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華國鋒走過的道路(4)

說:“在古代有一位叫舂陵的人,做過一些好事,人們爲了紀念他,就把這條河取名爲舂陵河。可見,做好事的人,是受人們尊敬的。”說這些話,透露了他對華國鋒的實幹精神的讚賞。

華國鋒在湖南還抓了一件“大事”:主持韶山革命紀念地的擴建工作。

在韶山,從1950年就開始修繕的故居(在“文革”中改稱“舊居”)。人們到韶山來,主要就是參觀故居。1961年3月,故居被列爲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由於前往故鄉參觀的人越來越多,漸漸覺得光是參觀故居還不夠,於是在中南局第一書記陶鑄建議下,在韶山修建“同志革命實踐活動陳列館”(後來改稱“同志紀念館”)。這個陳列館,選在離故居一華里的引鳳山下。

在“文革”中,成千上萬虔誠的紅衛兵以及參觀者涌向韶山。1967年12月26日——74歲壽辰——從長沙到韶山的鐵路開通。韶山火車站樹起了高達12.26米的塑像。不言而喻,這12.26米,象徵着的生日12月26日。於是,光是有舊居、革命實踐活動陳列館又嫌不夠了,在1969年由華國鋒主持了“韶山革命紀念地擴建工程”。

當時的報道是這樣寫的:

1969年,韶山革命紀念地開始擴建,首先遇到的就是保持韶山沖內特別是舊居附近原貌的問題。在研究建築方案的時候,華國鋒同志及時教育我們:韶山是革命紀念地,陳列館絕不能搞高、大、洋,搞高樓大廈、富麗堂皇。建設韶山革命紀念地,必須認真學習、深刻領會光輝詩篇《七律·到韶山》中的“喜看稻菽千重浪”的精神,保護韶山革命原貌,建設好社會主義新農村,同時注意節約的原則。爲了最後確定擴建方案,1969年春,華國鋒同志親自來到韶山。他不顧旅途疲勞,一下車就找韶山有關方面的負責同志,聽取他們的彙報。隨後,他徒步登上陳列館後面的山頭勘察地形。當時,有人提出,這個山窩面積小,擴建可能有困難。華國鋒同志先用腳一步一步大體計算了山窩的面積,接着又親自用皮尺仔細作了丈量,終於用事實說服大家,說明擴建的施工面積完全夠用。臨走時,他還再三強調,韶山的一草一木,都要注意保護,並指着山上的樹林叮囑說:這東邊的樹要保留,西邊的樹也要保留,幾棵大松樹尤其不能動。後來,我們執行了華國鋒同志制訂的方案,羣衆反映很好,都說,幸虧華國鋒同志及時指導,才使我們在陳列館的建設上,體現了他老人家的意願,保持了韶山的革命原貌。

在1969年1月14日,華國鋒還在長沙主持了“中國湘區委員會紀念館”興建誓師大會。中國湘區委員會是當年創建的,位於長沙清水塘。華國鋒冒着零下四五攝氏度的嚴寒,刨冰破土,爲這一紀念館奠基培土。

華國鋒在湖南開展這些紀念工程時,反覆強調,要無限忠誠於偉大領袖。

向斯諾介紹華國鋒

1969年4月,華國鋒的名字出現在九大的主席團名單之中,出現在九屆中央委員會委員名單之中。從此,華國鋒不再是“列席”中央全會,而是正兒八經的中央委員了。

華國鋒成爲中央委員不久,1970年8月23日,九屆二中全會在廬山召開。

華國鋒出席九屆二中全會,便面臨一場尖銳的鬥爭。在會上,猛烈抨擊了他的“接班人”搶班奪權的陰謀,寫了《我的一點意見》,給了集團要員陳伯達沉重的一擊……在這一激烈的鬥爭中,華國鋒理所當然堅決站在一邊。

1970年秋,華國鋒擔任湖南“革命委員會”代理主任。在九大之後,着手重建黨的各級委員會。這重建工作由上而下,先重建各省委,再重建各地委、各縣委。

湖南省在建立“革命委員會”時,雖然落後,在全國排名第19,而在重建省委時卻一馬領先,成爲全國第一個建立的新省委。1970年11月24日至12月4日,湖南省第三次代表大會在長沙召開,華國鋒作了題爲《高舉思想偉大紅旗,爲繼續完成九大提出的各項戰鬥任務而奮鬥》的報告。會議認爲,由於“無產階級**”的勝利,通過“鬥批改”,整個國民經濟呈現一派繁榮景象。會議討論制定了今後一個時期全省的工作任務。一、繼續深入開展學習馬列主義、思想的羣衆運動;二、繼續搞好“鬥批改”;三、掀起工農業生產;四、加強黨的領導。

會議選舉產生了湖南省第三屆委員會。隨後召開的三屆一次全會選舉華國鋒爲第一書記,卜佔亞爲省委書記、楊大易爲省委副書記。

湖南省委重建之後,華國鋒爲了表示對的忠誠,迎着寒風,帶領省委委員們去故鄉韶山,在那裡舉行湖南省委第一次委員全會。

之後不久,親自點名,華國鋒兼任廣州軍區政治委員和湖南省軍區第一政治委員。

1970年12月18日,和斯諾談話時,提及了華國鋒。當斯諾的文章在美國《生活》雜誌發表後,華國鋒第一次引起國外的注意。

在跟斯諾談話時,談到姚文元評《海瑞罷官》的文章,“全國各地、各省、市都轉載了,只有一個省沒有登,就是我那個省──湖南”。接下去的談話如下:

斯:當時湖南報紙未登,是不是因爲阻撓?

毛:那還不是。湖南省委的宣傳部部長右得很。什麼宣傳部、組織部、省委,統統打爛了。但是不能只看一樣事就作結論,湖南省的人物也出幾個了,第一個是湖南省委現在的第一書記華國鋒,是老人……

親切地稱華國鋒是“老人”,表明了他對華國鋒的關注和信賴。當時,華國鋒不過49歲,當然算不上是上了年紀的老人。所說的“老人”,顯然是“老人馬”的意思。

華國鋒的“平民情結”

從跟斯諾的談話中可以看出,對華國鋒的印象頗好。華國鋒得到的垂青,最根本的一點,當然是因爲華國鋒多年來堅決按照的指示辦事。怎麼說,華國鋒就怎麼做。

另外,華國鋒爲人老實忠厚,也是他得到信任的很重要的一點。正因爲這樣,曾多次稱讚華國鋒是老實人。華國鋒成爲“英明領袖”之後,最初確實得到了廣大人民的擁戴,內中的原因之一,也因爲華國鋒爲人樸實。

華國鋒具有可貴的“平民情結”,雖然他步步高昇,仍一直保持着“平民作風”。在“宣傳華國鋒”熱潮中,曾出現一幅華國鋒幫助一位老太太拾菜的宣傳畫。這多多少少反映了華國鋒的“平民情結”。

在湖南湘潭,流傳着華國鋒和三個孤兒的故事:

1951年6月,華國鋒調任湘潭縣委書記。他到任才一個月,便在湘潭醫院門口見到一個無家可歸的孤兒。華國鋒把這個小女孩收留下來,請縣招待所負責照料。接着,在這年10月、12月,華國鋒又收留了在湘潭街上遇見的另兩個孤兒。華國鋒分別爲這三個9歲、8歲、3歲的小女孩取名華平、華清、華湘。內中,華清、華湘都雙目失明。

雖說華國鋒決定政府撥款撫養三個孤兒,並託付湘潭縣招待所的職工劉秀英照料,但是他自己仍不斷關心這三個孤兒。後來,這三個孩子都相繼成人,結婚成家。

華國鋒平日坐機關不多,他常在農村。他衣着樸素,總是一身布衣,一雙布鞋。人們這麼回憶1966年華國鋒在湖南郴州、衡陽地區“歐陽海灌區”工作時的情景:

華國鋒同志生活上艱苦樸素、毫無特殊的作風,給人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他居住在指揮部的那些日子裡,總是嚴格要求自己,始終堅持自己提水、洗衣,和民工在一個食堂裡排隊端飯。有時外出檢查工作,別人要爲他多添幾道菜,他總婉言謝絕。常寧縣白沙公社一帶流傳着這樣一個故事:灌區籌建初期,一天,華國鋒同志和指揮部幾位同志乘坐一輛敞篷大卡車出發到桂陽湖溪橋去爲大壩實地定點,路經白沙公社吃午飯。事先華國鋒同志怕公社同志特殊照顧他,不讓給公社打電話。那天正巧公社的領導同志都外出了,只有一位工作人員在家。這位工作人員沒有見過華國鋒同志。當時天下着毛毛雨,車子停穩後,跳下六七個人,手裡都挽着雨衣。爲首的一位身材魁梧、滿身泥跡的同志,熱情地和這位工作人員握手,講明來意。這位工作人員趕忙準備了普通飯菜招待他們。吃過飯,如數付清了飯錢。

臨走時,那位爲首的同志緊緊地拉着這位工作人員的手,表示感謝。事後,這位工作人員得知他就是省裡的華書記,感動得到處逢人便說:“華書記可樸素啦,做着大官不像官,不坐小車坐卡車。這樣的領導,真好啊!”

以上的回憶雖說是在“宣傳華國鋒”的熱潮中發表,但大體上符合事實。

華國鋒多次以普通家長的身份,親自參加學校的家長會,也是頗爲感人的。

華國鋒在湖南工作時,他的幾個孩子先後都在長沙北區中山路小學上學。華國鋒好幾次步行到學校裡去,徵求老師對他的孩子的意見。他的孩子在學校裡,從不享受特殊待遇。華國鋒曾被這所小學推選爲“優秀家長”。

1974年3月21日晚上,北京166中學召開1974屆高中畢業生家長會。華國鋒最小的女兒蘇莉是這一屆的畢業生,華國鋒作爲家長,接到學校的通知,步行前往這所中學,在教室的後排座位坐下來。

當時的華國鋒,已是中央政治局委員,仍如一位普通的家長一樣,去出席家長會。

當時,正是號召青年學生“上山下鄉”的時候。學校領導要華國鋒講話,華國鋒以家長的身份表態:“小莉是我最小的女兒,身邊就這麼一個了。我還是支持她走指引的上山下鄉的道路。”

後來,小莉插隊落戶到北京市平谷縣許家務大隊。1975年2月5日上午8時,隊黨支部書記陳永祥和幾位大隊幹部到北京進行家庭訪問,華國鋒以家長身份很熱情地接待了他們。

在談話中,陳永祥從華國鋒那裡得知,昨天夜裡,遼寧營口、海城一帶發生了地震,華國鋒馬上要乘飛機趕往那裡。華國鋒是利用出發前的一點時間接待他們的,因爲華國鋒認爲他是家長,一定要親自接待他們來訪。

1976年8月4日,唐山剛剛發生了舉世震驚的大地震後不久,華國鋒就趕到那裡。

華國鋒乘坐一輛北京吉普車,在唐山的一片廢墟中奔馳,指揮抗震救災工作。當華國鋒向羣衆發表講話時,餘震發生了,附近的屋架倒塌,發出響亮的轟鳴聲。華國鋒仍堅持講話,鼓勵大家戰勝自然災害……

2006年,爲了紀念唐山地震30週年,一篇署名爲智青仁的《唐山大地震中與華國鋒的零距離接觸》的文章,回憶了當時趕往唐山的華國鋒:

在唐山大地震30週年即將到來的時候,使我想起了地震剛剛過後與華國鋒零距離接觸的一段往事。

1976年8月4日上午,正在忙於抗震救災的開灤呂家坨礦接到上級通知——下午,中央領導來礦視察(沒說哪位領導)。

8月4日下午3點鐘左右,烈日當空,驕陽似火。一列由大約20多輛軍用吉普車組成的車隊魚貫駛入開灤呂家坨礦東大門,一直開到在礦辦公樓廣場用簡易棚搭成的礦抗震救災指揮部門前停下來。等待迎接的領導及我們工作人員看到第一個走下車的竟是當時的國務院代總理華國鋒,大家都感到十分驚喜和興奮。陸續走下車的還有國務院副總理陳永貴、“中央文革”領導小組成員謝靜宜、煤炭部部長肖寒、河北省委書記劉子厚以及北京軍區、省軍區、國務院有關部委的領導,還有唐山市委書記許家信、開灤黨委書記趙成彬等。

時任開灤呂家坨礦黨委書記的馬慶雲把各位領導迎進簡易棚搭成的整個南面敞開的抗震救災指揮部。請領導入座後,他開始向華國鋒代總理彙報呂家坨礦抗震救災的工作情況。當時我作爲礦辦公室的工作人員被領導指定在現場作記錄,因此有機會零距離與華國鋒接觸(兩米左右),親身目睹和聆聽了華國鋒在呂家坨礦的音容笑貌。

華國鋒當天身穿一身灰色中山裝,由於天氣炎熱,加上鈕釦沒有解開,因此滿臉淌着汗珠。他的面色紅潤且嚴肅、凝重。他最關心的是職工羣衆的生活問題。當他問到生活用水是否解決時,馬慶雲回答已經解決並當即把已倒在大瓷碗的熱水端到幾位領導面前,請他們品嚐。華國鋒端起大瓷碗就喝了幾口,並點點頭,面部顯露出了滿意的笑容。而副總理陳永貴則端起一碗一飲而盡。

之後,華國鋒又詢問了地震前礦井情況及地震後遭受損失、設施破壞、影響生產、抗災措施等情況,馬慶雲一一作了彙報。

就在這個時候,我看到了一個小小的細節,鮮爲人知。當時可能是想把礦山的一切情況一股腦都向總理道出來,這個解放前老工人出身的礦黨委書記的彙報始終沒有停頓,忘記了給總理插話的機會。這時,坐在馬慶雲身後,拿着本子等待記錄總理指示的煤炭部部長肖寒有點着急,於是就在後面用手拉了一下馬慶雲,示意他多聽總理的指示。他回頭看看肖部長,好像沒什麼反應似的又繼續不停頓地彙報起來。我在旁邊看到此情景差點笑出聲來。

後來華國鋒停止了問話並作了重要指示,主要精神是要求廣大職工要採取有力措施,抗震救災,恢復生產,早日出煤。接下來,在局、礦領導陪同下,華國鋒步行到被震壞的礦井主井井架下和洗煤廠廠房前看遭受破壞的情況,並向礦洗煤廠、機電科的幾名中層領導詢問具體情況、提出希望。大約在4點多鐘,華國鋒等領導懷着對廣大開灤礦工的殷切期望離開了呂家坨礦。

華國鋒等中央領導視察後,開灤呂家坨礦的廣大職工受到了巨大鼓舞,並以此爲動力,掀起了抗震救災、恢復生產的新,恢復生產的勝利捷報一個接一個傳來。到1976年11月28日,在開灤實現了第一個全面恢復生產。11月29日,我親耳從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早間新聞節目中聽到了國務院專門爲開灤呂家坨礦全面恢復生產發的賀電,當天的《人民日報》也刊登了此賀電。

當時正在重病之中,見到《人民日報》刊登的華國鋒在唐山的照片,連連地點頭……

正是由於華國鋒在個人品質方面有着令人感佩的一面,所以稱他是“老實人”。據中央警衛部隊的退役戰士回憶,華國鋒在擔任中央主席、中央軍委主席時,事務繁忙,可他仍經常自己洗衣服,親自帶領戰士們大掃除。他對下級從不亂髮脾氣,總是和藹可親,樂於幫他們解決生活、學習上的困難。對於工作人員簽字、合影要求都是有求必應。

也正是因爲華國鋒具有“平民情結”,所以普通老百姓往往對於華國鋒持好感。

華國鋒從湖南躍入中央

第35章 (上)精心選擇突破口 (6)第38章 (下)精心選擇突破口 (2)第67章 華國鋒的“淡出” (2)第2章 大轉折前的急轉彎 (1)第20章 華國鋒走過的道路(5)第39章 (下)精心選擇突破口 (3)第45章 “真理標準”大論戰 (2)第66章 華國鋒的“淡出” (1)第63章 新時期的里程碑 (3)第13章 “宣傳華國鋒”的熱潮 (1)第62章 新時期的里程碑 (2)第10章 華國鋒確立了領袖地位 (1)第13章 “宣傳華國鋒”的熱潮 (1)第32章 (上)精心選擇突破口 (3)第63章 新時期的里程碑 (3)第41章 尖銳對立的20天 (2)第6章 中共中央“羣龍有首” (1)第30章 (上)精心選擇突破口 (1)第59章 中央工作會議上的交鋒 (5)第2章 大轉折前的急轉彎 (1)第21章 華國鋒走過的道路(6)第52章 大論戰推向全國 (3)第45章 “真理標準”大論戰 (2)第4章 大轉折前的急轉彎 (3)第29章 鄧小平第三次復出 (5)第42章 尖銳對立的20天 (3)第47章 “真理標準”大論戰 (4)第68章 華國鋒的“淡出” (3)第61章 新時期的里程碑 (1)第4章 大轉折前的急轉彎 (3)第65章 新時期的里程碑 (5)第68章 華國鋒的“淡出” (3)第28章 鄧小平第三次復出 (4)第46章 “真理標準”大論戰 (3)第18章 華國鋒走過的道路(3)第46章 “真理標準”大論戰 (3)第16章 華國鋒走過的道路(1)第7章 中共中央“羣龍有首” (2)第42章 尖銳對立的20天 (3)第6章 中共中央“羣龍有首” (1)第42章 尖銳對立的20天 (3)第66章 華國鋒的“淡出” (1)第45章 “真理標準”大論戰 (2)第25章 鄧小平第三次復出 (1)第5章 大轉折前的急轉彎 (4)第19章 華國鋒走過的道路(4)第27章 鄧小平第三次復出 (3)第26章 鄧小平第三次復出 (2)第54章 大論戰推向全國 (5)第68章 華國鋒的“淡出” (3)第1章 序第26章 鄧小平第三次復出 (2)第9章 中共中央“羣龍有首” (4)第53章 大論戰推向全國 (4)第46章 “真理標準”大論戰 (3)第37章 (下)精心選擇突破口 (1)第66章 華國鋒的“淡出” (1)第8章 中共中央“羣龍有首” (3)第56章 中央工作會議上的交鋒 (2)第41章 尖銳對立的20天 (2)第33章 (上)精心選擇突破口 (4)第58章 中央工作會議上的交鋒 (4)第48章 “真理標準”大論戰 (5)第19章 華國鋒走過的道路(4)第17章 華國鋒走過的道路(2)第8章 中共中央“羣龍有首” (3)第22章 “兩個凡是”的迷誤 (1)第37章 (下)精心選擇突破口 (1)第51章 大論戰推向全國 (2)第32章 (上)精心選擇突破口 (3)第52章 大論戰推向全國 (3)第31章 (上)精心選擇突破口 (2)第23章 “兩個凡是”的迷誤 (2)第60章 中央工作會議上的交鋒 (6)第16章 華國鋒走過的道路(1)第37章 (下)精心選擇突破口 (1)第52章 大論戰推向全國 (3)第59章 中央工作會議上的交鋒 (5)第58章 中央工作會議上的交鋒 (4)第43章 尖銳對立的20天 (4)第14章 “宣傳華國鋒”的熱潮 (2)第52章 大論戰推向全國 (3)第56章 中央工作會議上的交鋒 (2)第2章 大轉折前的急轉彎 (1)第13章 “宣傳華國鋒”的熱潮 (1)第65章 新時期的里程碑 (5)第5章 大轉折前的急轉彎 (4)第58章 中央工作會議上的交鋒 (4)第29章 鄧小平第三次復出 (5)第13章 “宣傳華國鋒”的熱潮 (1)第5章 大轉折前的急轉彎 (4)第21章 華國鋒走過的道路(6)第14章 “宣傳華國鋒”的熱潮 (2)第28章 鄧小平第三次復出 (4)第10章 華國鋒確立了領袖地位 (1)第25章 鄧小平第三次復出 (1)第32章 (上)精心選擇突破口 (3)第51章 大論戰推向全國 (2)第22章 “兩個凡是”的迷誤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