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九六章 重逢

林覺一行抵達西山翠谷之外的官道上的時候,一大隊車馬輜重正在數千名落雁軍兵士的保護下原地歇息。領軍將領見到林覺等人到來忙上前行禮。

林覺沒見家中衆妻妾在此,料想還在山谷之中,一問果然如此,於是名衆人繼續原地等待,自己和高慕青白冰騎馬進了山谷。沿着北邊山坡的小道行了到山坡半山腰,遠遠看到方敦孺墳地所在山坡平地上一羣人肅然而立,還有人正在忙碌。

林覺等人飛馳而進,墳前衆人聽到動靜回頭看來,頓時發出驚喜的呼叫聲。

“夫君來了!是夫君來了!”小郡主驚喜叫道。

這邊廂高慕青和白冰也嬌聲呼喊起來,墳前衆女帶着林家三子一女跌跌撞撞的飛奔迎接而來。不久後在綠草斜坡上,一家人終於團聚。

“夫君,夫君。”衆女七嘴八舌的嬌呼道。

“是啊,夫君清減了!”有人道。

“夫君精神了,比以前更威風了。”有人道。

“夫君真的做到了,打下汴梁城了。”有人道。

“爹爹爹爹,雪兒會寫詩了。回頭讀給您聽。”大小姐林雪嬌聲嬌氣的道。

“爹爹爹爹,我也會。”大公子林戰拉着林覺的盔甲下襬叫着。

“呀呀,啊啊。”尚不會說話的二公子林元嘴裡發出不明意義之音。

“哇哇哇。”綠舞的兒子林光尚在襁褓之中,被大人激動的情緒嚇得哇哇大哭。

林覺一張嘴回不過來話,一雙眼看不盡眼前嬌妻美顏和嬌兒嬌女的小臉。激動的嘴巴咧着笑,不斷的點頭向衆妻妾示意。憋了半天,終於憋出一句話來:“我可想死你們了。”

不用太多的言語,只這一句話,衆女便眼睛紅了,眼淚流了下來。之前所有的思念擔心恐懼等諸般情緒都因爲這句話而煙消雲散。流下的是喜悅的淚水。這幾個月的時間,正是上上下下最爲煎熬的時間,林覺率軍出征,連續激烈交戰,生死令人擔憂。而落雁谷也遭遇到敵軍數萬大軍的襲擊,方城山口之戰實際上是破釜沉舟的一戰,敗了整個山寨便完了。林家衆妻妾內部本來已經達成了一旦失敗便全部自殺,絕不成爲女真人俘虜的共識。後來戰事大獲全勝,固然是最好的結果。但從心理上帶給衆人的衝擊也自不小。現在一切的一切都已經過去,一家子終於團聚在京城,感受更加的強烈。歷經磨難之後的團聚更讓人覺得寶貴和歡喜,正應了那句話:離別是爲了更好的相聚。

林覺安慰着衆妻妾,幾個孩兒挨個抱抱親親。正歡喜之時,忽聽有人在耳邊叫道:“叔,叔,小虎給您見禮了。”

林覺一驚,轉過頭來,映入眼簾的是一張熟悉的年輕的臉。正是林虎站在一旁,眼中還含着淚水。

“小虎!”林覺大叫一聲,一把摟住小虎的肩膀,大喜而笑。“你來啦?身子恢復了麼?”

雖然極爲歡喜,但林覺卻也眼眶溼潤。林虎死裡逃生,今日能重逢當真是上天庇佑。以他當時的情形,林覺後來得到詳細的稟報後,都認爲他能活下來是個奇蹟。

林虎嘴角咧了一下。一旁的綠舞忙嗔道:“夫君小心些,小虎還沒完全康復呢,身上還上着藥呢。”

林覺連忙放手,皺眉道:“怎麼?還沒好利索麼?身子覺得怎樣?”

林虎笑道:“叔不用擔心,其實已然大致無礙。不過需要調養罷了。這次本來是不能來京城的,但我可不想一個人呆在落雁谷中。再過幾日便一切無礙了。我已經錯過了跟叔打呂中天這老賊的大事,馬上要打女真人了,我可不想錯過。”

林覺點頭笑道:“好小子,有志氣。你沒有教我失望。方城山一戰,你表現的很好,硬是拖住了他們。方城山之戰可是一個轉折點,正因爲你們拖住了他們,才得以全殲了那六萬人馬,纔有後續的女真人主動撤離,我們才能奪下汴梁。你可知道,那一戰之後,上上下下對你交口稱讚。我也是的大大的長臉。你好好的養傷,之後我可以名正言順的帶着你打女真人了。好,很好。”

林覺的一番誇獎讓林虎不好意思起來,忙道:“都是叔教導的好,那一招烈火攔路,還是學叔在博浪沙沼澤裡放火攔截青教教匪的招數呢。可惜我沒學好,叔放火燒的是別人,可沒傷着自己。我卻連自己都燒到了。真是羞愧的很。”

林覺哈哈笑道:“有什麼可羞愧的?兩處地形不同,戰事情形不同,同一種戰術執行起來自然有偏差。你能想到用火攻阻攔官道,這已經是很好了。以結果而論,戰事得勝了,這便是硬道理。過程自有商榷之處,但那是經驗不足,思慮不周之故。假以時日,多歷練積累經驗,自會完善。”

林虎忙道:“知道了,叔,小虎一定認真的學,認真的想。還別說,一場大火燒的我好像腦子聰明瞭些,很多事想的越來越明白了。”

林覺道:“那不不是大火燒的,而是你經歷大戰和生死之後的領悟。這種生死歷練最容易讓人成熟起來,所以你有一直醍醐灌頂之感。”

一旁的小郡主笑道:“好啦好啦,你們叔侄二人聊個沒完了,方大娘她們在上邊,還有,我們正在修繕方先生的墓,咱們先上去說話吧。”

林覺忙點頭,轉頭找到站在一旁癡癡看着自己的方浣秋,伸手握着她的手道:“走,浣秋,咱們去拜祭先生去。”

方敦孺的墓在半山腰的平地上,這幾年無人前來祭掃,風雨侵襲野獸刨抓已然極爲破敗。當初郭旭率兵馬在西山進行攻山演習,差一點便將方敦孺的墓給刨了。幸而郭旭還有些良知,知道刨墳這種事做出來會有失身份,大大的丟分。所以最終沒有這麼做。

幾年的風風雨雨,墓園周圍的籬笆土牆已經破敗不堪,周圍全是長草荊棘。墳包上都有蛇鼠打的洞,墓碑掩映在長草之中都不得見。所以,當方浣秋和方師母等人今日來此拜祭之時,見到這樣的場面,自然是心中難受。所以特意逗留於此進行一番修繕整飭,不然心中着實難安。

林覺到了墓園之中,見過方師母之後二話不說便開始加入修繕的人羣之中。衆士兵一起動手,將墓園周圍的籬笆重新築建起來,將荒草荊棘盡數刨去,在周圍撿拾石塊鋪在地面上。墳墓自然也重新加固,將青草和荒草全部剷除,以新土覆蓋之後,再以石塊鋪在墳包上。將褪色的墓碑重新描新,又挖來兩棵松柏栽在墓碑兩側。整飭之後,方敦孺的墓才真正像個樣子。

最後,點心酒水擺在墳前,林覺在墳前跪下,衆妻妾也跟着跪在身後祭拜。

“先生,請恕學生這幾年未能前來墳前拜祭之過。這幾年天下風雲大變,北人入侵,呂賊竊國,我大周內外交困,風雨飄零。學生時刻未敢忘記先生的教誨,以大周社稷爲重,以大周黎民百姓爲重,爲天下太平盛世而拼搏。到今日,算是有所成效了。先生泉下有知的話,不知對學生所爲可滿意否?下一步還有很多事情要做,學生已然下定決心,不能讓大周重蹈覆轍,所以可能要做些先生也不認可的大事。但有一點,先生放心,學生不會丟您的臉,學生也要踐行您以天下爲己任,開萬世之太平的信念。請先生拭目以待。”

“先生……浣秋已經和我成親了,我也會好好孝敬師母,好好的保護她們。先生放心便是。先生一生的著作,學生這幾年都已經整理完畢,待天下太平之時,便將付梓。學生會親自去辦這件事的。”

林覺低低的說完這些,倒了一碗酒水灑在墓碑之上,磕了三個頭緩緩起身。衆妻妾也磕頭後起身來。方師母在一旁早已淚流滿面。

“夫君啊,林覺已經爲你報了仇了,老賊呂中天已經死了,郭旭也死了,現在新皇登基,天下馬上就要太平了,你應該會很高興吧。我和浣秋現在都很好,林覺照顧的我很好,浣秋也嫁給林覺了,明年或許便能帶着你外孫兒來見你了。你好好的在下邊呆着,不要亂髮脾氣。再過幾年,我便下去陪你去。你若想我們,可託夢來說說話也成啊。你這老東西,這幾年來連個夢都不託給我們,和你活着的時候一樣倔強。”方師母流着淚低聲說道。

方浣秋上前扶着母親,輕聲道:“娘,莫說了,爹爹都知道,爹爹是不肯打攪我們。我們回去吧,時候不早了。”

方師母擦淚點頭,衆人收拾一番,緩緩離開。此時春陽西斜,山野碧綠,風暖天青。從山坡上看下去,兩側山坡碧綠,野花繁盛,美不勝收。山外平疇如毯,河流蜿蜒如帶,景色當真美不勝收。但衆人沉浸在唏噓悲傷的情緒之中,都無心欣賞,只無聲出谷,上了車馬碌碌往京城而去。

第一零八三章 舊事重提第三九三章 囂張跋扈第一二零章 陰損毒辣第六零六章 常平新法(續)第一零七九章 盛怒第七九七章 偃旗息鼓第一五一六章 整軍第四零七章 涉險(續)第九八六章 相見第二十九章 街頭鬧劇第六十一章 一個蠻子第一零六三章 盛事第三十五章 憾事第一七零三章 漸入佳境第一六八章 殃及池魚第八五七章 危機時刻第一一七章 聯手第五一零章 意決第一零八八章 御膳第一七三章 新的計劃第二三零章 後知後覺第三三五章 餘波第四三零章 擒賊擒王第五五九章 相請第一五六二章 攪局兩姐妹第一三零七章 重逢第一三八五章 羣龍無首第九四零章 完美之法(續)第一五五五章 條件第一二六十四章 大遼名將第一五九一章 驚魂第八一五章 志在千里第四十章 設計第一二四五章 犀利手段第九七五章 直言第一一零七 決定第一三五六章 夜襲第八九五章 局勢微妙第一零四三章 彈劾(二)第三八二章 拜別(上)第一六五二章 梟雄末路第一零八三章 舊事重提第六一三章 當年事第一二三章 擊其弱點第八三七章 襲擊第一章 誰家少年誰家院第一六二九章 殺出血路第三零二章 探知第一六五六章 無可奈何第八四六章 誓師第一四六零章 可疑人物第二九二章 易主第四三九章 條件第五四三章 重任在肩第八五一章 博浪沙第七十一章 同悲共傷第八八八章 救援第八八七章 救命稻草第二二五章 聖公的誕生第七零九章 一爭高下第四一五章 貪得無厭第一一六三章 療傷第八七三章 最後的頑抗第八七四章 烈火封路第二二零章 虎口奪食第一五四六章 危急第一一三七章 喋血黎明(七)第四七一章 捅了馬蜂窩第一六零二章 刮目相看第一三九一章 複雜局面第六一九章 送歸第一五八八章 故園第四七二章 幫手第一陸四六章 大決戰(七)第五六八章 陰魂不散第三二零章 如火如荼第三二零章 如火如荼第二十五章 自作孽第四七九章 別後事宜第一六一六章 築營第一二三章 毒龍潭第一六一一章 絕情絕義第三九三章 囂張跋扈第一四一三章 秣兵歷馬第九一七章 愚昧的瘋狂第一二一五章 瀕海小縣第四十五章 慈母之心第一四七六章 夜問第九四一章 局中第六九五章 一窩蜂第一千零六章 雙喜臨門第一四六七章 冒進第六八一章 赴任第九一二章 兵臨城下第一四四七章 分割第一七二章 軟肋第四二六章 發動第一五二七章 強攻第一五九八章 商議第四二三章 久病成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