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兩個凡是”的迷誤 (3)

他們擁護鄧穎超爲人大委員長,顯然是由於鄧穎超是周恩來夫人。他們懷念周恩來,所以表示堅決擁護鄧穎超。

遼寧省委馬上把這一緊急情況報告中央。華國鋒看了電話記錄後,作了如下批示:

擬告遼寧省委,對此反革命大字報,應該追查。

就這樣,紀念週恩來去世一週年,是在“不冷不熱”中度過的。

所謂“不冷”,是跟周恩來去世時比。因爲周恩來去世時,姚文元嚴格控制輿論,冷冷清清。

所謂“不熱”,是因爲華國鋒、汪東興對此嚴加控制,生怕一“熱”起來,會助長要求爲“事件”平反的情緒。

周恩來去世一週年忌日,總算“平安”地度過。然而,新的難題又接踵而至,擺在華國鋒和汪東興面前。那是因爲隨着批判“四人幫”的深入,人們不滿足於揭發“四人幫”的罪行,而是進一步開展對“四人幫”理論體系的批判。汪東興否認“四人幫”有什麼理論。汪東興曾說,王洪文是流氓,只會打棍子,張春橋和姚文元是書呆子,他們沒有什麼理論。

然而,批判的鋒芒,開始指向張春橋和姚文元在“文革”中發表的兩篇重要的署名理論文章:張春橋的《論對資產階級的全面專政》和姚文元的《論反黨集團的社會基礎》。

姚文元的文章《論反黨集團的社會基礎》,於1975年3月1日發表在《紅旗》雜誌1975年第3期上。張春橋的《論對資產階級的全面專政》則於1975年4月1日發表於《紅旗》雜誌1975年第4期上。

照理,在批判“四人幫”時,當然應該批判張春橋、姚文元的理論文章。有人寫了批判文章,打算在《紅旗》雜誌上發表。《紅旗》雜誌爲此向汪東興寫了請示報告。

1977年2月4日,汪東興竟作了這樣的批覆:

這兩篇文章是經中央和偉大領袖和導師看過的,不能點名批判。

汪東興這一批示,實際上也就是華國鋒所說的“凡是講過的,點過頭的,都不要批評”。

其實,張春橋和姚文元這兩篇文章,不僅因爲“偉大領袖和導師看過的”而不能“批判”,更重要的是,這兩篇文章反映了晚年“左”的思想。所以,批判這兩篇文章,實際上也就是批“左”。

張春橋和姚文元雖說都是筆桿子,但是在成爲“中央首長”之後,幾乎“動口不動手”,只是發表各種講話,不寫文章。他倆突然在1975年春接連發表理論性長文,是因爲說了話。

那是1974年12月26日,在他81歲壽辰之時,就理論問題作了如下指示:

列寧爲什麼說過資產階級專政,這個問題要搞清楚。這個問題不搞清楚,就會變修正主義。要使全國知道。

列寧說:“小生產是經常地、每日每時地、自發地和大批地產生着資本主義和資產階級的。”工人階級一部分,黨員一部分,也有這種情況。無產階級中,機關工作人員中,都有發生資產階級生活作風的。

一類上臺,搞資本主義制度很容易。

既然說要“搞清楚”列寧所說的問題,於是,張春橋和姚文元也就以“理論家”的姿態,寫了理論長文,加以論述。

批判張春橋和姚文元的這兩篇文章,實際上也就觸動了晚年“左”的錯誤。

汪東興的批示,爲批判“四人幫”設下了禁區,即只許批右,不許批“左”。

更爲嚴重的是,由汪東興領導的文件起草小組,在爲1977年3月的中央工作會議起草報告時,竟把張春橋、姚文元在兩篇“理論長文”中所宣揚的四個極左觀點,都寫了進去。

這四個極左觀點是:

一、對資產階級要實行全面專政;

二、按勞分配是產生資產階級的根源;

三、要批判唯生產力論;

四、要批判資產階級法權。

終於提出“兩個凡是”

面對接踵而來的新的難題,在華國鋒看來,已經到了必須強調自己的政治原則的時候了。

華國鋒政治原則的核心,便是“兩個凡是”。

如前所述,1976年11月30日,吳德在四屆人大第三次常委會上講話中,曾這樣說:“凡是指示的,肯定的,我們要努力去做,努力做好。”

雖然吳德只說了一個“凡是”,其實也就是“兩個凡是”的意思。

1977年1月21日,華國鋒在寫作班子爲他起草的一份講話提綱和草稿中,明明白白地寫上了這麼一段口氣極硬的話:

凡是作出的決策,我們都必須維護,不能違反;凡是損害的言行,都必須堅決制止,不能容忍。

這段話,就是“兩個凡是”的最初表述。

細細追究,“兩個凡是”可以說是“文革”的產物。在“文革”中,把捧到了至高無上的地位。鼓吹的話“一句頂一萬句”,的話被稱之爲“最高指示”,其實也就是“兩個凡是”。

也正因爲這樣,“文革”中最流行的口號便是“誰反對就打倒誰”。這句口號所體現的含義,同樣也就是“兩個凡是”。

在“文革”中,在中央解決一個省的領導人問題時,汪東興便曾說:“凡是經過指示的文件,凡是的指示,都不能動。”

在去世之後至粉碎“四人幫”之前,華國鋒強調“照過去方針辦”,就已經包含了“兩個凡是”的意思。因爲“照過去方針辦”,也就是照的方針辦——其中當然主要就是照晚年“左”的方針辦。

在粉碎“四人幫”之後,華國鋒強調“凡是講過的,點過頭的,都不要批評”。

正是在這一個“凡是”的基礎上,後來發展成“兩個凡是”。

1977年2月7日,中央兩報一刊重要社論《學好文件抓住綱》,第一次公開地、明確地提出了“兩個凡是”。

所謂“學好文件”,是指學習“偉大領袖和導師的光輝著作《論十大關係》和華主席在第二次全國農業學大寨會議上的講話這兩個重要文件”。

的《論十大關係》,原本是在1956年4月25日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的講話。這篇講話稿在1975年由鄧小平主持、胡喬木整理定稿,並於1975年7月13日報送審閱。鄧小平以爲,的這篇講話稿對於整頓“文革”中被搞亂的國民經濟各部門的關係,有指導意義,本準備在當時予以公開發表。閱後批示:

同意。可以印發政治局同志閱。暫時不要公開,可以印發全黨討論,不登報,將來出選集再公開。

1976年12月26日,在83歲誕辰之際,此文由華國鋒批示公開發表。

第二次全國農業學大寨會議於1976年12月10日至27日在北京召開。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陳永貴在大會上作了《徹底批判“四人幫”,掀起普及大寨縣運動的新》的講話,提出要堅決完成中央關於在1980年把全國1/3以上的縣建成大寨縣的戰鬥任務。12月25日,華國鋒在大會上講話,強調王、張、江、姚是一夥極右派,他們那條反革命修正主義路線是一條極右路線。華國鋒號召,要深入揭批“四人幫”,在兩個階級的激烈鬥爭中實現安定團結。

中央兩報一刊社論《學好文件抓住綱》,號召全國人民學好這兩個文件。

社論提出要抓住“階級鬥爭”這個綱,指出:

說過:“有句古話,‘綱舉目張’。拿起綱,目才能張,綱就是主題。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的矛盾,並且逐步解決這個矛盾,這就是主題,就是綱。”當前,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的矛盾、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矛盾、馬克思主義和修正主義的矛盾,集中表現爲我們黨和“四人幫”的矛盾。深入揭批“四人幫”,這就是當前的主題,就是當前的綱。

緊緊抓住這個綱,鬥爭的大方向就掌握牢了,各項工作就有統率了。“捉住了這個主要矛盾,一切問題就迎刃而解了。”這一點,各級黨委一定要在思想上非常明確。不光領導者要明確,還要使廣大幹部和羣衆都明確。

社論高度讚揚了:

偉大領袖和導師,領導我們奮戰了半個多世紀,經歷了十次重大的黨內路線鬥爭。這半個多世紀的歷史反覆證明,什麼時候,我們執行的革命路線,遵循的指示,革命就勝利;什麼時候離開了的革命路線,違背了的指示,革命就失敗,就受挫折。的旗幟,就是勝利的旗幟。在世的時候,我們團結戰鬥在的偉大旗幟下。現在,逝世了,我們更要高舉起和堅決捍衛的偉大旗幟。這是我們8億人民,3000多萬黨員的神聖職責,是我們繼續團結戰鬥的政治基礎,是我們進一步取得勝利的根本保證。

社論高度讚揚,其實是爲下面這兩句話作鋪墊:

凡是作出的決策,我們都堅決擁護;凡是的指示,我們都始終不渝地遵循。

這兩句話,也就是著名的“兩個凡是”。這兩句話,是華國鋒執政方針的最高度的概括。這兩句話也表明,雖然去世了,華國鋒成爲不是的,他堅決維護的一切決策,內中主要是維護晚年的“左”的錯誤。

全國各報都轉載中央兩報一刊這篇社論。一時間,這篇社論成爲中國億萬人民的學習文件。這篇社論是以中央兩報一刊名義發表的,令人奇怪的是,中央兩報一刊卻沒有一個人參加這篇社論的起草,甚至事先不知道!

據《人民日報》當時的副總編輯李莊告訴筆者,他在1977年2月6日接到通知到“中央宣傳口”開會。“中央宣傳口”在北京釣魚臺召集這次緊急會議,出席會議的是中央新聞單位的負責人。

李莊記得,到了那裡,耿飈宣佈:“中央決定發表一篇社論,以兩報一刊署名。今晚廣播,明天見報。”接着,耿飈說:“我現在讀一遍。”

這就是說,社論是由“中央”事先寫好的,只是借用兩報一刊的名義發表罷了,所以要當着兩報一刊的負責人的面念一遍,打個招呼。

李莊是作爲《人民日報》負責人出席會議的。

代表《解放軍報》的是“副口長”華楠,此時他兼任《解放軍報》總編輯。另外,還有一位《解放軍報》副社長出席會議。

代表《紅旗》雜誌的是王殊。他是“副口長”,同時又是《紅旗》雜誌總編輯。耿飈所念的,就是這篇《學好文件抓住綱》。

唸完之後,由於這篇社論來自“中央”,作爲在場的兩報一刊的負責人李莊、華楠、王殊還能說什麼呢?

其實,就連耿飈也只能“照本宣科”而已。據云,耿飈曾對人說:“發表這篇文章,等於‘四人幫’沒有粉碎。如果照這篇文章的兩個‘凡是’幹,什麼事情也辦不成。”

儘管耿飈不同意這篇社論的觀點,但是他作爲中央“宣傳口”的負責人,只能照本宣科,奉命執行。據王殊告訴筆者,當時他剛從國外回來不久,對於國內的錯綜複雜的鬥爭並不太瞭解,所以他當時並沒有看出社論有多大問題。

據李莊回憶,會議只開了十來分鐘就散會了。這十來分鐘,也就是耿飈把社論從頭到尾唸了一遍,大家無言而散。出了會議室,《解放軍報》一位副社長問李莊:“這篇兩報一刊社論,你們是哪位同志執筆的?”

李莊答道:“我們根本不知道這件事。你們呢?”那位副社長只好苦笑道:“如此說來,是上邊交發的,這次又‘貪天之功’了。”“上邊”,又是誰寫這篇社論的呢?

2月4日——也就是在中央“宣傳口”會議之前兩天——主管宣傳的汪東興在社論的清樣上,寫下一段這樣的批示:“這篇文章,經過李鑫同志和理論學習組同志多次修改,我看可以用。”

這篇文章,是由“中央宣傳口”的“副口長”李鑫所領導的中央理論學習組在北京玉泉山事先起草的。據稱,1977年1月7日,汪東興指示李鑫組織人員寫一篇社論,注意引導大家學

文件,亦即學習《論十大關係》和華國鋒在第二次全國農業學大寨會議上的講話。

1月8日,李鑫召集中央理論學習組開會,佈置了寫作社論的任務。中央理論學習組寫出初稿之後,1月21日,李鑫主持理論學習組討論初稿,第一次在稿子里加上這樣兩句話:“凡是作出的決策,都必須維護,不能違反;凡是有損形象的言行,都必須制止,不能容忍。”這是社論中“兩個凡是”的最初版本。

後來經過修改,改成:“凡是作出的決策,我們都堅決擁護;凡是的指示,我們都始終不渝地遵循。”

在汪東興批示同意之後,這篇文章經華國鋒親自審定,終於在1977年2月7日以中央兩報一刊社論的名義發表了。

從此,“兩個凡是”成了華國鋒施政的核心理論。

其實,“兩個凡是”的真正始作俑者,當推。筆者查閱了“文革”前夕1965年12月30日至1966年1月18日,解放軍總政治部在北京召開的全軍政治工作會議的政治報告。報告引用了的一系列“名言”:

思想是當代馬克思列寧主義的頂峰。

的書,是我們全軍各項工作的最高指示。

(的話)句句是真理,一句頂一萬句。

報告指出:

凡是指示的,就要堅決擁護,堅決照辦,上刀山下火海也要保證完成。凡是違背指示的,就要堅決抵制,堅決反對。

所以,“兩個凡是”的“首創權”不是屬於華國鋒,而是屬於。

所以,華國鋒的“兩個凡是”,實際上是的“兩個凡是”的翻版。

當時的《人民日報》總編輯胡績偉回憶說,《人民日報》奉命發表《學好文件抓住綱》,“這不是盲目服從,而是睜着眼睛、違心地服從”。

那篇中央兩報一刊社論《學好文件抓住綱》,是爲即將召開的中央工作會議作輿論準備;中央工作會議,又是爲十屆三中全會作準備;十屆三中全會則是爲十一大作準備。

中央兩報一刊社論提出“兩個凡是”,實際是要把“兩個凡是”作爲十一大的政治路線。

兩報一刊社論《學好文件抓住綱》發表之後,衆多讀者來信來電,對“兩個凡是”提出質疑,提出尖銳的批評。

《人民日報》總編輯胡績偉說:“這篇社論使黨中央在人民中失而復得的威信,又一落千丈了!”

自從中央兩報一刊社論提出“兩個凡是”之後,中國圍繞“兩個凡是”,展開了一場錯綜複雜的鬥爭。

第58章 中央工作會議上的交鋒 (4)第2章 大轉折前的急轉彎 (1)第47章 “真理標準”大論戰 (4)第31章 (上)精心選擇突破口 (2)第50章 大論戰推向全國 (1)第26章 鄧小平第三次復出 (2)第52章 大論戰推向全國 (3)第3章 大轉折前的急轉彎 (2)第10章 華國鋒確立了領袖地位 (1)第35章 (上)精心選擇突破口 (6)第27章 鄧小平第三次復出 (3)第64章 新時期的里程碑 (4)第19章 華國鋒走過的道路(4)第30章 (上)精心選擇突破口 (1)第24章 “兩個凡是”的迷誤 (3)第32章 (上)精心選擇突破口 (3)第8章 中共中央“羣龍有首” (3)第59章 中央工作會議上的交鋒 (5)第60章 中央工作會議上的交鋒 (6)第55章 中央工作會議上的交鋒 (1)第50章 大論戰推向全國 (1)第48章 “真理標準”大論戰 (5)第5章 大轉折前的急轉彎 (4)第31章 (上)精心選擇突破口 (2)第56章 中央工作會議上的交鋒 (2)第53章 大論戰推向全國 (4)第61章 新時期的里程碑 (1)第47章 “真理標準”大論戰 (4)第9章 中共中央“羣龍有首” (4)第8章 中共中央“羣龍有首” (3)第57章 中央工作會議上的交鋒 (3)第41章 尖銳對立的20天 (2)第43章 尖銳對立的20天 (4)第67章 華國鋒的“淡出” (2)第53章 大論戰推向全國 (4)第30章 (上)精心選擇突破口 (1)第60章 中央工作會議上的交鋒 (6)第56章 中央工作會議上的交鋒 (2)第3章 大轉折前的急轉彎 (2)第63章 新時期的里程碑 (3)第26章 鄧小平第三次復出 (2)第64章 新時期的里程碑 (4)第67章 華國鋒的“淡出” (2)第27章 鄧小平第三次復出 (3)第16章 華國鋒走過的道路(1)第51章 大論戰推向全國 (2)第15章 “宣傳華國鋒”的熱潮 (3)第54章 大論戰推向全國 (5)第56章 中央工作會議上的交鋒 (2)第10章 華國鋒確立了領袖地位 (1)第68章 華國鋒的“淡出” (3)第54章 大論戰推向全國 (5)第7章 中共中央“羣龍有首” (2)第61章 新時期的里程碑 (1)第33章 (上)精心選擇突破口 (4)第43章 尖銳對立的20天 (4)第63章 新時期的里程碑 (3)第60章 中央工作會議上的交鋒 (6)第9章 中共中央“羣龍有首” (4)第45章 “真理標準”大論戰 (2)第45章 “真理標準”大論戰 (2)第54章 大論戰推向全國 (5)第56章 中央工作會議上的交鋒 (2)第50章 大論戰推向全國 (1)第10章 華國鋒確立了領袖地位 (1)第59章 中央工作會議上的交鋒 (5)第32章 (上)精心選擇突破口 (3)第49章 “真理標準”大論戰 (6)第1章 序第39章 (下)精心選擇突破口 (3)第60章 中央工作會議上的交鋒 (6)第54章 大論戰推向全國 (5)第16章 華國鋒走過的道路(1)第41章 尖銳對立的20天 (2)第5章 大轉折前的急轉彎 (4)第22章 “兩個凡是”的迷誤 (1)第11章 華國鋒確立了領袖地位 (2)第60章 中央工作會議上的交鋒 (6)第63章 新時期的里程碑 (3)第66章 華國鋒的“淡出” (1)第30章 (上)精心選擇突破口 (1)第67章 華國鋒的“淡出” (2)第60章 中央工作會議上的交鋒 (6)第43章 尖銳對立的20天 (4)第5章 大轉折前的急轉彎 (4)第36章 (上)精心選擇突破口 (7)第11章 華國鋒確立了領袖地位 (2)第15章 “宣傳華國鋒”的熱潮 (3)第41章 尖銳對立的20天 (2)第41章 尖銳對立的20天 (2)第18章 華國鋒走過的道路(3)第50章 大論戰推向全國 (1)第34章 (上)精心選擇突破口 (5)第31章 (上)精心選擇突破口 (2)第16章 華國鋒走過的道路(1)第5章 大轉折前的急轉彎 (4)第37章 (下)精心選擇突破口 (1)第3章 大轉折前的急轉彎 (2)第56章 中央工作會議上的交鋒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