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文思豆腐羹

臺下一片喝彩之聲, 這個刀功一露,再也沒有人敢小看林方曉了,只感嘆喜福順果然是臥虎藏龍, 居然連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女子也有如此功力。

易楊的眼中也充滿了讚歎與欣賞, 這個女人如同一顆蒙塵的珍珠, 平時見不到光彩, 一旦被人真心疼寵和愛惜, 便會綻放出耀目的光華。他就知道,在廚藝上她是有天分的,不然她那個奇怪的師傅也不會巴巴地收這麼一個小女孩爲徒弟, 她所欠缺的只是系統的學習和足夠的自信而已。

不過他也並不指望她在廚藝上能有多大的造詣,只希望她能隨心所欲, 自己做得開心便好。

林方曉切完豆腐絲之後, 繼續將雞胸脯肉、火腿、冬筍、香菇和生菜俱都切成細絲, 等高湯燒開之後,全部細絲一起下到湯中, 無數細若髮絲的紅、白、黑、綠各色細絲倏地散入湯中,如同在水中綻放一片燦爛的煙花。

林方曉專注地做完這一切,輕吁了一口氣,精神這纔回到賽場上來,這才發現大家的菜都已經快完成了, 鴻運樓那邊的刀功同樣也博得了一片喝彩, 他們的胡椒粉也從最後一具磨中磨了出來, 被江明傑加入湯中。

林方曉的文思豆腐羹是裝在一個精心挑選的透明水晶碗中呈上去的, 透過碗壁能看見碗中各色細絲如雲似絮, 令人賞心悅目。鴻運樓的青花白玉碗也不差,自有一種高貴的氣度。

抽籤抽到第一名的鳳臨軒挑的材料最齊全, 做了一個冬瓜盅,先掏空冬瓜,挖出瓜瓤和部分瓜肉,把冬瓜殼放入沸水中煮上片刻斷青,然後在瓜皮上塗上花生油放入大燉盅內,把雞骨、田雞骨、高湯、姜蔥一起放入冬瓜內,燉上半個時辰,讓骨中的鮮味滲進瓜肉裡,再棄去骨料。另起鍋燒開高湯,把蝦仁、雞肫、田雞、鮮蓮子、鮮筍灼熟,上湯濺酒,煮滾一併倒入冬瓜盅內,撇油後灑上火腿茸增色。

最特別的是冬瓜皮上的雕工,整隻冬瓜分成三截,下面是細密格子底座,中層是鏤空的花窗,切口刻着"工"字紋,蓋子是花籃格子,頂端一朵芍藥花,美輪美奐。

鏡月軒做的是佛門燉三寶,那湯清得不含一星點油花,是過濾後的高湯,裡面有黃耳、竹笙、鮮菇,外加兩株兩截拇指長的小白菜,晶瑩剔透。

東臨閣最實在,做了一個大骨燉蘿蔔湯,這湯雖然普通,但妙在大筒骨是先醃過的,燉出來湯色奶白,蘿蔔清甜、大骨鹹鮮,也是別有一番滋味。

醉仙樓呈上去的是生滾的魚片湯,特別之處在於滾湯用的不是一般的高湯,而是濃稠雪白的粥水,把上好的白米輕輕擂碎,大概是一粒米碎成兩三瓣的程度,漂洗乾淨後用油鹽拌勻,稍醃片刻後放入大瓦煲裡,煮到水米融洽的時候,粥水滾開一層一層從裡往外翻,像一朵盛開的菊花,取用的便是這時候從花心處舀上來的粥水。

新鮮的鯇魚腹部的肉片,切成紙一般薄,用油鹽醃過放入大碗中,用勺子把沸騰的粥水衝入碗裡,再撒上薑絲、蔥粒和生菜絲即成。魚肉鮮甜可口,湯汁濃郁順滑,而且粥水的滋補效用也極佳。

各個酒樓呈上來的菜色並排放在臺□□的一張圓桌上,讓大家觀其形聞其味,從色與香兩方面先有一個總體的印象。然後由專人分裝到小碗中,分別擺在評委面前的桌子上,由評委們細細品嚐。

五位評委手中都有從一到十,十個數字的牌子,品嚐完各個酒樓呈上來的菜色之後,就可以舉起手中的牌子爲其評分,同時也可以點評一番,或者要求廚師對自己所做的食物做出一番詮釋,大家都點評過後,評委們還有一次改變主意的機會,各酒樓的最終得分以評委第二次評分的總和爲準。

三輪比賽完成後,三次得分相加,最高者就是這次比賽的勝者。

六家酒樓的菜色各有千秋,鳳臨軒以其色香味俱全,特別是獨特優美的造型暫時獲得最高分,鏡月軒的佛門三寶雖然挺對歐陽博和蘇宏盛兩位老人家的胃口,但失於簡單,得到的分數是最低的。

至於喜福順和鴻運樓兩道幾乎一模一樣的文思豆腐羹,評委們的爭議就比較大了。文思明是站在林方曉這一邊的就不用說了,而且他對她的這種欣賞幾乎都是掩飾不住的了,從林方曉一開始上臺到現在,癡迷的眼光幾乎就沒有離開過她的身影。

剩下的四人對兩家的文思豆腐羹哪一家做得好各執一詞,商會會長司徒和裕和歐陽博老將軍喜歡鴻運樓的出品,認爲他做得夠味,雞肉、火腿和香菇的味道深深滲入到豆腐絲中,一口豆腐能嚐出多種鮮味。

而老院長蘇宏盛和慕晴曦卻更看好林方曉所做的,他們認爲林方曉的文思豆腐羹滋味更爲清淡,其餘配料的味道只是起到輔助增鮮的作用,入口時真正感受到的還是豆腐的清香本味。

爭執之下便決定讓兩位廚師來說一說各自的想法,鴻運樓的江明傑首先開口:“古話說烹飪之法,‘有味使之出,無味使之入’,說的就是相對於不同的烹飪材料,需要根據其自身的特點來確定使用的烹飪方法。原料有味,應該想辦法將其味烹出,原料若是無味,則應該想辦法將配料的味道烹入。這豆腐本是無味之物,我用豆腐絲吸收各種配料的香味,自以爲正合烹飪之道。”

歐陽博生性豪爽,一生濃墨重彩,在飲食上也喜歡比較重的味道,只是年紀越大,身子各方面都大不如前,歐陽夫人在飲食上控制得也比較嚴格,不允許他吃太多的大魚大肉,整天吃些青菜豆腐,用老將軍的話來說,就是:“嘴巴都要淡出鳥來了。”所以他對豆腐一點好感都沒有,這文思豆腐羹也是因爲要當評委纔不得不勉強去吃的,這一吃之下,發現江明傑居然能把豆腐做得如此入味,當然好奇:“你是如何能把豆腐做得如此入味的呢?”學會了教教自己家中的廚子也好。

江明傑道:“既然老將軍相詢,明傑不敢藏私,讓豆腐入味的秘訣,全在於方纔那三尊小磨,它們能把胡椒磨得比我們尋常所用的胡椒粉要細膩上數倍,胡椒粉的吸味能力極強,撒入湯中能吸收配料的大部分香味,又因爲顆粒足夠細,因此能夠大量附着於豆腐絲上,使原本清淡無味的豆腐絲吃起來也能夠鮮香滿口了。”

此言一出,衆皆譁然,這等本應極力保密的秘訣居然也能和盤托出,看來鴻運樓對這次比賽的冠軍是勢在必得的啊!

林方曉也擊掌道:“好,江師傅這一招使豆腐入味的法子可真是絕妙之極,在此我代表許多與我一樣熱愛美食的饕餮之徒對江師傅的無私分享表示感謝!不過,我想請問一聲,今日江師傅做的這菜,名稱是什麼?”

“自然是文思豆腐羹了。”江明傑對林方曉的明知故問十分不滿。

“那江師傅是否知道這豆腐羹爲何要叫做文思豆腐羹,而不是叫做豆腐絲湯之類的名稱呢?”

“相傳此菜是揚州梅花嶺右側天寧寺一位名叫文思的和尚所創,因此用他的名字命名。”

林方曉點頭道:“沒錯,這文思豆腐是天寧寺素席中的一道主菜,這道菜之所以遠近馳名,就是因爲文思和尚把豆腐的清香在湯中發揮到極致,也可以說,這道菜是以豆腐而聞名。後人在湯中加入各種葷料,目的也都是爲了增加湯的鮮味,可是如果這些葷料的味道蓋過了豆腐原本的味道,那就喧賓奪主,失去這道菜的本意了。江師傅的這道菜,如果喚作別的任何什麼名字都無可挑剔,可是偏偏叫做文思豆腐羹嘛,就有點兒不妥了。”

一番話說得慕晴曦連連點頭:“對!這做菜呀,不但要有技藝,還得用心瞭解它的淵源文化,才能把一道菜的精髓發揮到極致。”林方曉暗自慶幸,要不是易楊事先跟她說過這麼一番話,以她的水平,還真的說不出這麼有文化的話來。

江明傑心中不服,卻又無話可說,只能乾瞪眼。

最後的評分結果,喜福順名列第二,鴻運樓屈居第三。

第二輪比賽很快開始了,這一次林方曉十分幸運,抽到的是第一個挑選材料,當她看到那滿地活禽,不但雞鴨鵝樣樣齊全,居然還有野鴨和鴿子,一個主意立刻涌上心頭,這一次她一定要好好利用先挑材料的優勢,做一道對刀法和手藝都要求極高的淮揚名菜——三套鴨,不過這道菜做法繁複,光是燉就要燉上一個半時辰,總共只有兩個時辰的做菜時間,一定得動作十分迅速才行。

三套鴨的主料是家鴨、野鴨和鴿子,家鴨要選老雄鴨,雄鴨肉緊,吃起來纖纖如絲,而母鴨偏肥,肉質綿軟,影響口感。鴿子也有講究,乳鴿肉太嫩,不經煮,太老的又煮不透,要選取四個月左右大的爲宜。

只是籠中那一隻只通體雪白的成年鴿子,只只差不多大小,根本無從分辨月齡,這時候林方曉這兩年買菜的經驗就派上用場了,這法子還是市場上賣鴿子的老闆教她的,一般不熟的人人家還不告訴他。

一手抓住鴿子,將鴿子的頭用力往後坳,乳鴿太稚嫩還不懂得反抗,只得隨人擺佈,成年的鴿子比較執拗,會拼命地將頭往前頂,只有四個月左右大的鴿子會稍微反抗一下,然後就不反抗了,這個月齡的鴿子剛剛長成,肉質不老不嫩,最合用不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