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九四章 爭渡

五月初五,端午佳節。汴河之上舉行久違的龍舟競渡活動。這並非是浪費人力物力的舉動,而是通過節慶活動進一步的舒緩民心,營造一種穩定向好的氛圍。所有的錢款都是朝廷支付,邀請各大商行,各坊百姓參與競舟歡慶活動。

上午辰時,汴河兩岸人山人海,百姓們雲集於此。當日風清日麗,春陽高照,汴河之水碧綠清澈。和風麗日之下,彩色的龍舟一字排開在汴河河面之上,看上去賞心悅目。河岸上人頭攢動,彩旗飄揚,人們着新衣,插艾草,孩童佩香囊,女子簪時令鮮花在鬢髮之上,當真是氣象面貌一新,個個興高采烈。

辰時過半,文武百官陪同皇上郭昆親自來此,更是掀起了一個小高潮。萬民高呼萬歲的場景讓郭昆開心的大笑不已。不過,他開心了沒有一小會。當林覺和兩位夫人在親衛騎兵的簇擁之下抵達相國寺橋的龍舟競渡的起點時,郭昆身邊的文武官員跑了一大半去見林覺,而百姓們也將他們的熱情不遺餘力的奉獻給了林覺。歡呼讚頌之聲甚至比之前給郭昆的還要熱烈和巨大。

不知爲何,民間給林覺起了個稱呼,不叫林元帥,也不叫林宰相林樞密使,而是給他起了個叫‘林聖人’的稱號。這起初只是小部分人茶餘飯後小範圍內談論林覺的經歷和過望而感嘆他是天降聖人的言論,不知怎麼就大範圍的傳開了。再加上這段時間朝廷中種種惠民之策都被知曉是林覺所爲,林覺的聲望早已在京城百姓們之中高漲。

河岸上,震天歡呼的‘林聖人’之聲,蜂擁而至想一睹林覺真容的百姓,乃至林覺一向以來俊美瀟灑文武全才,以及他身邊嬌妻美女如雲的傳聞,更是讓京城的少女們心中瘋狂。場面一度接近失控。

郭昆本來高興的心情便在這種場面中變得極爲低落和憤怒。他今日親自來觀看龍舟競渡,與萬民同樂,他才應該是這裡的主角。現在林覺的出現讓自己淪爲了配角。這還罷了,兩廂一對比,才知道自己和林覺在百姓心中的地位完全不同。對自己,百姓們的歡呼聲是帶着一絲敬而遠之的勉強。高呼萬歲是出於對禮法的敬畏不得不爲之。而對於林覺,這些人是真正的發自內心的喜歡,瞧瞧那些擠得雲鬢散亂的女子們,成何體統?而那‘林聖人’的稱呼,也如刀子一般扎着郭昆的心。聖人降臨?他算那門子聖人?自己是天子,自己纔是降世的聖人才是。天下除了孔孟可稱聖之外,能稱聖的只能是皇帝。百姓們給他安個聖人之名是什麼意思?

郭昆滿心的憤怒和不平,以至於他對即將開始的龍舟競渡失去了興趣。在龍舟競渡即將開始之時,而且需要他親自開鑼的情形下,他卻選擇了稱病回宮。這讓羣臣盡皆愕然。林覺當然知道郭昆爲了什麼而不高興,他對自己應該是嫉妒如狂,忌憚欲死。林覺並不想在公共場合暴露矛盾,可是這些百姓的熱情和‘林聖人’的稱呼自己也並不知情,無法控制。只能說,其實郭昆的態度歸根到底是跟今日的情形關係不大的,這不過是勾起心火的引子罷了。

郭昆的離去確實給在場官員和百姓們感覺到了掃興和困擾,但很快,人們便將這件事給拋諸腦後。郭昆在百姓心目中的聲望並不高,他在這裡自然是錦上添花,他不在這裡卻也不至於讓人如喪考妣。更何況有林覺和絕大部分朝廷官員在此,這場面已經足夠氣派了。

龍舟競渡的開鑼的殊榮理所當然由林覺承擔,巳時正,林覺手持木槌,對着懸掛在一人高的巨大木架上的巨型銅鑼猛三聲。隨着這三聲鑼響,號炮騰空,彩旗飛舞,人羣沸騰。十幾艘河面上的龍舟在鼓點節奏的帶動下,長槳起落,齊聲呼喝,開始競渡。場面極爲壯觀。

競渡以相國寺橋爲起點,駿義橋爲終點。這之間相距五里的河道兩側正是汴河兩岸最爲繁華的地帶。這裡碼頭雲集,商鋪林立,普通百姓和豪門大戶混雜居住,市井繁華和高等享受交匯於此,更是京城內外貨物流通的集散之地。選擇在這段河道進行龍舟競賽,自然也出於一種拉動人氣和這片地段的商業活動的考慮。

因爲,此時此刻,精明的商家們店鋪全開,青樓歌館也都開張營業。各家碼頭船隻也都集結停靠,展示他們做好了運輸的準備。而在競渡結束之後,商鋪酒家必然爆滿,商業活動也必然頻繁密集。這便是所謂後世所提倡的‘文化搭臺,經濟唱戲’的舉措。任何一次看似是慶祝節日的民俗廟會等活動,都必然要帶來經濟活動的高潮。這是目前大周恢復生氣最需要的。

十幾艘龍舟如浪裡飛龍,飛速前進,鼓點激越,羣情振奮。岸上的百姓們跟隨龍舟飛奔叫嚷加油,喊叫聲驚天動地。多日鬱結的心中之氣,痛苦和迷茫,在此時盡情釋放,這也是一種派遣發泄的方式。

林覺一行策馬飛馳至駿義橋頭等候,那裡已經搭了綵棚,準備了彩頭。不久後,龍舟破浪而來,快如離弦之箭。最終屬於樊樓青龍舟奪得頭籌。另有兩大商行的龍舟得二三名。林覺站在綵棚之中親自爲這些氣喘吁吁滿臉興奮的獲勝者頒發得勝狀,真金白銀的賞賜他們錢財。第一名樊樓的掌櫃更是千恩萬謝的從林覺手中接過了林覺當場書寫的天下第一樓的匾額。這可是無比的殊榮。雖然原本這題匾環節當由皇上御題,但那樊樓的掌櫃張桐卻明白,皇上題匾固然是榮寵備至,但林宰相的題匾卻更有號召力,更加的珍貴。

林覺站在綵棚之中,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勉勵京城百姓,加油進取,努力工作,創造美好的未來。告訴他們,朝廷將以百姓福祉爲第一使命,從此以後,將以民生爲要,傾聽百姓疾苦。只要萬民一行,大周復興將指日可待。困難只是暫時的,不久後大周將重新成爲天下第一富庶繁華的天朝上國云云。

百姓們歡呼潮涌,個個喜笑顏開。就在林覺準備宣佈龍舟競渡大賽正式結束,下午還將有相國寺端午廟會,興國寺廟會等活動時,猛然間河岸兩側掌聲如潮,淹沒了林覺的說話。人們的注意力被吸引到了汴河河面之上。那裡,數十條大小船隻排着長長的隊列緩緩駛入前方河道。大船上貨物堆積,滿滿當當,船上人羣正朝岸上揮手。

“稟報大帥,南方送糧的船隊來了第一批了,一共十條大船,載運糧食十八萬石以及其他各種物資。另有蘇杭江寧一帶商賈船隻二十餘艘,滿載貨物隨同抵達。”有人飛快的跑來稟報林覺。

林覺大喜過望,哈哈笑道:“太好了,昨日楊秀還在嘀咕這件事,這可不就來了麼?”

好消息不僅於此,正當林覺欲去迎接率領船隊抵達的林伯庸等人,以及接見隨船而來的各地商賈時,有人趕來稟報,告知林覺,伏牛山中林覺的家眷以及皇上的家眷會同大量物資和人馬已經到了西城之外二十里的西山翠谷,正自停留歇息。

林覺開心的大叫起來,忙命楊秀張寒秋代替自己接見商賈和運糧船隊,安排碼頭卸貨入倉,安排這些商賈和京城商賈對接洽談生意。自己則迫不及待的和白冰高慕青率領親衛騎兵前往西山翠谷迎接。照思夜盼,她們終於到了。

第三九六章 對戰第一八四章 頂撞第九八三章 劍拔弩張第一六零章 王爺的回憶第七三七章 謀劃第三八七章 信至第四九八章 奇文共賞第二十三章 前度恩師第十二章 今非昔第一一零四章 脫險第八六七章 圍殺第一五一七章 出征第八七六章 受挫第一一一零章 心緒難平第一八四章 頂撞第三零八章 不堪的過往第一一二零章 血色黃昏(八)第一三六五章 自尋死路第七八九章 衆志成城第九五五章 財迷心竅第一二七二章 釋疑第五三零章 冢中舊物第九九二章 目標第三六一章 救命物資第三零七章 方門弟子第一五八四章 公開化第一三五一章 彩雲追月第三七一章 不情之請第一三零八章 酒宴第二零一章 自取其辱第五六一章 正題第五六七章 家主第八六五章 求存第四二五章 得見真容第四二零章 靜待時機第一一五六章 鎩羽第一零四七章 單純幼稚的青樓客第二四九章 病歸第九八五章 攤牌第六六一章 內外交困第一二九三章 絲連第七三二章 大周非典型成功人士第九二七章 餘毒第一一三零章 驚惶之夜(八)第一二八七章 局面第一五零一章 另有打算第一三二四章 劇變第一一五三章 詭計多端第一二九七章 演示第四七八章 踏破鐵鞋無覓處第四零四章 拋棄幻想第一七一章 草民的威脅第一一六一章 援軍第六七二章 雷霆第八零六章 嘯聚圍攻第一二二三章 驚天之秘第八四五章 隨軍第一四七七章 初心第一三二四章 劇變第一六五六章 無可奈何第三一九章 障眼法第一五七九章 窮途末路第九三九章 完美之法第一九五章 扯皮第一二七四章 顏面第一七一章 草民的威脅第四六三章 御史中丞第二一八章 勢如破竹第三六六章 大客戶第二一四章 荒島餘生第一二二八章 挾持第一四六七章 冒進第一三九九章 蓄勢待發第一二三三章 緊急施救第一一六六章 世外桃源第一一五六章 鎩羽第二九八章 和解之望第一五三七章 危險處境第一六零零章 舊事第四九六章 策論第九十二章 悍匪第一三八六章 不歡而散第一一五一章 簡單有效第一五零一章 另有打算第二七九章 入土爲安第九四三章 密會第九八七章 另有玄機第一一六七章 會議第一四七一章 天雷滾滾第八二七章 脣槍舌劍第一五一七章 出征第一四六九章 變陣第八七一章 出戰第一一四三章 喋血黎明(十三)第四四八章 黑風寨主第五零九章 賊心不死第三六二章 豪奢第一五三二章 未知第六八五章 劇變第三十六章 路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