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天舞之卷_十一  血火飛迸(2)(一)

終於來了!

彷彿一場懸在半空中的石頭總算落地,沈揚翼反而踏實了許多。他整了整頭盔道:“馬上稟報陸將軍,全軍迎擊,準備炮火!”

昌都軍最擅長騎射和火器,守城並不如何出色,但這一次不得不守。雖然巨炮不能帶過江來,小炮卻還帶了一些。沈揚翼很是細心,已將炮臺都搭上了雨篷。雖說小炮的威力有限,可是有炮火助攻,自然更得心應手一些。他命令一發下去,那傳令兵答應一聲,又衝入了雨中。

鄭司楚,原來你仍然攻我南門。沈揚翼想着,心裡彷彿有一頭猛獸正在呲牙。他很敬佩鄭司楚,也正因爲敬佩,所以他更渴望與鄭司楚比個高下。

他走上了城頭。炮臺裡,幾門小炮都已褪炡了炮衣,準備施放。只是,城下卻遲遲沒聽到有喊殺聲傳來,側耳細聽,只能聽到風雨中傳來的馬嘶聲,多半是那些來犯的南軍正在安營紮寨,聲音相當密集,看來人數不少。

難道,這兒是虛兵?不知爲什麼,沈揚翼反而有些失望。雖然他對鄭司楚一直懷有畏懼之心,卻也一直盼望着能與他正面一戰。只是廝殺聲遲遲沒有傳來,只有風捲着大雨,打得地上水花四濺。

東平城必須要有留守之軍,所以鄭司楚能帶出來的,頂多也就是兩萬兵力。這個數字已經是南軍所能承受的極限了,不可能再多。如果兩萬兵分爲三路,每一路不到七千,也就與君子營三部持平。守城有利,攻守實力相等的情況下,攻方一般是不可能得手的。鄭司楚深通兵法,不可能做這種分散自己實力的傻事,一分爲三的話,其中兩路定是虛兵。現在看來,南門外就是一支虛兵吧。

幾乎是一瞬間,沈揚翼就做出了這個判斷。的確集中力量主攻一門,另兩門虛張聲勢,分散敵方實力,這是鄭司楚眼下唯一可行的策略。只是就算他把全部實力主攻一門,兩萬人對六千餘昌都軍,仍然不會有多少勝算。昌都軍現在最好的應付方法,就是以不變應萬變,保持原有的佈防。等到攻擊一方顯示出真正的攻擊目標時,再集中兵力,畢竟在城中調度遠比城外要方便快捷。只是沈揚翼心中有種說不出的忐忑,因爲他總覺得鄭司楚能想出別人意料不到之計來。

這時那傳令兵又急匆匆跑了回來,到了沈揚翼跟前道:“沈將軍,陸將軍到。”

陸明夷也來了?那就是說,他認爲南門是鄭司楚的首攻目標了。沈揚翼整了整被雨淋得透溼的戰甲,迎了過去。卻見陸明夷騎着一匹馬帶着幾個親兵直接上了城頭,一見沈揚翼,他道:“沈將軍,南門外敵軍有多少人?”

“敵軍一直未嘗發起攻擊,因此人數尚不清楚。不過聽聲音,應該至少有數千之衆。”

陸明夷的眉頭一下皺了起來。說幾千,當然只是個估計數。事實上,如果南門外敵軍不少於數千,那就是說準是主力了,因爲鄭司楚絕不可能將自己的軍隊一分爲三。沈揚翼道:“陸將軍,是不是東門和西門外也都出現了敵軍?”

陸明夷點了點頭:“王離與夜摩王佐都派人過來稟報,說門外有至少數千的敵軍出現。”

不可能!沈揚翼差點叫了起來,但這話馬上又咽了回去。在鄭司楚眼裡,大概不會有“不可能”這三個字吧。只是沈揚翼實在不知道鄭司楚把有限的兵力一分爲三,平均攻擊三門到底是何用意。南軍本來就在弱勢,再這樣分散開來,多半連一門都攻不破。他道:“陸將軍,末將以爲,三門之中肯定有兩門是虛張聲勢。”

陸明夷又點了點頭:“正是。只是到底是哪一門?”

虛張聲勢的話,其實很好判斷。可能喊殺聲會沸反盈天,其實不過數百人,但只消正面一攻,馬上就能看出是虛是實。實可以化虛,虛終不能成實。只是三門的南軍到現在爲止都仍然都沒有進行正式攻擊,現在這樣的天氣,也實在看不清敵軍的虛實。陸明夷與沈揚翼兩人看着漆黑一片的城下,一時間都有點不知所措。半晌,陸明夷忽道:“沈將軍,鄭司楚到底是個怎麼樣的人?”

鄭司楚和陸明夷雖然都曾經在昌都軍中,但鄭司楚被開革出伍的時候,陸明夷還是個大頭兵,兩人也向無交集。陸明夷那時就聽說過鄭司楚的名字,卻不知他到底是個怎樣的人。沈揚翼其實和鄭司楚並不很熟,充其量不過是那一次在畢煒麾下一同冒了次險。他沉吟了一下道:“此人膽略過人,又心細如髮,不惜冒險。”

“會冒險?”

陸明夷的眉頭打成了結。鄭司楚率兩百人反撲楚城都的事,當時根本沒人信,自然也不會有人提。不過當他認識了沈揚翼後,沈揚翼自將此事跟他說過一次。陸明夷當時聽了便大爲擊節,讚歎不已。自古以來,堪稱良將者,都不是畏頭縮尾的人,有時也必須去冒險。現在陸明夷想起沈揚翼說過的這件事,心裡彷彿觸動了一點什麼。他的右拳忽然在左掌上一擊,低聲道:“鄭司楚,他定的也許是疲兵之計。”

“疲兵之計?”

“若我所算無差,這三門只怕都是虛兵,真正的實兵仍然隱身於後。他是故意以佯攻來讓我軍疲於奔命。”

沈揚翼皺了皺眉道:“只是,就算是疲兵之計,他攻不進來又有何用?”

若是旁人,被這樣直言反駁,只怕會着惱,但陸明夷毫無不悅之情,只是道:“那沈將軍以爲是什麼?”

沈揚翼道:“末將愚魯,實在摸不透鄭司楚的心思。不過以末將管見,以不變應萬變,應是最好的辦法。”

如果出城迎擊,也許能夠捕捉到敵軍的主力,一舉將其殲滅,但也有可能中了埋伏。因此,現在最好的應付方法就是置之不理,如果南軍攻城,再按部就班地對付。這樣既不會喪失主動,也避免了不必要的損失。不過這樣做,似乎有點示弱,陸明夷本來並不很願意,但沈揚翼這麼說了,他想了想,覺得這確是最好的辦法,說道:“甚好,小心爲上,我去另兩門看看。”

陸明夷跳上馬,向東門走去。除了南門,東門就是鄭司楚最有可能主攻的目標。然而先前王離派人稟報,說東門外出現了大股敵軍,尚未進行攻城。而現在離東門漸近,仍然沒聽到什麼廝殺聲,那麼東門顯然和南門一樣正在對峙。

王除雖是個小城,但東門和南門之間也有約摸半里路。他帶着幾個親兵抵達東門時,有個哨兵喝道:“什麼人?”待見得是陸明夷,這才放下長槍行了一禮道:“陸將軍。”

陸明夷跳下了馬。王離已聽得親兵傳報說陸明夷過來了,他從城頭上下來到了陸明夷跟前行了一禮:“陸將軍。”

王離身上也已經溼透了,看來一直在城頭督兵巡視。陸明夷道:“王兄,城外的敵軍沒發起進攻麼?”

王離眼中閃過一絲不解的神色,點了點頭道:“是,就能聽得傳來馬嘶,我一直以爲他們要攻城了,可到現在仍然沒有動靜。難道這兒是支虛兵?”

只怕,鄭司楚確實打着這個主意。三門外都是一支虛兵,真正的主力只怕就埋伏在後方。今晚偏偏又是個雨夜,什麼都看不清。也許,鄭司楚已經在黑暗中佈下了陣勢,只等着昌都軍出城迎戰。因爲昌都軍分散三門,不論哪一路,和鄭司林的全軍比起來自是處於劣勢,鄭司楚便從容各個擊破。只是昌都軍只在城頭戒備,就是不主動攻擊,看鄭司楚這口氣還沉不沉得住。

陸明夷嘴角浮起了一絲笑意。他覺得,這定然就是鄭司楚的真實用意。但他這條計,只能是今晚這樣的雨夜才能得逞。明天天一亮,他的埋伏便無所遁其形,到時昌都軍開城迎擊,定要讓這支淋了一夜雨的南軍全軍覆沒不可。

卷四:雲飛之卷_十二  燃眉之急(1)卷四:雲飛之卷_十五  恩斷義絕(4)(二)卷四:雲飛之卷_十七  當機立斷(1)(一)卷一:風起之卷_尾聲(2)(二)卷二:海嘯之卷_一 迫不及待(3)卷三:地裂之卷_七  逃出生天(1)卷一:風起之卷_十八 血洗刀兵(2)卷二:海嘯之卷_二 我命由天(4)卷二:海嘯之卷_十三 再造共和(3)卷四:雲飛之卷_十四  東征中原(2)(一)卷四:雲飛之卷_四  一飛沖天(3)卷三:地裂之卷_十七  各出奇謀 (2)卷四:雲飛之卷_七  人生至痛(5)卷五:天舞之卷_七  良機錯失(2)卷三:地裂之卷_十五  殺人有道(5)卷二:海嘯之卷_十七 知彼知己(4)卷二:海嘯之卷_十五 磨刀霍霍(2)卷一:風起之卷_十四 曲中鋒芒(5)卷二:海嘯之卷_十六 碧波紅血(5)卷二:海嘯之卷_十四 風暴將至(1)卷三:地裂之卷_八  軍中譁變(3)卷四:雲飛之卷_二十一  以瞻家邦(3)卷一:風起之卷_十二 計出必絕(3)卷二:海嘯之卷_六 酒中豪傑(1)卷五:天舞之卷_六  大江東去(3)(一)卷四:雲飛之卷_四  一飛沖天(5)卷五:天舞之卷_十二  以死報之(2)(二)卷一:風起之卷_九 斬草除根(4)卷五:天舞之卷_十五  鋌而走險(1)(二)卷三:地裂之卷_十九  唯心不易(5)卷四:雲飛之卷_七  人生至痛(5)卷二:海嘯之卷_七 瞞天過海(4)(二)卷三:地裂之卷_十一  強中之強(1)(一)卷三:地裂之卷_十三  風雪之夜(1)卷二:海嘯之卷_八 最後關頭(3)(二)卷四:雲飛之卷_十九  牆邊血戰(4)(二)卷二:海嘯之卷_一 迫不及待(2)卷五:天舞之卷_十三   鐵甲艦(3)(一)卷二:海嘯之卷_五 險死還生(1)卷二:海嘯之卷_尾聲(1)卷四:雲飛之卷_十一  奇兵突襲(2)(一)卷二:海嘯之卷_二 我命由天(4)卷一:風起之卷_十七 蓄勢待發(2)卷三:地裂之卷_十五  殺人有道(1)卷五:天舞之卷_九  三箭齊發(1)(一)卷五:天舞之卷_十四  亂命不從(1)(一)卷一:風起之卷_十六 兵貴神速(2)卷三:地裂之卷_十六  劈波斬浪(1)卷五:天舞之卷_十一  血火飛迸(2)(三)卷四:雲飛之卷_十九  牆邊血戰(4)(二)卷五:天舞之卷_十二  以死報之(1)(一)卷五:天舞之卷_十二  以死報之(2)(二)卷一:風起之卷_七 紀念堂(3)卷一:風起之卷_十六 兵貴神速(2)卷三:地裂之卷_十四  各展其能(5)卷二:海嘯之卷_四 破網而走(4)(一)卷四:雲飛之卷_十八  大開殺戒(3)卷五:天舞之卷_四  風雲突變(2)(二)卷二:海嘯之卷_十九 燃海之火(4)卷四:雲飛之卷_三  隻手回瀾(2)卷三:地裂之卷_十五  殺人有道(4)卷四:雲飛之卷_十七  當機立斷(3)(二)卷五:天舞之卷_一  內亂將起(4)卷三:地裂之卷_一  南北決裂(4)卷五:天舞之卷_十四  亂命不從(2)(二)卷二:海嘯之卷_十 自立門戶(4)(一)卷一:風起之卷_九 斬草除根(2)卷五:天舞之卷_一  內亂將起(1)(一)卷四:雲飛之卷_十八  大開殺戒(3)卷三:地裂之卷_五  樂逢知音(3)卷一:風起之卷_十一 誘之以利(1)卷五:天舞之卷_十三   鐵甲艦(2)(二)卷五:天舞之卷_九  三箭齊發(2)(三)卷五:天舞之卷_五  血戰大江(4)卷一:風起之卷_十一 誘之以利(5)卷四:雲飛之卷_十六  句羅水軍(1)卷二:海嘯之卷_十三 再造共和(1)卷二:海嘯之卷_五 險死還生(1)卷一:風起之卷_十三 人人平等(1)卷四:雲飛之卷_九  生死有命(1)卷五:天舞之卷_十七  天命有歸(1)(三)卷一:風起之卷_十一 誘之以利(3)卷五:天舞之卷_六  大江東去(4)(一)卷五:天舞之卷_十四  亂命不從(2)(一)卷二:海嘯之卷_十二 殺機四伏(4)卷二:海嘯之卷_十三 再造共和(1)卷一:風起之卷_六 歃血爲盟(1)卷五:天舞之卷_十七  天命有歸(2)(一)卷一:風起之卷_五 功虧一簣(3)卷一:風起之卷_六 歃血爲盟(3)卷五:天舞之卷_八  共和新政(1)(三)卷二:海嘯之卷_十 自立門戶(4)(二)卷二:海嘯之卷_一 迫不及待(5)卷四:雲飛之卷_十六  句羅水軍(3)卷五:天舞之卷_五  血戰大江(2)卷五:天舞之卷_六  大江東去(1)(一)卷一:風起之卷_十二 計出必絕(3)卷三:地裂之卷_八  軍中譁變(4) (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