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世界首富

到了現在巴倫爵士心中才覺得,提攜後輩,爲大英帝國的公務員體系補充新鮮血液是多麼的重要,這也是爲了政治上的穩固着想。

艾倫威爾遜則有自己的理解,英屬印度不論是從哪個方面都是帝國皇冠上的寶石。比什麼加拿大、澳大利亞,甚至再早的北美十三州,乃至其他所有的英國殖民地都更加重要。

至於現在所轄的任何殖民地,不管是從任何角度上都無法和英屬印度相提並論,完全就是失去了英屬印度,英國人的自我安慰罷了。

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爲英屬印度的體量極大,甚至依靠自身的面積、資源和人口優勢,經濟總量和重要的經濟指標還超過了近代化的日本,是亞洲第一,更加遠遠勝過其他帝國實體。

一戰時期,同時,英印政府的財政收入爲十億盧比,約爲一億英鎊,大概是英國本土的一半,和日本政府基本持平,更遠超過加拿大和澳大利亞南非等等實體。

這還是考慮到了英德海軍競賽,本土的英國人咬緊牙關加稅的結果,要是和平時期,英屬印度的財政收入,更是大英帝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這就導致了,英屬印度的地位極爲重要,除了拿破崙的短暫時間,英國是在歐洲下了功夫,在十九世紀的幾乎所有時間,英國都是爲了英屬印度的安全制定政策,不管是進攻緬甸還是北上阿富汗都是爲此。

如果現在不是一九四五年,艾倫威爾遜有理由相信,英國本土的公務員絕對是不辭勞苦的遠渡重洋來到印度工作,這裡畢竟是殖民地,不用忍受英國本土的各種制衡,在殖民地工作可以享受到人上人的待遇。

所以說巴倫爵士確實給了艾倫威爾遜極大的便利,要是倒退個幾十年,甚至可以說直接讓他一步登天,少奮鬥了二十年。

可現在又有所不同,艾倫威爾遜明白,英屬印度這個帝國皇冠上的寶石,即將脫離大英帝國的掌控,現在他必須利用僅剩下不多的時間,儘可能的積累資歷和財富,這也不是容易的事情。

對於海得拉巴的位置,他一聲不響的就準備接受,那雖然是一個土邦,屬於英國間接統治的地帶,卻也有非常大的優勢在其中。就比如海得拉巴的君主,米爾·奧斯曼·阿里汗。

這個人的知名度是全世界的,因爲一九三七年被美國評價爲世界首富,海得拉巴將會成爲艾倫威爾遜未來仕途的一個起點,他希望順利一些。

艾倫威爾遜離開了總督府,因爲巴倫爵士已經說明,可以讓他自己招募幾個助手,由信得過的人幫助,工作總是容易一些。

臨走的時候,艾倫威爾遜還帶着一隻文件袋,聽巴倫爵士說,裡面是英屬印度公務員的考覈問題,這不由得讓偉倫威爾遜嘆息,到底還是避免不了考試麼?

但轉念他就心情放鬆,這已經比之前所想的順利許多,能夠得到海得拉巴專員的位置,已經算是額外之喜,不能再要求太多。

乘坐公車回家,打開試卷,其實已經能從紙上看出來一些,目前英屬印度的真實環境。對於穆盟和國大黨,以及英屬印度行省和土邦的關係,都是目前總督府需要解決的問題。

而另外一邊,巴倫爵士則正在爲海得拉巴專員的事情,對韋維爾總督進行說服工作。

“一個可以說是天才的孩子,如果不是戰爭爆發,說不定是牛津大學近年來入學的最低齡者,不過還是有些太過於年輕了。”韋維爾總督皺着眉頭反問道,“讓他去做海得拉巴專員,是不是開始太過於順利了。”

“恰恰相反,總督先生,海得拉巴專員更加的合適。放在行省當中和放在土邦當中是不同的,海得拉巴的君主是倫敦的貴賓,根據我們和土邦之間的協議,所放在海得拉巴的力量不能太多,而且我們現在也做不到,英屬印度已經夠十萬公務員忙的了。像是海得拉巴力量如此之強的土邦,我們需要維持專員的地位,同時不能過去太多,片面的干涉也會讓海得拉巴的君主不滿,所以艾倫去正合適。”巴倫爵士洋洋灑灑的開口,繞過來繞過去,只是想要表明一點,艾倫威爾遜做海得拉巴的專員最爲合適,不做第二人選。

戰爭走向已經十分明顯,軸心國集團已經窮途末路,但是站在英屬印度的角度上來說,未來的走向還是未知數,英屬印度到底未來是繼續在英國的統治下,還是直接獨立。

韋維爾總督和巴倫爵士,當然明白遙遠的倫敦也在爲英屬印度的問題進行激烈爭吵,這件事上面,不但要提防蘇聯,還要提防另外一個並肩作戰的戰友美國,甚至在某種程度上來說,美國比蘇聯還更加的危險。

對於英屬印度的十萬公務員來說,未來還是不確定的,甚至就連韋維爾總督和巴倫爵士,英屬印度的總督和英屬印度的公務員首領,都無法保證在這件事上的話語權。

在這種不確定之下,巴倫爵士自己都看不見未來,小小的不合理安排已經不是大事了。

深夜中,艾倫威爾遜還在答題,巴倫爵士最後一道試卷當中問及了對英屬印度統治的支持者,經過長時間的思考之後,他寫道,“不可接觸者階層,以及五百多個土邦的君主,而國大黨和穆盟是兩個反對者,尼赫魯和阿里真納只不過是手段不同。”

“以尼赫魯爲代表的國大黨,想要接手整個英屬印度的一切權利,而阿里真納爲首的穆盟則不想和印度教徒共同生活在同一個國家,這兩者對英屬印度政府來說大同小異,但對和平教徒和印度教徒彼此之間則是不同的,這是穆盟和國大黨之間的衝突。”

“在英屬印度統治下,不可接觸者纔有一定的權利,至於五百多個土邦的君主,他們樂於維持現在的地位,相反對國大黨和穆盟都很有疑慮。對於我即將前往的海得拉巴邦,我的使命則是讓海得拉巴君主,成爲英屬印度的支撐。”

“米爾·奧斯曼·阿里汗,有着衆多印度土邦當中最爲強大的實力,同時他還是和平教徒,在整個印度來說是少數派,就連在海得拉巴土邦也是如此,相信米爾·奧斯曼·阿里汗十分願意和倫敦保持着和睦的關係。”

誰是敵人誰是朋友,這從來都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

第一千三百五十七章 中譯英第八百六十九章 城建經驗共享第五百四十七章 大膽的想法第三百三十二章 羅德西亞問題第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新外交大臣第四百一十六章 紐芬蘭總泄密第一千二百七十一章 伽利略系統第一百二十二章 完全是同情第1587章 世紀協議第二百一十章 繁忙的白廳第1689章 搞定蘇聯第九百一十章 無畏號核潛艇第六百四十章 麥卡錫凱旋而歸第七百一十四章 蒙巴頓和李奇微第一千三百九十章 阿聯酋計劃第三百八十章 恢復中的英國第三十七章 英法友誼第一千一百三十七章 大衛的聖誕第三百三十三章 再次訛詐帕特爾第八百四十四章 慕尼黑專家第三百二十一章 禁閉室的艾倫第一千零一十四章 英鎊危機第1594章 不能操之過急第1695章 清算的不完全第五百七十三章 毫無武士道精神第1620章 英國的擔憂第二百七十二章 訛詐昂山第三百九十章 反蘇先鋒威爾遜第九百五十五章 戴高樂上臺第六百九十一章 福禍相依第八百九十五章 西馬鐵路第八百二十五章 英美一起幹第五百四十章 沙撈越王宮第九百一十一章 殖民者回來了第一百二十章 第一桶金的設想第九百一十七章 第一顆人造衛星第一千零六十九章 歐洲航天局第四百五十二章 看望赫本第一千三百一十七章 英國水務公司第三百零八章 艾德禮的考慮第二百三十一章 這討厭的話術第二百一十五章 旗開得勝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文化沙皇的訪問第1750章 直面問題第八百七十九章 五億專員艾中堂第1719章 勾心鬥角第九百五十二章 應該扛白旗!第一千零五十四章 預言家威爾遜第五百六十四章 換鈔令第1608章 首相的看中第五百五十八章 反戰的英國第1565章 停戰第1706章 冷戰結束第八百八十五章 亞丁會議第一千四百二十六章 召集舊部第1723章 維爾紐斯事件第一千三百四十四章 不針對第三方第一千二百九十七章 石油禁運第一千四百三十五章 接掌顧問部第五百二十二章 謠言止於智者第七百六十六章 到達西貢第一千三百六十六章 十字路口第1710章 甘地的待遇第三百八十四章 財政討論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軍備計劃第一百五十八章 保密意識第1581章 首相的意志第七百八十四章 丘吉爾辭職第一千五百二十九章 是,首相女士。第一千三百八十一章 未來在手中第一千一百二十八章 沙皇也有兒子第五章 印度的日常械鬥第二百八十九章 上億的大買賣第一千四百九十六章 加薪計劃第一百八十四章 英印親如兄弟第一千一百章 共和黨的錯第六百一十四章 沙巴君主阿里汗第五百八十章 非洲農業企業化第一千零六十九章 歐洲航天局第一千四百八十四章 沒什麼不能談的第一千一百二十二章 城市化建設第六十二章 回到柏林第七百六十九章 岳父救我第九百一十二章 非洲在我筆下第八百七十八章 ****第二百六十六章 最後通牒第六百一十七章 把機會讓給法國第三百六十八章 分治問題討論第二百九十一章 政治賬和經濟賬第六百五十三章 彰顯國威第九百零七章 上帝之光盡在吾身第一百二十三章 波恩(求首訂)第四百八十九章 一石二鳥第1733章 法定假期第三百九十八章 抵達馬來亞第五百九十七章 捨我其誰蒙巴頓第二百七十五章 薇薇安回來了第一千四百三十八章 我是你爸爸第一千一百八十四章 世界和平我挽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