾經參與鄧小平這一講話稿的起草工作的于光遠的回憶,則提供了另一種說法。中央黨史研究室韓鋼所寫《一份鄧小平珍貴手稿的發現》一文,記述了于光遠的回憶:

鄧小平同志逝世後的第三天,即2月22日,鄭惠同志和我一道去著名學者于光遠同志家約稿。談話間,於老偶然說起小平同志在1978年12月中央工作會議閉幕會上講話稿起草的一些情況,還說他保存有小平親自擬定的這篇講話的提綱手稿。這真是一個意外而又重要的發現!因爲小平同志的這篇講話,就是以《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爲題收入《鄧小平文選》第二卷的著名文章,在文章的題解中被稱作“實際上是三中全會的主題報告”。這是我們黨和國家處在歷史轉折時刻的一個極其重要的指導文件。我們知道海內外對於這篇文稿的起草情況有過一些不同的說法,但從來沒有聽說小平同志自己寫過一份提綱,這引起我們想要看到這份提綱和了解這篇講話稿產生經過的極大興趣。

這份提綱是小平同志用鉛筆寫在16開的白紙上的,一共3頁,近500字。由於年深日久,紙面已微微發黃。小平同志的提綱列了七個方面的問題:一、解放思想,開動機器;二、發揚民主,加強法制;三、向後看爲的是向前看;四、克服官僚主義、人浮於事;五、允許一部分人先好起來;六、加強責任制,搞幾定;七、新的問題。在最前邊,還加了,“對會議評價”一句。

這當然是指對中央工作會議的評價。

原來,小平同志的講話稿是在中央工作會議期間寫成的。最初請另外的同志起草了一個稿子,小平看了不滿意,他就自己親擬了這份提綱,召集胡耀邦、于光遠等來談起草講話稿的問題。小平同志按照這個提綱,談了講話稿所要寫的幾個部分的問題,對需要闡明的思想觀點、方針政策都一一作了交代,講得很具體。光遠同志清楚地記得,講話稿的題目也是小平同志提出的。小平同志問這個題目好不好;耀邦說好,光遠也說好,覺得題目很新鮮、醒目。當時,胡耀邦是中央組織部部長,于光遠是國務院研究室負責人之一,都是中央工作會議上十分活躍的人物。小平同志將提綱交給他們,指示他們負責重新起草稿子。這時中央工作會議正在民主大發揚的熱烈氣氛中進行,議程已經過半,時間很緊迫。

胡耀邦、于光遠於是趕忙找了國務院研究室林澗青等執筆起草。兩天之後初稿形成,送給小平同志。他再次召集耀邦、光遠等同志逐字逐句地邊念邊作修改。以後又經過若干文字潤色,形成了最後的講話稿。講話稿起草完之後,這份提綱手稿就留在於光遠手裡,一直保存至今。

經過與《鄧小平文選》對照,可以看出,從思想觀點、邏輯結構到主要觀點的文字表述,講話稿都是根據提綱寫成的。

……

新發現的這份提綱手稿本身和講話稿起草經過都表明,講話稿是在小平同志精心設計、直接指導下寫成的。

鄧小平的這一重要講話所以是歷史性的,是因爲他在講話中對中央工作會議作出了總結,對即將召開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指明瞭方向。所以,鄧小平的這一講話,對於中央工作會議來說,是總結報告;對於即將召開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來說,則是主題報告。

鄧小平高度評價了中央工作會議:

這次會議開了一個多月,就要結束了。中央提出了把全黨工作的重心轉到實現四個現代化上來的根本指導方針,解決了過去遺留下來的一系列重大問題,使全黨、全軍和全國各族人民提高了鬥志,增強了信心,加強了團結。現在,我們可以有把握地說,全黨、全軍和全國各族人民在黨中央的正確領導下,在新的長征中,一定會不斷取得新的勝利,這次會議開得很好,很成功,在黨的歷史上有重要意義。我們黨多年以來沒有開過這樣的會了,這一次恢復和發揚了黨的民主傳統,開得生動活潑。我們要把這種風氣擴大到全黨、全軍和全國各族人民中去。

這次會議討論和解決了許多有關黨和國家命運的重大問題。大家敞開思想,暢所欲言,敢於講心裡話,講實在話。大家能夠積極地開展批評,包括對中央工作的批評,把意見擺在桌面上。一些同志也程度不同地進行了自我批評。這些都是黨內生活的偉大進步,對於黨和人民的事業將起巨大的促進作用。

接着,鄧小平談了四個重要觀點:

一、解放思想是當前的一個重大政治問題

二、民主是解放思想的重要條件

三、處理遺留問題爲的是向前看

四、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

鄧小平指出,由於“文革”,由於黨內存在“權力過分集中的官僚主義”,造成思想僵化,是當前一大障礙。“思想一僵化,不從實際出發的本本主義也就嚴重起來了。書上沒有的,文件上沒有的,領導人沒有講過的,就不敢多說一句話,多做一件事,一切照抄照搬照轉”。

正因爲這樣,鄧小平發出了“解放思想”的號召。鄧小平說:“解放思想,開動腦筋,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首先是解放思想。”鄧小平高度評價了關於“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討論,爲這場大討論作了總結:

目前進行的關於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問題的討論,實際上也是要不要解放思想的爭論。大家認爲進行這個爭論很有必要,意義很大。從爭論的情況來看,越看越重要。

一個黨,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如果一切從本本出發,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進,它的生機就停止了,就要亡黨亡國。這是同志在整風運動中反覆講過的。只有解放思想,堅持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繫實際,我們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才能順利進行,我們黨的馬列主義、思想的理論也才能順利發展。從這個意義上說,關於真理標準問題的爭論,的確是個思想路線問題,是個政治問題,是個關係到黨和國家的前途和命運的問題。

鄧小平強調了“民主是解放思想的重要條件”,重申了“三不主義”:

我們要創造民主的條件,要重申“三不主義”:不抓辮子,不扣帽子,不打棍子。在黨內和人民內部的政治生活中,只能採取民主手段,不能採取壓制、打擊的手段。憲法和黨章規定的公民權利、黨員權利、黨委委員的權利,必須堅決保障,任何人不得侵犯。

前幾天對“事件”進行了平反,全國各族人民歡欣鼓舞,大大激發了人民羣衆的社會主義積極性。羣衆提了些意見也應該允許,即使有個別心懷不滿的人,想利用民主鬧一點事,也沒有什麼可怕。要處理得當,要相信絕大多數羣衆有判斷是非的能力。一個革命政黨,就怕聽不到人民的聲音,最可怕的是鴉雀無聲。

鄧小平既批判了“兩個凡是”,又指出“同志在長期革命鬥爭中立下的偉大功勳是永遠不可磨滅的”。鄧小平說:

沒有就沒有新中國,這絲毫不是什麼誇張。思想培育了我們整整一代人,我們在座的同志,可以說都是思想教導出來的。沒有思想,就沒有今天的中國,這也絲毫不是什麼誇張。思想永遠是我們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的最寶貴的精神財富。我們要完整地準確地理解和掌握思想的科學原理,並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加以發展。當然同志不是沒有缺點、錯誤的,要求一個革命領袖沒有缺點、錯誤,那不是馬克思主義。我們要領導和教育全體黨員、全軍指戰員、全國各族人民科學地歷史地認識同志的偉大功績。

鄧小平的這次講話,既是歷史性的,也是綱領性的。他的這次講話,成了即將召開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綱領。

第15章 “宣傳華國鋒”的熱潮 (3)第25章 鄧小平第三次復出 (1)第18章 華國鋒走過的道路(3)第68章 華國鋒的“淡出” (3)第3章 大轉折前的急轉彎 (2)第29章 鄧小平第三次復出 (5)第15章 “宣傳華國鋒”的熱潮 (3)第19章 華國鋒走過的道路(4)第4章 大轉折前的急轉彎 (3)第4章 大轉折前的急轉彎 (3)第49章 “真理標準”大論戰 (6)第9章 中共中央“羣龍有首” (4)第9章 中共中央“羣龍有首” (4)第4章 大轉折前的急轉彎 (3)第42章 尖銳對立的20天 (3)第21章 華國鋒走過的道路(6)第21章 華國鋒走過的道路(6)第55章 中央工作會議上的交鋒 (1)第33章 (上)精心選擇突破口 (4)第39章 (下)精心選擇突破口 (3)第21章 華國鋒走過的道路(6)第13章 “宣傳華國鋒”的熱潮 (1)第1章 序第67章 華國鋒的“淡出” (2)第62章 新時期的里程碑 (2)第45章 “真理標準”大論戰 (2)第46章 “真理標準”大論戰 (3)第27章 鄧小平第三次復出 (3)第41章 尖銳對立的20天 (2)第36章 (上)精心選擇突破口 (7)第32章 (上)精心選擇突破口 (3)第40章 尖銳對立的20天 (1)第15章 “宣傳華國鋒”的熱潮 (3)第62章 新時期的里程碑 (2)第7章 中共中央“羣龍有首” (2)第47章 “真理標準”大論戰 (4)第1章 序第24章 “兩個凡是”的迷誤 (3)第51章 大論戰推向全國 (2)第55章 中央工作會議上的交鋒 (1)第18章 華國鋒走過的道路(3)第38章 (下)精心選擇突破口 (2)第10章 華國鋒確立了領袖地位 (1)第15章 “宣傳華國鋒”的熱潮 (3)第68章 華國鋒的“淡出” (3)第36章 (上)精心選擇突破口 (7)第28章 鄧小平第三次復出 (4)第66章 華國鋒的“淡出” (1)第32章 (上)精心選擇突破口 (3)第59章 中央工作會議上的交鋒 (5)第34章 (上)精心選擇突破口 (5)第19章 華國鋒走過的道路(4)第17章 華國鋒走過的道路(2)第41章 尖銳對立的20天 (2)第3章 大轉折前的急轉彎 (2)第54章 大論戰推向全國 (5)第63章 新時期的里程碑 (3)第18章 華國鋒走過的道路(3)第6章 中共中央“羣龍有首” (1)第22章 “兩個凡是”的迷誤 (1)第46章 “真理標準”大論戰 (3)第38章 (下)精心選擇突破口 (2)第23章 “兩個凡是”的迷誤 (2)第43章 尖銳對立的20天 (4)第13章 “宣傳華國鋒”的熱潮 (1)第27章 鄧小平第三次復出 (3)第60章 中央工作會議上的交鋒 (6)第18章 華國鋒走過的道路(3)第44章 “真理標準”大論戰 (1)第61章 新時期的里程碑 (1)第32章 (上)精心選擇突破口 (3)第16章 華國鋒走過的道路(1)第57章 中央工作會議上的交鋒 (3)第23章 “兩個凡是”的迷誤 (2)第49章 “真理標準”大論戰 (6)第8章 中共中央“羣龍有首” (3)第50章 大論戰推向全國 (1)第28章 鄧小平第三次復出 (4)第61章 新時期的里程碑 (1)第17章 華國鋒走過的道路(2)第51章 大論戰推向全國 (2)第9章 中共中央“羣龍有首” (4)第46章 “真理標準”大論戰 (3)第22章 “兩個凡是”的迷誤 (1)第32章 (上)精心選擇突破口 (3)第46章 “真理標準”大論戰 (3)第60章 中央工作會議上的交鋒 (6)第63章 新時期的里程碑 (3)第53章 大論戰推向全國 (4)第43章 尖銳對立的20天 (4)第6章 中共中央“羣龍有首” (1)第23章 “兩個凡是”的迷誤 (2)第41章 尖銳對立的20天 (2)第31章 (上)精心選擇突破口 (2)第50章 大論戰推向全國 (1)第50章 大論戰推向全國 (1)第54章 大論戰推向全國 (5)第12章 華國鋒確立了領袖地位 (3)第65章 新時期的里程碑 (5)第26章 鄧小平第三次復出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