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一十四章 常務次長的考驗

艾倫威爾遜向美國人開口,希望華盛頓藉由影響力調節紐芬蘭和冰島在漁業上,愈演愈烈的爭端,至於幾內亞灣的劃界,英國會盡量拿出來一個不傷和氣的方案。

“希望如此。”基茲頓勉強的點頭,不過他也不相信有什麼奇蹟出現,涉及了這麼多國家,想要拿出來一個不傷和氣的方案談何容易?

他認爲艾倫威爾遜只不過是表達一下樂觀情緒,並不認爲能真有什麼辦法。

從這個時候開始,圍繞着幾內亞灣劃界的議題,又加上了同樣涉及到劃界的紐芬蘭、冰島爭端,因爲歐洲漁民也是冰島越界的主力軍,美國以此議題加入到討論當中。

如同嘉寶所說,以美國人自大的自我認識,將其排除在外既不現實,也不理智。

藉由一個次要議題,讓美國不要置身事外,這樣可以藉由美國的態度,讓事情更加的順理成章。

周旋於經典版豪車中的艾倫威爾遜,隨便找了一個理由返回倫敦,和外交大臣、以及外交部常務次長商量關於海洋劃界的解決方案。

他早已經把方案准備好,此時就需要內閣的首肯,“具體的方案是,兩百海里經濟專屬區,以及大陸架延伸,和島嶼劃界的綜合版解決辦法。”

“而且我們和美國人已經談好,看看能不能調節紐芬蘭和冰島之間的爭端,實際上冰島吃相難看,近幾年找了很多歐洲國家的麻煩,應該順便教育一下。”

艾倫威爾遜口中的很多歐洲國家,其實首當其衝就是英國。

其實現在,鱈魚戰爭已經初見端倪,由於冰島常年受洋流影響,漁業資源非常豐富。歐洲各國都愛吃鱈魚,尤其是鱈魚堡,一天不吃渾身難受,因此鱈魚就成了經濟價值最高的魚種之一。

但冰島要啥啥沒有,就只能依靠打漁度日,但水中漂着的錢,誰不想賺?肥美的鱈魚也引來衆多國家前來捕撈,好景不長,沒多久這些鱈魚就所剩無幾。

艾倫威爾遜在紐芬蘭做行政長官的時候,首先就劃十二海里的專屬區。冰島跟着有樣學樣,但學習也就到此爲止了,紐芬蘭畢竟是有英國照顧的,此時的英國不是英倫三島,而是帶着廣大殖民地的大英帝國。

卸任之後他還沒忘記在紐芬蘭刷好感,順便賣了一些驅逐艦清庫存,幫着紐芬蘭在英國本土強大的造船業當中,簽訂了不少遠洋漁船的訂單。

有英國在背後幫忙,紐芬蘭王室領地鳥槍換炮,一方面嚴禁其他國家掠奪紐芬蘭海域的漁業資源,一方面自己長途跋涉去冰島補充自己禁漁期的損失。

紐芬蘭和冰島的爭端大體來源於此,兩年前,冰島慶祝建國十年,盤查了冰島依仗的漁業資源,鱈魚捕撈量直線下降,便學習紐芬蘭劃了十二海里的專屬區。

但是沒人在乎,近兩年因爲捕魚的事情,和英國的衝突也在增多。

艾倫威爾遜沒準備和冰島打上三次鱈魚戰爭,不管是贏了還是輸了,對英國而言都屬於比較丟分的舉動,他準備藉由紐芬蘭的手,再加上經濟手段,讓冰島重新認識認識英國,別以爲抱上美國的大腿,就可以有恃無恐。

將冰島和紐芬蘭的漁業衝突,和幾內亞灣的劃界綁定,看起來南轅北轍,就連外交大臣莫里森和外交部常務次長伊斯梅,都無法把兩件事聯動起來,只能靜等着艾倫威爾遜的解釋。

艾倫威爾遜便解釋了,通過次要問題讓美國幫忙站臺,增加這一次幾內亞灣劃界的合理性,同時順手解決總是和英國扎刺的冰島。

“這一次我們可以藉由幾內亞灣的劃界,讓法國、西班牙和葡萄牙站在英國一邊。如果想要劃界問題大家都高興,就要順便拿出一個經濟封鎖的決議,我相信法國人一定會很熟悉這個辦法,大陸封鎖政策可是拿破崙發明的。”

“可是我們提出就?”伊斯梅爵士說到這停頓了一下,意思很明顯,有以大欺小的嫌疑。

“所以我們要讓法國人提議,幾內亞灣周邊的殖民地,連同黃金海岸和尼日利亞自治領都算上,加上葡萄牙的安哥拉,西班牙的赤道幾內亞,才勉強和法國殖民地處在一個水平。西班牙和葡萄牙之所以態度強硬,就是怕我們不摻和的話,面對法國的時候吃虧。”

艾倫威爾遜娓娓道來,“兩百海里經濟專屬區是很公平的劃界方式,而且可以團結殖民國家,因爲不單單我們手中,法國手中也存在大量的海外島嶼,這些島嶼人口許少,以這些島嶼爲據點,加上兩百海里經濟專屬區,就能畫出來一大片的海域獨享。總的來說我們和法國人都因此佔據了大便宜。”

事實也正是如此,後世的領海面積排名,美國因爲兩洋大陸架加上太平洋的島嶼。獨佔了一千多萬平方公里的領海,法國就是排第二的國家,同樣有上千萬平方公里,不比美國小多少。

而出現兩百海里經濟專屬區的時間,英國的殖民地已經都丟的差不多了。又不像是法國保留了一些島嶼,導致英國的領海面積只有法國的一半。

所以艾倫威爾遜認爲,提早提出兩百海里經濟專屬區的概念,對英國是很有好處的。因爲現在英國手中的牌,比原本的歷史多得多。

有了這個領海概念,英國對手中還存在的不少看起來沒價值的島嶼,重視程度就會提高一個臺階。第二大好處就是五眼聯盟,後世領海面積排名中,前十名當中包括但不限於,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和英國。

五國領海面積相加,大概有三千九百萬平方公里的面積。

現在提出這個概念廣而告之的話,艾倫威爾遜沒盡興具體計算,但英國的領海面積怎麼也要提高到和美法兩國平齊的水平,這個水平應該是不困難的。

莫里森和伊斯梅身爲外交大臣和外交部常務次長,馬上就認識到了這一點,英國手中還有數量不小的微型島嶼捏着,如果將幾內亞灣的劃界推廣的話,就可以合理的將大片海域劃入英國的管轄之下。

而除了英國之外,包括法國在內的西班牙、葡萄牙也是殖民國家。它們都不會反對的。至少兩人想不出來什麼反對的理由。

“艾倫,你的腦袋真是具有豐富的聯想能力。真令人驚歎。”和莫里森對視一眼,伊斯梅爵士看懂了外交大臣的意思,直接開口道,“如果你能夠把幾內亞灣的劃界,變成一個良好的開始,又能夠給冰島一個教訓,足以證明你在外交領域的卓越工作能力。”

“謝謝,伊斯梅爵士。”艾倫威爾遜微微低頭,伊斯梅怎麼也算他的頂頭上司,作爲一個官迷,他現在低頭絕對發自內心。

“艾倫,我們希望能夠早點把事情定下來。辛苦你了!”莫里森同樣給予了勉勵,“讓你在馬來亞殖民地回來肩負其他工作,是白廳看好你的表現。”

“我馬上返回巴黎。”艾倫威爾遜一副爲了英國赴湯蹈火的樣子,他發誓,絕對不是因爲巴黎有好幾輛經典款豪華車等着他試駕。

等到艾倫威爾遜走出辦公室,伊斯梅爵士衝着莫里森詢問,“尊敬的大臣,其實白廳各部門都看好艾倫的能力,如果這一次的談判結果,如同他剛剛所說,是否可以證明他有能力勝任外交部常務次長的位置?”

“你們白廳不是一直都很看重資歷麼?”莫里森顯得極爲震驚,這是表明艾倫威爾遜三十多歲,已經被白廳上下一致看好了麼?

“平常是這樣,但是總有例外。艾倫手中有大量海外產業,這是他長期以來親自管理的結果,事實上就算是諾曼爵士,在海外資產管理委員會成立的時候,也沒有想到會有這麼迅猛的發展。”伊斯梅爵士聳聳肩道,“之前叫他回來,本來是要使用海外資產管理委員會的資金,來應對經濟危機的。”

“其實我的年齡真的已經很大了,不再適合在國內工作,因爲可能會引起非議。去北約的話,就不會這麼顯眼。”

莫里森承認,伊斯梅說的也是實話,之所以沒人指出這一點,是因爲伊斯梅是一個軍人,同時也是一個外交官,很少有人能把這兩個職業融爲一體。

但也就是像是伊斯梅剛剛說艾倫威爾遜那樣,總是有例外出現的。

“這麼說,我將要送別一個白廳年齡最大的常務次長,然後迎來一個白廳年齡最小的常務次長。”莫里森苦笑一聲道,“看來你已經決定了,但我聽說他的第二個任期纔沒過去多久,而且也喜歡在海外,會不會對回來有牴觸。”

“明年想想辦法把他調回來。”伊斯梅爵士不以爲意的道,“當然,我們還是要看看這一次關於劃界問題的會議,會不會出現英國想要的結果。”

第一千四百六十七章 溫暖的邁阿密海灘第一百一十章 首次核訛詐第1723章 維爾紐斯事件第一千二百三十八章 日韓就是代價第六百八十四章 北約成立第四百七十九章 讓英國再次偉大第四百六十章 懵逼的共和黨第二百五十二章 出師的薇薇安第1311章 芬蘭的重要性第一千一百五十七章 萬邦來朝第八百三十七章 世界第一鈾礦第二百六十一章 萬全之策第1563章 登陸作戰第三百二十六章 未來的出路第1642章 怎麼才三成?第1567章 訪華和慶祝第四百二十六章 失去價值的甘地第九百九十九章 南亞上空的幽靈第六百三十二章 我大英天下無敵啊第一千四百八十三章 新的體系第九百二十七章 三軍統帥蒙巴頓第八百三十四章 壓力全在法國第1583章 約翰·梅傑第一百零八章 內閣秘書的認可第五百九十二章 負重前行第1638章 大赦天下第一千一百零一章 爸爸愛你第一千四百八十六章 還得是法國第三百七十四章 艾倫的專業性第八百七十六章 進階駙馬第九十九章 歡迎新首相第一百七十章 今天即爲審判之日第一千零六十七章 新的航空市場第一千零六十二章 變臉的印度第六百九十一章 福禍相依第六百一十七章 把機會讓給法國第四章 好大的官威第六百六十二章 英法立場一致第五百一十七章 巴黎統籌委員會第五百九十七章 捨我其誰蒙巴頓第九百七十九章 來自美國的重拳第五百八十八章 頭版頭條第一千二百七十一章 伽利略系統第九百二十五章 海軍元帥蒙巴頓第六百四十六章 阿里汗到來第1576章 專訪和大選第七百三十五章 五年三十五億第四百七十六章 紐芬蘭護漁艦隊第一千二百三十章 肯尼迪的不滿第1613章 見不得女人落淚第一千四百八十章 戰後重建第八百六十八章 埃及的中興之主第一千四百六十一章 喜憂參半第一千三百六十八章 新臺風第一千二百九十七章 埃及新國王第一千一百二十七章 平可夫斯基案第一千四百四十六章 反向軍購第七百六十六章 到達西貢第1621章 魔法打敗魔法第1718章 遺憾的刺殺第九百九十三章 飛行棺材第一千四百五十章 印度賺錢印度花第八百零八章 第五大糧商第一千三百五十二章 準備和磨合第五百八十一章 布魯塞爾精神第三百二十一章 禁閉室的艾倫第一千二百五十五章 英澳安全協議第四百四十二章 歡迎王儲第四百一十八章 同人不同命第三百七十八章 王儲大婚第一千三百九十幾章 美國也幹了第三百九十章 反蘇先鋒威爾遜第一千三百九十三章 英迪拉的處境第十四章 專員之間的事情第九百零二章 五年計劃第一百八十四章 英印親如兄弟第三百九十七章 迎難而上第九百一十四章 常務次長的考驗第五百七十五章 當頭一棒第三百九十四章 勝利閉幕第七百八十二章 保守黨內耗第二百八十八章 三千萬美元第二百零三章 安達曼分離計劃第八百零七章 重回自由世界第1570章 勃列日涅夫病故第1738章 動手的理由第一千四百一十九章 美錫建交第四百六十九章 殖民地國企第1600章 轉折中的一九八五第一千四百七十一章 開條件第八百九十五章 西馬鐵路第1694章 故地重遊第一千三百六十九章 南亞消息第三百六十五章 身兼重任第四百五十七章 紐芬蘭王室領地第四百四十九章 戰場信息自由第九百五十四章 法國最後的男人第四百章 中堂大人第1729章 投降輸一半第一千四百四十八章 阿曼獨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