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天舞之卷_十一  血火飛迸(2)(二)

陸明夷正想着,從一邊忽然傳來一陣急如暴雨的馬蹄聲,黑暗中,只見一匹高頭大馬突然衝了過來。這馬很神駿,這樣的雨天跑得仍然很快。陸明夷身邊兩個親兵見這匹馬似乎沒有要停的樣子,兩人齊齊上前,擋在了陸明夷身前。幸好,這馬衝到陸明夷跟前便停住了,馬上的騎者看到了陸明夷,眼中一亮,正要張口,也不知怎麼一來身體一滑,人重重地從馬上摔了下來,砸在了地上的積水中。

見這人居然從馬上摔下來,陸明夷向那兩個親兵道:“快扶他起來。”那兩個親兵答應一聲,滾鞍下馬,要從積水中扶起那人。不等他們跳到馬上,那人卻已在泥水中擡起頭來,沙啞着喉嚨道:“陸將軍,輜重遭襲!”

輜重遭襲!這四個字讓陸明夷頓時一陣心悸,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三門緊閉,外面的人根本進不來,而北門又是水門,南軍水軍根本沒有出動,這支襲擊輜重的奇兵是從哪裡來的?難道從天上掉下來的麼?他顧不得雨正下得大,從馬上一躍而下,衝到那人跟前,抓住了他的肩頭叫道:“有多少人?”

他心想敵軍最多也不應該超過千人,否則根本無法掩去行蹤。只要敵軍未滿千,就算是阿亮,也應該擋得住他們,何況還有荀先。然而,那傳令兵道:“幾十個。”

“幾十個?”

陸明夷怔住了。幾十個人也算奇兵?也能讓衝鋒弓隊慌成這樣子?他實在弄不明白,喝道:“是不是齊將軍不肯聽從荀將軍指揮?”

他擔心的是齊亮自恃身爲正職的左隊長,不肯聽右隊長荀先的話,結果自亂陣腳,纔會造成這麼大的混亂。但那傳令兵道:“荀將軍已經殉職,現在是齊將軍在指揮。”

殺進北門的,確實只有幾十個人。然而,那並不是臨時拼湊起來的幾十個人,而是鄭司楚一直暗中訓練的另一支部隊。

這支部隊一開始並沒有正式名字,只是鄭司楚在訓練騎兵隊裡,想到路上被南北斗追殺,險死還生,覺得有必要成立一支特種部隊,於是抽調一批身手很好的人組成了這支小部隊。因爲最早是在五羊城的鯉魚街四十三號集合,最後也正好是選了四十三個人,因此約定俗成地被稱爲四三錦鱗。這四三錦鱗主要由申士圖的鐵土兩衛隊擔任教官訓練,鄭司楚和宣鳴雷得空也去訓練幾次,當初潛入東陽城盜取情報的裘一鳴正是四三錦鱗中的一個。四三錦鱗成立以來,平時執行的主要是探聽情報,有淘汰的,也有戰死的,當然也有補充的,現在實際在編的是四十九個。除了六人受命潛入東陽城,潛入王除城的與在東平城待命的加起來正好又是四十三人。鄭司楚此次奇襲,便將這四三錦鱗盡數帶了出來。名義上是奇襲,事實上六千大部隊盡是佯攻,真正奇襲的卻是這四十三人。他知道南軍兵力不足,如果與昌都軍正面相敵,絕對不可能有勝算。但陸明夷這人年紀雖輕,卻十分老成,不打無準備之仗,因此故意行險將部隊一分爲三,齊齊分爲了三部,分別在三門外進行佯攻,自己卻帶着四三錦鱗暗中向北而去,從王除城的東北角與城中內應取得聯繫,爬城而入。今晚天公作美,大風大雨,無星無月,而陸明夷果然中了計,將主力分駐在東、西、南三門,東北角根本沒什麼防備,四三錦鱗人數不多,個個都精擅拳腳刀劍,身法也不比申士圖的土鐵兩隊遜色,四十三人潛入城中時,居然絲毫未被察覺。他們的目標,便是燒燬昌都軍的糧草。雖然這樣的大雨天燒糧不容易,但他們都帶着工部特別司特製的燃燒彈,一旦起火,就算大雨之中也能燃起,因此最大的難關便是突破敵人的守禦。

王除城的昌都軍總數有兩萬,四十三人對兩萬人,幾如滄海一粟。鄭司楚對陸明夷一部的主要將領都做過一番調查,調查之下,君子營三將都非泛泛,相比較而言,衝鋒弓隊兩個統領便顯得弱了不少。而王除城的北軍輜重,正是由衝鋒弓隊守禦。

真是天助我也。聽鄭司楚聽得潛入王除城的細作傳來的這個情報時,也不覺鬆了口氣。這一次行動,已不能失敗,他已如一個賭徒,把賭注都壓在了四三錦鱗上,因此不惜犯兵家大忌,將實力一分爲三。這三路根本不可能攻得下城門,因此鄭司楚也向這三路的統領軍官交代,讓他們儘量拖延時間。因爲一旦昌都軍開城迎擊,城外這三路無異是白白送死。不過他也算定老成持重的陸明夷定然不會冒這樣的險,最擔心的,倒是自己率四三錦鱗得手後,陸明夷知道中計,會開城追擊,這樣城外這三路人馬必然會遭重創。然而,對於戰果而言,這點損失也是可以承受的。

無論如何,這一戰都要成功。鄭司楚想着。這樣的戰法,在戰史上其實並不少見,但成功的卻少之又少。畢竟,奇計不可恃,而依賴這種特種部隊來求勝的,更是難上加難。當他率先沿着內應垂下的繩索爬上城頭時,掃了一眼,見這邊城牆上空無一人,心裡便是一顫。

王除城不大。在東北角的城牆上,可以眺望到整座城池。在這樣的雨夜裡,王除城一片漆黑死寂,只有兩三點稀疏的燈光,也不知有誰那麼晚了還沒睡。正如自己預料的一樣,陸明夷將重兵都放到了東南西三門的守禦上,衝鋒弓隊本來就不過幾百人,頂多也就是在城頭巡邏一圈,他們四十餘人在午夜時分攀城而入,真個神不知鬼不覺。

剛看了一圈,便聽有個人在身後極低地道:“權帥,人已到齊了。”

那是四三錦鱗的正統領姜栩平。此人與已死的裘一鳴一樣,都是飛鐵的師弟。飛鐵的師傅共收了三個弟子,飛鐵與裘一鳴都已死,姜栩平是碩果僅存的一個了。他師傅這一脈的功夫,便是小巧騰挪,飛檐走壁。姜栩平的本領不比兩個師兄遜色,四三錦鱗的餘衆雖然不比他本領高,卻也大不尋常,因此四十三個人登城,用不了頓飯功夫。鄭司楚點了點頭,低聲道:“跟着項式飛走。”

項式飛,便是先前潛入王除城的四三錦鱗的一個成員。其實他一直就在此處,鄭司楚命他擔當眼線,密切注意敵軍動向,畢竟王除城雖然不甚重要,卻是東平城在大江上游的必經之路,天水省的北軍若要向東平而來,必須經過王除城。當昌都軍奪下了王除城後,項式飛並沒有離開,就一直在城中搜集情報。鄭司楚能對昌都軍在王除城的佈防如此熟悉,便是這項式飛的功勞。

項式飛答應一聲,領着一衆人向城下走去。衝鋒弓隊雖然守禦北門這一帶,陸明夷治軍極嚴,就算這樣的大雨夜,北門一般也不會受襲,但衝鋒弓隊的巡邏仍然毫不鬆懈。只是項式飛卻比衝鋒弓隊還熟悉地形,領着他們下了城頭,沿着小巷子七拐八拐,繞過了衝鋒弓隊的巡邏。待到了一幢大院前,項式飛小聲道:“權帥,敵軍輜重便在前面那個魚市中。”

和東平、東陽兩城一樣,作爲沿江的城池,王除城裡的捕魚業也是一宗大產業,這魚市規模亦不算小。只是以前魚市主要供應周邊村落鄉鎮,現在征戰連年,魚市也大爲破敗。昌都軍進入王除城後,對城民秋毫無犯,士兵都紮營而居,但輜重總要有地方放,魚市卻是好大一片空地,便封了魚市充作軍用。鄭司楚道:“裡面有多少人?”

“衝鋒弓隊,六百人。”

還比以前擴編了一百人啊。鄭司楚想着。他在昌都軍的時候,衝鋒弓隊是五百人編制。沒想到畢煒一死,作爲畢煒親信部隊的衝鋒弓隊豈但沒有式微,反而更有發展,多半是因爲衝鋒弓隊出身的陸明夷做了昌都軍區長的緣故。其實這一點鄭司楚也估計錯了,衝鋒弓隊擴編還是萬里雲的決策。不過陸明夷做了軍區長後,也有人提議將衝鋒弓隊再作擴編,陸明夷卻覺得兵貴精不貴多,衝鋒弓隊這樣的特別部隊規模太大,反而會尾大不掉,因此否決掉了,衝鋒弓隊也就一直保持這樣的規模,設左右統領和六個百戶。鄭司楚尚在昌都軍時便聽說過沖鋒弓隊的名字,知道這支部隊的厲害。三年前,攻拔東陽一戰,他率初成軍的騎兵隊奇襲東陽,一路放火燒屋,殺到東陽南門的火龍出水陣城前,正是被衝鋒弓隊擋住了去路,最終未能奪取陣城。那回他手頭還有四百多精銳騎兵,陸明夷帶了四百衝鋒弓隊,雖然當時己方已成疲兵,總的來說還算勢均力敵。但這一次,卻只是四三錦鱗,衝鋒弓隊卻是滿員的六百人。

卷四:雲飛之卷_二  調虎離山(5)卷四:雲飛之卷_十二  燃眉之急(3)卷二:海嘯之卷_十三 再造共和(4)卷四:雲飛之卷_十九  牆邊血戰(3)卷五:天舞之卷_三  大局已定(1)卷四:雲飛之卷_七  人生至痛(1)卷四:雲飛之卷_二  調虎離山(4)卷四:雲飛之卷_八  慈母之心(2)卷四:雲飛之卷_二  調虎離山(5)卷二:海嘯之卷_五 險死還生(3)(二)卷五:天舞之卷_一  內亂將起(2)卷二:海嘯之卷_十二 殺機四伏(1)卷四:雲飛之卷_四  一飛沖天(3)卷五:天舞之卷_四  風雲突變(3)(一)卷五:天舞之卷_十二  以死報之(1)(二)卷四:雲飛之卷_三  隻手回瀾(3)卷三:地裂之卷_三  玄蓋門人(2)卷五:天舞之卷_九  三箭齊發(2)(二)卷一:風起之卷_四 天網之漏(3)(二)卷五:天舞之卷_十六  疾風驟雨(2)(二)卷一:風起之卷_三 燎原之火(上)(三)卷一:風起之卷_十二 計出必絕(5)卷一:風起之卷_五 功虧一簣(1)卷二:海嘯之卷_十二 殺機四伏(1)卷三:地裂之卷_八  軍中譁變(4) (二)卷一:風起之卷_二十 天下雷行(3)卷五:天舞之卷_一  內亂將起(4)卷一:風起之卷_十八 血洗刀兵(4)卷五:天舞之卷_十一  血火飛迸(2)(三)卷二:海嘯之卷_九 俯仰之間(4)卷二:海嘯之卷_三 天命在我(3)卷四:雲飛之卷_十六  句羅水軍(3)卷二:海嘯之卷_十三 再造共和(5)卷四:雲飛之卷_二  調虎離山(4)卷二:海嘯之卷_七 瞞天過海(1)卷五:天舞之卷_一  內亂將起(1)(一)卷一:風起之卷_一 追擊千里(上)(一)卷五:天舞之卷_六  大江東去(1)(一)卷一:風起之卷_三 燎原之火(上)(三)卷一:風起之卷_十五 兵不厭詐(1)卷一:風起之卷_四 天網之漏(1)(一)卷二:海嘯之卷_尾聲(1)卷一:風起之卷_六 歃血爲盟(3)卷一:風起之卷_十七 蓄勢待發(1)卷四:雲飛之卷_十四  東征中原(1)(二)卷二:海嘯之卷_十六 碧波紅血(5)卷五:天舞之卷_十一  血火飛迸(2)(一)卷三:地裂之卷_十二  咫尺天涯(2)(一)卷五:天舞之卷_二  脣槍舌劍(4)卷二:海嘯之卷_十二 殺機四伏(3)卷三:地裂之卷_九  十一長老(3)卷二:海嘯之卷_十二 殺機四伏(1)卷二:海嘯之卷_九 俯仰之間(2)卷五:天舞之卷_八  共和新政(2)(二)卷三:地裂之卷_十一  強中之強(1)(二)卷五:天舞之卷_十六  疾風驟雨(1)(二)卷五:天舞之卷_六  大江東去(2)卷三:地裂之卷_七  逃出生天(4)卷四:雲飛之卷_十一  奇兵突襲(2)(二)卷三:地裂之卷_一  南北決裂(2)卷二:海嘯之卷_十四 風暴將至(1)卷三:地裂之卷_十一  強中之強(2)(一)卷二:海嘯之卷_十一 一觸即發(2)卷二:海嘯之卷_十六 碧波紅血(4)卷一:風起之卷_十五 兵不厭詐(1)卷三:地裂之卷_十五  殺人有道(2)卷三:地裂之卷_九  十一長老(3)卷三:地裂之卷_六  絕後之計(3)卷一:風起之卷_九 斬草除根(2)卷四:雲飛之卷_二十一  以瞻家邦(1)(二)卷三:地裂之卷_十一  強中之強(1)(二)卷四:雲飛之卷_十二  燃眉之急(2)卷二:海嘯之卷_八 最後關頭(4)卷五:天舞之卷_六  大江東去(3)(二)卷二:海嘯之卷_二 我命由天(1)卷五:天舞之卷_十  絕後之計(2)(一)卷一:風起之卷_十六 兵貴神速(5)卷一:風起之卷_五 功虧一簣(2)卷三:地裂之卷_十五  殺人有道(5)卷一:風起之卷_尾聲(1)卷三:地裂之卷_十四  各展其能(5)卷三:地裂之卷_七  逃出生天(4)卷三:地裂之卷_七  逃出生天(3)卷四:雲飛之卷_二  調虎離山(2)卷一:風起之卷_八 黑眚槍(2)卷一:風起之卷_十九 決死突擊(4)卷四:雲飛之卷_九  生死有命(3)卷四:雲飛之卷_七  人生至痛(3)卷五:天舞之卷_十七  天命有歸(2)(一)卷四:雲飛之卷_六  國事爲重(5)卷二:海嘯之卷_二 我命由天(5)(一)卷一:風起之卷_四 天網之漏(1)(三)卷三:地裂之卷_十八  狂風烈火(5)卷三:地裂之卷_十三  風雪之夜(2)卷四:雲飛之卷_六  國事爲重(4)卷四:雲飛之卷_四  一飛沖天(3)卷四:雲飛之卷_十七  當機立斷(2)(二)卷四:雲飛之卷_十二  燃眉之急(1)卷一:風起之卷_十 知我心憂(5)卷一:風起之卷_七 紀念堂(4)(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