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雲飛之卷_九  生死有命(1)

九 生死有命

申士圖看完了信,一股無名火從心底升起。他猛地把信扔在桌上,身子埋進了大椅子裡。

真是個不知好歹的小子!

這封信是鄭司楚寫來的。信裡說了兩件事,一件事是說共和的信念即是以人爲尚,不應殃及平民,所以鄧帥之女應該及早送還,以示再造共和一方纔是真正的共和。這一件事還算說得過去,接下來鄭司楚說自愧無能,已不想再投入征戰,因此申請退伍,這才讓申士圖惱怒萬分。申士圖不怎麼知兵,對鼓動民心這方面卻是個大高手。鄭司楚連番擊敗北軍,在南軍中已樹立起自己的威望,目前正在準備的南方那支報國宣講團有一個重頭節目便是申公北說的《海上血戰》,講的正是鄭司楚所指揮的與鄧滄瀾海上一戰。他有意在軍民中樹立起“只要有這批年輕年領,南軍必定勝利”的信心,而這些舉措卓有成效,在再造共和聯盟中,包括天水軍在內,都以南軍擁有以鄭司楚爲首的這一批年輕戰將自豪,只覺南軍有這些新鮮血液,生機勃勃,最終的勝利無疑是南方的。現在若鄭司楚要退伍的消息傳出去,豈不是對軍心的一個極大的打擊?等如在自己臉上抽了個大大的耳光。

他正在惱怒,門外響起來文書的聲音:“申公,鄭公回來了。”

鄭昭回五羊城奔喪,席不睱暖馬上就回來了。不過鄭司楚發的是軍中羽書,比鄭昭來得更快。申士圖忙站起身,迎到門口道:“鄭兄。”

鄭昭踏進門來,拱拱手道:“士圖兄,我走的這幾天,沒什麼事吧?”

“北軍尚無異動。”

申士圖見鄭昭風塵僕僕,第一句話便是問戰況,心裡的怒氣不覺消了許多。鄭昭見他臉上尚有怒意,詫道:“有什麼不對麼?”

“令郎寄來了一封信。他不回來了?”

鄭昭聽得鄭司楚寄來了封信,心中又是一疼。鄭司楚看來真的不願再和自己見面了,連信都不讓自己帶。他拿過信來看了看,心頭便是一震。

他的心真的死了?鄭昭與鄭司楚已相處了二十多年,知道他外表堅強無比,其實內心卻很脆弱。當初他被開革出伍,是平生第一次受打擊,當時便有點心灰意冷,不過後來漸漸又振作起來。但這一次,也許他真的已經失去了所有的信心了。他強笑了笑道:“這孩子,也是沒經過這等打擊吧。勸勸他,會好的。”

申士圖見鄭昭還笑得出來,心中不禁佩服。白薇去世,對他來說是個無足輕重的小事,不過他還記得當初妻子去世,女兒終日啼哭的情景。申士圖向來自覺是做大事的人,不應沉溺於兒女之情,但當時也曾痛苦過一陣。現在見鄭昭剛奔喪回來,說起兒子因爲母親去世而灰心,似乎在說不相干的人,心道:“成大事者,當有非常之心,鄭兄果然比我老辣得多。”在鄭昭面前他當然不好顯露對鄭司楚的惱怒,只是道:“喪母之痛,爲人子者自難承受。不過司楚有絕世之才,這等一蹶不振,未免可惜了。鄭兄,你也該勸勸他。”

鄭昭嘆了口氣:“我勸他,只怕勸不進。”

“你們父子之間,又有什麼勸不進的?鄭兄,司楚乃是今世名將,若他不願征戰,實是再造共和的莫大損失,你無論如何都要勸他打消此念。”

鄭昭在心底又嘆了口氣。他知道,現在任誰去勸鄭司楚,大概都比自己有效。鄭司楚沒有殺自己,只怕全然是因爲母親臨終時的吩咐。不過,想到鄭司楚就此一蹶不振,他心裡也甚不好受。想了想,說道:“司楚與宣將軍交情莫逆,我看,現在戰事既然並不吃緊,是不是放宣將軍一個假,讓他回五羊城去勸勸?順便也好讓他小夫妻盤桓一陣。”

當初申芷馨決定嫁給宣鳴雷,申士圖實是很不樂意。特別是知道宣鳴雷竟是狄人,他更覺不快。只是申芷馨一意已決,而宣鳴雷雖是狄人,對自己卻忠心耿耿,而且屢戰屢勝,名聲已直追鄭司楚,他對這女婿亦慢慢看得順眼了。聽鄭昭這般說,申士圖點了點頭道:“也好。正好那報國宣講團組建得也差不多了,就讓他們先回五羊城,再一路北上,向民衆宣傳。若那鄧小姐回心轉意,也正好讓她加入報國宣講團一同北上。”

回五羊城時,鄭昭也見過一面傅雁容。雖然只是匆匆一瞥,但見到這少女,他就覺得她與她母親實在很是相像。雖然可娜夫人退居幕後已久,鄭昭卻還記得她當初大放異彩的情景。當時正是可娜夫人一舉策反了帝國水火兩軍團,挽狂瀾於既倒,使得帝國在轉瞬間崩潰。這個少女雖然尚未展露出她的才幹,但肯定與可娜夫人如出一轍。這樣的人,是不可能轉向再造共和一方的。他道:“士圖兄,若鄧小姐一定不願,你準備拿她怎麼辦?永遠扣着麼?”

申士圖遲疑了一下。鄧滄瀾是絕對不可能因爲女兒被扣壓而就範的。長久扣着傅雁容,說不定反而給北方一個口實,說再造共和一方虛僞,也許會影響民心。他想了想,嘆道:“如果鄧小姐真的不肯,看樣子也只能送她回去了。”

鄭昭點了點頭:“如此方爲上策。士圖兄,其實就算她不肯宣揚南武之非,只消送她回北方,本身就是最好的宣傳了。你準備什麼時候送她回去?”

申士圖又想了想,說道:“看情形吧。最好的時候,是鄧滄瀾準備反撲之時。”

這時候確實是良機。在北軍準備南攻的前夕,提出把傅雁容送回去,兩相對照,民衆自然會覺得南方寬厚大度,而北方兇殘了。鄭昭道:“這樣也好……”他還沒說完,申士圖又道:“鄭兄,司楚一定要讓他振作起來,退伍我是絕對不批的,你務必要勸他轉來。”

鄭昭和申士圖商議一完,馬上就把宣鳴雷召了來,讓他護送報國宣講團回五羊城,另一個任務就是勸鄭司楚振作。這時候南北兩軍都在休整,五羊軍固然損失慘重,急需補充,天水軍則在清穹城立穩腳跟,開始召募流亡,以圖再舉。同時符敦城裡的胡繼棠也因爲有半座城燒成了白地,亦在加緊修繕,穩定民心,準備長久對峙,同時昌都軍恢復元氣更需要一段時間,所以共和二十四年的下半年,居然難得的平靜無波。

七月十三日,宣鳴雷率報國宣講團回到了五羊城。他一到五羊城,先和申芷馨說了陣體己話,只喝了幾口酒,便一同去特別司找鄭司楚了。一進特別司,便覺與當初的清靜大不相同。因爲鑄造修理戰具的任務很重,申士圖徵集了不少能工巧匠補充進來,現在特別司裡熱鬧了許多,在大門口便聽得到裡面傳來的叮叮噹噹的打鐵聲。宣鳴雷坐上如意車沿路而行,不時看到挑着柴火的民工走過,遠處則黑煙滾滾,定是鑄造工房在開工。他皺了皺眉,向申芷馨道:“芷馨,這地方這麼吵了啊?”

申芷馨道:“現在特別司特別忙,當然吵了,不過司楚哥哥住的地方還清靜。”

“小師妹呢?也住那邊?”

他剛說出口,見申芷馨有點不悅,忙笑道:“芷馨,別喝乾醋,小師妹是鄭兄定下了的,我有了你就足夠了。”

申芷馨撇了撇了嘴,斥道:“你啊,長得老實,卻油嘴滑舌,真不知司楚哥哥怎麼跟你就這麼談得來。”

他們在車裡說着話,卻聽邊上傳來一個大嗓門:“你定然是沒看準火候!跟你說了,焰色該是白中透青,不能有紅火!”

這聲音很響,一股子沒好看,正是王真川。宣鳴雷見是他,不由看了一眼,王真川卻在邊上指着一個吏員的鼻子大聲斥責,根本沒注意到路上的人。他忍不住一笑,低聲道:“王真川這回倒是兢兢業業。他琵琶還彈不彈了?”

申芷馨睜大了眼道:“王主簿會彈琵琶?陳司長說他很敬業,從沒見過他彈琵琶。”

看來,王真川是一心一意地爲南方做事了。宣鳴雷不禁有點感慨,他還記得當初這王真川可是大統制的鐵桿支持者,大統制說什麼都是對的。不過不管王真川當初對大統制有多鐵桿,當大統制說要把他下獄,王真川當然不能再支持了。

人真的會變。他想着。還有那個一同來的那申公北,當初在北方時四處宣講,把南方說得一塌糊塗,現在轉爲南方的報國宣講團,一路上沿途民衆聞迅圍觀這些有名藝人時,他義正詞嚴地說書,說的盡是大統制的虛僞和殘忍了。難道真的只有利益,沒有信念可言麼?宣鳴雷搖了搖頭。現在叔叔的狄復組也已改了章程,不再提狄人復國了,只說復興,也許也是爲了局勢使然。不過這樣倒是更好,宣鳴雷雖然是狄復組下一代的首領,只是他對狄人復國這件事既無興趣,也無信心。

狄人和中原人,能夠和平相處,就算融合到一起,又有什麼不好?他不禁看了看申芷馨。自己本身就是狄人和中原人的混血,現在娶的也是中原人。當申芷馨生下孩子,那就只剩四分之一狄人血統了,還算是狄人麼?

他忍不住笑了起來。申芷馨在一邊見他露出笑容,詫道:“鳴雷,你笑什麼?”

卷一:風起之卷_十七 蓄勢待發(1)卷三:地裂之卷_十  中分南北(3)卷一:風起之卷_十一 誘之以利(5)卷二:海嘯之卷_十三 再造共和(3)卷四:雲飛之卷_十七  當機立斷(1)(二)卷二:海嘯之卷_六 酒中豪傑(1)卷二:海嘯之卷_十四 風暴將至(5)卷一:風起之卷_六 歃血爲盟(2)卷五:天舞之卷_十九  快刀亂麻(1)(一)卷四:雲飛之卷_十四  東征中原(3)(一)卷三:地裂之卷_一  南北決裂(3)卷五:天舞之卷_十五  鋌而走險(2)(二)卷二:海嘯之卷_十八 決死衝陣(3)卷五:天舞之卷_十三   鐵甲艦(3)(二)卷四:雲飛之卷_四  一飛沖天(2)卷三:地裂之卷_七  逃出生天(1)卷一:風起之卷_十二 計出必絕(6)卷二:海嘯之卷_一 迫不及待(4)卷二:海嘯之卷_二 我命由天(5)(二)卷三:地裂之卷_二十  生死關頭(3)卷五:天舞之卷_十二  以死報之(2)(二)卷一:風起之卷_十七 蓄勢待發(2)卷五:天舞之卷_十七  天命有歸(1)(三)卷二:海嘯之卷_十六 碧波紅血(4)卷二:海嘯之卷_八 最後關頭(3)(一)卷一:風起之卷_十三 人人平等(4)卷三:地裂之卷_十七  各出奇謀(4)卷三:地裂之卷_十三  風雪之夜(3)卷二:海嘯之卷_一 迫不及待(1)卷三:地裂之卷_十九  唯心不易(1)卷一:風起之卷_六 歃血爲盟(4)卷二:海嘯之卷_八 最後關頭(3)(二)卷一:風起之卷_十三 人人平等(3)卷五:天舞之卷_八  共和新政(2)(一)卷一:風起之卷_九 斬草除根(1)卷五:天舞之卷_十五  鋌而走險(2)(二)卷四:雲飛之卷_九  生死有命(4)卷一:風起之卷_四 天網之漏(3)(一)卷二:海嘯之卷_十五 磨刀霍霍(4)卷五:天舞之卷_十一  血火飛迸(2)(三)卷三:地裂之卷_六  絕後之計(1)卷一:風起之卷_十九 決死突擊(1)卷一:風起之卷_十一 誘之以利(2)卷五:天舞之卷_十一  血火飛迸(2)(三)卷三:地裂之卷_十八  狂風烈火(5)卷一:風起之卷_一 追擊千里(上)(一)卷三:地裂之卷_四  絕境逢生(3)卷一:風起之卷_三 燎原之火(下)(二)卷四:雲飛之卷_十八  大開殺戒(4)卷三:地裂之卷_十九  唯心不易(1)卷四:雲飛之卷_六  國事爲重(1)卷二:海嘯之卷_六 酒中豪傑(2)卷一:風起之卷_十六 兵貴神速(3)卷三:地裂之卷_十九  唯心不易(3)卷一:風起之卷_十七 蓄勢待發(3)卷三:地裂之卷_一  南北決裂(5)卷三:地裂之卷_九  十一長老(2)卷四:雲飛之卷_十一  奇兵突襲(2)(一)卷二:海嘯之卷_七 瞞天過海(2)卷五:天舞之卷_一  內亂將起(2)卷四:雲飛之卷_十七  當機立斷(3)(二)卷一:風起之卷_十八 血洗刀兵(1)卷四:雲飛之卷_一  得不償失(4)卷五:天舞之卷_四  風雲突變(3)(一)卷四:雲飛之卷_六  國事爲重(4)卷二:海嘯之卷_二 我命由天(4)卷三:地裂之卷_十  中分南北(4)卷五:天舞之卷_十  絕後之計(2)(二)卷五:天舞之卷_九  三箭齊發(1)(一)卷三:地裂之卷_六  絕後之計(5)卷四:雲飛之卷_四  一飛沖天(3)卷二:海嘯之卷_六 酒中豪傑(2)卷三:地裂之卷_十四  各展其能(4)卷五:天舞之卷_二  脣槍舌劍(3)卷四:雲飛之卷_一  得不償失(4)卷四:雲飛之卷_三  隻手回瀾(2)卷二:海嘯之卷_十九 燃海之火(4)卷一:風起之卷_十 知我心憂(5)卷三:地裂之卷_三  玄蓋門人(4)卷三:地裂之卷_十二  咫尺天涯(3)(一)卷五:天舞之卷_十一  血火飛迸(2)(一)卷二:海嘯之卷_七 瞞天過海(3)卷五:天舞之卷_六  大江東去(3)(一)卷二:海嘯之卷_一 迫不及待(4)卷一:風起之卷_十七 蓄勢待發(4)卷二:海嘯之卷_一 迫不及待(3)卷五:天舞之卷_一  內亂將起(3)卷三:地裂之卷_五  樂逢知音(2)卷三:地裂之卷_十一  強中之強(4)(一)卷四:雲飛之卷_十四  東征中原(1)(二)卷四:雲飛之卷_十七  當機立斷(2)(一)卷四:雲飛之卷_二十  掌握民心(4)(二)卷五:天舞之卷_六  大江東去(4)(一)卷三:地裂之卷_八  軍中譁變(1)卷五:天舞之卷_七  良機錯失(1)卷一:風起之卷_六 歃血爲盟(4)卷三:地裂之卷_一  南北決裂(5)卷一:風起之卷_五 功虧一簣(3)卷五:天舞之卷_十八  血火激戰(2)(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