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7 暗無天日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這曾經是唐朝盛世時的民間悽慘狀況,在當代社會裡,人們幾乎已經看不到這樣的慘狀了。藍禮不是天真無邪、不諳世事的富家公子哥,他知道,在非洲依舊有着無數人面臨着飢寒交迫的窘境,在中東依舊有着無數人在戰火底下苦苦求生,即使是美國也有着強烈的貧富分化,貧民窟裡的景象一片狼藉。

但,藍禮從來不相信,自己會親眼見到杜甫詩句之中的畫面。

在“超脫”正式開拍的兩天前,藍禮再次看到了那名/妓/女,她死了。死在一條陰暗的巷子口,垃圾桶就在兩步遠之外,蒼蠅和流浪狗在屍體旁邊遊弋着,甚至可以看到是溼漉漉的老鼠在旁邊流竄。但,無人問津。

藍禮撥通了“911”,通知了警方過來處理,這出人間悲劇才落下了帷幕。更爲令人寒心的是,這不是個例,即使是在繁華的紐約,這樣的情況依舊每天都在上演着。

恍惚之間,藍禮彷彿看到了那個護工,那個分崩離析、自顧不暇的護工,那個茫然脆弱、雙眼含淚的護工,那個精疲力盡、飽受折磨的護工,那個在亨利的嚴厲譴責之下瑟瑟發抖的護工。在她身上,他看到了亨利,那種深深的絕望和僵硬的麻木是如此地熟悉。

亨利是弱者,護工也是弱者,但兩個弱者卻還在傷害着彼此:她忽略了外祖父的要求,放任着那些飽受病魔折磨的病人們繼續沉淪;他忽略了她的疲憊和沉重,肆意地將自己的怒火全部都發泄了出去。兩個弱者,卻在彼此傷痕累累的身軀之上,戳開一個又一個傷口。

在護工的身上,亨利不僅僅看到了自己,還看到了學校裡的那一羣學生,看到了梅瑞狄斯,看到了莎拉,看到了那些倔強地反抗生活卻落得遍體鱗傷的學生們。

他們都是生活的弱者,或者說,他們都是上帝的遺棄者。

在這個糟糕透頂的社會裡,看不到希望,哪怕一絲一毫都沒有,殘酷的現實一點一點地吞噬着他們的生機和靈魂,有的人試圖反抗了,有的人試圖逃跑了,有的人試圖掙扎了,有的人試圖發泄了,有的人試圖接受了……

但終究到了最後,一切都無所謂,因爲他們看不到出口,即使是垂頭喪氣地接受了,可是滿嘴的苦澀、滿腹的痛楚、滿心的哀傷依舊在狠狠地折磨着他們,生活不會變的更加容易。沒有人知道終點在哪裡,也沒有人知道自己是否能夠堅持到終點,只能像是行屍走肉一般,活着,僅僅只是活着。

即使是亨利自己也是如此。他在欺騙着自己,給予那些孩子們一絲微薄的希望,期待着他們能夠闖到終點,卻又不願意肩負起責任,每當關係稍稍拉近一些時,他就狼狽地落荒而逃。僅僅只是以這樣一種卑鄙而可恥的方式,提醒着自己,他還活着,不是行屍走肉地活着,至少還是有目標地活着。

可是今晚,一切假面都被撕開。他看到了外祖父的虛弱,他看到了護工的推搡,他看到了社會的黑暗,那無止境的黑夜永遠都走不出去。內心的流離失所和孤立無援,拖拽着他的腳踝一點一點墜入深淵,情緒就這樣崩潰了,徹徹底底地崩潰了。

他痛恨着自己,痛恨着生活,痛恨着社會……更加痛恨着活着。生命真的太過漫長了,缺少了死亡的勇氣,又缺少了活着的動力,生命的每一天都像是煎熬。那麼教師的身份,這一層僞裝,還有意義嗎?

藍禮的腳步停頓了下來,他明白了,他終於明白了。

絕望。這纔是這場戲的核心,不是悲傷,也不是痛苦,而是絕望,對外祖父的絕望,對社會的絕望,對教育的絕望,對自己的絕望。那種絕望由內而外爆發了出來,將壓抑在內心深處許久的痛苦酣暢淋漓地釋放了出來,崩潰式的痛哭,不僅僅是因爲悲傷,而是因爲就連維繫着生活正常假象的最後一絲幻想也破滅了,殘酷的現實侵襲而來,那鋪天蓋地的絕望讓他的情緒完全分崩離析。

因爲外祖父,因爲護工,因爲學生,因爲自己,因爲母親,因爲社會,因爲生活。

就在這絕望的當口,亨利看到了公車上的那一幕:一名雛/妓正在爲一名醉醺醺的酒鬼服務,沒有任何遮掩,就這樣大喇喇地呈現在他的眼前,猶如意大利的荒誕喜劇一般,殘酷而諷刺,冰冷而戲謔,將社會的破敗和黑暗血淋淋地展現在亨利面前。

那種暗無天日的絕望情緒又快又狠、又準又猛地擊中了亨利的靈魂,所有的悲傷驟然而停,所有的眼淚戛然而止,殘破不堪的靈魂變得奄奄一息,幾乎無法喘息。然後,他重新平復了下來,麻木地、僵硬地、無神地,靜靜地看待着眼前這一切。致命的絕望,就連痛感都已經開始失靈。

縱觀整個劇本的脈絡,在這一個夜晚之前,亨利始終保持着相對積極的態度,再一次投入新學校的教學工作之中,結識了莎拉,結識了梅瑞狄斯,他在自己力所能及的範圍之內,再次試圖用教育引導那些水深火熱之中的學生們。

但這一次的絕望卻猶如重拳一般,一鼓作氣地將他喚醒。這讓他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無用功,他意識到自己已經支離破碎,就連自己都無法救贖,又如何去救贖其他人呢?於是,他開始悄悄地拉開距離,之所以沒有離開,僅僅只是因爲缺少了自我了斷的勇氣,於是如同行屍走肉一般重複着之前的循環,痛苦地、煎熬地、慣性地繼續活着。

在那之後的戲份就可以看得出來,亨利始終保持了與梅瑞狄斯的距離,甚至在梅瑞狄斯絕望的呼救面前,他也猶如烏龜一般蜷縮在自己的殼內;而面對艾瑞卡的主動出擊,亨利被動地給予了幫助,僅僅只是於心不忍,提供了一個屋檐而已,然後與艾瑞卡約法三章,刻意地保持着彼此的距離,在漸漸相處之後,意識到兩個人已經建立起了聯繫,亨利又及時地隔斷,找到了政/府的救助機構,將艾瑞卡接走。

這是一個轉折點,卻不是因爲亨利遇到了艾瑞卡。而是因爲亨利真正地品味到了絕望,萬念俱灰的絕望。那種在整個暗無天日社會之中看不到任何可能的絕望。

單純從表演角度來說,呈現的效果不會有天差地別,因爲表演的脈絡還是一樣的;但從表演的本源來說,卻是天差地別。

剛纔藍禮的表演,基於的是情感的爆發,來自於外祖父的虛弱和狼狽,也來自於責罵護工之後的內疚和悲傷,更來自於記憶之中關於母親的黑暗和冰冷,那種無家可歸的寂寥和落寞導致了崩潰式的大哭。這和上一世阿德里安-布洛迪的表演有異曲同工之妙,卻也是藍禮努力試圖改變的表演。

正確的表演應該是基於絕望的折磨。

他意識到了自己的自欺欺人,關於外祖父,關於母親,關於護工,關於學校,還有關於社會。那種絕望猶如重拳一般,狠狠地將所有的面具和保護都擊潰,展露出自己最脆弱、最真實的一面,情緒壓抑得太狠也太兇,以至於不能自已。

所有的情緒都是源自於絕望,那種困在社會現實裡的窘迫和窒息,那種壓在生活現實裡的無助和沉重,引爆了所有的情感。

絕望的盡頭,他看到了艾瑞卡。那個曾經的自己,那個飽受社會折磨的自己,那個在暗無天日的生活裡踽踽獨行的自己,那個因爲絕望而對生活失去了信心的自己……這不僅僅是將艾瑞卡和亨利的情感維繫起來,同時還是將艾瑞卡的出現時間點,與劇本的整體核心聯繫起來,折射出教育的困境和社會的災難。

換而言之,這場戲就是讓整個劇本的情感轉移以及思想昇華連貫起來的戲份,包括在這之後,亨利對艾瑞卡的冷漠以及拒絕,甚至是殘忍,都可以尋找到蛛絲馬跡,讓故事的內核變得完整而深厚起來。

從學院派的專業立場來分析,表演的脈絡是不同的。

在此之前,藍禮的表演脈絡是“悲傷——更加悲傷——絕望——麻木”,這樣的表演擁有了足夠的層次,情感清晰而到位,卻缺少一個清晰的主線,更加無法進一步深入主題。

整理思緒之後,藍禮的表演脈絡應該是“絕望和自責——痛苦和清醒——麻木和煎熬”,順着這樣的主線之後還可以進一步發展爲“自我保護的疏離和冷漠,悲傷還是無法遏制地開始緩緩流露”,簡單來說,在公車之上,情感經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而離開公車之中,整個人的氣質和狀態也都發生了變化。

整個表演的主線與劇本相輔相成,並且順應着導演的思路,進一步挖掘主題核心的深度,真正地讓電影變得完整,這纔是藍禮一直在苦苦追求的,區別於上一世阿德里安的版本,詮釋出託尼的意圖,並且按照藍禮自己的想法以角色來演繹故事。

這,就是拼圖的最後一塊!同時也是最重要的一塊!

1165 反客爲主905 典禮落幕341 拉票郵件917 登臺之前793 苦澀難當491 戰火升級1528 一飛沖天822 信守承諾1394 彰顯功力939 漫長一生029 一片虛無042 雜誌採訪159 太極推手1546 貽笑大方780 一團和氣1176 曾經心動753 兩手準備980 別出心裁1647 不說感謝1409 精疲力竭1698 展示真我866 惡意炒作1360 力若千鈞1540 羣起狂歡337 影迷交流1115 生死之間827 沒有安可429 意興闌珊763 氣勢之爭637 又見記錄469 挑戰自我173 蜂擁而至634 撬動地球431 有得有失1750 晚餐時間366 午夜喧鬧904 變數橫生2503 驀然回首065 一念之差1089 轉瞬即逝188 靈魂觸動1590 單館記錄850 年度新人347 飛蛾撲火307 半壁江山1358 自相矛盾253 重磅加盟1597 年度派對1777 資本控權1033 相互映照1165 反客爲主914 搶購一空637 又見記錄1111 暗如潮水1305 尤利西斯1609 喜人票房1631 怒不可遏301 行爲藝術1676 連續四提643 七次試鏡149 楓葉之國561 演技震撼254 風頭正勁092 無心插柳829 穿越荊棘1094 表演深度553 手忙腳亂1447 各奔東西942 掌聲雷動1193 後臺浮生1783 微不足道286 鮮血崩裂309 鄭重其事1426 最後道別544 藝術犧牲851 百感交集1186 輕裝上陣765 滿嘴苦澀674 演員清單1074 絕境求生552 自由模式1560 同事之間321 氣氛詭異1362 五味雜陳019 哀嚎遍野574 戲如人生1385 循序漸進048 萬衆期待589 眼花繚亂047 驚鴻一瞥1190 未知項目527 雜誌封面1163 一聲感謝1712 停不下來705 粉絲狂熱1520 狂潮不止590 淺析形勢400 緊急召喚088 執着前行315 搶盡風頭